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徵文

家風家訓徵文30篇

本文已影響 2.01W人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徵文吧,藉助徵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怎麼去寫徵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風家訓徵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風家訓徵文30篇

家風家訓徵文1

每個家都有不同的家風家訓。良好的家風家訓,能使人積極向上,走向成功;不良的家風家訓,會使人誤入歧途,墜入深淵。誠實守信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記得有一次,同學約我出去玩,時間是週六的早上九點,地點是先在學校門口集合,然後在去找地方玩,逛街。

我剛開始還在猶豫,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因爲我每次回到家,媽媽就會跟我說:你週末不可以自己一個人跑出玩,最近外面壞人很多怕我出事。在我猶豫的時候,那個同學又說了一句話,說我還找了好幾個好朋友一起去呢。聽到這裏,我想:又不只是我們兩個人,人這麼多,應該沒事吧,我就答應了。到了週五我回到家,在吃晚飯的時候我剛想找到機會和媽媽提起此事,但在此之前被媽媽的一句話將我的這個打算消掉了。

這頓飯我吃得極少,吃過就回到房間裏躺在牀上睡覺了,但是翻來覆去就是睡不着。不知道過了多久,我還是抵擋不住睏意睡着了。到了第二天早上,眼看就要九點了,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說就那樣想啊想我還是跟媽媽說了,她說:“既然已經約好了,人不可以失信,而且又有那麼多的同學一起去,有人一起就好了,媽媽就放心了,你去吧,不過還是要小心啊,快點回來。”聽到媽媽這麼說,我很開心,不只守住了和同學的約定,又沒有欺騙任何人。

還記得有一次,數學作業萊什批完發下來,我打開一看,自己竟然全對,還加了三顆星,我很開心,一遍又一遍的看着這張作業,忽然,我發現有兩道計算題是錯的,老師卻給我批對了。我想應該是老師批錯了,我想要去和老師說一下,但是又一想,如果改過來,那我就一顆星也沒了,但是不和老師說,我心裏有不舒服。

在我糾結的時候鈴聲響了,這節課剛好是數學課,老師主要是講題。在老師講到計算題的時候,是讓同學到黑板上去寫,老師就到講臺下面“巡查”,當老師走到我旁邊的時候,我還是遵循內心的意願,我和老師說了一下,老師看了看,確實是改錯了,但是老師不但沒有減掉我的星,還表揚了我的誠實。着兩件事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它時刻提醒着我做人要誠實守信,不鞥撒謊。誠實守信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徵文2

你最不能忍受的聲音是什麼?有人回答:“只要是大聲說話我都不愛聽,因爲我害怕。”別人的音量一上來,我就下意識地想要躲,因爲我腦子裏縈繞的全是媽媽從小到大對我大聲嚷嚷的情景。我一度懷疑媽媽不喜歡我,甚至討厭我,不然爲什麼總是對我大聲說話?從父母說話的音量中,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是不是真的愛自己。大聲吼叫、大聲責罵,怎麼能讓孩子相信你是愛他的呢?

柔聲細語,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風。胡適,與魯迅齊名的一代大師,他說:“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胡適的母親性子溫和、寬宏大量,跟誰說話都是輕聲細語,從沒說過一句傷人心的話,即便吃了虧,也從沒和人吵過一次架。胡適犯了錯,母親從來不在外人面前罵他一句、打他一下,而是到了夜深人靜時,關上房門,心平氣和地跟胡適擺事實講道理,跟他說:“你要踏上你父親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丟他的臉。”胡適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母親的柔聲細語,是胡適最好的言傳身教。在他以後的人生中,與人起了矛盾和衝突,他都能不急不躁,溫和化解。很多時候,溫和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能抵禦世界的詆譭和惡意。

大聲說話,就像一把無情的利刃,刺傷了家人的心,讓家人陷入不安和恐懼中。控制自己的音量,對家人溫柔地說話,是一個家庭幸福的開始,也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教。

家風家訓徵文3

“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是一個家的道德標準,就如糧食一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的家裏,家風教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有誠信的人,有責任感的人。

人要有誠信,我從小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他們教我要做一個有誠信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出去玩,我一不小心把弟弟的手弄破了,弟弟哭了。回來後奶奶問我是怎麼回事,我撒謊了說不知道。奶奶看到這裏就對我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一定要說實話。”我哭了,說出了真相,下決心一定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人要有責任感。我的爺爺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他六十多歲了,爲了養活我們姐弟兩人,他要每天上班,下班回來總是給我們買好吃的東西。記得有一次下大雨,爺爺還堅持去上班。回來之後爺爺衣服都溼透了,我看了以後很心疼。我長大後一定要向爺爺學習,樹起責任心,長大好好照顧爺爺奶奶。

爺爺奶奶的舉動總能影響我們,這就是我的家風。讓我從中養成許多好品質。

家風家訓徵文4

難忘的是在父親肩頭度過的童年,也難忘母親在燈火黃昏下爲我縫製衣服,更難忘父親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裏送我上醫院,也難忘母親送我離家時拐角的一抹餘光。

十五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時光宛如白駒過隙,泥牛入海,周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但任時光任茬,歲月流逝,父母的潺潺教誨,循循善誘卻永記心頭。

父親對我的教誨是態度決定高度。是啊!面對挫折與失敗,每個人的態度都是不一的。毛主席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激昂,而蘇軾則是“一樽還酹江月”的無奈。幾百年花開又花落,幾百年潮起又潮落,早已洗淨了風波亭上的點點殘血,抹去了零丁洋裏的聲聲嘆息,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有以正確的態度對這一切,正如父親所講“態度決定高度”。

母親的教誨確是“面對大海,春暖花開”,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然而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呢?就是母親一句話:“面對大海,春暖花開。”相信明天會更好,今天仍不是末日。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被貶,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兵書修列,不韋遷眉,世傳呂覽。當面對挫折時,讓我堅實的喊出一聲:“面對大海,春暖花開!”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至此可見,家教何其重要。所以,請重視家庭教育,人生將由此揚帆!

