教育範文演講稿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稿(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2.32W人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你知道演講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稿(精選10篇)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稿 篇1

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這個演講會主題是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前幾天,我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感觸頗深。在課文中,作者給我們介紹了圓明園全園佔地350多公傾,花了150多年的時間才建成,可是,它卻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而毀滅了。園中許許多多的藝術品被這些強盜能搶的搶走,不能搶的就毀掉。大家想想,圓明園凝聚着我們中華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結晶啊!

我們的國家之所以會被這些可惡的強盜侵佔,是因爲我們的國家缺少人才,政府的無能。英法聯軍入侵時,太后皇帝帶着那些貴族大臣到熱河一帶逃難去了,而把整個北京城拱手讓給這些可惡的強盜。

同學們,直到現在還有一些國家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攻打別的國家,去佔領別的國家,甚至有些國家居然做出了損人利己的事情來。

同學們,爲了自己的國家努力學習吧,也爲了幫助別的國家而努力學習吧。同學們,讓我們努力學習,不再讓那段悲慘的歷史重演!

謝謝大家!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以士兵失蹤爲藉口,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從此,中國人民走上了艱難的抗戰征程;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一個又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使中國從一個泱泱大國變成了一隻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八國火燒圓明園,讓這座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建築頃刻間變成一片焦土和瓦礫。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撒熱血,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氣概,以頑強不屈的精神和衆志成城的力量戰勝了帝國主義。

滄海桑田,風雨坎坷,偉大的祖國曆盡磨難。我們肩負着跨世紀的歷史使命,我們不甘心落後於前人,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先行者留給我們不怕困難,開括前進的大無畏精神。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與未來,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祖國的領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佔。

歷史的書面仍在不倦地翻動,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呼籲在古老版圖上回蕩不息,那雄渾的聲音使每顆灼熱的心爲之震撼。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我們的青春和熱血譜寫出前不負於古人,後無愧於千秋萬代的歷史新篇章!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有爲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一切探索救國救民的先輩們是中國的脊樑,偉大的抗戰英雄是中國的脊樑,而我們,必將成爲新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脊樑,就是因爲有這麼多的脊樑,中國纔會有振興的一日!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我想,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略北京,闖進圓明園,把圓明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撩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銷燬。10月18日和19日,英法聯軍派了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了三天三夜,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的藝術瑰寶就這樣畫成了一片灰燼。我感到了無比憤怒。

這幫可惡的強盜,在我們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無所欲爲。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在英法聯軍的魔爪下毀於一旦了。他們不但毀了圓明園,而且破壞了璀璨的文明。這是中國人民多少代的智慧結晶啊!!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我們應該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與未來,熱愛祖國的大好江山。祖國的領土不能丟,不能被分列侵佔。魯迅曾經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捨生求法的人,就有爲民請命的人——他們就是中國的脊樑。而現在的我們,就應該“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稿 篇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我們怎能忘記這段屈恥的歷史,大家還記得圓明園毀滅的那一天嗎!圓明園可是比故宮還大一萬多平方米呢!就被區區三千多名侵略者給毀滅了。這真是我們所受的最大的恥辱。

黑暗終於過去,迎來了光明的世界,1997年與1999年,東方之珠香港與澳門迴歸;2003年,太空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2008年,奧運會成功在北京舉行了;2010年,“海寶”踏着歡快的歌來到了中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了;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同學們,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祖國所受的'恥辱。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爲祖國做貢獻,振興中華。是那段悲劇不再重演;讓其他國家對我們刮目相看;讓我們擺脫黑暗,不再受外來侵略者的壓迫,迎來光明世界!

