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成語故事

成語寓言故事(15篇)

本文已影響 1.12W人 

成語寓言故事1

害羣之馬

成語寓言故事(15篇)

【成語】:

害羣之馬

【拼音】:

hài qún zhī mǎ

【解釋】:

危害馬羣的劣馬。比喻危害社會或集體的人。

成語故事】:

傳說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一位叫大隗的神。他遇到一個牧馬兒童,就問:你知道具茨山往哪走嗎?牧童答到:

知道。黃帝感到這小孩不簡單,就問他如何治理天下。牧童答到:治理天下跟牧馬一樣,只要去其害馬者(除掉害羣之馬)就行了。黃帝一聽,趕忙叩頭致謝,稱牧童爲天師。

指鹿爲馬

指鹿爲馬一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爲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

指鹿爲馬一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爲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藉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

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

指鹿爲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爲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秦朝二世的時候,宰相趙高掌握了朝政大權。

他因爲害怕羣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個主意。

有一天上朝時,他牽着一隻梅花鹿對二世說:“陛下,這是我獻的名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

二世聽了,大笑說:“承相啊,這明明是一隻鹿,你卻說是馬,真是錯得太離譜了!”

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陛下怎麼說是鹿呢?”二世覺得納悶,就讓羣臣百官來評判。

大家心想,說實話會得罪承相,說假話又怕欺騙陛下,就都不出聲。

這時趙高盯着羣臣,指着鹿大聲問:“大家看,這樣身圓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馬是甚麼?”

大家都害怕趙高的勢力,知道不說不行,就都說是馬,趙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塗了,明明是鹿,怎麼大家都說是馬呢?

他以爲自己瘋了,從此越來越胡塗,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趙高來操縱。

趙高暗中把那些說實話的人殺掉,又派人殺死二世,霸佔整個朝廷,最後終於導致秦朝滅亡。

成語寓言故事2

有一個人的家裏有一片魚塘,他每年都要靠這片魚塘賺些錢,來養活自己和家人。可是魚塘附近有好多魚鷹,常常一羣羣地來抓魚吃,趕也不好趕,抓又抓不住,養魚人爲此很是發愁。

有一天,魚鷹又來吃魚,養魚人跑過去衝它們揮揮手,魚鷹便受驚跑了。養魚人忽然靈機一動,想出個好辦法。他紮了一個稻草人,讓它伸開兩臂,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還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個養魚人的樣子。養魚人把稻草人插在魚塘裏嚇唬魚鷹。起初,魚鷹以爲是真人,因此很害怕,只敢在草人的上空盤旋,一點都不敢接近它。

這樣過了幾天,魚鷹果然沒再來吃魚。可是漸漸地,它們見魚塘裏的人總是一動不動,就起了疑心,不斷地大着膽子飛下來看。這樣一來,它們很快就發現這是個假人了,就又飛下來啄魚吃。魚鷹吃了一條條的魚,肚子吃飽了,就站在草人的斗笠上,邊曬太陽邊休息,很是悠閒,還不停地發出“假假、假假”的叫聲,好像是在嘲笑養魚人說:“假的,假的,這個人是假的啊!”

養魚人生氣極了,他恨恨地盯着得意洋洋的魚鷹,良久,他忽然心生一計。

趁着魚鷹不在的時候,養魚人悄悄把草人從魚塘裏拔出來拿走了,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裏拿根竹竿,像草人一樣伸開雙臂站在魚塘裏面。

過了一會兒,魚鷹又來了,它們以爲魚塘裏還是原先的假人,就又放心大膽地下來吃魚。吃得飽飽的,魚鷹又飛到養魚人的斗笠上休息,“假假、假假”地叫喚着。養魚人趁着它不注意,一伸手就抓住了魚鷹的爪子。魚鷹使勁地鼓動着翅膀,可是怎麼也掙不脫。養魚人笑呵呵地說:“原先是假的,可是這一回是真的啊!”

事物總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如果一成不變地憑老經驗辦事,不注意發現新情況,就免不了會吃大虧。

有一對夫婦,他們的心胸很狹窄,總愛爲一點小事爭吵不休。有一天,妻子做了幾樣好菜,想到如果再來點酒助興就更好了。於是她就拿瓢到酒缸裏去取酒。

妻子探頭朝缸裏一看,瞧見了酒中倒映着的自己的影子。她也沒細看,一見缸中有個女人,以爲是丈夫對自己不忠,偷着把女人帶回家來藏在缸裏,嫉妒和憤怒一下子衝昏了她的頭腦,她聯想都沒想就大聲喊起來:“喂,你這個混蛋死鬼,竟然敢瞞着我偷偷把別人的女人藏在缸裏面。你快過來看看,看你還有什麼話說?”

