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一千零一夜

騙子的下場童話故事

本文已影響 3.22W人 

童話故事是指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童話中豐富的想象和誇張可以活躍你的思維;那生動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幫你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引導你做一個通達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騙子的下場童話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騙子的下場童話故事

在一棵棗樹上住着一對斑鳩,終年以樹上的椰棗爲生,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在這棵棗樹下住着的箭豬一家,卻終日四處覓食。爲能餬口而奔波勞累。箭豬十分嫉妒斑鳩愉快而平靜的生活,覺得自己處境清苦,嚮往斑鳩的處境,卻可望而不可及。於是,它自言自語道:

"我和它們共處一樹,但生活水平卻有天壤之別,我不能眼睜睜地看着它們過得比我好,一定要想方設法作弄。欺騙它們一下才行!"

主意已定,箭豬便在樹根下掘個地洞,作爲它和妻子的居室,另外在居室的左邊修築了一個禮拜壇,便經常呆在壇上,口中唸唸有詞,終日修功悟道,佯作遠避世塵,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樣子。

樹上的斑鳩看到樹下的箭豬如此虔誠膜拜,清心寡慾。廉潔自律,心中油然生出崇敬心情,對箭豬十分欽佩。尊重,便主動地前去拜訪它。接近它,並懷着景仰的心情問它:

"我看到您整天在壇上修身養性,十分不易,請問,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修功悟道的?"

箭豬裝出沉穩的神態回答道:"已經有三十年了。"

斑鳩一聽,對箭豬更加佩服了,便關心地又問:

"那麼,這麼長時間裏,你都吃什麼。穿什麼,怎樣過活的呢?"

箭豬冷靜地說:"很簡單,我不貪圖榮華富貴,吃嘛,就吃從樹上落下來的棗子,穿嘛,就穿粗陋的荊棘,除此別無所求。"

斑鳩對箭豬敬佩之情,更深一層,又問:

"我看你們總是呆在樹下,而不到別的地方去住,這又是爲什麼呢?"

箭豬胸有成竹地說:"我選擇此地爲住所,只是爲了要啓發那些走錯道路而執迷不悟的人。"

斑鳩說:"過去我對您的認識實在是太膚淺了,如今當另眼相待,而且您修煉的功夫和道行,真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能拜您爲師嗎?"

箭豬在斑鳩眼裏一下子變得身價百倍,心裏就甭提有多麼得意了。但是,它爲了讓斑鳩對自己深信不疑,便裝作很慎重的樣子,說道:

"話雖可以這麼說,但是言與行究竟是兩個概念,世界上言行不一。言不由衷者多矣,而言行不一,脫離實際的大話。空話,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到,所以,我們要提倡聽其言,觀其行。有個農民,在播種季節,他卻守着種子,左顧右盼,疑心多虛,不能當機立斷。適時播種。別人勸他要適時播種,他卻說:'今年的年景不好,收成不保險,我不能貿然播種插秧,更不能多下種子,否則,到頭來歉收,甚至於連本也收不回來呢!到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就這樣,這個農民在播種時節沒有播種插秧,坐誤時令;到了收穫季節,其他農民都喜獲豐收,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而他卻顆粒無收,只能忍飢挨餓。不僅如此,他還一直消沉下去,終於憂鬱成疾。一病不起,死去了。"

斑鳩聽了箭豬一席話,誠惶誠恐,忙求教於它道:

"那麼,請問我該怎樣做才能夠擺脫世務,將整個身心都投入到修身養性上去呢?"

箭豬以訓導者的口吻說:"你應該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爲自己的歸宿精打細算。目前,你要面對現實,有點食物勉強餬口,就應該滿足了,俗話說,知足者,方能常樂啊。"

斑鳩進一步求教道:"我具體的做法又是什麼呢?我是飛禽,這樹上的棗子是我生活的來源,因此我不能離開棗樹,否則我就難以找到安身立命之地了。"

箭豬見時機業已成熟,便進一步說:"這樣吧,你把樹上的棗子打下夠你們兩口子全年食用的,將它收藏在這樹下的地洞裏,然後從樹上飛下來,搬到我窩裏來和我住在一起,來和我一齊修養。鍛鍊。在這個時期,你可以吃儲備的糧食,待你的道行修煉到家了,也就習慣了這種樂天安命。節衣縮食的儉樸。淡泊的生活了。"

斑鳩對箭豬敬佩得五體投地,說道:"你告訴我歸宿的祕訣,並指點我修煉的途徑,你的好心腸,必將得到好報的。"

說幹就幹,斑鳩要把箭豬的訓導,變成自己的行動,它與妻子商量好,便一齊動手。一鼓作氣地把樹上的椰棗一個不剩地。乾乾淨淨地弄到地上,準備和箭豬一起將棗子搬運到地洞裏去,儲藏起來,這樣,斑鳩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在禮拜壇上和箭豬一起修身養性了。

在斑鳩把樹上的棗子弄下來時,樹下的箭豬就及時地把落下來的.棗子搬進地洞裏,將地洞塞得滿滿的。此時它心裏非常激動,想着:斑鳩按我的指引,將樹上的棗子弄下來,然後斑鳩必然與我一起修煉。進食,到那時我就可以伺機撲過去,將它們逮住。吃掉。這樣一來,我就可以獨霸一方,獨享棗子了。

斑鳩夫婦盡心盡力地按箭豬的指點去做,辛辛苦苦地打落了樹上所有的棗子。它們從樹上飛下來時,見地上幾乎所有的棗子都被箭豬搬進自己的地洞裏,心裏便覺得不對勁兒,它們非常客氣地對箭豬說:

"廉潔。知法的箭豬啊,你知道我們夫婦是靠這樹上的棗子維持生命的,沒有了棗子,也就沒了活路,可是我們打下來的棗子卻不翼而飛。蹤影全無了,你說,這可叫我們怎麼辦呢?"

