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心七年級課件

七年級上冊語文《語文起始課》課件(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3.23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課件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描述如何進行一堂課的教學,通常都是教師書面上的文字,課前備課是一線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環節,那麼寫課件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語文起始課》課件,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上冊語文《語文起始課》課件(通用10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語文起始課》課件 1

教學目的

1、通過第一節語文課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2、使學生在日常學習語文的過程有意識的培養學習語文的方法。

教學設計興趣引導,穿插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師】同學們,我今天先給你們講一個笑話,聽完後,看你們能受到什麼啓發?

“《大肥雞》。〖板書:《大肥雞》〗故通話說得不好。有一天,有位北方老漢來到飯店裏吃飯。他剛坐下,那位女服務員就對他說:“老大爺,你想去(吃)什麼?”〖板書:去(吃)〗那位老漢因爲聽不明白她說的普通話,以爲那位女服務員問他去什麼地方?老漢心裏想:有沒有搞錯,我是來這裏吃飯的,爲什麼要問我去什麼地方呢?後來,老漢明白了女服務員的普通話可能說得不標準,所以自己聽錯了。於是老漢就說:“有沒有包子?”女服務員聽了馬上說:“報紙(包子),有!”〖板書:報紙(包子)〗她很快拿了一張報紙給老漢。老漢被弄得哭笑不得,心想:“這報紙,我怎樣吃呢!”後來,老漢又問:“有大肥雞嗎?”女服務員熱情地說:“搭飛機,還早呢,去(吃)過飯也不遲。”〖板書:大肥雞(搭飛機)〗

二、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師】聽完這個故事以後,你能夠受什麼啓發呢?

【生】①普通話說得不好會鬧出笑話;

②學好普通話非常重要;

③好普通話對於我們能準確的表達語言有很大的.幫助。

【師】歸納總結

普通話說得好與不好,不單是語言表達準確與否問題,而且關係到我們的寫作水平問題,

舉例:有個學生在作文上寫有這樣一句話:“我在家裏足足等了他五個字,他纔來到。”話中的“足足”和“五個字”是什麼意思,讓人費解。原來這個學生是用口語寫作。這句話應該這樣說:“我在家裏整整等了他二十五分鐘,他纔到來。”如果一位聽不懂白話的人聽了這句話,就好像丈二的金剛——摸不着頭腦。因此,如果要準確地表達語言,學好普通話是很必要的。

因此,我們一定要學好普通話,學好語文知識。如果我們作爲新世紀的中學生連自己祖國的語言也學不好,說不好,甚至還鬧出笑話,那麼自己也會覺得臉上無光。

三、學習語文的方法

【師】讓學生各抒己見,談一下自己對學習語文的想法。(四人一小組討,時間兩分鐘)

【生】略

【師】歸納總結

學習語文首先要克服兩種不正確的態度:

①一種是懶散,漫不經心,認爲語文學習就是那麼回事,學了長進不大,不學也不會考不及格,與其白花功夫作無謂的付出,不如痛痛快快地學其它課程。

②另一種是急於求成,不願做細緻瑣碎的積累工作,企圖一日吃個胖子,幻想着一朝一夕十天半月語文水平就能有很大的提高。必須克服這兩種心理,否則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師】歸納總結學習語文的方法

(一)理解

語文學習歲要多看課外書籍,多讀好文章,多看報紙,甚至標語、廣告,“處處留心皆學問”,但是有些同學因爲對所學的東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

【學生課堂活動】

讓學生背誦小學時學習過的兩首古詩,看看是否理解?(男女同學分別朗誦)

【師】找兩位學生分別解釋兩首詩的意思!(一位男同學,一位女同學)

【師板書】

“每逢家節倍思親”

“渭城朝雨輕塵”

【學生課堂活動】

改正寫錯的字!

“倍”會寫成“備”、“被”,“輕塵”會寫成“清晨”,我想同學們如果真正懂得這句詩的意思,是不會產生這種錯誤的。所以學習語文的時候一定理解,要多問幾個爲什麼!這樣纔不會鬧出笑話!

(二)識記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的記憶方法。

【師歸納總結】

①“兩耳不聞窗外事”,記憶的時候要專心志致。②“口讀千遍,不如手寫一遍”。

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才能夠記的長久。④將背誦看作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

【學生活動】

試着背誦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操作過程】

①集中精力,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裏背後這首詩。

②輕鬆課堂氣氛,聽支音樂“相見時難別亦難”,加強記憶。讓學感覺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運用

【師】你知道學習語文主要都能運用在哪些方面嗎?

