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教育

小學階段,家長需要注意的5個問題

本文已影響 1.26W人 

小學階段家長們該如何教育孩子,要重點培養孩子哪些習慣?下面是小學階段,家長需要注意的5個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階段,家長需要注意的5個問題

 一:適應, 比成績更重要

孩子上學了。可是,好像他每天都很不開心。成績也不好,別人都能考90多分,他頂多及格。我該怎麼辦?

鬆開手,看着孩子揹着大大的書包走入學校的大門,每一個父母都會百感交集。可是,父母們是否想過,這也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刻?告別幼兒園,開始學校生活,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孩子會遇到什麼?會想什麼?會害怕什麼?會喜歡什麼?

許多父母對孩子叮囑最多的就是: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考出好成績。不管是在校門口還是家裏,看到孩子的第一眼,都會問:今天學了什麼?考試了嗎?考得怎麼樣?在班裏排名第幾?學校和老師也會把孩子的考試成績、排名等等發到家長的手機上。如果考試成績非常好,家長就會很開心;如果處於中上水平;家長就會督促孩子考得更好;如果成績不理想,家長就會非常焦慮,上輔導班、陪着做作業、甚至體罰都是選項之一。特別是,開家長會時,排名靠後的孩子家長臉上會特別掛不住,回家後,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好心情,很多家庭會開展“男子單打”、“女子單打”以及“混合雙打”之類的“體育運動”。

其實,孩子進入小學後,最重要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怎樣儘快地適應學校的環境。這個環境包括作息時間、飲食規律等,甚至包括上洗手間等問題。我們在諮詢個案中,經常遇到剛上學的孩子無法適應學校的洗手間,只好在學校憋一整天,回家再解決。每天處於這種狀態,孩子心情可想而知。比適應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適應學校的人際關係。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他(她)成長階段中第一次遇到如此複雜的關係,不僅有校長、副校長、年級主任、班級主任、任課老師、實習老師、生活老師,還有幾十個古靈精怪的同學。孩子與其他同學,既要“爭奪”校長、老師的喜愛和垂青,又要承受老師的批評和指責,有時甚至是誤會帶來的委屈;在不得不佩服“學霸們”能力的同時,又忍不住要羨慕嫉妒恨;既想融入羣體,又不可避免會受到小夥伴們言語上的傷害。而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機會學習如何與其他小夥伴競爭、妥協、合作的能力。如果是隔代撫養,或保姆帶大的孩子,會覺得更加困難。

因此,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這個階段的難處,努力幫助孩子儘快適應環境,適應新的人際關係。如此,孩子的精力才能集中,心情才能愉悅, 才能爲學習打好基礎。

 二:三個 “開關”決定 學習效率

孩子學習時拖沓嚴重,別人半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他要用兩個小時,而且會出現很多錯誤。批評了也不改正,即便我坐在一旁監督,效果也還是不好。他爲什麼會這麼不用心呢?

這裏存在一個誤區,很多家長不瞭解孩子的學習與情緒的關係。孩子放學回到家,不是放下書包、打開作業本、拿起筆,就能馬上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還需要打開腦袋中的三個“開關”。第一個“開關”是腦幹,也就是位於腦部後面靠近頸椎的部位,它是人體的自我保護中心,它的功能是負責探測周圍是否有危險,並向身體發出信號。假如孩子在房間裏做作業,父母在隔壁吵架鬧離婚,孩子即使聽不到聲音,他的腦幹也會探測到周圍的不安全氛圍,向身體發出“此時此地不安全”的信號。這時,孩子就無法打開第一個“開關”。

只有當孩子感覺到周圍的環境是安全的,才能嘗試打開第二個“開關”,這個“開關”叫邊緣系統,位於大腦左右兩個半球之間,大腦和間腦交界處的邊緣。它是人的社交和情感中樞,負責感知周圍人的情緒,還負責一部分記憶功能。當孩子的邊緣系統感知周圍的人對自己是欣賞讚美的,他的第二個“開關”纔會打開;如果周圍的人對自己是猜疑鄙視的,他就不會打開第二個“開關”。

前兩個“開關”都打開後,才能按順序打開第三個“開關”,這個開關叫前額葉皮層,位於眼睛上部,它的功能是負責理性思維、抽象思維、情境記憶、工作記憶、決策、判斷、語言等,這纔是和孩子學習密切相關的功能。孩子的學習效率低,並不是孩子笨、不用心、不聽話,而是被周圍的環境和人干擾了,無法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就像一個人用一條腿跳着和別人比賽跑步,當然跑不贏了。

如果孩子學習時,這三個“開關”都能順利地打開,就可以輕鬆應對小學階段的學習,甚至到了初中,都不會感到有太大壓力。

大腦皮層發育比較晚,未來的智力水平反而更高。

 三。拔苗助長 適得其反

我發現,我小孩沒有同齡人聰明,記憶力、理解力都相對落後一些。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報課外輔導班等,甚至還給他吃了一些藥物來開發智力。但是,這些方法都沒起到什麼作用。現在的課外輔導班越來越多,而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那是因爲很多不懂教育的人進入教育培訓行業,沒有真正找準孩子的“病況”以及及時採取措施來糾正孩子目前的學習問題;好的教育機構就像良師益友一樣,是你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沃土,否則就是拔苗助長,適得其反!