家風家訓徵文5

家訓,家教,這是每個人家裏的傳統家風。家訓,就像是給人做人的訓言;家教,就像是給人約束的教育;家風。就像是給人做人的風氣。我認爲,家風每一個都對我們的身心有着極大的好處。是我們認知事物的基礎,待人的禮儀。

小時候,我老是抱怨怎麼家裏面規矩這麼多,很煩,常常觸犯了家規就要挨罰,在我的記憶中,這樣的一條家風使我永不遺忘。

這是一個傍晚,媽媽早已做好了飯菜,可奶奶遲遲沒有回來,餓了一天的我看着桌子上豐富的飯菜,嚥了咽口水,也不顧爸爸以前說過的話,超起筷子就吃,正當我吃的帶勁時,一雙大手阻擋了我,我擡頭一看,是爸爸,連忙放下筷子,站了起來,臉紅的像個太陽。“你奶奶還沒回來,吃什麼!”爸爸斥聲說道。我結結巴巴的說:“我餓了”,這時,門口傳來奶奶的聲音,“開門”,我看了眼爸爸,跑去開門。當我打開門的一瞬間,我看見她皺皺的眉頭上留着晶瑩的汗珠,

一種暖暖的親情涌上心頭,我想,我是不對,不該在奶奶沒回來就吃飯,她這麼辛苦。我拉着奶奶上了飯桌,這是大家都已經團坐了,我低着頭,問着:“奶奶,今天怎麼這麼晚回來?”奶奶擦了擦額頭的汗珠,對我說:“今天啊,奶奶事情沒幹完,被組長檢查發現東西沒放完,所以啊,回來晚了。”我疑問着:“明天可以幹啊?”“不行,今天的事情一定要做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每天都有新的任務,今天不做完不罷休。這是你姥姥教給我的,我把它視作家風啊。”我沉思着:“學習也一樣麼?”這時,我想到爸爸佈置的作業還沒寫完,趕忙下了飯桌,寫了起來,爸爸見了,連忙問:“怎麼不吃飯了。”我回答爸爸:“我想起今天您佈置給我的作業還沒完成,我寫完了就吃。今天的事要今天做完”一家人開心的笑了,我知道,最開心的一定是奶奶!

幾年過去了,這一條簡單卻刻骨銘心的家風使我的學習有了更大的進步,相信,在將來,我一定會受益終身。

家風家訓徵文6

很多家中都有家訓家風,要說起我們家的家訓家風,那就是:要有孝心,勤儉節約了。

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是他們告訴我怎樣孝敬長輩的。

爸爸從小就不喜歡吃甜食,但是對奶奶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有一次,奶奶給爸爸做了一大碗粥,裏面放了很多糖,爸爸回到家後,忍住喝了下去,說道:“好吃,可真好吃!”奶奶以爲爸爸很喜歡吃這樣的粥,就經常給他做,爸爸也只好忍着喝下,就這樣,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在爸爸的眼中,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孝順吧。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表達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同樣也讓大家珍惜糧食。記得我8歲那年的一天,吃飯時,不小心掉到桌子上幾個小米粒,當我正準備把它蹭下飯桌時,爺爺突然大聲喊道:把飯桌上的米粒撿起來吃了,你一定要珍惜糧食啊!這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你不珍惜糧食是一種惡習!”從此以後,我每次吃多少盛多少,記住了爺爺對我說過的話:一粒米就相當於農民伯伯的一滴汗水,一片辛苦啊!

這些家訓家風,是自古以來存在在人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他們定爲家訓家風,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

讓我們做一個有孝心、勤儉節約的人,把它作爲我們的家訓家風,共同做一個新時代的優秀少年!

家風家訓徵文7

我家一共有四口人,分別是:我、母親、父親,還有哥哥。

老爸是個既勤奮又認真的人,他每天都早出晚歸忙於工作,還經常出差。一年沒幾次能見到他,但老爸只要一有時間就會陪我。有一次陪我散步時,我隨手把零食袋子丟在了地上,老爸看到後一定讓我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裏,他說:要從小學會愛護環境,懂得尊重環衛工人的辛勤勞動。

老媽是一個既勤快又節儉的人。她做得一手好菜,我們全家特別有口福;下班回家,老媽經常輔導我學習;家裏也被她打掃得乾乾淨淨,佈置得非常溫馨;她有一雙靈巧的手,經常把我破舊的衣服縫製得像新的一樣,天衣無縫,把我打扮得很帥……總之,老媽有許許多多可誇之處,希望她永遠美麗!

