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書籍

2016年網絡暢銷的書單

本文已影響 1.41W人 

隨着電子時代的到來,人們更多地傾向於在網絡尋找和閱讀書目,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網絡暢銷的書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熱銷書的寶座花落誰家。

2016年網絡暢銷的書單

 1、《島上書店》

作者: (美) 加布瑞埃拉·澤文

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

A.J.費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經營一家書店。

命運從未眷顧過他,愛妻去世,書店危機,就連唯一值錢的寶貝也遭竊。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內心淪爲荒島。就在此時,一個神祕的包袱出現在書店中,意外地拯救了陷於孤獨絕境中的他成爲了連接他和妻姐伊斯梅、警長蘭比亞斯、出版社女業務員阿米莉婭之間的紐帶,爲他的生活帶來了轉機。

沒有誰是 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小島上的幾個生命緊緊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對書和生活的熱愛都周而復始,愈加洶涌。

  2、《午夜之子》

作者: (英)薩曼·魯西迪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男主角薩利姆·希奈的一生道盡印巴複雜歷史時期的人事變遷,魔幻現實主義手法構造出一個出人意料的奇思怪想:

在印度同一時刻降生的1001個孩子,能夠在一個人的心靈中每夜聚會,這個會議於是成了現代印度的一面鏡子。這個基本構想足以造就一部傑作,因爲它不僅給了人一個新奇的意象,而且賦予《午夜之子》以史詩般廣闊的畫面,使觀衆得以從多個視角認識印度社會。

該書以自由飛騰的想象力,通過一個人的命運來審視一個民族的歷史,使作品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和深刻的思想內容。

 3、《百年孤獨》

作者: (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爲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4、《最好的告別》

作者: (美)阿圖•葛文德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當獨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維持時,我們該怎麼辦?在生命臨近終點的時刻,我們該和醫生談些什麼?應該如何優雅地跨越生命的終點?對於這些問題,大多數人缺少清晰的觀念,而只是把命運交由醫學、技術和陌生人來掌控。

影響世界的醫生阿圖•葛文德結合其多年的外科醫生經驗與流暢的文筆,講述了一個個傷感而發人深省的故事,對在21世紀變老意味着什麼進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書富有洞見、感人至深,併爲我們提供了實用的路線圖,告訴我們爲了使生命最後的歲月有意義,我們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

 5、《火星救援》

作者: (美)]安迪·威爾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六天前,馬克·沃特尼成爲了第一批行走在火星上的人。如今,他也將成爲第一個葬身火星的人。

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讓阿瑞斯三船員被迫放棄任務。撤離過程中,沃特尼遭遇意外,被孤身一人丟在了這片寸草不生的紅色荒漠中,剩餘的補給也遠不夠撐到救援可能抵達的那一天。

當然,沃特尼也不準備坐以待斃,憑藉着他的植物學家和機械工程師背景,他決定跟火星來一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過家家遊戲。

《火星救援》小說,因2015年10月2日,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主演的同名電影上映,直接將它推向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榜首位置。

 6、《唯有孤獨恆常如新》

作者: (美) 伊麗莎白·畢肖普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伊麗莎白·畢肖普, 這位一生都在流浪和漫遊中度過的詩人,詩作很少,卻被稱之爲“詩人中的詩人”“狄金森之後美國最偉大的女詩人”,囊括了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 策獎、紐斯塔國際文學獎等衆多大獎,深受布羅茨基、謝默斯·希尼、帕斯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推崇。

《唯有孤獨恆常如新》收錄了畢肖普最爲經典的詩歌,包括《失眠》《一種藝術》《旅行的問題》《致紐約》等膾炙人口的名篇。

 7、《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作者:(白俄) S.A.阿列克謝耶維奇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作者冒着核輻射危險,深入切爾諾貝利,採訪當地倖存者:人類史上最慘烈的科技悲劇,今天的我們該如何避免災難重演?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切爾諾貝利。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劇之一。作者訪問了上百位受到切爾諾貝利核災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他們的故事透露出他們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當中。

本書將這些訪談以獨白的方式呈現,鉅細靡遺的寫實描繪,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人們坦白地述說着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

  8、《24個比利》

作者: (美)]丹尼爾·凱斯

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77年,美國俄亥俄州連續強暴案嫌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對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無記憶。事實上,在他體內總共有24個人格存在,這些人格不僅在性格上,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語言、性別等方面也都不盡相同。這些不可思議的人格,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他到底是個欺騙公衆的騙子,或只是個不幸的受害者?

父親自殺,繼父百般虐待,這讓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這個世界──多次自殺,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來安慰、保護自己,這兩種力量紐結在一起,將比利撕成碎片……

當比利閉上眼睛,會有守護者里根出來擊退施虐者,會有8歲的承受者戴維哭泣,女同性戀阿達拉娜、流氓菲利普、職業騙子凱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馬克……像是一個隊伍,每個人承擔不同任務......

  9、《無聲告白》

作者: (美) 伍綺詩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

莉迪亞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髮。父母深信,莉迪亞一定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莉迪亞的屍體被發現後,她的父親內疚不已,母親則一心報復。莉迪亞的哥哥覺得,隔壁的壞小子鐵定脫不了關係,只有莉迪亞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關於愛與失去,以及我從未告訴你的祕密。

 10、《故事》

作者: (美)]羅伯特·麥基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故事》不同於其他流行的講述銀幕劇作手法的專著,它所論及的是形式而不是公式。麥基以一百多部影片作爲示例,向讀者傳授了一種銀幕劇作的原理,它超越僵死的教條,發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卓越超羣卻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組成部分。

麥基從基本概念入手——何謂節拍?場景?場景序列?幕高潮?影片高潮?——不僅精闢地闡釋了標準的三幕戲劇結構的奧妙,而且還揭開了非典型結構——如兩幕、七幕、甚至八幕影片——的神祕面紗,指出了每一種類型的侷限性,強調了主題、背景和氣氛的重要性,以及人物和人物塑造作爲一對相對概念的重要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