丈夫聽了糊里糊塗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趕緊跑過來往缸裏瞧,看見的是自己的影子。他一見是個男人,也不由分說地罵起來:“你這個壞婆娘,明明是你領了別的男人回家,暗地裏把他藏在酒缸裏面,反而誣陷我,你到底安的是什麼心眼!”

“好哇,你還有理了!”妻子又探頭往缸裏看,見還是先前的那個女人,以爲是丈夫故意戲弄她,不由勃然大怒,指着丈夫說:“你以爲我是什麼人,是任憑你哄騙的嗎?你,你太對不起我了……”妻子越罵越氣,舉起手中的水瓢就向丈夫扔過去。

丈夫側身一閃躲開了,見妻子不僅無理取鬧還打自己,也不甘示弱,於是還了妻子一個耳光。這下可不得了,兩人打成一團,又扯又咬,簡直鬧得不可開交。

最後鬧到了官府,官老爺聽完夫妻二人的話,心裏頓時明白了大半,就吩咐手下把缸打破。一個侍衛掄起大錘,一錘下去,葡萄酒從被砸破的大洞汩汩流了出來。不一會兒,葡萄酒流光了,缸裏也就沒有人影了。

夫妻二人這才明白他們嫉妒的只不過是自己的影子而已,心中很是羞慚,於是就互相道歉,重又和好如初了。

這對夫妻見到自己的影子時,毫不思考分析就被嫉妒衝昏了頭腦了,傷了和氣。我們遇到懷疑的事,不要過早下結論,要客觀、理智地去分析,才能夠了解真相。

有3位老人都擅長吹牛,平時與人談話,一般沒人吹得過他們。可是這一天,這3位會吹的老人卻碰到了一起。

正巧,有一個過路人走來了,看到3位年紀大的人在一起,便上前詢問他們的年齡。過路人很有禮貌地問:“請問各位老丈今年高壽?”

其中一位老人摸了摸滿頭白髮,說:“你問我的年紀,我已記不清了,只記得我小時候,曾經跟盤古在一起玩耍,我們的交情不淺,他還叫我哥哥哩。”

過路人聽了嚇了一跳,心想,還真沒見過這般老壽星呢。

另一位老人說:“問我的年紀有多大嗎?這麼跟你說吧,大海的水每次變成桑田的時候,我就記下一個籌碼,不知有多少次了,反正這樣的籌碼我已經放滿了10間屋子!”

過路人一聽大爲驚駭,今天可看見老神仙了,真是大開眼界。

第三位老人說:“你們聽說過王母娘娘的仙桃嗎?那可是一萬年才熟一次的呀!可我吃的仙桃已經無數,我每吃一個仙桃,就把它的核丟到崑崙山下,而今那些丟掉的仙桃核,已經堆積得和崑崙山一樣高了!”

過路人這一次反而非常平靜,一點兒也不吃驚,他說:“原來是3個老牛皮精。”

吹牛皮如果吹到了離奇的地步,又有什麼意義呢?那種根本不存在的長壽與那些生命短促的蜉蝣(fu you)、朝菌,又有什麼區別呢?

成語寓言故事3

利令智昏

齊國有個人一心想得到金子。一天,他清早起來,穿好衣,戴好帽,一直走到賣金子的地方,看見有人拿着金子,伸手就奪。

官吏把他逮住捆綁起來,問道:這麼多人都在這兒,你爲什麼公然搶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說:我根本就沒有看到人,眼睛裏只有金子。

成語寓言故事4

漢武帝妹妹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是漢武帝的外甥,隆慮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權勢,經常爲非作歹,難免要惹出大事。她擔心自己死後,昭平君會犯死罪無人救他,便在病重時對武帝說:“陛下,我願以一千斤黃金和一千萬錢,爲昭平君預贖死罪。”這種事沒有先例,但漢武帝見她病生得很重,爲了安慰她,也就點頭應允了。