【師】歸納總結

聽:能聽懂別人的發言,掌握其要點,以便能進行對話。

說:能用普通話,發音準確、清晰,姿態大方,語言簡潔、連貫。

讀:①能用普通話準確、流利、有語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能集中注意力默讀課文,能大體瞭解課文思路和中心意思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繫。

③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感知文章語言所表達的意義和情味,知道文章的精妙所在。

④能在理解和揣摩的基礎上展開聯想並進而進行比較。

寫: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積累的多少和運用的好壞,主要在作文中體現出來。我們可以將我們學過的優美的詞語,精美的名詞警句,文章的謀篇佈局,一些新的思想應用在我們的寫作中。

【學生課堂活動】要求學生當堂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用一句話還形容老師。

要求:①思考兩分鐘;②語言要流暢。

(四)歸納總結

學習語文的方法還有很多,如:“課文預習法”、“課堂筆記法”、“課文分析法”、“閱讀法”、“略讀法”、“精讀法”、“作文材料積累法”、“作文題材提煉法”、“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等等。課外的“讀報法”、“信息借鑑法”等等。

當然這些方法不單單是由老師來總結,同學們也可以自己動手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四、要求本學期學習語文的要求:

1、每天寫一篇日記,或記錄當天看到的文章中名詞雅句,或抒發內心所思所想,或進行文學練筆,或評述班級發生瑣事。將自己生活學習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下來。

2、每日一篇練字。

3、上課時要認真聽課,做好聽課筆記,在課本上做記號,批註。

4、作業書寫端正、清楚,格式正確;獨立按時完成;及時訂正錯誤。

5、課前預習,課後複習。

6、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求每週要讀一篇精美的文章,做好讀書筆記

7、關心周圍世界,閱讀課外讀物,收聽、收看新聞。

七年級上冊語文《語文起始課》課件 2

教學目標:

初步瞭解什麼是語文、高中語文課本的特點、學習高中語文的方法和要求

教學過程:

一、歡迎你們:

歡迎大家來到新洲一中陽邏校區。這兒將會成爲未來三年大家生活和學習的地方,但願這兒也能成爲三年後的未來的日子裏時時入夢鄉的地方。老師們在送走一屆屆學生中漸漸感到歲月的流逝,是你們的到來讓我又感受到希望和憧憬還在,是 你們的到來讓我感覺到漸行漸遠的青春與活力還在,是你們的到來讓我感覺到身體裏的熱血又在沸騰。所以,我真誠的歡迎你們,歡迎你們來到新洲一中陽邏校區。

二、自我介紹:

我,蔡小倩,將和大家一起開始我們的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高中三年,大家想跟老師一起學習什麼呢?(學生自由回答)

三、什麼是語文

你們學了九年語文,能不能說說你們對語文的認識?

(自由發言,談談什麼是語文)

我心中的語文

我們學語文課程所學習的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它的`精煉、優雅和豐盈,世所公認。我常常很慶幸,在我們的語言地圖裏因爲有這樣的一筆遺產人生就不會顯得貧乏,寂寞的心情也不會擔心找不到歸宿。走在語文的小路上一處山水、一段笛音便能牽動心底的感嘆;一朵花兒、一片雨絲就能勾起無窮的思緒。如果你的記憶裏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那麼本已遠去的那些傷感歲月,本以流逝的那些燦爛面容,就可隨時復活,隨時在語言裏與你相逢,誰又能說這些紙上的行旅,不是真實的延續與擴展呢?

正是藉着語文這一通道,狹小的人可以進入廣大的世界,短暫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恆的聲音。因此能否獲得語言的恩惠,能否領悟語言的祕密,是在是關乎每個人生存質量的大事,不容忽視!

(板書)

語 = 吾 + 言真實的生命感受

聽說讀寫(養根)

文 = 文?飾文章 文學 文化

(語文名稱的由來。從前叫國文,現在叫語文。依葉聖陶先生的解釋:語,口語;文,書面語。語文是動態的,各個學段側重點不同:小學:語,說話;文,識字;初中,語,詞語,文,文章;高中,語,語言基礎知識,文章、文學、文化)

四、高中語文課本的特點

學生自行比較初高中語文課本的不同。

必修 + 選修 模塊 + 板塊 + 積累與應用 + 寫作實踐

五、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學好語文我們更應該注意語文學習的方法。培養興趣,養成習慣,勤于思考,課內課外結合,隨時記憶,勤於誦讀。語文學習是慢功,要長期磨鍊,功夫不斷,始克成功。

請學生填寫,然後交流:

語文學習,貴在 記性 + 悟性 + 韌性

死(去)活(來)

長期堅持,養成八大習慣

一、熟讀、背誦課文

二、自主學習,勤思考,愛質疑

三、做筆記,積累語言材料

四、獨立自覺完成練筆

五、認認真真書寫

六、勤查工具書

七、喜讀優秀課外書

八、專注聽人說話,說話文明得體

六、學習物質準備:

一:一本《唐詩三百首》;

二:兩本工具書(《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詞典》);

三:三本本子(筆記本,課外練筆本,默寫本);