你可能從來沒有想過,你的孩子有可能是真正的天才。美國科學家研究了400到500個兒童的大腦發育過程,從三四歲開始,定期進行腦部掃描,一直跟蹤到十四五歲。科學家發現,大腦皮層發育比較晚的孩子(有的孩子到10歲、11歲的時候纔開始急速發育),未來的智力水平反而更高。中國有句古話“貴人語遲”,說的就是這個規律。只要你的孩子不是先天的器質性問題,智力發育早一點晚一點都是正常的,千萬不要違背自然規律“拔苗助長”,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四:愛遊戲勝過愛學習

我兒子非常癡迷電腦。我採取斷網、沒收電腦等方式阻止後,現在,他一放學就去網吧了。小學三、四年級以後,很多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對電腦遊戲會上癮。

孩子爲什麼對遊戲如此癡迷呢?

其實,用“網絡成癮”這個標籤貼到孩子身上,實在是冤枉了他們。孩子之所以對遊戲如此有感情,是因爲他們能在遊戲中找到現實生活中無法提供給他們,但又是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比如,假如一個孩子在操場上與同學一起踢球,因爲球技不佳,受到同學的嘲笑和排斥;在教室裏因爲學習成績不好,受到老師的批評指責;回到家裏,本想研究一下鬧鐘的原理,結果拆散了裝不回去,又被父母訓斥。百無聊賴之時,玩了一個電腦遊戲,每當他闖過一個關口時,電腦上都會出現這樣的話語:“You are great!”(你真棒!)每當他戰勝一個虛擬的對手,電腦上都會出現這樣的誇獎:“You have an amazing wisdom andpower!”(你有讓人驚奇的智慧和力量!)孩子能不喜歡玩遊戲嗎?!

設計電腦遊戲的人,沒什麼高明之處,只是比很多父母更瞭解孩子的心理成長規律。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他人的鼓勵、肯定、支持、讚美、接納。特別是來自父母的欣賞,對孩子更彌足珍貴。要想把孩子從電腦前拉回來其實很簡單,父母要花一點時間陪伴孩子,欣賞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鼓勵孩子的探索和求知,包容孩子的失敗和過失,傾聽孩子的煩惱和苦悶。如此,孩子自然也就不會用電腦佔據自己的所有時間。虛擬的世界畢竟沒有現實中的親人更溫暖、更真實。

 五:“叛逆” 也是成長 的痕跡

女兒五年級了。以前她可是我們的“小棉襖”。不知什麼時候起,突然變得不聽話,叛逆,愛頂嘴,有事也不太願意告訴我們,有時還撒謊。

隨着營養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結構的變化,兒童的青春期發育年齡不斷提前,不管家長是否願意,我們都必須承認,許多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都出現了青春期的前兆,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會出現第二性徵的發育。伴隨着生理的變化,孩子們的心理也會出現急劇的波動,讓家長最不習慣的就是,孩子會突然變得不聽話,愛頂嘴,有些事不願意對家長說,有了自己的隱私。這時,對孩子的變化沒有準備好的家長,就會隨意地給孩子貼上“叛逆”、“撒謊”等標籤。其實,大可不必。

如果100個孩子中,有90個在這個年齡都會出現“叛逆”的行爲,那麼,不“叛逆”的10個孩子就是不正常的。既然孩子的“叛逆”是正常的行爲,那爲這種正常的行爲煩惱的父母就是不正常的父母。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在這個階段,孩子之間的反差也會比較大,有的孩子依然保持兒童的外表,有的孩子的身體會急速發育,接近甚至超過父母。這些發育比較快的孩子,從外形上看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但是,在心理上卻依然是一個孩子。這種外表和內心的巨大反差,會讓孩子的自我意識時常處於矛盾之中。一方面,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希望自己能夠像一個成人那樣獨立思考、判斷和行動;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不具備獨立面對世界的能力,離不開父母的呵護和照顧。在激素的作用下,孩子的思維模式和行爲模式就像一個指針,在自大和自卑兩個極端之間來回地劇烈震盪,始終無法穩定下來。所以,孩子出現一些所謂的“叛逆”行爲,再正常不過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父母應該爲孩子的“叛逆”行爲感到高興。第一,說明孩子長大了,而且生理和心理都正常。第二,孩子對父母“叛逆”,說明親子關係比較好。因爲,孩子正是通過和最親近的人之間的“叛逆”來處理自己“獨立的願望”和“分離的恐懼”之間的矛盾,從這一點來說,父母是最合適的“叛逆”對象;所以,對父母的“叛逆”是最安全的,也是孩子最需要的。

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也要不斷調整與孩子相處的模式,從無微不至的呵護,到發自內心的欣賞,再到默契相投的陪伴,每個階段都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