隆慮公主死後,昭平君因沒有人管束他,日益驕橫。一次他酒後殺人,被捕入獄。武帝非常難過,嘆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這個兒子,死前把他託付給了我,現在要判他死罪,我實在不忍心呀!”左右的大臣們都說:“公主早已替他贖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武帝搖搖頭說:“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須遵守。如果因爲我的親屬而破壞法令,豈不失信於民?”最後,武帝狠了狠心,還是下詔處死了昭平君。處死了昭平君,武帝心裏很難過。

但是,太中大夫東方朔卻向武帝祝酒說:“賞功不避仇敵,罰罪不考慮骨肉,這兩點陛下都做到了。四海之內的百姓就會各如其所願。”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富貴顯榮,成裏萬物,使各得其所。”

東漢桓帝當政的時候,陳留郡有個讀書人,名叫邊韶,字孝先;他很有些文才,在沒有當官的時候,教了幾百名學生。

邊韶很有口才,說起話、講起課來頭頭是道,從沒有回答不出問題來的。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愛打瞌睡。因爲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瞌睡來,學生看他的模樣很好笑。

有一天,他又和衣打瞌睡。他的學生就私下編了句順口溜嘲笑他:“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意思是:邊孝先是個大肚皮,懶得讀書。只想睡覺。不料邊韶醒來後,很快知道了這個順口溜,於是馬上編了幾句順口溜作答:“邊爲姓,孝爲字。腹便便,王經笥。便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它的意思是:邊是我的姓,孝是我的字,大肚皮,是裝着五經的竹箱子。只想睡覺,去思考五經的事。睡夢中可以會見周公旦,安靜時可以與孔子有相同的心意。老師可以嘲笑,這規矩出自哪家經典?

成語寓言故事5

飲鴆止渴

東漢的霍諝,從小就很有膽識。他十五歲時,他舅舅宋光由於秉公執法,得罪了一些權貴,被他們誣告篡改詔書,關進了監獄。霍諝知道舅舅爲人正直,不可能幹這種事,就給大將軍樑商寫信,爲舅舅辯白。

信中說:宋光身爲州郡的長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爲朝廷效力。他怎麼會冒着死罪去篡改詔書呢?這不就是人爲了充飢去吃附子(一種草藥,有劇毒),爲了解渴去飲鴆(鴆的羽毛泡過的毒酒)一樣嗎?如果這樣的話,還沒有進入腸胃,到了咽喉處就已經斷氣了。他怎麼可能這樣做呢?樑商讀了信,覺得說得有道理,把信拿給皇上看。不久,宋光被無罪釋放。

靈猿受窘

在原始的大森林間,到處都生長着高大挺拔、鬱鬱蔥蔥的喬木,如葉形橢圓的楠木、葉子對生的梓樹、可防蟲蛀的樟樹、可做染料的櫟樹等等。它們枝繁葉茂,遮天蔽日,令人望而生畏。

有一種善於飛騰、跳躍的靈猿,生活在這原始大森林裏,恰似如魚得水。您瞧,它們在這些又粗又直的喬木之間輕盈敏捷地攀援,時而躍上,時而落下,不時還會扯住一很藤蔓,盪到另一棵大樹的樹杈上去小憩片刻。

它們在大森林內嬉戲玩耍,逍遙自得,神氣活現,好不威風,儼然就像這深山老林中的君王一般,誰也奈何它不得。由於它們的身體十分靈巧,行蹤無定,哪怕是像后羿、逢蒙那樣的神射手吧,恐怕也沒有辦法去瞄準它。

然而,若是將這羣靈猿趕到一片荊棘叢生的灌木林中去生活,那就會變成另外一番景象了。那裏盡是生有長刺的柘樹、滿身棘刺的酸棗、味道酸苦的枳樹等等。在這些渾身長刺的灌木叢中,靈猿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了,它們無樹可攀,無枝可跳,善於騰躍的本領無法施展,稍有行動,往往就會被繁枝利刺扎得疼痛難忍,真可謂是危機四伏。

因此,它們只能小心謹慎地在林間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戰戰兢兢地爬行,全身緊張得直打哆嗦,好不悽惶!

同樣是這羣靈猿,爲什麼在喬木林和灌木叢中的表現竟有天壤之別呢?這並不是由於靈猿的筋骨突然得了什麼急病而變僵硬了,而只是因爲它後來所處的環境,使它不能充分施展其攀援騰越的本領所造成的結果啊!