七、佈置預習作業。

1、熟讀第一課。

2、課外練筆:寫在9月1日

七年級上冊語文《語文起始課》課件 3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1、學習生字新詞,能正解書寫4個生字。

2、正確讀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1、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續編故事。

2、鞏固生字詞,能正確書寫其餘4個生字。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認讀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

2、認識1個偏旁,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糧、汗、由、冬”。

3、讀通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讀通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勾畫生字詞。

2、教師準備詞語卡片、動物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熱身運動:生活中識字。(激趣)

1、展示課件導入:上課前咱們先來做做熱身運動。

2、課件出示活動內容。

師導:猜猜今天的熱身運動是什麼?……真聰明,今天繼續咱們一貫的“生活中識字”。

3、展示課件:生活中識字的途徑。

師導:請看,街道兩旁的各式的商名你認識嗎?……咱們一塊到超市去逛逛……各類標牌方便我們有選擇性地購物,琳琅滿目的小商品你都能叫它的名嗎?……校園裏的這些東西你都熟悉吧……生活是咱們的大課堂,留心觀察字娃娃隨處可見!好了,今天的生活中識字,輪到誰來給大家做介紹啦!

4、指名4人上臺交流。

(生:我給大家介紹……,這個字我是在……認識的。)

二、揭示課題,交待教學目的。

1、師導:孩子們介紹得真不錯,老師這裏也有幾個字,是在電視節目《人與自然》中認識的,看看,誰會讀?(引導學生看板書:“螞蟻”、“蟈蟈”)

2、指導讀準詞語:“螞蟻”“蟈蟈”。

指名讀--齊讀(藉助拼音讀準三聲音調、輕聲)

3、提問:觀察這幾個字,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用彩色粉筆填塗蟲字旁)

猜猜爲什麼它們都是蟲字旁?

(貼動物圖片)

4、引出課題,交待教學目的:今天就讓咱們走進螞蟻和蟈蟈的王國,看看這兩隻小昆蟲湊在了一塊兒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板書:和),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一)初讀課文。

1、打開語文書,翻到113頁,藉助拼音,先試着讀讀課文,再讀讀課文後邊的生字娃娃,注意讀準字音。

2、讀完第一遍的孩子起立我看看,捧着書再把這個故事讀一讀,這遍讀呀,遇到難讀的字詞句可要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通順。

(二)學習生字。(展示課件)

A、學習8個要求會認會寫的字:

1、指名讀。

師導:生字娃娃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見面了。(點擊鼠標,出示8個要求會認會寫生字的畫面)誰來讀?

2、小老師教讀。(拼拼音教讀,齊聲跟讀三遍)

3、帶拼音齊讀三遍。

4、打亂順序讀。(指名讀、分大組讀、分男女生讀)

師導:大家讀得可真帶勁!老師打亂順序隨便點擊,不拼拼音,能一口讀準它們嗎?

B、學習7個只識不寫的字:

1、指名讀。

師導:課文後邊兩根綠線條內的生字可難了,你認識嗎?

(點擊鼠標,出示7個要求只讀不字生字的畫面)

2、帶拼音齊讀三遍。

C、同桌互相抽讀。

師導:和課文中所有的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嗎?打開語文書114頁,課文後邊兩根綠線條內的生字和田字格里的生字,同桌兩個孩子互相抽一抽,考一考。如果讀得好,像剛纔老師那樣,豎起大拇指誇誇他。

(三)學習詞語。(出示卡片)

1、開雙人小火車輪讀。

師導:看到孩子們這麼能幹,生字娃娃也忍不住叫來了它們的好夥伴詞語寶寶,想和它們交朋友吧?開雙人火車,準備好了嗎?

(注意“糧食、洞裏、呼呼地”讀輕聲。)

2、打亂順序齊讀。

師導:詞語寶寶變魔術,調換位置還能讀嗎?大家一起來。

(表揚:自己誇誇自己)

四、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小聲讀文。

師導:看到孩子們這麼能幹,生字娃娃和詞語寶寶決定帶咱們到它們的家裏去做做客,它們的家在哪兒?就在咱們的課文中。看着書,自己小聲地把課文讀一讀,讀正確、通順。特別要注意我們剛纔學習的生字詞語的讀音。

2、分段指名讀,指導評議。

師導:課文一共有3個自然段,你認爲哪個自然段自己讀得是最棒的,舉起小手,自我推薦讀給大家聽一聽。......其餘孩子捧好書專心聽,聽他們的聲音是否洪亮,字音、句子是否讀正確、通順了。

師引導評議。

3、師生齊讀。

師導:孩子們說得很好,只要注意剛纔評價時所提到的幾個地方,認真細心些,老師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好,想試一試嗎?