說起我哥,我有點不太喜歡他,他做事總是讓我不太理解,他還經常對我實施“家庭暴力”。每次“戰爭”,自然我是敗將,如果讓我爸看到了,就會坐下來給我倆講道理,教育我們要相互禮讓,尊老愛幼,我會明白是我不懂事,無理取鬧才惹惱了哥哥,纔會發生不愉快,我們相互道歉,重歸於好。哥哥也會送我禮物,尤其我過生日時,我哥送了很多的禮物給我。他送給我的《貓和老鼠》週年紀念版的VCD,是我最喜歡的,我很珍愛它。

這就是我的家,父親讓我懂得尊重別人,母親讓我懂得勤儉,哥哥讓我懂得相互理解謙讓。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我愛我家,更愛我的父親、母親和哥哥,在我以後的成長道路上我要永遠記着它,讓這好家風永遠伴隨着我。

家風家訓徵文8

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爸爸媽媽是我傳承良好家風的啓蒙人,他們時刻提醒我,不依賴別人,不安於現狀,堅強、勤奮,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斷向上。在他們的薰陶與影響下,我學會了勇敢、堅強、獨立。

我從小就膽小怕事,不敢一個人呆在家裏,特別是晚上,爸爸媽媽去哪兒我都要跟着。那是我剛上一年級時,爸爸不在家,媽媽剛好也要出差學習,當時媽媽跟我說,讓我跟爺爺奶奶在家,還特別叮囑晚上讓我自己睡一個房間,眼看着媽媽整裝待發,我十分不情願,眼含着淚水,心中充滿着對媽媽的不捨,對夜晚的害怕,對生活的無奈。這時,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說到:“阿煒,你要勇敢點!要從小學會堅強,學會自己處理事情,學會照顧好自己。爸爸、媽媽也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一直都你身邊,照顧你,你要自立!媽媽相信你能做到的。”我點點頭,勉強答應了。晚上,我打開所有的燈躲在房間裏,說實在,我真的很害怕,怕黑,怕窗外的聲響,可媽媽的話又在我耳邊響起:勇敢點,勇敢點!對,我是男孩,我一定要勇敢!那一晚,我第一次關掉了所有的燈,美美地睡了一覺。從此,我學會了勇敢、堅強、獨立。

在學習、生活中,我漸漸地懂事了,雖然平時爸爸媽媽只是簡單的提醒,但我慢慢地理解了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知道了做事不依賴別人,要勇敢面對,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不斷進取,的確,繞檐家燕永遠飛不上藍天,繞膝孩兒永遠不會奔向遠方。

爸爸媽媽的言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我,讓我健康茁壯成長。

家風家訓徵文9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是隨着我國的發展沉澱下來的傳統美德。

《管子》有言:“雖有乃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尊老,已經隨着社會的發展而成爲了一個“規矩”。每輛公交車上都會有老人的專屬座位,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力度也日益加強。而“尊老”這一主旋律也俞發的歷久彌新。

兩個稚氣未脫的小學生將書包人道公交車的唯一空位上,異口同聲地說座位是自己的,一位老奶奶出現,他們都主動讓座給老奶奶。這個故事影響了我的整個青春期,它也會影響了我的一生。我會給老人讓座,會給懷有身孕的阿姨讓座,會幫村子裏子女不在家的老奶奶老爺爺挑水澆菜,尊老很簡單,簡單到一句爺爺奶奶好,一次讓座都是尊老。

縱觀古今,放眼全球,沒有一個成功的人是不尊老的。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應該先從尊老開始。“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這是李密尊老的方式,尊老不需要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簡單的陪伴也是一種尊老,先要學會尊自己的“老”,才能推己及人,尊別人家的“老”。

九九重陽節剛過去不久,各大敬老院還沒有完全走出節日的氛圍。去讀大學的朋友在重陽節法律一條心情:“爺爺奶奶們高興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配圖的老人們面帶笑容,笑容可掬,並且與大學生

們比起了剪刀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今天,尊老、愛老、敬老又被賦予了時代內涵。

誰家都有老人,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會失去老人,尊老也就會越來越重要。從剛開始踏進校門的時候,老師會說見到別人要有禮貌,要問好,看到老人要說爺爺奶奶好,要尊重老人,要幫助老人,尊老的意識是從小就樹立起來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做一位合格的中國公民,從尊老、敬老、愛老開始,弘揚尊老這一主旋律開始。

家風家訓徵文10

我認爲每家每戶都有自己家的家風和自己家的傳統美德的。

在我看來,謙讓也是一種美德。每當我看到公交車上人山人海,每當有位老人在公交車上被擠得喘不過氣的時候,我非常想給這位老人讓一個小小的座位,可是我不敢,因爲我從小膽子就很小很小,我也並沒有勇氣,每當我以爲會有人給這位老人讓座時,但是我發現我真的想錯了,結果卻總是讓我失望,當我都快要到家的時候,快要下車了,卻沒有半個人影來讓座。最後是媽媽和我站起來了跟那位老人讓了座位,那位老人對我們說了幾聲謝謝,聽得心裏暖暖的,所以媽媽告訴我謙讓也是一種美德。

每個人家裏都有自己美好的.家風,我家也是如此。我家的家風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誠實守信,實事求是”。不說謊話做個誠實的好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原則,每當我不小心說了謊話的時候,都是媽媽耐心的教育我,給我講一些道理,讓我明白了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看就這幾個字,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是我們人生路上做事重要的準則,也許這就是讓每家每戶,都過着幸福安寧的日子的原因吧!

總之每個人都傳承着不同的美德,自己的一個美好的家風,這就是我認識的家風和擁有的美德,你的家風是什麼呢?

