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教育

關於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問題和對策

本文已影響 3.59W人 

摘 要 我國基礎教育尤其是當前的農村基礎教育仍很薄弱。在社會實踐調查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試從不同角度分析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 問題 ,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於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問題和對策

 關鍵詞 教育經費 師資力量 農村基礎教育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農村基礎教育是我國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是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必然要求。

但由於受社會 經濟 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農村基礎教育與城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目前 ,農村基礎教育經費短缺、辦學條件差、師資力量弱、教學水平低、教學設備落後,嚴重 影響 了農村教育的發展,甚至阻礙了社會的進步。通過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暑期實踐調查,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及時解決農村基礎教育中的問題,不斷推動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具有極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它對解決“三農”問題、培養更多人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1 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

  1.1 農村基礎教育有了長足發展,但其整體性薄弱狀況沒有根本扭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取得了不少成就。在相對發達的農村,“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已順利實現,素質教育也在全面推進。近年來,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實施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義務教育寄宿制項目工程、遠程教育工程和“兩免一補”工程。在各方面努力下,我國農村學齡兒童失學、特別是農村女童失學問題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抑制。在我們所調查的河南淅川厚坡鎮,男女平等觀早已樹立起來了。此外,農村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各級地方政府提高了對教育地位的認識,進一步明確了發展基礎教育的責任,加強了對基礎教育的領導;調動了地方政府和廣大羣衆的辦學積極性,辦學條件有所改善,教師待遇有所提高;加快了農村普及義務教育的進程,中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和畢業率逐年提高;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的狀況正在改變,“教育必須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的方針正在得到貫徹落實。在調查的過程中,厚坡鎮郭主任介紹說,該鎮共有41個村,村村都有學校,危房改造工程也已經順利完成。除此之外,我國2004年高考中農村考生佔55℅,從側面反映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成就。

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整體性薄弱狀況並沒得到根本扭轉。這主要體現在相當一些地區的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還沒有真正普及,青壯年文盲仍然存在,青少年輟學現象仍很嚴重,教育環境很差;同時,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嚴重不足,農村教育負債嚴重。據測算,1名小學生每年需要公用經費202元,1名初中生每年需要325元,而現在按“一費制”收取的學雜費,小學生每人只有100元左右,初中生只有150元,缺口50%以上。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無力填補缺口,導致一些正常的教學活動難以開展,更談不上素質教育。

 1.2 農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

和以往相比,農民對教育更加重視了。農民通過各種途徑逐步瞭解到知識的重要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他們在教育方面的投資大大增加。“農民普遍感到供孩子上學是個不小的負擔,雖然很窮,但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信念,供孩子讀書,盼着他們將來有出息。”在大部分農村,學生流失率下降,這與農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在走訪中我們瞭解到,不少農民的大部分收入都花在孩子的教育上,有的農民還不定時地與老師聯絡,瞭解孩子的 學習 狀況。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並不要求孩子做家務,而是讓他們複習功課。此外,農村高考考生人數超過城鎮也從一個方面表明農民對教育的重視越來越高。不過由於農民的小農意識以及自身的經濟條件制約,其重視程度還與社會的要求相差甚遠。有的農民覺得孩子讀書無望,就乾脆帶出門打工早點賺錢;連溫飽都沒解決的那部分農民,更是無心顧及孩子的學業。

可見,我們對農村基礎教育不能盲目悲觀,而應該仔細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並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 方法 ,從而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

 2 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觀念問題

目前,農村教育仍以應試教育爲核心,教育觀念尚未轉變。面向新的世紀, 中國 基礎教育的迫切任務之一是“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或者說擺脫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建立和完善素質教育體系”。而“素質教育年年喊,應試教育天天做;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紮紮實實”的流行話語真的很讓人心痛。高考的指揮棒導致全體學生去擠“獨木橋”,學生、老師和家長全被綁在高考的戰車上,由此導致學校教育往往重視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而忽視大多數學生。農村教育“只爲升學服務”,導致大多數農村學生陷入“升學無望、就業無門、致富無術”的尷尬境地。

 2.2 差距問題

由於受種種因素制約和經濟條件限制,城鄉教育的差距在進一步加大,這主要表現爲城鄉孩子在享受教育資源分配和受教育條件方面的不平等。城市教育基本達到現代化,而農村中小學仍然是一個教師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堂課。先進的教育手段、教學設施、教學器材、教學條件無從談起。農村與城市相比,教師素質相差越來越懸殊,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相差越來越懸殊,教學的設備、條件相差越來越懸殊,致使城市與農村的教學質量相差越來越懸殊,農村的教學質量嚴重滑坡。此外,我國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學歷比例嚴重失衡。農村人口中低學歷人口的比例遠遠高於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中高學歷的比例明顯高於農村人口的比例。這嚴重製約着農村教育的發展,還造成了人才資源的嚴重浪費,造成了城鄉人才的不平等競爭,使我們的社會就業機制難顯公平。