4、帶着問題自己讀。

師導:兩隻小昆蟲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帶着小問號,自己放開嗓子再讀一讀。讀完後,在四人小組內給小夥伴說一說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5、引導交流。(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反饋)

6、指導貼詞卡,理解課文內容。(“満頭大汗”“自由自在”)

師導:老師這裏有兩個詞卡,認識嗎?讀一讀。......下面我們來做個詞語卡片對號入坐的遊戲,幫老師把它們貼在黑板相應的位置上。

7、指導瞭解第一段大意。

(1)展示課件。

師導:夏天真熱,小小的螞蟻背拉着又大又重的糧食,個個累得滿頭大汗!

(2)指名讀句子,評議。(1名)

“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

師評:這個小朋友把“満頭大汗”讀得比較慢比較重,好像自己就是這羣勤勞的小螞蟻中的一員,正賣力地幹着活。.....這個孩子在讀的時候,皺着眉頭,老師知道他一定是體會到了幹活的艱辛。

(3)自由練讀。

師導:帶上表情甚至可以加上動作,自己試着讀讀!

(4)指名有感情地讀句子。(2-3名)

(5)齊讀。

8、指導瞭解第二段大意。

(1)根據課文內容,出示課件,相機提問。

師導:看到小螞蟻賣力地幹活,蟈蟈們都在幹什麼呀?......

(2)指名讀句子,評議。(2-3名)

“他們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

師評:這個孩子讀句子時擡起了小腦袋,讀得特別輕鬆,不錯!......帶上了得意的表情,讀得真棒!

(3)男女賽讀句子。

9、指導瞭解第三段大意。

(1)出示課件。

師導:到了冬天,又發生了什麼?看看課文,你還知道些什麼?

(2)根據課文內容,指名回答。

(3)齊讀第三自然段。

(4)看板書小結:在炎熱的夏天,小螞蟻搬運糧食満頭大汗,綠蟈蟈只圖享受,自由自在。到了冬天,勤勞的螞蟻躺上裝満糧食的洞裏安然過冬,懶惰的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

五、書寫生字“糧、汗、由、冬”。

1、導語:小朋友們通過讀課文,瞭解了故事的大意,學得很不錯!課文裏的生字娃娃請出來,還認識嗎?請看......(在黑板上貼字卡“糧、汗、由、冬”)

2、齊讀生字。

3、引導用猜字謎法學習“由”字。

(1)師導:老師這兒有個有趣的字謎,謎底就在這四個字中,考考哪些孩子最聰明?.......聽仔細了!“田裏長棵草!”打一個字。

(2)指名回答,表揚。

(3)指導書寫:生邊書空邊說筆畫名稱,師範寫。

師導:由字很簡單,筆畫比較少,可是粗心大意筆順就容易弄錯,哪個孩子願意當老師教教大家由字怎樣寫?......看明白了嗎?

(4)多媒體展示正確的寫字姿勢畫面,提出寫字要求。

師導:要想把字寫好,正確的寫字姿勢也很重要,看看這個大哥哥他的姿勢美嗎?......頭正肩平臂開足安,學着哥哥的樣子,拿出你的小鉛筆在語文書上136頁描紅一個由字。

(5)學生描紅。

4、學生自由選擇生字記憶字形,並相機指導書寫。

導語:剛纔我們用猜字謎的方法學會了“由”字,除了猜字謎呀,我知道聰明的小朋友們還有許多識字的好方法:換偏旁、加偏旁、編兒歌......看一看,其餘的幾個生字,你認爲哪一個最難,動動腦筋,你將用什麼巧方法記住它,說給大夥聽一聽。

“糧”:

a、認識新部首“米”字旁。

(板書:米字旁。)

師導:結合生活實際認識了這個字。“糧”字的右邊是我們要學習的新偏旁,叫做......(齊讀)米字做偏旁怎樣寫,拿起小手一起來書空,注意第六筆是一點。

b、分析字形,示範書寫。

師導:左邊米字旁,第六筆是一點,注意結構左窄右寬。

c、引導學生書空,再在書上描紅一個。

“汗”:

a、指名交流多種識字方法。

師導:左右結構的字除了糧,還有誰?......這個字怎麼記?

b、分析字形,老師範寫。

c、學生試着描紅。

d、學生在書上描紅一個。

“冬”:

a、請生交流記字方法。

b、老師範寫。

師導:上邊折文三筆寫成,下邊兩筆是右點,兩點寫在同一條豎中線上。

c、學生在書上描紅一個。

5、完成習字冊。

(1)在古箏音樂伴奏下,學生獨立寫字。

(2)老師指導,提醒學生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

(3)藉助展示平臺展示學習習作,相機評比表揚。(規範、端正、整潔)

七年級上冊語文《語文起始課》課件 4

【教學目標】

1、通過看這文,瞭解黃山岩石的神奇,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選背其中的兩段。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把握2~5自然段的內容,體會黃山岩石之奇。