家風家訓徵文11

家風,就是在家庭裏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它直接影響我們的成長與性格還有處世之道,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我家也不例外。

是媽媽教會了我做人要誠實,她常說一個不誠實的人在社會上是得不到別人尊重的,我小時候還弄不明白什麼意思,直到上了一年級,一次數學測驗,我考的很糟糕,回去媽媽問成績時,我想也沒想就告訴她考了100分,卷子又收回去了,可是沒成想晚上媽媽收拾我書包時發現了,但她沒有發火,把我叫過來耐心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叫《狼來了》,這使我懂得了誠實的可貴之處,它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這件事之後,我再也沒撒過一次慌,因爲我知道欺騙別人就等於欺騙自己。

是爸爸教會了我勤儉,他的口頭憚: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雖然我們的生活可以算上富足,但也要節儉,也不可以亂花一分錢,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走在路上,忽然看到前面地上有一角錢,爸爸正要撿起,我說:"一角錢能幹什麼呀!扔了吧!"可爸爸卻拿起這一角錢邊擦乾淨邊說:"一角錢雖少,可也是錢,只要聚少成多,將來它也能成爲一筆不小的財富!"回到家後爸爸找了個小盒子把這一角錢放了進去,後來我們只要有零錢也都放進去,直到現在小盒子己經變成了大盒子,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再好也應以"儉持家,因爲儉以養德呀!"從此我便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

爸爸媽媽教會了我誠實做人,勤儉節約,這也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我不僅要傳承下去還要發揚光大,這樣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家訓徵文12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如果沒有約束,也不會成材的。所以我認爲每個家庭來說都很重要。說到家風,我想到了我的姥爺,他的一舉一動,影響着我使我受益匪淺。小時候見姥爺在地裏幹活,他總是唱一首歌:"不靠天,不靠地不靠別人靠自己,"現在我才明白了姥爺的用意,做人要頂天立地要靠自己。

我是個貪玩的孩子,常常不認真學習數學,每次考試都不理想。到了五年級時我從來沒有考過高分,更不用說老師的表揚啦。看到別人拿到數學獎狀,我心裏不安起來,想到姥爺唱的歌,我要自己多努力呀!於是我採用笨鳥先飛的方法自己多看書,多練習,並且圍着老師問問題,漸漸的我的成績提了上來,我也越來越明白靠自己的含義,只要自己努力了纔會有成就啊!

姥爺不僅教會我們遇到困難不要氣餒,要迎難而上。還教會我沒要多讀書的好習慣。

姥爺的愛好就是讀書,聽姥姥講姥爺每個月都要買書,導致姥爺家有一堆堆的書,姥爺還有一大堆的讀書筆記,書上也標示了好詞好句和自己的標註。姥爺常說:"多讀書纔會有知識,有知識才會開眼界。"姥爺又把愛讀書的習慣帶動了我,現在我也越來越愛讀書啦。從書中獲取許多知識,也給我的學習成績不斷提升。尤其是語文,每次的作文的高分,老師還表揚我懂得多,讀課外書多。我心裏想喝了蜜一樣甜。

遇到困難不要氣餒,要自己多努力也要多讀書,這就是姥爺教給我的。

我時時想着這家風,並且要這樣做下去。這樣的家風會使我終生受益的。

家風家訓徵文13

家庭是溫暖的港灣,家庭是成長的搖籃。我們在溫馨的家庭裏漸漸變得羽翼豐滿,良好的家風滋潤着我們的心田。

在我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從小教導我做一個拾金不昧、不貪圖錢財的人。可我卻似懂非懂,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事件,讓我真正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

那是我六歲那年,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爺爺手裏拿着一個黑色錢包,他說這是剛從馬路上撿到的錢包。爺爺打開一看,裏面裝着兩部手機,還有一些錢。我說:“爺爺你今天可發財了。你正好沒有手機,這回省得你花錢買了。”可爺爺嚴肅地對我說:“傻孩子,我們不能貪圖錢財,拾到東西要歸還原主纔對呀!”說完,只見他和奶奶一起商量着,怎樣找到失主。經過他們查詢手機的電話本,才知道原來這兩部手機是一對夫婦的。

裏面有他們父母的電話,爺爺立刻撥打了電話,可是打不通。又看到有一個房東的電話,就給房東打了電話,這次打通了。經過房東的轉告,最後終於把錢包歸還了失主。

這件事深深的教育了我。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植物園花卉市場買花,剛走到門口,我就在地上撿了100元錢,爸爸媽媽問我怎麼辦?我毫不猶豫地說等失主來認領。可是由於一直沒有人來認領。最後我只好在爸爸媽媽的引領下把錢交給了花卉市場保安管理處的負責人。

爸爸、媽媽誇我說:“你真是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回家後,爺爺奶奶也誇我長大了!拾金不昧、不貪圖錢財的好思想,好家風,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了。

優良的家風伴我成長,它就像雨露陽光,滋潤着小樹禾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相信我會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更加茁壯,更加健康!

家風家訓徵文14

記得從我記事起,父親就一直規範我們的言行,比如吃飯,在沒有特殊的情況下,一定要等家人到齊才能一起開動,父親說,當忙碌的一天結束,你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看着那滿桌飯菜,還有最愛的家人在等候着你,那是一種來自家獨有的幸福感。就這樣,父親讓我們體會了家人的尊重、家的親情、家的溫暖。

小時候,父親、母親就經常教導我和姐姐要勤勞,講述了許多名人因勤勞而獲得成功的故事,從小起“勤勞”二字就深深的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裏。每到休息日,父親、母親就帶領着我和姐姐一起打掃衛生。父親擦窗戶,母親洗衣服,姐姐拖地,我擦桌子。不用一會功夫,我們的家就乾淨極了。勤勞的家風使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快樂,家庭的溫馨。