箭豬裝作吃驚的樣子說:"真有此事?也許叫大風給颳走了呢!"它又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說:"其實做人的道理,應該淡泊食物本身,專向供給衣食的安拉祈求,那纔是取得成功的正路呢!"

接着,箭豬又系統。詳盡。有條不紊地向斑鳩大講特講廉潔奉公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堅持修身養性所取得的累累碩果,斑鳩夫婦認真地聽着,不時地發出感嘆聲。讚許聲,最後身不由己地跟着箭豬進了地洞。

斑鳩夫妻剛一進洞,箭豬便一轉身,將洞口堵住,隨即張牙舞爪,要撲向斑鳩,欲將它們撕爛。吃掉。斑鳩夫婦喜滋滋地跟着箭豬進了地洞,看到裏面堆得滿滿的棗子,心想,不管怎麼說,以後可以與箭豬共同修煉。一起享用棗子了。不料箭豬把住洞口,張着大口撲來,要吃掉自己,不禁大吃一驚。但是它們在危難時刻卻處驚不亂,而是怒目正視箭豬,義正辭嚴地正告它:

"且慢,你想幹什麼?你怎麼洞裏洞外判若兩人呢!?難道你不知道,最後的勝利是屬於受屈辱。受欺騙的人嗎?我奉勸你儘快消除坑蒙拐騙的念頭,否則你就會栽跟頭,最終落得欺矇商人的那兩個騙子的可悲下場!"

箭豬在斑鳩的凜然正氣面前,變得膽怯了,它不由自主地問道:

"那麼,那兩個騙子又是如何矇騙商人的呢?"

《一千零一夜》

《騙子的故事》出自《一千零一夜》童話故事。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譚》。

該作講述古代阿拉伯地區有一位國王叫山魯亞爾,他生性殘暴嫉妒,因王后行爲不端,將其殺死,此後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殺掉,以示報復。宮相維齊爾的女兒山魯佐德爲拯救無辜的女子,自願嫁給國王。山魯佐德用講述故事方法吸引國王,每夜講到最精彩處,天剛好亮了,使國王因愛聽故事而不忍殺她,允許她下一夜繼續講。她的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於被感動,與她白首偕老。因其內容豐富,規模宏大,故被高爾基譽爲世界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創作背景

《一千零一夜》的形成發展過程經歷了漫長的8個世紀。《一千零一夜》的名稱出自這部故事集開頭的第一個故事。相傳在古代印度和中國之間的海上有一個島國叫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發現王后和妃子“不貞”,殺死她們後,國王每夜都要新娶一個少女,翌晨殺掉。“百姓受此威脅,十分恐怖,都帶着女兒逃走。可是國王照例追令宰相替他尋找女子,供他虐殺,當時的婦女,不是死於國王刀下,便是逃之夭夭。城中十室九空”。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爲了使無辜婦女免遭屠戮,自願嫁給國王。她用講故事的方法,引起國王興趣而暫不殺她,這樣夜復一夜直至連續講了一千零一夜,大都是勸善懲惡的故事,最終國王被感化,與她白頭偕老。《一千零一夜》實際上並沒有一千零一個故事。按阿拉伯人的語言習慣,在一百或一千之後加一,旨在強調其多。據阿拉伯原文版統計,全書共有134個大故事,每個大故事又包含若干個中故事、小故事,以山魯佐德講故事作爲發端,組成一個龐大的故事羣。

《一千零一夜》實際上是由阿拉伯及其附近地區的各國人民集體創作而成。早在公元6世紀,印度、波斯等地的民間故事就流傳到伊拉克、敘利亞一帶。公元8世紀中葉到9世紀中葉是阿拉伯帝國的鼎盛時期。此時,阿拉伯民族固有的文化受到了被其征服的敘利亞、埃及、兩河流域和波斯等地文化的影響,又吸收了希臘和印度的古代文化,創造出中世紀阿拉伯燦爛的新文化。《一千零一夜》於此間開始出現流傳的手抄本,後來經過許多增補整理,大約到16世紀在埃及基本定型。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核心部分是波斯故事集《赫佐爾·艾夫薩乃》(即“一千個故事”),最初可能來源於印度,由梵文譯爲古波斯文再轉譯爲阿拉伯文。第二部分,源於伊拉克,即以巴格達爲中心、10-11世紀編寫的阿拔斯王朝特別是哈倫·拉希德統治時期的故事。第三部分,源自埃及麥馬立克王朝時期流傳的故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