同學們,做爲世界上最堅忍民族的一員,做爲一個炎黃子孫,我們應時刻謹記“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爲中華之騰飛而讀書!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稿 篇5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曾經有一段屈辱的歷史。外國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肆意妄爲,犯下了不可磨滅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殺,拖着沉重的步伐經過了70年。我們又怎能忘卻,70年前的那一天,可惡的日本人,在中國燒殺搶掠。三十五萬無辜的南京老百姓們,在短短一週內,成爲了瘋狂的刺刀下的犧牲品,他們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任憑侵略者在他們身上殘暴地發泄着。圓明園,一個當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就這樣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燒燬,付之一炬。那其中凝聚着我們中華兒女多少的心血與智慧啊。那些猙獰的表情,猖狂的笑容,無一不揭示着他們那沒有人性的軀殼!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被迫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8年浴血奮戰,洗涮了一百年來被捱打的恥辱,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挽回了我們中華兒女的民族尊嚴,中華民族由一個揹負着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重壓,被稱爲“東亞病夫”的民族,成爲傲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令世人矚目的民族。亂翻的烏雲掃清了,祖國迎來了一個黎明。

黑暗終於過去了,迎來了燦爛的光明。這一縷縷陽光爲我們抹去了黑暗的陰影,迎來了輝煌的榮耀!難忘的1997年香港迴歸;難忘的2003年成功加入世貿;然而,最難忘的要數2008年,舉世屬目的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讓世界刮目相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使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國人的足跡,中國航天員翟志剛成爲中國太空行走的第一人。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8週年,望着每天與朝霞一道升起的五星紅旗,誰又能忘記在68年前,爲了打倒日本法西斯,中國所做出的巨大民族犧牲呢?爲了祖國領土完事,爲了民族的尊嚴,戰士們前仆後繼,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用鮮血換來了今天的和平,我們怎能可以忘記呢?

我們是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會經受一次又一次的鍛鍊,邁開沉着而堅定的步伐,向光輝的未來繼續前進。最後,讓我們高呼“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稿 篇6

光陰似箭,歲月如逝,面對眼前這個正在孕育着“新生命”的泱泱大國,似乎腦裏會立刻閃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但未來雖是美好的,可從前的奇恥大辱和無限拼搏難道我們可以隨着時間的流去而漸漸淡忘嗎?“不!”作爲一個中國人,絕對不能忘記那可悲的年代。中華民族,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民族。從虎門銷煙到八年抗戰,我們這個生生不息的民族是怎樣一步一個腳印走了過來。從鄭成功收復臺灣到香港迴歸,我們中國又是經歷了多少磨難和艱辛才勝利光榮地收穫獲了豐碩累累的果實。

同學們,中國的領土是絕對不容侵略者的踩塌和分割的。要想洗清恥辱就得振興中華。唯一振興中華的辦法是增強國力,增長威嚴,增加人才。中國當年的奇恥大辱與你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如: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1898年英國有趁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拓展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個島嶼。又如:1894年日本侵略朝鮮並向中國挑釁,引起“中日甲午戰爭”。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而遭到失敗,於1895年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臺灣被割讓給日本,被日本侵略者統治了整整50年!在統治期間,他們採取軍事佔領、經濟掠奪奴化教育等種種手段奴役臺灣人民學日語,無法學習國語。這以上兩個是人們比較熟悉的,還有人們不熟悉的。例如:北京的圓明園裏收藏着文物古老,景物十分豐富多彩、美不勝收,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是建築藝術的精華,被稱爲“萬園之園”,所以英法聯軍不但很想吃掉這塊肥肉,後來還毀滅了這一世界之最。這麼多的恥辱是中國人民的千年噩夢。

同學們,一個堅強不息的民族終於永遠矗立在了東方的大地上,一頭睡醒的雄師終於向世界發出了怒吼。讓我們永遠記住,國弱必被欺,國破則家亡,落後就得捱打。同學們,讓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吧!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稿 篇7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不忘國恥,振興中華》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還用大火把圓明園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燒燬,使圓明園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毀於一旦。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撒熱血,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氣概,以頑強不屈的精神和衆志成城的力量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成立了這個新中國。滄海桑田,風雨坎坷。舊中國蒙受的恥辱數不勝數。歷史證明,落後就會捱打,如果不振興中華,中國永遠是一頭任人宰割的牛羊,爲了圓明園的歷史不在重演,我們一定要振興中華。振興中華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和知識,爲振興中華而努力。同學們,作爲世界上最堅強民族中的一員,做爲一個炎黃子孫,我們應時刻謹記“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爲中華之騰飛而讀書!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稿 篇8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翻開我國的近代史,它是一部血與火的歷史,是一部飽受外強侵略與恥辱的歷史.祖國飽經滄桑,歷盡磨難。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嗎?自1984年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奴役和殺戮。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一片灰燼。”