父親還教給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影響着我的言行,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它是我們世代傳承的傳家寶。在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不能讓勤儉節約與孩子們漸行漸遠。作爲長輩,我們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作爲軍人的我經常利用茶餘飯後的空閒時間給我的孩子講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我國的文明傳承,興國安邦,經久不衰的制勝法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在我家的衛生間裏放了個大水桶,孩子受我們的影響,總是把用過的生活用水都倒在這個水桶裏,進行再利用,從不浪費一滴水。勤儉節約,低碳生活是我們現代生活的主旋律。有時我們還可以教孩子一些生活中的小竅門,比如家裏的冰箱出現異味時,我會跟孩子一起把剝下來的橘子皮、柚子皮洗淨擦乾後放入冰箱內,幾天後,打開冰箱,清香撲鼻,異味全無,這可是天然的環保型清新劑。現在我家的孩子儼然成了環保小大人、勤儉節約的好幫手。

當然,我的家風還有很多津津樂道的故事,美好、溫馨的家庭是每個人都想擁有的,我的一家在友愛、互助、向上的家風的沐浴下,幸福生活着。就算面對暴風驟雨,我們也絲毫不退縮,昂首挺胸,勇往直前,最終成長爲一棵參天大樹。想必,這就是家風的力量!

家風家訓徵文15

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春雨,它滋潤萬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 “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要說起家風,我家也有很多家風呢!

比如,每天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麼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從小養成懂禮貌的好孩子; 不說謊話、不愛佔小便宜,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打架 ,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現在,我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奶奶還是經常給我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她的一言一語,因爲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如果樹立優良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傳遞 “正能量”,那麼我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家訓徵文16

家是我們成長的第一空間,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身上無一不是家風烙下的印記。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

家風是一個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不可缺的部分,而我們家的家風就是樂於助人,寬以待人。

記得,小時候,爸爸告訴我,做人,在看到他人需要幫助時,應要做到義不容辭地樂於助人。"遇到有困難的人,儘量伸手幫一把"。

那是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媽媽去超市,在超市門口有個乞丐討錢,媽媽說"把一些零錢給他"我對媽媽說:"媽媽,不要理那些乞丐,現在很多乞丐都是這樣騙錢的"。"如果人家是真的需要錢呢?如果換做你是那個乞丐,也給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吧!"。媽媽反駁道。我拗不過媽媽,只好把零錢給了乞丐。"謝謝"那個乞丐灰白的頭髮下,烏黑的眼睛充滿感激,他伸出雙手,激動的接過錢。這時我覺得自己錯了,媽媽是對的,我想我知道以後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了。

寬以待人,爸爸在生活中交際廣泛,人緣很好,我爸爸一直在用行動告訴我,什麼叫寬容。有一次,鄰居的孩子把我家魚缸裏的魚玩死了,我本以爲爸爸會大發雷霆,要知道爸爸十分喜歡那些金魚,每天定時餵養它們,每週定時給魚缸換水,這些金魚在爸爸的精心照料下,在我家生活多年,沒想到他卻和顏悅色地對那小孩說話,教育他,讓鄰居對他的爲人十分欽佩。

我家的家風,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它教我做人的道理,讓我成爲社會的有用之材。家風就是道德的力量和成長過程中的信仰,是一個成長的指南針,家風是一個家幸福美滿的見證,家風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家風是一個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家風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信仰。

家風家訓徵文17

俗話說: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家庭進步,社會就會向前發展。我認爲,家風是一個家庭遵循的行爲準則,是幾代人傳承的道德規範。我家的家風就是勤勞節儉、尊老愛幼,我願意傳承好這一家風。

提到我接受的家風,不得不提我的爸爸。

他出生在一個農村的家庭,爺爺奶奶從小就教導他做人一定要勤勞節儉。爸爸小時候經常參與家務勞動,農忙時更是忙得很。爸爸跟隨着爺爺奶奶等長輩一起收麥子、掰棒子、刨花生、摘棉花等農活都幹過。雖然很勞累,有時汗流浹背、腰痠背痛,但家人靠自己辛勤的勞作,換來了豐收的碩果,看在眼裏,美在心頭,開心的總是不得了。除了經常參與家庭勞動,我爸爸還非常愛惜糧食,每次我掉了飯菜在地下時,爸爸就罰我背誦?憫農?古詩。這就是我家勤勞節儉的家風,從小爸爸便讓我懂得只有付出了,纔會有回報;只有節儉,家庭才能興旺。爸爸的話一直這樣教導着我。

在家中爸爸不僅教導我要勤勞節約,他們還特別在我們小輩面前注重尊老愛幼。我家族人多,大大小小几十號人,比我爸爸大很多的堂姐堂哥也有,比我爸小的堂弟堂妹也有。我爸與這些堂兄妹相處融洽,很少紅過臉,對堂弟堂妹更是愛護有加,這些堂弟堂妹們總喜歡鬧着要我爸爸講故事等,一有好吃的,他們一定就會分享給他們。我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也很是尊重孝順,從不頂撞。每次見到爺爺奶奶,我爸爸媽媽總是和顏悅色,哪怕自己工作再忙甚至遇到煩心事,也從不把不開心帶給爺爺奶奶。至今爲止,我沒有看到爸爸媽媽頂撞過一次爺爺奶奶。至於爺爺奶奶生病什麼的,爸爸媽媽更是上心,雖經常很忙,但還是盡心盡力照顧。這就是我家尊老愛幼的家風,儘管我有時做得不夠好,但相信有了爸爸媽媽的身教,我一定會傳承好的。

爸爸經常說:“勤勞節儉,家庭才能興旺。尊老愛幼,家庭才能和睦。”儘管幼小的我似懂非懂,但我相信這是個理。我要傳承好這一家風,相信我吧!