靈猿受窘的遭遇說明,任何一種技能技巧能否得以充分施展,除主觀努力外,客觀環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時甚至還會起決定的作用。由此可見,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時代,創造一種寬鬆、和諧的客觀環境,使各種人才都能充分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該是何等重要啊。

挖掉馬肝

越西地方有個男子,獨自一個人過活。他用蘆葦和茅草蓋起了小屋住在裏面,又開墾了一小塊荒地,用自己的雙手種了些莊稼,打下糧食來養活自己。時間久了以後,豆子、稻穀、鹽和奶酪等東西都可以自給自足了,不用依賴任何人。他每天下地耕作,閒的時候就出去走走,過得倒也逍遙自在。

可是有一件事卻讓他發愁,那就是老鼠成災。也不知道是從哪裏來的一幫老鼠,日子不長便成倍成倍地增長。白天,它們成羣結隊地在屋裏跑來跑去,在房樑間上竄下跳地吱吱亂叫,打壞了不少東西。到了夜裏,老鼠鬧騰得更歡了,它們鑽進食櫥、跳上桌子、跑進箱子裏,見東西就咬,咬破了好些衣服和器具,偷吃了東西不算,還把吃不完的拖回洞裏去慢慢享用。這“咔嚓咔嚓”地一鬧常常就是一整夜,吵得這個男子覺也睡不好,白天下地都沒有精神。他想了好多辦法來治鼠,用藥啦,下夾子啦,都試遍了,可就是沒有一個特別有效的法子。這位男子對老鼠越來越煩,火氣越來越大,苦惱極了。

有一天,這個男子喝醉了酒,困得要命。他踉踉蹌蹌地回家來,打算好好睡上一覺。可是他的頭剛剛捱上枕頭,就聽見老鼠“吱吱”的叫聲。他實在困了,不想和老鼠計較,就用被子包上頭,翻個身繼續睡。可老鼠卻不肯輕易罷休,竟鑽進被子裏張嘴啃起來。這男子用力拍了幾下被子,指望把老鼠趕跑再睡。果然安靜了一會兒,可他忽然聞到一股叫人噁心的腥臊味,一摸枕邊,竟然是一堆鼠尿!被老鼠這麼變着法子一折騰,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一股怒氣直衝頭頂。藉着酒勁,他翻身下牀,取了火把四處燒老鼠,房子原本是茅草蓋的,一點就着,火勢迅速蔓延開來。老鼠被燒得四處奔跑。火越燒越大,老鼠終於全給燒死了,可屋子也同時被燒燬了。

第二天,這男子酒醒後,才發現什麼都沒有了。他茫茫然無家可歸,後悔也來不及了。

焚廬滅鼠的故事提醒人們,遇事一定要冷靜分析,想個周全的法子去解決。若憑一時的衝動蠻幹,只會得不償失。

駕馭木筏

傳說中,有往來於天上人間的木筏,駕馭木筏的人是真正勇敢無畏的人。

西漢時期,有個隱士叫羅君平。據說,他知道往來於天上和人間的木筏從人間到天上的時間,因此,凡是要到天上去的人,臨出發之前都要先到羅君平這裏來。

這一天,木筏出發的時間快要到了,羅君平家聚滿了將要乘筏上天的人。這時候,一個駕木筏的人從羅君平家中走了出來。上天的人中有一個趕緊上前,拉住他問道:“上天要經過曲折的河水,而天又是那麼高那麼大,一路上還有神怪精靈,木筏在行駛中有時還會顛倒過來。你經常駕着木筏漂浮在這樣的環境中,爲什麼你連手都不抖一下、一點也不害怕呢?”

駕木筏的人回答說:“我用了多年時間來學習駕馭木筏的本領,又用了三年時間來親自駕馭木筏,往來於天上人問。”

那人又問:“僅僅靠本領和實踐,就可以了嗎?”

駕木筏的人說:“當然不是。在每次駕木筏上天的時候,我憂慮的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少年,而根本就不考慮木筏是否能夠返回人問。我駕馭着木筏,一路上波浪翻騰,氣候千變萬化,反覆無常。有時陽光燦爛,雲蒸霞蔚,一下子又突然變得暗淡無光,明亮的白天剎時變成黑夜。有時候,木筏和波浪互相撞擊,猛然震盪起來像脫繮的野馬急馳狂奔,一會兒沉到波谷浪底,一會兒又像格鬥一般衝向高高的浪尖,恍恍惚惚的樣子,使我感到似乎有無數人在駕馭這木筏。每當這時,我的心情都非常鎮定,一點兒也不慌張。如果此刻心裏一慌,手腳就會不聽使喚了。只要心裏不慌亂,怎麼也不會跌倒,直至平安地到達目的地。”

那個問話的人深有感觸地說:“我想,你說的這些道理不僅適用於駕馭木筏,其實許多事情也都要這樣才行啊!”

