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少兒百科

傳真

本文已影響 3.2W人 

傳真與電報的作用相似。但是,利用編碼方式進行通信的電報只能傳送消息的內容,不能傳送消息的形式。傳真可通過通信線路或無線電裝置發送印刷的.手繪的資料,並在接收端重新產生精確的複製件。

傳真

傳真技術始於19世紀。英國發明家亞歷山大·貝恩在偶然中由擺動式電鐘獲得靈感,最先開始了利用電信手段進行文字傳送的實驗。他研製的“自動電化記錄通信裝置”在 1843年獲得專利。貝恩裝置的構想是:發信板採用塗有絕緣漆的金屬板,但要將文字部分的漆去掉,以利導通電流。收信板採用貼有電解性記錄紙的金屬板。收發裝置上的擺子帶動觸針做週期性擺動,同時對發信板進行掃描。當擺子擺動時,觸針沿發信板左右移動,接觸到沒有絕緣的金屬部分時,電流導通;與此同時,觸針將電流引至收信板,使記錄紙發生化學反應後呈現黑色。擺子每次擺到兩端時,齒輪轉動一齒,使發信板和收信板同步下降同樣的距離。用這樣的方法就可在收信板上錄下與發信板完全相同的文字。這個最初的實驗結果自然是很粗糙的,但它卻有力地證明了實現傳真的可能性。

1848年,英國的貝克威爾發明了圓筒掃描法,圓筒每轉一週,掃描平臺移動一定的節距。許多現代的傳真系統仍以這種方法爲基礎。 1860年,意大利的波奈裏發明了多外電極掃描,將若干觸針排成一列同時掃描。但是,這種方法需要很多條線路。後來,又有人發明了可以連續發送和接收的平面掃描,大大縮短了傳真時間。1924年,美國利用硒的光電性質,發明了傳真電報。電不僅可以傳送文字和線條圖形,還可傳送照片。

現代傳真已由機械式掃描發展爲電子掃描。電子掃描的原理是:發送機用聚光光點對發送稿從左至右,從上到下進行掃描,反射光的強弱由光電轉換元件變成相應變化的電流,再經線路傳至接收機,接收機收到信號後經放大器傳至記錄外,然後在記錄紙上記下與原稿形式相同的圖形或文字。要使接收圖像不失真,必須保證收發兩方同步又同相。同步即發送和接收的速度要完全一致;同相即發送掃描點與接收記錄點要同時到達相應位置。

傳真可通過電話、廣播、電視、微波、衛星等線路進行傳輸。傳真機的種類也很多,常用的有可傳送文件及手寫文字、圖表、資料的真跡傳真機;傳送有色調的照片、圖片的照片傳真機;傳送整版報紙的報紙傳真機;傳送氣象雲圖的氣象傳真機等。此外,傳真在其他方面的應用不斷擴大,例如,它已被應用在測繪、製圖、製版、印刷等部門,它還可以納入現代的數據通信網和電子計算機交換系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