家風家訓徵文18

精誠愛國,尊師敬長;

愛人助人,謙恭待人;

真誠守信,慎交良友;

勤勞節儉,認真勤奮;

心懷志向,自立堅強。

愛國之心,不可一日或缺,無論將來自己走到哪,成爲什麼樣的人,都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中國人,熱愛自己的祖國。

作爲家中的晚輩,要敬重關心家中長輩,對長輩謙恭有禮,學會照顧長輩;作爲學生,要尊敬師長,感念老師爲自己的付出和心血,牢記師恩。

雖爲家中獨子,但不可自爲嬌寵,應心懷愛人助人之心,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與人交往態度謙恭而不傲慢。

爲人處世,最重要的是要真誠守信,人常有錯,有錯則該,仍是好人;說謊欺人,時間一長,則人前無信。以誠待人,方可以心換心。選擇朋友,不能光看興趣愛好相投,更重要觀察朋友品性,品行端正,追求上進,並能諍言勸阻不良習慣或做法的,纔是真正可深交的良友。良友伴行,人生之路可相互扶持,誤交損友,將引人誤入歧途。

現在生活優渥,不可貪於享受,盲目攀比,仍需秉持勤勞節儉之本分;社會發展快速,社會競爭全靠自身能力,應認真勤奮,努力學習本領;做人做事,最需認真二字。

心中應懷志向,有志才能明確方向;樹立目標後,當堅定信心,以堅韌不拔之精神,自強奮發,努力實現自己夢想。

家風家訓徵文19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我時時刻刻在記着媽媽告訴我,我家的家風:誠實、孝忠。這些簡單又質樸的家風,影響着我生活中的每一天,讓我受益匪淺。

誠則誠信是家裏最重要的一條。

我每天堅持寫作業,可是有幾天,我因爲寫得不耐煩了,就少寫了一遍作業,媽媽回來了,說要檢查我的作業,我的心怦怦直跳,忐忑不安,拿作業本慢慢地向媽媽走去。媽媽翻開我的作業看着怎麼也不對勁,於是拿來了我的書發現我少寫一遍,媽媽便說我批評你不是因爲你沒作業是因爲你不誠實你沒有寫可以給我誠實在給我說。記住,做人要誠實則信。

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之下,我時刻記住誠信比任何品質都珍貴,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講誠信的人,孝就是孝順。俗話說:“百順孝爲先”,我家也不例外。

誠、孝、儉、勤這個字雖然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

我家的家風是一種無聲的教誨,使我銘記在民;像是無字的典籍,讓我明白世間的理像是一種無痕的傳承,使良好的家風一代一代傳下去。我在這種家風的薰陶下,有了良好的品德習慣。

家風家訓徵文20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它們就像春天裏的一縷春風與我們並肩同行,時刻教導着我們、提醒着我們。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在我們家,家風主要體現在尊老愛幼上,我們的祖先一代代傳給我們,我們一定要重視。爸爸媽媽常對我說要百善孝爲先,每次爺爺奶奶說話時,我們都要靜靜地聽着。

外祖父和外祖母來我們家時,我們都會熱情款待。晚上,我和弟弟都會爲他們端洗腳水。記得有一次,爸爸讓弟弟去爲外祖父按摩,弟弟嫌麻煩,偷偷罵了爸爸幾句,媽媽知道後,對弟弟可是一頓痛罵。我和弟弟一向很重視我們家的家風,因爲我們明白————那是祖先對我們的期望,是我們這個家庭根本的生活制度。

一個家庭,不僅要有家風,還要有家訓。

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們家,家訓主要體現在誠實做人,踏實做事上。爸爸媽媽也常對我說:“人的一生共要完成兩個目的,一個是做人,另一個是做事。

做人要做誠實人,做事要做踏實事。”有一件事一直纏繞着我的心:那是一個漆黑而又寧靜的夜晚,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全家人都站在爺爺的牀前,注視着生命即將結束的老人,屋子裏除了哭泣聲並沒有別的聲音。我哭得連相貌都看不出來了。我走到離爺爺最近的地方,只聽見:“孩子,你長大了,一定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一直把這句話銘記在心。我一定會永遠讓我們這個家庭的家風、家訓傳承下去。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的,如果每個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風、家訓,那麼我們的國家也就有了國風、國訓,也就會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家風家訓徵文21

家風是明亮透澈的湖,從裏面可以“驗證”一切,家訓是滋養萬物的水,一切從點滴教起。家風有事渺小的石,爲以後鋪好長長的路,而家訓是能說會道的口,悉心教誨這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

我依稀記得那是個驕陽似火的晌午,“BingBang……”只見裝滿貨物的中巴車搖搖晃晃朝着家的方向駛去。汗水不知什麼時候已經在爸爸的臉龐上駐足停留了,青筋也不甘示弱的“蹦躂”出來了。爸爸一邊催促我趕緊下車,一邊扛起沉重的包袱迫不及待地衝出了車門。我知道他是想奶奶了,未到家門便聽到了鋸子鋸柴火的聲音,爸爸顧不上我,只是催促我快點走,自己卻像只兔子似的迅速的奔過去了。只見他扔下了包袱便奪過奶奶手中的鋸子有模有樣的幫奶奶做起事來。當時站在旁邊的我不用爸爸說也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