我們從駕馭木筏中可以領悟到:不管幹什麼事,遇到什麼情況,都應該專心致志,毫不動搖,無所畏懼,勇往直前,這樣才能克服困難,爭取勝利。

圍魏救趙

齊國的將軍田忌經常同齊威王賽馬。他們賽馬的規矩是:雙方各下賭注,比賽共設3局,兩勝以上爲贏家。然而每次比賽,田忌總是輸家。

這一天,田忌賽馬又輸給了齊威王。回家後,田忌把賽馬的事告訴了自己的高參孫臏。這孫臏是軍事家孫武的後代,飽讀兵書,深諳兵法,足智多謀,被龐涓謀害殘了雙腿。來到齊國後,很受田忌器重,被田忌尊爲上賓。孫臏聽了田忌談他賽馬總是失利的情況後,說:“下次賽馬你讓我前去觀戰。”田忌非常高興。

又一次賽馬開始了。孫臏坐在賽馬場邊上,很有興趣地看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第一局,齊威王牽出自己的上馬,田忌也牽出了自己的上馬,結果跑下來,田忌的馬稍遜一籌。第二局,齊威王牽出了中馬,田忌也以自己的中馬與之相對。第二局跑完,田忌的中馬也慢了幾步而落後。第三局,兩邊都以下馬參賽,田忌的下馬又未能跑贏齊威王的馬。看完比賽回到家裏,孫臏對田忌說:“我看你們雙方的馬,若以上、中、下三等對等的比賽,你的馬都相應的差一點,但懸殊並不太大。下次賽馬你按我的意見辦,我保證你必勝無疑,你只管多下賭注就是了。”

這一天到了,田忌與齊威王的賽馬又開始了。第一局,齊威王出那頭健步如飛的上馬,孫臏卻讓田忌出下馬,一局比完,自然是田忌的馬落在後面。可是到第二局形勢就變了,齊威王出以中馬,田忌這邊對以上馬,結果田忌的馬跑在前面,贏了第二局。最後,齊威王剩下了最後一匹下馬,當然被田忌的中馬甩在了後面。這一次,田忌以兩勝一負而取得賽馬勝利。

由於田忌按孫臏的吩咐下了很大的賭注,一次就把以前輸給齊威王的都賺回來了不說,還略有盈餘。

田忌以前賽馬的辦法總是一味硬拼,希望一局也不要輸,結果因自己總體實力差那麼一點,總是賽輸了。孫臏則巧妙運用自己的優勢,先讓掉一局,然後保存實力去確保後兩局的勝利,這樣便保證了整體的勝利。

畫地爲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個孝子。

一天他到西岐城來賣柴。在南門,正趕上文王車駕路過。由於市井道窄,將柴擔換肩時不知塌了一頭,翻轉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王相耳門上打了一下,當即就打死了,被拿住來見文王。文王說: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命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了起來。

三天後,大夫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悲聲痛哭,問他: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你爲什麼要哭呢?武吉說:小人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小人也沒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餓死了!散宜生入城進殿來見文王,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辦完贍養母親的後事,再來抵償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準了,就讓武吉回家去了。

畫地爲牢比喻只許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

成語寓言故事6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語寓言故事7

楚國有個既賣矛又賣盾的人,他讚美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任何武器都無法刺破。”接着,他又誇起了他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沒有什麼東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問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那人便答不上話來了。刺不破的盾和什麼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成語寓言故事8

春秋時期,最有名的大盜叫盜跖。盜跖的部下問盜跖說:“做大盜也有法則嗎?”盜跖回答說:“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法則。做大盜怎能沒有法則呢?憑空能猜出屋裏儲藏着多少財物,這就是聖;帶頭先進入屋裏,就是勇;最後退出屋子,就是義;酌情判斷能否動手,就是智;分贓均勻,就是仁。不具備這五種素質而成爲大盜是不可能的。”