2、教學難點:

多數學生未去過黃山,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課前準備】

1、《黃山》錄像資料片。

2、多媒體課件。

3、薄型卡片。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記句子

1、四川的峨眉山風景秀麗,到處鳥語花香。

2、無錫的五里湖好像一面鏡子,清晰地映出藍藍的天,白白和雲,紅紅的花,綠綠的樹。

二、整體感知,揭示課題

1、過渡:

是啊!我們的祖國山清水秀,風景非常美麗。今天,老師將帶你們一起去黃山風景區遊覽。

2、看錄像,範背課文。

3、完成填空,相機學習部分詞語。

4、齊讀第1自然段。

5、指導背誦。

6、揭示課題。

7、釋題:

奇石就是指──(怪石)

奇石、怪石也就是說──(出示卡片:奇形怪狀的岩石。)

8、質疑:

看了課題,小朋友有什麼問題提出來?

三、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層次脈絡

1、自由輕讀課文:

課文裏邊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奇石?

2、讀後交流:

⑴ 介紹了哪些奇石?

⑵ 板書:

“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⑶ 哪些是具體介紹的?哪些只是簡單舉了名字?

⑷ 小結。

四、品詞析句,理解文意,學習第2、3自然段

1、學習第2自然段:

過渡:

剛剛有個小朋友問:“這些奇石‘奇’在哪兒呢?”咱們先來看這塊“仙桃石”。(指板書)

⑴ 指名讀第2節:

課文哪一自然段作了介紹,大家邊聽邊找,什麼詞語你有懂?

⑵ 質疑問難。

⑶ 理解。

(放錄像:“仙桃石”)誰來指指“石盤”在哪兒?

爲什麼說“仙桃石”是奇石呢?

⑷ 指導朗讀。

⑸ 背誦。

2、學習第3自然段:

過渡:

黃山的奇石多有趣呀!你瞧,這塊奇石就像一隻猴子。

(多媒體顯示:“猴子觀海”)

課文中是怎樣介紹的?

⑴ 默讀第3節:

找找這一段有幾句話?

⑵ 指名分句讀。

⑶ 分句理解:

① 第1句說什麼?

看圖理解“陡峭”。

② 第2句說什麼?

誰來學學這隻猴子有趣的樣子,表演時要注意哪幾個動作?

板書:

抱蹲望

③ 指名分解動作表演。

④ 評議:

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⑸ 看圖練說。

(多媒體顯示:第2自然段填空。)

⑹ 指導朗讀。

⑺ 指導背誦。

五、小結談話

六、學習生字

1、複習鞏固新詞。

(多媒體顯示:詞語。)

2、指導書寫:翻、滾。

(多媒體演示:“翻、滾”的筆順。)

【板書】

“仙桃石”

“猴子觀海” 抱 蹲 望

黃山奇石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七年級上冊語文《語文起始課》課件 5

【教學要點】

1、掌握文中文言知識和相關文化常識。

2、體會作者的哲學思想。

【教學設計】

誦讀、講解;多媒體輔助。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背景知識

1、王羲之(321~379)世稱王右軍,東晉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書法作品《蘭亭序》被譽爲天下第一行書。

2、《蘭亭序》由來: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請當時社會名士謝安、孫綽等41人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他們引酒賦詩,將所寫的詩結成詩集,王羲之當場爲詩集書寫一篇序言,即本文《蘭亭集序》。

3、文體序:

序,也叫敘或引,是說明作品的寫作目的或作者情況,也有對作品的評論和相關問題的闡發。序一般寫在作品前面,列在後面的稱後序或跋。

二、誦讀訓練

聽範讀,朗讀。

三、文章講析

這是一篇山水遊記散文,語言清新灑脫,注意文章中的景語與情語;文章不論記敘還是議論都頗有層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晉時期,玄學風行,在山水遊記中體悟、探討人生道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哲學思想。

1、講析第一段:

(修禊)之樂:

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蘭亭盛會的?

第一句:

時間、地點、集會的原因:

⑴ 古代紀年方法:年號紀年和干支紀年。

所謂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字。

所謂地支則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這十二個字。

紀年的方法,從天干中的甲開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個組合,俗稱作六十花甲。這種天干地支紀年法,六十年爲一週期。

如:2001年是庚辰年;2002年是辛巳年;

⑵ 修禊:

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風俗,古人視季春三月是萬物萌生的時節,早在周代,人們在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到河邊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詩經》、《周禮》中都有記載。孔子的得意門生曾點將春禊視爲其志,得到孔子的讚賞。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三國魏以後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動內容也改爲在水邊宴飲、賦詩等。

第二句:與會者。

第三句:蘭亭周圍地形環境。

帶:名詞動用,像衣帶一樣圍繞。

第四句:

宴飲之樂:

⑴ 流觴曲水:也稱爲曲水流觴,春禊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引溪水進入彎曲的水渠,人們坐在水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觴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爲木製,小而體輕,底部有託,可浮於水中。也有陶製的,兩邊有耳,又稱羽觴,因其比木杯重,玩時則放在荷葉上,使其浮水而行。

⑵ 次:旁邊。

⑶ 一:一些,一點。

⑷ 幽情:深藏內心的感情。

第五句:天氣。

第六句:

作者的主觀感受:

⑴ 仰觀,俯察:古人觀照自然、人生的兩種方式。

⑵ 所以:用來。

⑶ 遊目騁懷:縱展眼力,開闊胸懷。

⑷ 極:窮盡。

⑸ 娛:樂趣。

⑹ 信:實在,誠。

朗讀第一段。

2、講析第二段:

(死生)之痛:

思考:本段作者的'觀點是什麼?是如何逐層闡述的?

第一句:

眼前聚會盛況,引起人生感悟:

⑴ 與:結交,交往。

⑵ 俯仰:社會人事周旋應酬。

第二句:

兩種生活態度:晤言一室與放浪形骸。

⑴ 或:有的人。

⑵ 晤言:對面交談。

⑶ 因:就着。

⑷ 放浪:放縱無拘束。

第三句:

兩種生活感受:快然自足與感慨系之。

⑴ 趣:通趨,往,追求。

⑵ 曾:竟,乃。

⑶ 老之將至: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⑷ 之:往,到達。

⑸ 系:附着。

第四句:

過渡深化:生之無常──死之無奈。

⑴ 向:以前。

⑵ 俯仰:時間很短。

⑶ 猶:尚且。

⑷ 之:代事,指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爲陳跡。

⑸ 況:何況。

⑹ 修短:壽命長短。

⑺ 期:至,及。

第五、六句:得出死生亦大的結論,令人悲痛。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莊子·德充符》)

朗讀第二段。

3、講析第三段:

(今昔)之悲:

思考:作者因何而悲?編輯蘭亭詩集的目的是什麼?

第一句:

指出古今興感相同這一現象。

⑴ 若合一契:(古人興感之由)象符契一樣相合。

⑵ 不能喻之於懷:心裏卻不明白是什麼原因(爲何嘆息悲傷?)

第二句:

批駁死生一體的觀點,解釋興感之由。

⑴ 固:本來。

⑵ 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體。

齊彭殤:把長命和短命等同。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爲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爲夭。(《莊子·齊物論》)

第三句:

死生之大,千古同慨,人們將永遠處於困境之中。

由:通猶,如同。

第三、四句:

指出結集的目的:引起後人對這個問題的關注與共鳴。

⑴ 述:陳述,創作。

⑵ 所以:的原因。

⑶ 致:情趣。

七年級上冊語文《語文起始課》課件 6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從一塊琥珀的發現,推測到一萬年前的故事和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使我們進一步增加了有關化石的科學知識。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記敘,又有科學的說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課文。

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樂於表達和交流,但對如何運用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將事物之間的規律闡述清楚還不太清楚。因此本課我將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品析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情感,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程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技能目標: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邊讀邊想象,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理解“ 滲透 ”、“掙扎”、“澎湃” 等詞語的意思。

2、過程方法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3、情感價值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啓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爲了落實本科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理解琥珀形成的條件和過程 教學難點定爲:體會科學家的合理想象。

教法與學法:

教是爲學服務的,選擇適當的教法,可以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新課標要求及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本節課我將採用創設情境法,朗讀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體輔助法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讀、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來學習本文,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獲得思想啓迪,在讀中享受審美樂趣。

爲讓學生自然而然走進文本,更好地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溝通,從而產生共鳴,我預設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個成功的導入,能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所以開課伊始,上課伊始,我將採用多媒體出示兩塊不同的琥珀圖片,再讓學生觀察二者有什麼不同之處,然後問學生爲什麼第二塊琥珀裏會有兩個小動物,還有掙扎過得痕跡,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故事吧。順勢揭示課題並板書,以此設計一個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的慾望。

二、整體把握,感知全文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將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這塊琥珀是怎麼形成的,有些什麼價值。然後在全班進行討論交流,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讓學生初步感知琥珀的形成經過。

三、細讀品味悟,理解感悟

閱讀是一個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基於這一認識,我將根據上一環節學生的反饋交流,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將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看看課文那些自然段是寫松脂球形成的條件和化石形成的條件,然後進行彙報。

七年級上冊語文《語文起始課》課件 7

教學設想

高中語文第一課是整個高中語文學習的起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課前發放問卷調查,瞭解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基礎,以此確定課程重點,做到有的放矢。同時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開啓學生“認識自我、認識社會”的生涯探索,讓其更好地理解語文學習對自己人生的影響和意義,從而更好地規劃今後的學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瞭解語文的概念、價值及重要性。