還有一次的事情也讓我明白了同樣的道理。在臨近開學的前幾天,我與媽媽乘火車趕回家。剛跨進家門就見奶奶準備了一大桌美食迎接我們,要知道,我可是我們家出了名的小吃貨,面對這豐盛的美食豈有不“寵幸”它們的道理。正當我手拿起筷子準備夾菜時,一向和藹可親的媽媽卻嚴厲地呵斥了我“百善孝爲先,長輩未坐,小輩不可動筷!”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訓,爸爸媽媽雖然沒有苦口婆心地對我說,卻用行動讓我徹徹底底的明白了“待人百善孝爲先,處事千宗德是本”。

家風家訓徵文22

家風是什麼?家風是一家之風範,家風可不是掛在牆上的文字,家風也不是家裏的威風。我們家的家風是父母對我的要求,下面就叫我說一說。

父母要求我每天早晚要刷牙,勤洗手,做個講衛生,愛乾淨的孩子;父母告訴我尊老愛幼,不能頂撞長輩;父母告訴我吃東西不能挑食,營養要均衡;父母告訴我不能浪費時間,少看電視和電腦,多讀書;父母告訴我要節約,不亂花錢,少吃零食;父母告訴我要誠實守信,不說謊話,說到就要做到;父母告訴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對人對事不要耿耿於懷;父母告訴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要會管理自己,管理時間。

我一直在按着父母的要求做,父母的要求就是我家的家風。家風就像一顆千年的大樹,我就是大樹上的一隻小叉在哪裏隱藏着,吸收着大樹補給給我的養分;家風更像一把尺子,丈量着我行走的方向。

我家的家風是:衛生之風、尊重之風、學習之風、節儉之風、寬容之風。我家的家風伴我成長!

家風家訓徵文23

古人有云:“修身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懂事起,身邊的長輩就常對我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確,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制定一個好的家訓與家風那是極其重要的。那麼什麼是家風?家訓到底又是什麼呢?

閱讀

父母一向教導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既然你還小,無法做到行萬里路,那麼你就要立志讀遍萬卷書!”父母的教誨,也讓我從小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每天的睡前故事,到彩繪注音童話書;從中外聞名的名著,再到充滿詩韻的古文,我都有自己與衆不同而又獨到的理解。

記得小時候,爸爸的朋友來家裏做客,一進家門就看到一個小小的人兒捧着一本比自己還大的書看着,一絲不苟,未免有些忍俊不禁,便和我開玩笑道:“小朋友,這書你看得懂嗎?”我沒有反駁,而是把這一頁的內容字正腔圓地讀了出來。讀完後,只見那個叔叔眼睛瞪的比雞蛋還大,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

在書中,我也學到了很多:《灰姑娘》讓我學會了善良;《醜小鴨》讓我明白了堅強;《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讓我懂得了孝順;《藍色的海豚島》讓我擁有了樂觀……

樂觀

爸爸的口頭禪:“人要笑口常開。”他指的就是樂觀。爸爸就是一個樂觀向上的人,不論工作上遇到多大的麻煩,他總是以良好的狀態樂觀地面對並圓滿的解決問題。笑着面對生活。樂觀,它比自信更多了一種快樂,更加堅強。記得有一次爸爸翻開一本書讓我閱讀,有這樣一則故事: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的家中被盜,丟失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生活,因爲,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沒有傷害到我的生命;賊偷去的只是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他的回信令我感觸頗深,羅斯福能夠在逆境中樂觀積極面對生活的精神更讓我懂得了樂觀。雖然我還小,沒有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但無論發生什麼事,在爸爸的引導下我也總能樂觀面對。考試沒考好,我會提醒自己: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要加油努力。比賽失利了,我會勉勵自己:戒驕戒躁,方能百戰百勝。做事沒有達到要求,我會鼓勵自己:萬事開頭難,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成功。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家訓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良好的家風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我相信,在良好的家風引導下,未來更加美好。

家風家訓徵文24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規。”這句話曾經一直在我耳邊迴盪,讓我明白了每個家庭都有家風、家訓。

家風就是家裏的道德品質,家訓就是家裏的規矩。我家的家風就是品德高尚,家訓是誠實守信。

星期五的中午,老師來發錢,零錢不夠了,就讓我去換零錢,我來到商店,老闆給了我一打零錢,我數了數,發現數目不對,這時老闆已經進房裏去了,我內心裏有個聲音,走吧,老闆沒發現。突然,一個更大的聲音響起,“趙紫怡,你是少先隊員,你學的知識哪去了,怎麼能丟失人的原則?”我趕緊喊來老闆,把多的錢還了回去,老闆誇獎了我,我臉上火辣辣的。這着實給我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思想道德課,以後將時刻警醒着我,做人要誠實守信。

中國曆來都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至今。我們作爲未來的接班人,更應該發揚好的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徵文25

在中國,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訓家風,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訓就只有一句話: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順,要懂得尊老愛幼,在這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做榜樣:

有一回,我家因爲入保險起了一點小小的爭執。大家的意見也都不同。就在這時,爸爸決定聽爺爺奶奶的。爲什麼呢?用爸爸的話來說,這就是百孝順爲先,意思就是要適當的順着老人,讓他們順心。如果沒有順,又哪來的孝呢?