盜跖這一套說教,和儒家宣揚的“聖人之道”如出一轍,由此諷刺了儒家的虛僞。看來“聖人之道”如果用來教育君子,君子就能被培養成聖人;如果被壞人利用,壞人就能成爲大盜。可是天下聖人少而大盜多,可見“聖人之道”給天下帶來的利益少,帶來的禍患多。所以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只有打擊虛僞的“聖人之道”,讓人民一切順乎自然,天下才能太平。

值得指出的是,跖是奴隸起義的領袖,由於代表了被壓迫者的利益,所以被歷代統治者誣衊爲“盜跖”。莊子對盜跖是有同情心的,曾多次指出這個社會是“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侯”,並且說,“聖人之道”教大家追名逐利,聖人的危害其實超過大盜。與其把跖叫做盜跖,不如把孔子(孔丘)叫做盜丘。認爲虛僞的“聖人之道”纔是造成天下混亂的原因。

傳統文化中對俠義的大盜歷來都是推崇的。《史記·遊俠列傳》裏講了很多俠客的故事,這些俠客大多數是大盜,但由於他們雖然是大盜但卻很講道義,所以司馬遷爲他們列傳,使他們的英名千古流傳。

唐代杜光庭所著《虯髯客傳》講了一個仗義疏財、劫富濟貧的的俠盜的故事。故事講的是隋朝末年,隋煬帝只顧東巡享樂,朝政由大臣楊素把持。有一天,布衣(平民老百姓)李靖求見。楊素的一個侍妾愛慕李靖的才華,連夜投奔李靖。這個侍妾姓張,因爲手持紅色的拂塵,所以稱爲紅拂。在他們逃出京城的路上,認識了一個長着絡腮鬍子(虯髯)的客人,他始終沒有說自己的名字,只說也姓張,排行第三。張是我國第一大姓,叫"張三"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但是這個張三非同尋常。他喝酒的時候用人心當下酒菜,並且說,這是天下負心人的心,我追了他十年了,今天終於砍下他的頭,摘下他的心,消除了我的遺憾。當時天下大亂,羣雄紛起,張三本來有問鼎中原的野心,後來看到秦王李世民勝過自己,是真命天子,就把自己積攢的大量金銀珠寶全部送給李靖,讓他輔佐李世民建功立業。從張三的行徑和他的家財來看,他原先應該是個江洋大盜,否則不可能積攢這麼多財富。後來李靖靠着這些財富,果然幫助李世民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天下太平以後,張三決心在海外建立一個自己的世界,於是率領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扶餘國,殺其主自立。看起來,這個虯髯客張三,真是一個盜亦有道的俠盜典型。虯髯客和李靖、紅拂的故事後來被編成戲曲,稱爲“風塵三俠”。

成語寓言故事9

馬本來具有天生的素質,它的蹄子可以踐踏霜雪,它的皮毛可以抵禦風寒。它餓了吃草,渴了喝水,揚蹄奮起奔跑如飛好像騰雲駕霧一樣,這是自然賦於馬的本性。宮殿般豪華的房屋和寬大的高臺對於它來說都是無用的。

但是由於伯樂的出現,馬的'景況就完全改變了。伯樂曾因善於識別千里馬而聞名於世,後又從事訓練馬的行當,不久又成了遠近聞名的訓馬高手。

伯樂訓馬的辦法很多,馬只要到了他的手裏就要採取了烙、餓、打、困的方法把馬治服。所謂“烙”,就是爲了把馬的天生氣勢打下去,就用燒得火紅火紅的烙鐵烙馬,馬被烙得遍體鱗傷,沒了氣力,然後修剪馬毛,鏟削馬掌,烙上印號,這樣經過訓治,十分之二三的馬就要死掉了;所謂“餓”,就是爲了訓練馬的耐力,餓了不讓馬吃,渴了不讓馬喝;所謂“打”,就是爲了調整馬的奔跑速度和技巧,便時快時慢的控制它,用鞭子狠狠抽打,使馬按照人的意圖行進。所謂“困”,就是在馬受了這些折磨以後,再把馬關在馬廄裏,長期睏乏它,經過伯樂的訓治,馬死一半以上。

莊子說:“馬在陸地上,吃草飲水;高興時它們就摩擦頸項,表示親愛;忿怒時,就背相對,互相踢蹋。馬所曉得的已盡於此了。等到把駕馬的橫木加在馬的身上,用遮眼的東西加在馬的頭上,使馬的行止齊一,馬方纔知怎用眼睛斜看,不願就範,曲頸不伸,欲脫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銜竊轡,而不馴服。所以使馬曉得這些,失去了它們的本性,以致行動詭詐,近於盜賊的,都是伯樂訓馬造成的啊!”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將閭的學者,魯國的國君聽說他很有見識,便召見他,請他講一講如何治理國家的事,將閭推辭不掉,便對魯國的國君說:“要實行恭敬和節儉,擢用公正忠誠的人,行政大公無私,人民誰敢不和睦相處呢?”