2.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讓學生初步瞭解高中語文課程體系。

4.從生涯規劃角度引導學生探索語文學科對其未來職業的影響,樹立“大語文”觀。

教學過程

一、問卷調查反饋

問卷

對語文是否有興趣

感興趣的原因

不感興趣的原因

語文學習中最大的困難

課外閱讀的習慣

表達能力

語文知識積累

語文課堂參與情況

請學生解讀調查表反饋信息,明確課程重點:理解高中語文學習的方向、價值和意義。

二、播放微課,瞭解“語文”的概念,明確其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語文”一詞產生於19世紀末,但作爲課程名稱的時間較晚。1905年,清朝廢除科舉制度,開辦新學堂,設有“國文”課一科,教授歷代古文。五四運動爆發後,小學改設“國語”,教授白話短文。

1949年,葉聖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爲一,改稱“語文”,他認爲,“口頭爲語,書面爲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這一建議被採納後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母語課程以及教材的通用名稱。

語文中的“語”,一般指語言,“文”有四層含義,即文字,文章,文學,文化。語文學習的載體是語言文字及其系統化後形成的文章與文學作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這樣表述: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特點。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重點探討“語文”的工具性,通過一系列圖片、視頻材料以及課堂活動讓學生真切感受“語文”這個工具的重要性。

1.明確湖北省高考改革方案中語文學科的地位:必選,150分,原始分計入總成績。

2.展示圖片:街上錯誤廣告招牌、清華大學2019年迎新照片(將“熱烈”一詞誤作“熱列”),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道歉信(在北大120週年校慶致辭時,他把“鴻鵠(hú)志”念成了“鴻浩(hào)志”)

——一個字的書寫,一個詞的讀音,一個句子的語法,看似微小,卻體現了一個人最基本的文化素養,一旦弄錯就會鬧笑話,有時甚至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而語病的泛濫會形成一種“語言腐敗”,久而久之,勢必導致公衆智識的下降。所以,規範、準確地使用語言文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它是我們用好“語文”這個工具的前提。

3.展示視頻:關羽、張飛在表達上的巨大差別。

引導學生思考現代社會中表達的重要性,同時列舉現代社會中與表達密切相關的職業。

學生討論交流,集中列舉。

4.課堂活動:未來科技公司面試現場(崗位:遊戲軟件工程開發師)

請三名同學上臺,模擬面試現場,做一分鐘自我介紹。其他同學充當面試官並做點評。

——短短的一分鐘能看出什麼?能看出你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否抓住問題的重點;能看出你的邏輯能力:思路是否清晰;還能看出你的語言能力:表達是否新穎,是否有感染力。

無論未來你是何種身份,從事何種職業,優秀的表達力都是你的核心競爭力。數學家華羅庚曾說:不管學文學理,都要學好語文。因爲語文天生重要。不會說話,不會寫文章,行之不遠,存之不久。

四、高中語文教材知識體系

語文的學習不是簡單地教給大家一些表達的技巧,而是要開闊我們的視野,發散我們的思維,啓迪我們的智慧,從而讓我們的表達更有力量。展示高中語文的教材編排:

必修教材模塊:

閱讀鑑賞(側重於文體特徵與人文內涵相結合)

表達交流(側重於作文教學與口語交際相結合)

梳理探究(側重於漢語文化和文學的知識積澱)

名著導讀(側重於開闊視野及豐富閱讀經歷)

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外國小說欣賞》《語言文字應用》《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

與初中相比,它範圍更廣,程度更深。如果說以前的語文學習更注重記憶,那麼高中的語文學習更注重能力,我們要轉變觀念,學會思考,學會遷移。

五、腹有詩書氣自華

1.創設情境,重點探討“語文”的.人文性。

以教師講述爲主,引入杜甫、蘇東坡、史懷哲等材料。用語言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語文濃郁的人文色彩,認識到語文爲我們展示了一個無比廣闊的天地。這些古今中外的經典之作負載着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可以滋養我們的靈魂。

課堂活動:分享打動過自己的話語或文字。

學生交流後分享。

體會“語文”是我們平庸生活的一道光,照着詩和遠方。它用潛移默化的方式滋養着我們,塑造着我們,把我們的生活引向陽光。

2. “語文”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須敢於正視,這纔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

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經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和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爲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明確:我們正迎來一個文化的春天,一個文化高度自信的新時代,“語文”,任重而道遠!

六、課堂小結

回顧問卷調查反饋信息,根據課堂內容重新思考今後語文學習的方法。

七年級上冊語文《語文起始課》課件 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瞭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繫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瞭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學生:找柳樹的葉子或者枝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佈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爲什麼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爲,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讚美柳樹的古詩。(板書:3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還學過一首古詩,叫詠……(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讚美鵝的意思。那麼詠柳是什麼意思?