“七·七盧溝橋事變、“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這些都是一個足以銘記千年的民族恥辱和傷痛!在南京大屠殺中,三十多萬生靈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

同學們,去年的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就是要我們緬懷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緬懷所有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同胞們,緬懷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而獻出寶貴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我們一定要銘記歷史,珍惜和平,開創美好的未來。

同學們,我們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發讀書!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在過去的歷史中,中國有過許多恥辱。這些國恥,身爲中國人的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清政府簽下的一個又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使中國從一個泱泱大國變成了一隻任人宰割的肥羊;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八國聯軍一起火燒圓明園,讓這座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建築頃刻間變成一片焦土和瓦礫;我們永遠不能忘記,1931年9月18日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使3000多萬東北三省的父老成了亡國奴;我們永遠不能忘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使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我們永遠不能忘記,1937年12月13日,日本法西斯對我國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

爲了重整河山,多少志士仁人、革命先輩拋頭顱,撒熱血,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氣概,以頑強不屈的精神打敗了帝國主義侵略者。

滄海桑田,風雨坎坷,偉大的祖國曆盡磨難。我們肩負着跨世紀的歷史使命。我們不甘心落後於前人,要繼承和發揚先行者留給我們的不怕困難的精神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有爲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一切探索救國救民的先輩們是中國的脊樑,偉大的抗戰英雄是中國的脊樑。而我們,必將成爲新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脊樑,就是因爲有這麼多的脊樑,中國纔會挺起身來,纔會有振興的一日!

歷史的書面仍在不倦地翻動,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呼籲在古老版圖上回蕩,那雄渾的聲音使每顆中國人的心爲之震撼。讓我們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作出偉大的貢獻,用我們的青春和熱血譜寫出前不負於古人,後無愧於千秋萬代的歷史新章!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稿 篇10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同學們,還記得嗎?在低年級的時候,我們曾經學過一關於周恩來的課文,當老師問同學們爲什麼而讀書時,周恩來鏗鏘有力的回答:“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當我一天天成長的時候,才明白了這句話背後的含義。

在近代史上,中國受盡了折磨和恥辱。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殺氣騰騰開進北京城。這夥強盜到處燒殺、搶掠,幹盡了壞事。精巧絕倫、舉世聞名的圓明園被他們瘋狂的搶劫和破壞之後,又用大火焚燒了三天三夜,化爲了一片灰燼。公元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在隨後的1895年,又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中國給日本鉅額賠款,並割讓了臺灣島。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件,對我們們泱泱大國施以獸行。南京大屠殺事件中,三十萬中國軍民遭日軍屠殺,多少鮮活的生命,成了冤魂,死不瞑目。這些祖國母親曾經的傷疤,曾經的國恥,我們怎能遺忘!

拿破崙說過“中國是一隻睡獅,一旦它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爲之顫抖!”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能仁志士艱苦卓絕的奮戰,最後,在中國共產領導下,新中國成立了。

你看,今天的中國,各項體育大賽中,我國運動健兒摘金奪銀,五星紅旗一次次徐徐升起,國歌唱得每一個人熱血沸騰。航空航天領域載人飛船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每當其它國家出現嚴重的災害,如地震、海嘯時,中國總是給予無私的幫助。 在剛剛過去的閱兵式上,我們的軍隊步伐整齊,這完全是一個大國、強國的形象。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同學們,讓我們學習當年的周恩來,努力學習和成長,讓中華民族在我們手中再次騰飛。

謝謝大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