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難免有時會有些小矛盾,一遇到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從不頂撞爺爺奶奶。儘管他們有時說的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要責怪他們的意思。

爸爸媽媽常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就是說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記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着修暖氣,忽然來了一個電話,爸爸接完之後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還有什麼事比修暖氣還重要呢?”爸爸一回來,我就問他:“爸,你剛纔幹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機壞了,我幫忙修了一下。”我當時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機難道比修暖氣還重要嗎?要知道,冬天沒暖氣妹妹會很冷的。後來媽媽告訴了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

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是我家家訓,同時我也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親所好,力爲具。’視爲我的家訓。從今天開始,我一定把這幾句話牢牢記住。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這就是我家家風,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訴我的同學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家風家訓徵文26

曾國藩是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但其對子女的教育卻留給後人很多可借鑑的內容。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爲曾家後人所傳承。曾國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以儉持家。曾國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夫人在家手無餘錢,親自下廚、紡織。

勤於治學。除了“儉”,曾國藩對子女的另一條要求是“勤”。曾國藩堅持給子女寫信,爲他們批改詩文,探討學業和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他寫信給兒子曾紀澤,要他每天起牀後,衣服要穿戴整齊,先向伯、叔問安,然後把所有房子打掃一遍再坐下來讀書,每天要練1000個字。

曾國藩還敦促家人每日堅持學習,並多次爲全家擬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吾家男子於看、讀、寫、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於衣、食、粗(工)、細(工)四字缺一不可。”

重視家教。曾國藩有3子5女,小女兒曾紀芬最長壽,活到91歲。1875年,曾紀芬嫁入湖南聶家。曾國藩規定,每個女兒出嫁,嫁妝不得超過200兩銀子,同時嫁妝中還有父親親手書寫的功課單。曾國藩想把女兒培養成一個勤儉持家的家庭主婦,實際上女兒做得比父親期望的更好。

家風家訓徵文27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着,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家風家訓徵文28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應該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做人正直,節儉持家,戒驕戒躁,熱愛祖國。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熱愛自己的祖國。給我講愛國的故事,讓我看新聞,解國家大事,教育我努力學習,將來要爲祖國做出貢獻。

父母教育我爲人要正直,說到就要做到。我借別人一本書,爸爸媽媽就要我記好還書的時間,要求我準時還書,兌現自己的諾言。有一次,我送給同學一個玩具,但我又後悔,我非常喜歡那個玩具,想要回來。爸爸知道後,立刻阻止我,說:“你把東西送給別人,你就要說到做到,東西就不能再要回來。”

父母的生活一直很節儉,從不浪費。吃飯的時候他們要求把飯吃完,每次做的飯菜我們都能吃光。他們還要我養成出房間隨手關燈的好習慣,不該開的燈和電源不要開。每次洗手和洗澡的時候,他們要我把水調的小一些。

父母從小就教我爲人謙虛,不要因爲一時成功而驕傲。每次我取得成功時,他們都會提醒我不要浮躁。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錯,在學校到處炫耀,回家我奔向父母,拿成績給他們看。我本以爲他們會表揚我,誰知他們不僅沒表揚我,反而把我批評一頓。從此我再也不驕傲,養成謙虛的良好行爲。

家風家訓在點點滴滴中塑造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家庭幸福和社會發展。在良好良好的家風家訓影響下,每個人的道德品質會逐步提高。

家風家訓徵文29

人們都說:“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每個家庭裏都有家規、家風、家訓。現在我來跟你說說我家的家風、家訓吧。

有一次,媽媽帶我去阿姨家,阿姨的房間有一個很漂亮的布娃娃。我看看沒有人,就偷偷地跑進阿姨房間,把布娃娃藏到我的書包裏,若無其事地走向媽媽那裏,對媽媽說:“我先出去玩了。”過了一會,我又回到阿姨家,對媽媽說:“時間不早了,我還有作業沒有寫完,該回去了。”

回到家,媽媽正準備去廚房炒菜,看見我手裏拿着一個布娃娃,就跑過來問我,“你這娃娃從哪來的。”我吱吱唔唔地說:“我……阿姨給我的。”媽媽盯着我的眼睛看,而我不敢看媽媽。“你撒謊。”媽媽生氣地說,“你是從阿姨家拿來的吧。”我的臉紅紅的。媽媽嚴肅地對我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你知道什麼意思嗎?”我羞澀的對媽媽說:“我知道,意思是小時候偷一根針,將來就會偷錢。”這時我才懂得其中真正的意思。我小聲地對媽媽說:“我以後再也不會了。”媽媽又語重心長地說:“倩倩,‘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是我們家的家規家訓,希望你要牢牢記住。”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要想做大事,就要認認真真地把身邊的一件件小事做好起。這句話我將永遠記在心裏,永遠不會忘記。

家風家訓徵文30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孩子,我生活在一個熱鬧的大家庭中,其中,我的奶奶非常節儉,廢舊報紙,廢舊衣服都得收集起來,用她的話說這時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記的有一次,奶奶和我騎着自行車去菜地收菜,可是,走到半路,我的車子壞了,就在不遠處有一家修車鋪,可是,奶奶沒有去,奶奶把她的自行車讓我騎,奶奶卻推着我的自行車,一直推到菜地裏。

還有一次,我出去玩的時候,褲子上弄的滿是泥巴,我回到家急忙做到板凳上把它脫掉,誰想板凳上有個露頭的釘子,一下子把褲子掛破了,心想褲子又髒又破再也不能穿了,隨手就把她丟掉了。第二天,我放學回家的時候,發現那條褲子完好無損的放在我的牀上。我正在納悶,忽然,奶奶進來了,說:“孩子,褲子還可以穿,怎麼就丟掉了呢?”我紅着臉說:“上面都是泥巴,而且又破了一個大洞……”說着,馬上拿起褲子一看,大洞沒了,原來掛破的地方多了一個漂亮的布貼,真漂亮!真是天衣無縫,我開心極了!

奶奶從不浪費一分錢,她教育我,從小要節儉,不能浪費,節約是光榮,浪費是可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