將閭離開魯國國君,總覺得自己說的不一定對,於是他找到當時很有名望的一個學者,名叫季徹,將閭向季徹說了給魯國國君說的話,問季徹自己說的是否對。季徹聽了沒有說對也沒有說不對,就給將閭講了一個小故事。

季徹說:“一天他駕車出遊,路上見一個螳螂在車轍裏。它看到我的車子過來了,便奮力舉起了它的雙臂,企圖阻止我的車子前進,我看着他的樣子又佩服又可憐,佩服它的勇敢,可憐它的不自量力。”說完他哈哈的笑了。

將閭吃驚地說:“先生是說魯國國君照我說的去做,要實現聖明之治,如同螳螂擋車是不能勝任的吧!”季徹沒有回答,他說:“最偉大的聖人治理天下的做法是,順應民心的自然活動,來完成教化,改易俗習。這樣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進專一於道的志向。就好像隨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爲什麼會這樣。要使天下皆同一於自然之德,必須使內心安定纔是。”

魯國的國君照將閭的見解治理國家,麻煩事一天比一天多,連自己也處於危險境地,他就不再實行了。

莊子在濮水河邊釣魚。楚王聽說莊子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隱士,便想讓他出山,輔佐自己治理好楚國。於是派兩個使者帶着厚重的聘禮前去尋找他。使者沿着河邊找了好多天,終於在濮水的轉彎處找到了他。

莊子坐在濮水邊,頭上戴着一頂草帽,眼睛緊緊盯着河面,兩位使者不敢驚動莊子,只得輕輕地走向前去,對莊子說:“我們國王早就知道您的大名,想請您去楚國做宰相,協助楚王料理國事,所以派我們來請您。”

莊子手裏拿着魚竿一動也不動,就像沒聽見一樣。兩個使者沒辦法,只好又說了一遍。等了好半天,莊子轉過頭看看兩位使者,開口說道:“我聽說楚國有一隻大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裝在一個珍貴的盒子裏,供奉在廟堂之上,是這樣嗎?”

兩位使者忙點頭說:“是的,是的。”

莊子又說:“那麼請問二位,這隻神龜是情願死了,留下幾塊骨殼受人尊重呢?還是寧願活着拖着尾巴在泥裏爬呢?”

兩位使者不明白莊子的用意,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這還用說嗎!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着嘛,當然是寧願活着拖着尾巴在泥裏爬了。”

莊子聽了哈哈大笑,弄得使者莫名其妙。突然,莊子止住笑,對使者說:“你倆回去吧!告訴楚王,就說我寧願像烏龜在泥裏拖着尾巴爬,也不願被供奉在廟堂上。”

使者這才明白莊子的意思,又勸莊子,說:“楚王送你千金,許以爲相,您還是赴任爲好。”莊子說:“千金是重利,相國是尊位,但你們沒見到用作祭祀的犧牛嗎!把它餵養長大,然後披上繡花的披衣送入太廟,宰殺後作祭祀品,這時它就是想作一個孤單的小豬也辦不到。你們去吧,不要污辱我,我不會爲國事所羈,我決心終身不仕,以快我的志向啊!”兩使者沒有辦法只好回去了。

成語寓言故事10

出言不遜

東漢末年,袁紹手下有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名叫張合。

有一次,袁紹與曹操各自率領軍隊,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縣東北)進行決戰。袁紹害怕自己糧草不足,就命令淳于瓊專門負責督運糧草,屯糧於烏巢。此時曹操的糧食不多了,想迅速結束戰爭,就趕往烏巢襲擊淳于瓊。

張合對袁紹進行勸諫,勸他不要小看曹操,應當派遣重兵保住烏巢,否則軍隊沒了糧食,後果不堪設想。而袁紹手下的謀士郭圖,卻認爲烏巢的形勢沒有那麼嚴重,應該調動主要兵力襲擊曹操的大本營。張合覺得這樣做佔不到什麼便宜,堅決反對。

袁紹對郭圖非常信任,只派小部隊救援烏巢,而調動重兵攻打曹軍大本營,卻未能如願以償。結果,曹操真的攻入烏巢,將袁紹的糧草燒得一乾二淨。這樣一來,袁紹大軍軍心浮動,士氣低落。

郭圖知道正是自己的計策才造成大軍失利,爲轉移袁紹的視線,就說張合的壞話,他對袁紹說:“您打了敗仗,張合卻整天幸災樂禍,說話也非常傲慢無禮。”

成語寓言故事11

不宜歌唱

蚯蚓:“閣下早上好!”

