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戰爭故事

戰爭遺孀的救贖紀實故事範例

本文已影響 3.1W人 

2011年5月,25歲的美國戰爭遺孀塔林戴維斯(Taryn Davis),被網友們推上了“CNN2011年度英雄榜”。一個年輕的戰爭遺孀,為何被稱為英雄?

戰爭遺孀的救贖紀實故事

四年前,塔林建立了美國首個非營利性戰爭遺孀組織——American Widow Project,將年輕的戰爭遺孀們團結起來,共同渡過心理難關。到今天,因為她的努力,有近800名戰爭遺孀走出傷痛開始了新的生活。而塔林為了讓更多的戰爭遺孀有個心理依靠,甚至打算為丈夫守寡一生。

  新婚丈夫奔赴戰場

塔林把最美好的記憶永遠封鎖在了2005年,這一年她嫁給了最愛的男人邁克爾。他們高中時就是情侶,在德克薩斯州上聖馬科斯高中時,校園的每個角落都留下了他們相愛的見證。2005年,比塔林高一個年級的邁克爾高中畢業後,與兩個好友一起參加了美國海軍陸戰隊。

塔林支持邁克爾的決定,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但當邁克爾接到通知,得知自己將被派去參加戰前訓練並開始為期三年的伊拉克兵役時,即將離別的傷感使兩人平靜的心掀起了波瀾。

戰爭是殘酷的,塔林擔心它會吞噬邁克爾的生命,而邁克爾擔心他會失去塔林的愛情。

2005年12月,在邁克爾臨行的前一天,19歲的塔林匆忙嫁給了20歲的邁克爾,他們舉辦了一場只有親屬參加的簡單婚禮。那天他們一半開心,一半傷心。晚上他們一宿沒睡,躺在牀上聊天、相互囑咐,猶如生死離別的夫妻。第二天,塔林望着丈夫奔赴戰場的背影,眼淚不斷滑過面頰。

邁克爾和兩個同伴被分配到第四旅戰鬥隊第425旅特別部隊營,負責拆卸簡易爆炸裝置。剛去的時候,邁克爾逮着機會與塔林通電話、發短信、寫信件,隨着任務越來越繁重,和妻子聯繫的機會也在減少。

塔林每天都在惶恐不安中度過,當她從邁克爾信件中得知,他兩個同伴在一次任務中被路邊炸彈當場炸死時,恐懼第一次達到頂點。

  倖存者綜合症

塔林每天都在為丈夫祈禱平安,厄運還是無法阻擋地降臨。

2007年5月21日23點30分,21歲的塔林接到軍方通知:邁克爾在伊拉克巴格達遭路邊炸彈襲擊陣亡。

塔林在電話那頭大聲哭喊嘶吼,泣不成聲。她拒絕接受這悲劇的事實。她麻木地參加了軍隊給邁克爾準備的葬禮,葬禮結束人羣散去也沒有讓她從自閉的世界中走出來。直到軍方代表要求她在死亡慰問金的支票上簽字,塔林終於清醒。

這是丈夫用生命換來的錢,如果可以,她寧可用十倍、百倍於它的金錢換回 丈夫。

塔林開始經歷每個戰爭遺孀都有的“遺孀後遺症”。夜裏無法入睡,總能聽到邁克爾的聲音,彷彿從沒離開過。從幻覺中醒來後,是永無止境的孤獨、傷感、無助等各種痛苦。

當自己在悲痛中掙扎時,塔林驀然發現周圍的人都在過着輕鬆的日子。沒有人在意她,她的不幸沒有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這讓她感到更加失落。那些留守在家的士兵妻子也故意躲着她,因為她的不幸就像一把刺刀,捅向她們內心深處最恐懼的地方。

她感覺自己受到了排擠,人們躲着她就像躲瘟疫一樣。她終日哭泣,家人和朋友的安慰是雪上加霜:“幸好你還年輕,沒有什麼比這更好了。放心吧,你會再結婚的。”他們無法理解她對丈夫的深情和思念。無處訴說,內心孤獨的塔林患上了“倖存者綜合症”(認為自己不該從災難性事件中倖存下來,因而產生罪惡感),不再追求快樂,拒絕微笑。關於丈夫的話題,哪怕只是提一下“邁克爾”這個名字,都成了禁忌。