 2.3 經費問題

農村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稅,的確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促進了農村建設和農業發展。從而也導致教育經費的來源被切斷。當然這不是稅費改革的錯,但是目前農村教育經費短缺確實太嚴重了。據有關專家調查分析預測,當前教育經費投入又一次呈明顯下降趨勢,農村教育經費短缺約100億元。經費嚴重短缺直接阻礙了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央的有關政策並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經費運行缺乏有效地監督機制,農村教育已經負債累累,教師幾乎沒有福利、獎金,基礎設施建設受限,公用經費入不敷出。一中學校長說,稅費改革後,尤其是實行一費制之後,幾乎沒有經費來源,學校正常辦公經費無法開銷,加上財政應撥的辦公經費不能及時到位,學校運轉更加困難。

 2.4 師資 問題

一方面, 農村 教師不配套現象嚴重,不少學校聘請有臨 時代 課教師,很多教師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有些還是跨年級上課。更糟糕的是,有時根本就沒有老師上課。據調查瞭解,由於農村教師的待遇低,辦公條件差,有的老師鬧情緒沒有心思上課,這些教師所擔課由其他教師代上。由於照顧不過來,只能讓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另一方面,由於一批學歷低、素質較差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再加上民師轉正,導致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村課程改革對 目前 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它要求教師的 教育 理念、教學角色行爲必須實行全方位的轉變。由於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能力、身心狀況差異較大,因此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3 發展農村基礎教育的若干建議

  3.1 全 社會 都要高度重視農村基礎教育

首先,要引起上至中央、下至鄉鎮政府的重視。雖然國家已經非常重視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但是相對於城市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的實地考察,真正瞭解農村教育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症下藥,有效解決問題。此外,要把政策進一步向農村傾斜,這是防止城鄉差距擴大的重要途徑。另外,要認識到農村教育系統及目標改革的急迫性。並且各級政府要真正明確發展農村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貫徹落實相關政策,不能再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花樣。

其次,要引起全體教師、學生及家長的重視。所有農村教師應該明白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責任,教書不應僅僅是他們的生存之道,更是在培育祖國的花朵,拖起明天的太陽。教師應克服各種困難,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提高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爲社會輸送更多人才。作爲學生,要胸懷大志,明白“知識改變命運”,迎難而上,通過接受教育而走向成材之路。作爲家長,要轉變落後的觀念,支持孩子上學並想方設法爲子女提供條件。

再次,要引起社會其他各界人士的重視。可以通過電影、電視、廣播、 網絡 等多種媒體,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息息相關,讓更多的人瞭解農村的實況,從而引導他們來扶持農村教育。

3.2 千方百計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

縮短城鄉差距,是發展農村基礎教育的一個方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第一,各級政府部門在政策方面要大幅度向農村傾斜,加大經費的投入,用來改善農村的教育設施、教學環境、師資狀況等。第二,要多多開展城鄉教育交流活動。相關部門首先要提供城鄉交流相應的條件,如交流的場所、經費等。活動 內容 和形式則要豐富多樣,比如不定期舉行城鄉基礎教育研討會,讓城市中小學的老師、學生走進農村,讓農村中小學師生參觀城市的中小學,增進他們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同時城市的師生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優越環境,農村師生則可開闊眼界, 學習 更多先進的 方法 。第三,要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狀況的宣傳,動員全社會都來努力。

3.3 全方位拓寬渠道,加大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

教育經費嚴重不足,是制約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要解決經費問題,必須多方面開拓渠道。一方面,加大和調整國家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並向基礎教育落後的農村中小學傾斜,建立農村“控制輟學專項基金”。另一方面,要設立農村中小學教育專項資金,將城市所徵教育附加稅全部用到農村基礎教育中。再者,建議儘早在全國範圍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經費負擔的政府助學金制度,以使貧困學生受到政府的特別關注,並獲得較爲充足的經費資助。此外,建議國家採取一系列措施,鼓勵 企業 、個人捐助和到農村去興辦基礎教育。

3.4 建立農村基礎教育的監督機制

各級政府能否依法實施教育經費轉移支付,能否依法加大本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能否依法承擔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管理責任,都會直接制約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速度和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爲了督促各級政府真正貫徹落實農村教育政策,防止教育經費浪費與流失的現象發生,有效促成政府對農村教育投入政策的傾斜,並克服教育執法檢查中搞形式、走過場、假賬應付以及發現問題不予深究的現象,要建立健全農村基礎教育的監督機制,加大監督力度。對違反各種教育 法律 、政策的人和事,應及時予以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應追究法律責任。要加強對學校管理幹部及教師的約束,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校長的任期目標管理,對學校亂收費行爲和教師工作不稱職、質量不高及嚴重體罰學生的行爲,在評價、聘用上,都應實施一套嚴格的約束機制。

  參考文獻

1 譚細龍. 發展農村基礎教育是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的重中之重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2 周泓潔.農村基礎教育:四大困擾貴州政協報

3 李芸.投入不足:農村基礎教育面臨危機教育 理論 與實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