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經典故事

問婆石民間故事大綱

本文已影響 1.94W人 

這安州的嚴氏,就曾經在大清的宮廷裏做過二十幾年穩婆。宣統三年四月,嚴氏借病離開宮廷回到了安州,原因是她看見四處兵亂,害怕自己身死異鄉。誰料到在回安州的路上,僱的夥計被土匪殺了,隨身帶着的積攢多年的金銀細軟被劫了,嚴氏說她拼着條老命,才保住她世代留傳下來的寶物,“問婆石”。

問婆石民間故事

嚴氏回到家中,只見殘垣廢壁,一問鄰居,才知道幾年前家中遭遇一場大火,父母雙亡,老伴帶着兒子說是上京尋她去了。嚴氏大哭一場過後,在安州城水衣巷,好說歹說跟人家租了一間破屋,在門口掛個小木牌,託人在上面寫着“快馬輕車,嚴氏收洗”字樣,然後在下邊綴以紅布條,當作幌子,繼續她原來在安州城的營生,做穩婆。

過去在民間,穩婆的名聲是不怎麼好的,主要是嫌棄她們和產婦打交道,罵髒。在安州就有“饃過穩婆手,扔掉不喂狗”的說法。嫌棄歸嫌棄,但是誰家生兒生女,又離開得了穩婆呢?

嚴氏在沒有被挑選進宮廷之前,就是安州一帶有名的穩婆。誰家產婦在臨產前半月,就會備了紅塘水酒登門請她前去,俗話叫“認門”,在對產婦進行檢查診視過後,嚴氏會交代一些注意事項。等到臨產時候一到,也不必再去請她,嚴氏自然算好時間,早早等候在外面了。

“嚴氏到,產婦笑”。在過去,生產對於一個婦女來說,相當是從閻王殿裏走一遭,弄不好就是“母丟命,子不保”。請到嚴氏,就算是母子平安了。

嚴氏一邊準備接生的工具,一邊叫人去取來老井水或者深泉水,文火煮開了端來,然後從懷裏掏出一個紅布包,打開,是一枚石頭,便將這枚石頭放入那開水中,浸泡着。這可不是一枚普通的石頭,到嚴氏這輩,已傳了五代,被視爲傳家至寶,各家孕婦,也當這塊石頭爲救命菩薩。說起這塊石頭的由來,就得多說兩句了。安州和北川毗鄰,北川是大禹王故里,據西漢楊雄《蜀王本紀》載:“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其地名刳兒坪”。當年大禹王母親懷着大禹王十四個月,卻生不下來,只好在刳兒坪剖腹生兒,那汩汩鮮血,浸濡座下的一枚石頭。這枚石頭後來爲一老道拾得,贈於嚴氏祖上一做穩婆的老婦,說誰家生產,拿這枚石頭泡水給產婦喝了,保管順產無礙。拿去一試,果然靈驗無比。於是這枚石頭就被四鄉八里視爲神石,稱之爲“穩婆石”,後來嫌“穩婆石”這名字不好聽,就換音稱爲“問婆石”。

有了這枚“問婆石”,再加上她的良好接生技藝,嚴氏回到安州不到一年,名聲就傳遍了安、綿、梓三州,外加北川、平武、茂汶、綿竹等九縣。這嚴氏一天騎着匹小叫驢,被人牽着走鄉串巷,忙得腳不着地,那豐厚的“吉祥禮兒”也塞得嚴氏樂顛顛的。

有了錢財,嚴氏推倒那些殘垣廢壁,新建起了一院宅子。她說她要等着她的老伴和兒子回來。

也不清楚是民國幾年的春天,安州來了一個督軍,此人留過洋,滿腦殼的新思想。一到安州,督軍就興辦學校和醫院,倡導新生活。這醫院的院長,是一位據說也是留過洋的女人。她的胸口前掛着一個十字架,說什麼都離不開在胸口前比畫十字,離不開“上帝”和“主”。

有了醫院,就得整治土醫。這嚴氏也屬於被整治之列,原因是她進行的是土法接生,不懂得消毒,而且還搞迷信。不僅摘了嚴氏家門口那塊“快馬輕車,嚴氏收洗”的牌子,還強令收繳了那枚“問婆石”,並且警告她,要是違反禁令膽敢去穩產接生,就封了她家的門,將她驅逐出安州。

也有不甘心的生產人家,悄悄跑來,深更半夜拍門叫喚嚴氏,請她出門幫助接生。嚴氏哪敢應聲,整日緊閉房門,黯然傷神,一想到自己種種遭遇,處處磨難,忍不住淚水滿面,悲泣不止。

轉眼秋天到了,秋風瑟瑟,秋雨瀟瀟。一天晚上,嚴氏盤腿坐在牀上,正在悲傷的時候,突然聽得撞門聲,正要問誰,一羣人破門而入,啥話也沒有說,將嚴氏從牀上架起來,塞進一乘小轎,飛奔而去。

等到嚴氏從懵懂中清醒過來的時候,她已經站在督軍府的客堂裏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