公雞:“不好。肚子正餓呢!”

蚯蚓:“飽吹餓唱。閣下正好可以引吭高歌呀!”

公雞:“是啊,我唱完歌了,你成土行孫跑了。我這頓早餐找誰要去?”

蚯蚓:“閣下真的要吃我嗎?”

公雞:“也只有如此了。經驗告訴我,在追求的目標到手之前是不能唱歌的!對不住了,兄弟!”

成語寓言故事12

【成語故事】楊朱特地請老子到家裏請教問題,老子給他將各種各樣的爲人,聖人都是看心智的而不是看外表,凡人則看中人的外表。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都是蛇身人面,牛頭虎鼻,沒有人的外表。而夏桀、殷紂、魯桓、楚穆這些人面獸心的傢伙危害人間。

【釋義】面貌雖然是人,但心腸象野獸一樣兇狠。形容爲人兇殘卑鄙。

【出處】夏桀、殷紂、魯醒、楚穆,狀貌七竅皆同於人,而有禽獸之心。 《列子·黃帝》被髮左衽,人面獸心。 《漢書·匈奴傳贊》

【成語示列】大蟲見了“獸麪人心”的既不敢傷,若見了“人面獸心”的如何不啖。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魏國一農民鋤草時發現一塊玉石,拿回家請鄰居鑑定。鄰居知道是寶石就騙他不是吉祥之物,讓他放回原處,自己則偷偷拿回家裏,擔心獲禍或獲罪,就進獻給魏王。經鑑定爲無價之寶,魏王一高興就賞他很多金銀珠寶。

【出處】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唐·魚玄機《贈鄰女》詩

【解釋】無法估價的寶物。指極珍貴的東西。

【成語示例】

◎在各校損失的珍貴資料中,如清華大學關於中國近代史檔案的資料、北京大學關於中國地質的資料等均是無價之寶。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拓展: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係到寓言的未來。中國曆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範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成語寓言故事13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讚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讚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迴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成語寓言故事14

成語寓言故事和寓意

自相矛盾:

主要內容——古時候,有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他拿起自己的盾誇口說:“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又舉起自己的矛誇口說:“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有個圍觀的人問他:“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個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上來了。

寓意——說話、寫文章,如果在同一時間和同一關係中,竟有兩種相反的說法,前後互相牴觸,那就會矛盾百出,像楚國商人一樣經不住駁同。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後不對頭。

濫竽充數

主要內容——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每當演奏時,他就鼓着腮幫,按着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也喜歡聽吹竽。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寓意——濫竽充數的故事告訴人們: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矇混一時,但是無法矇混一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諷刺了混入內行,冒充有本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

畫龍點睛

主要內容——南北朝時,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張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沒有眼睛。遊客看了,覺得缺少神韻,很是可惜,就請張僧繇把龍的眼睛補上去。張僧繇推辭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遊客不信,都以爲張僧繇在嚇唬人。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烏雲密佈,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遊客們驚歎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寓意——是指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是指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成語故事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是指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是指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是指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是指見識狹窄的人。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裏的弓影誤認爲蛇。是指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守株待兔:原是指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是指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竈旁的柴草搬走。是指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是指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是指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牴觸。

濫竽充數:是指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刻舟求劍:是指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葉公好龍:是指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是指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是指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是指自己欺騙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是指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成語寓言故事15

戰國的時候,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着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有一天,莊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說:“你在宮裏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塗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就這樣,莊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有什麼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到這時,他想到莊辛的忠告,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於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莊辛迎請回來,說:“過去因爲我沒聽你的話,所以纔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

莊辛說:“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楚襄王說:“我現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莊辛說:“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於是,莊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莊辛的意思,於是他接着對莊辛說:“莊愛卿,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於是,莊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爲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莊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爲遲的意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