“在丈夫死後,再露出笑臉,會讓我產生深深的罪惡感。”塔林說。她同時也害怕別人看到她笑後,就會說她徹底忘記了邁克爾,從痛苦的過去走了出來。這對她是一種侮辱。

  幫助姐妹走出悲傷

為了幫自己渡過難關,塔林想起丈夫死後軍方給了她一封推薦信,憑此她可以免費加入任何一個遺孀組織。但她去了以後才失望地發現,這些組織的成員都是些年齡在65歲以上的寡婦,而她們丈夫的死亡與戰爭沒有任何聯繫。

塔林只想與真正的、和自己年齡相仿的戰爭遺孀進行交流,有同樣的經歷,才更能走進對方的心,相互安慰。她聯繫到一名23歲的戰爭遺孀尼娜。去見尼娜時,塔林攜帶着攝像機,她要把這些經歷記錄下來,等自己傷心時看一看。一路上,她設想着與尼娜的見面情景:兩人分享同樣的不幸經歷,回味各自曾經美好的愛情,然後釋放內心的掙扎和痛苦,就此分手。然而見面後卻是另一番景象。

尼娜沒有為這次見面刻意打扮自己,她一副邋遢樣,滿臉憔悴,衣服上甚至還有番茄漬。她的.丈夫沒有在戰場上陣亡,而是在伊拉克戰鬥11個月後,在回家探親的第二天自殺的,沒有給尼娜留下任何只言片語。但尼娜能夠想象,戰爭殘酷、血腥、恐慌的場面是如何匯成噩夢將丈夫扼殺的。丈夫自殺後的,尼娜得獨自撫養不到1歲的女兒。她憎恨一切,憎恨別人不能理解她的痛苦,憎恨別人比她快樂,憎恨自己變成了冷血的人……

聽了尼娜的遭遇,塔林有些羞愧,她的情況比尼娜好多了。她不知不覺擔當起尼娜的“心理醫生”,完全忘記了自己的痛苦,設身處地為尼娜着想。她們見了好幾次面,塔林的傾聽和開導起了作用,尼娜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塔林甚至建議尼娜找個新伴侶,因為新的戀情會讓人忘記過去的傷痛。

在塔林的幫助下,尼娜開始與別的男人約會,開始了新生活。

  愛情是永恆的

幫助尼娜的經歷讓塔林找到了新生的動力。她從報紙上了解到,因全球反恐戰爭每年都會產生上千名戰爭遺孀。這個數據令人咋舌,塔林覺得有必要把這些年輕的遺孀們團結 起來,相互安慰走出悲痛。

她在美國遊歷了一圈,但只找到了6個年輕的戰爭遺孀,並用攝像機把她們的故事拍成了紀錄片。丈夫死後第4個月,她開通了網站,成立了美國首個非營利性美國戰爭遺孀組織——American Widow Project,並將紀錄片放到了網上。

自組織成立,塔林每天都要與新加入的遺孀交談,傾聽她們的故事,聽得越多,她越感到自己沉重的責任感。有個遺孀甚至只有17歲,還要獨自撫養孩子。為了幫助這些家庭困難的年輕戰爭遺孀,塔林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但由於組織的非營利性,經濟來源完全靠她一人支撐非常艱難,她隨後開通了網店,出售拍攝的紀錄片DVD,以及遺孀們自己設計的個性化T恤和胸針。更多的遺孀在這兒得到幫助後,也慷慨解囊。

到目前為止,塔林的組織已經吸引了將近800名平均年齡25歲的戰爭遺孀。塔林每天都為遺孀們忙碌着,為她們開展活動,讓她們聚集在一起聊天,一起大哭和大笑。有幾次,她還組織遺孀們坐着標有4000名陣亡將士名字的黑色巴士去一些軍事基地和士兵開展互動活動。

組織影響力越來越大,但塔林並不打算擴大規模,她說:“我的組織永遠是免費的、一對一的交流服務,不像某些組織只是將成千上百的遺孀聚集在一起,那根本解決不了個人的心理問題。”正是塔林的專注和執着,使得戰爭遺孀們渡過了心理難關,找到了生活的新希望,她也因此被推上了“CNN2011年度英雄榜”。“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戰爭遺孀也可以成為英雄。”塔林感覺非常光榮。

未來,塔林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年輕的戰爭遺孀。而遺孀們也希望人們給予塔林對這個世界貢獻的肯定。不少姐妹建議塔林找個新伴侶,這4年,塔林身邊也的確有不少追求者,但她總是這樣說:“我還沒有準備好進入新的戀情。”

她把這個組織當成了自己的家,有了家就不再孤獨。為了讓更多的遺孀不孤獨,她會懷着“愛情是永恆”的信念,一直堅守在此。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