6、(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麼?(詩人正看着柳樹,讚美柳樹)

7、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設計意圖:展示收集的柳葉,創設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一)詩人是怎麼讚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後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二)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三)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評議。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四)再讀“詠、妝、絛”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五)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六)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七)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又動口,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互讀、互評,引導生生對話。】

三、指導朗讀,瞭解詩意

(一)指導第一、二句。

1、(放遠看柳樹的圖片)

2、你看到了什麼?(柳樹)從遠處看像什麼?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麼?(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麼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讚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着圖片吟誦這兩句。

(二)自讀第三、四句。

1、接下來,詩人又是怎麼讚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麼樣?哪裏讀得好?你爲什麼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着採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讚美柳樹,也讚美了春的創造力”。

(三)自由誦讀,體會感情

多美的柳樹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讓人喜愛?你準備怎樣讀這首詩,讓別人聽了確實感到很美。你可以在書上做上記號(輕聲、重音)

4、能背的站起來背。

設計意圖:出示直觀的插圖,再現詩歌的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學生觀察討論:哪些字好記好寫。

2、學生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的筆順要多次書空,讓學生記牢、寫的時候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字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一捺改成了一點。

“剪”字下面是個“刀”不要寫成了“力”。

3、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主人”的意識,讓學生自己觀察字的結構,然後小組討論怎樣記,從而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五、作業設計

1、寫生字詞。

2、默寫古詩。

3、回家找找描寫春天的詩歌、散文、對聯、童謠、歌曲,寫在採集本上。

設計意圖:通過寫生字詞,鞏固基礎知識,通過蒐集資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能力

板書設計:

碧玉——一樹高

詠柳 萬條——綠絲絛

細葉——誰裁出

春風——似剪刀

七年級上冊語文《語文起始課》課件 9

○教學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①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②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美好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爲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容

① 檢查生字詞。

② 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於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爲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a.母親爲什麼偏偏要走大路?

b.“我”爲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母親的身體情況,爲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爲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爲一切都取決於我。本段中告訴我們:“我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於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於“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爲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裏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爲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b.作者爲我們展示什麼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爲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啓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啓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 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爲何把《散步》作爲本文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裏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②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啓下

七年級上冊語文《語文起始課》課件 10

一、教材內容總分析

課文開頭一段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說明於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畫卷,既引人入勝又使人聯想,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大自然的物候現象,如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實際上起着預報農時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說,物候現象彷彿就是傳遞信息的“大自然的語言”。題目標作“大自然的語言”,其實是“物候現象”的形象化的說法。

二、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並學會運用。

2、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篩選信息並概括要點。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優美的特點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篩選信息並概括要點。教學難點: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優美的特點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通過本文的教學來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激起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志趣。這篇課文同時也告訴我們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科學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本文的學習重點是概括要點和學習語言。必須扣住這兩個重點進行教學。概括要點就是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用課文中的話或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比如,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影響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觀測對於農業有什麼意義等等。而學習本文的語言,主要是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特別是第一、二段描寫四季景象的語言,要指導學生把它們積累下來並學會運用。

四、教學過程

一、學生活動:

1、閱讀課文,預習生字詞並解析成語的意思

你會讀加點的字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

連翹、()翹、尾巴()觀測、()道觀、()差、異()差、遣()差、勁()參差()播種()耕種()落葉()丟三落、四()落、枕()

萌、發(翩、然()孕、育()簌、簌()銷聲匿、跡()風雪載、途()衰、草連天()

2、通過預習,收集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的農諺

二、教師活動:指導學習·研討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走進大自然,人會神清氣爽,心曠神恰。今天我們不是去領略大自然優美的風光,而是去探尋大自然的奧祕,學習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說明文。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習情況

1、簡介作者

2、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3、學生分享自己收集的農諺,並解析是什麼意思。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自讀,給課文分層次並畫出自己喜歡的語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物候學知識的?

(五)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讀第1至3自然段,根據下列問題評點課文

1、每個自然段寫什麼?(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2、文章一開始從豐富的物候現象寫起,作者寓說明於生動的描寫之中,文中哪些詞語用得既準確又生動?有何作用?(在書上作好評點。)

五、教學評價設計

這節課我們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第1.2.3自然段的語言進行精點精評,特別是讓同學們收集農諺的過程,讓學生更學習到農諺和物候知識,從中我們體會了說明文中也可以對事物進行準確、生動、形象的描寫,這既增強了說明的生動性,也增強了說明的文學性。這種寓說明於描寫之中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六、幫助和總結

這是一篇說明文,教學時可以淡化文體,只把它當作一篇科普文章來處理。所以,重點還是積累科學知識,學習文章語言。但也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從中學到一些讀、寫說明文的方法。比如,可以有意識地使學生注意,說明事物不僅要注意準確、科學,而且還要力求做到生動形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