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教學反思(通用11篇)

本文已影響 3.57W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爲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教學反思(通用11篇)

三年級下冊古詩教學反思 篇1

今天學習了第一課的最後一首古詩《三衢道中》。這首古詩對我個人而言是最難的一首,瞭解了這是一首紀行詩,整首詩歌都透露出詩人愉悅的心情和高漲的遊玩興致。說來容易,但古詩只有短短28個字,如何給學生傳遞出來是不容易的。

這一首詩學完,我真是佩服孩子們的高速思維能力,反應快,應變能力強!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想象“山中景象”,做一回曾幾吟誦這首詩,以其他景物爲內容創造性的改寫最後兩句詩,豐富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的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想象“山中景象”爲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那一串串生動美妙的詞彙,那一個個有趣卻不無依據的猜想,把學生帶入了詩中情境,自然而然地體會到詩中的情感。領略到詩文中“空白”的藝術魅力,深層次的誘發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創造性的改寫最兩句詩,既是進行仿寫古詩文訓練,也是對學生前面想象的概括、昇華。有的學生一人改寫出幾句,發散思維也得到了培養。讓學生表演《三衢道中》的故事情節,使學生對全詩又一次加深理解。學生們用他們的動作、神態、表情演繹了一段鮮活的故事,也是在表明自己對這首詩的詮釋,一舉一動皆是創造,一顰一笑皆蘊感情,跨越了遙遠的時空界限,真正做到了讀者與詩人的心靈溝通。學生學得開心、輕鬆,不知不覺中創造性象限得到了發展。之前我還在擔心上這樣的拓展部分,反被冷冷清清的課堂給弄得無計可施。然而今天這節課卻讓我頗有感觸。從學生的回答來看,學生表達得很好。多麼精彩的話語呀。這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爲什麼這一課能讓孩子們的思維如此活躍呢?在古詩教學中設計拓展環節,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再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複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問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裏。

課堂上學生們興趣盎然,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能想的想,能畫的畫,能說的說,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通過這一活動,每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同時讓學生把富有詩意的語言摘抄在採蜜本上,目的就是讓孩子有意識的積累,而積累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會運用,會自如的用在平時的語言交流中,運用到平時的寫作中。

三年級下冊古詩教學反思 篇2

古詩教學並不難,但要上出水平可真難。學生很快就會背了,但總是體會不了詩中的含義。豐富的想象是這兩首詩明顯的寫法特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象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畫面,想象人間乞巧的場面,最後請學生大膽地向織女祈願,啓發學生吟詩明志,用說來體會詩人的志趣,體驗乞巧的民俗,學生自己借詩詠志,借想象抒情懷。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原本打算引導學生“讀詩”、“解詩”、“品詩”,不設計過多的.繁瑣設問,不逐句分析,而是引導學生在讀、想、議中把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但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學生都很熟悉,交流時興趣濃厚,但是對詩句意思的解讀很少有同學能說到位,多的是考老師的引導和啓發。許多同學沒有認真預習,連詞語的意思都不能理解,更何況是的意思呢。

這兩首古詩對於我來說也是比較陌生的,算是和學生一起學習的吧。其實這兩詩的詩意不是很難理解,屬於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那種,在教學時我沒有嚴抓詩意,只是讓學生有個大體的理解,對這兩下傳說,學生都非常的熟悉,學生講得也是津津有味,體會了古詩所表達的情感,我覺得就可以了,不過我覺得默寫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宵”與“霄”的區分,在“穿盡紅絲幾萬條”中“盡”寫成“進”“長河漸落曉星沉”“沉”寫成“辰”“晨”都是大有人在。

三年級下冊古詩教學反思 篇3

《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三首古詩詞,描寫的是古代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

讀者這些詩詞,頓覺清新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濃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裏行間。

從那充滿靈氣的詩句裏,我們可以窺見古代兒童的生活場景,感覺那遙遠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場景,一經詩人的生花妙筆,就變得生動,鮮活起來,雖事隔前年,卻猶如發生在身邊。一種親切感,也便油然而生。在講課時,主要用抒情的話語爲課堂營造輕快,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不露聲色地點明學習要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年級下冊古詩教學反思 篇4

對正在經歷童年的孩子來說,童年是最貼近自己的,本冊的《古詩詞三首》爲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兒童生活,雖然年代久遠,但童真童趣依然,極易引起孩子興趣,產生共鳴。

詩詞的意境大多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於是在學《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時,我用了直觀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詩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普通的農家小院圖,學生感受到一種平凡、美好,從詞中讀出“村居”的美好畫面進行描述,進入詞中要表達的意境;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出示一個天真孩童臥在溪邊剝蓮蓬圖畫,看圖描敘小兒“臥剝蓮蓬”的`動作、神態,品味“無賴”,體會孩童的天真可愛。聯繫生活中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理解到這是一種喜愛。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我給孩子出示了一對白髮夫婦面帶醉意的畫面,讓學生說他們會用鄉音親熱的說些什麼呢?孩子們有猜測是談論豐收的、談論他們可愛的小兒子的、談論大兒子能幹、談論二兒子懂事…。

之後再品味了“醉”字,難道僅僅是因爲酒而醉嗎?我讓學生看着畫面去體會,學生很自然地說出他們看着三個兒子都那麼可愛,生活那麼平靜,是爲這種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鄉村生活雖簡樸但卻不失優美,夫妻恩愛,孩子勤勞可愛,溫馨的生活令人陶醉。最後我讓學生一邊想象畫面,一邊有感情的朗讀。

用畫意解詩情,以更直觀的形式讓學生理解詩人精心營造的意境,體會字裏行間傳達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詩詞。

三年級下冊古詩教學反思 篇5

《絕句》是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描繪了春日的草堂周圍生機盎然的春色,前兩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所以我把本課重點放在欣賞春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詩人的喜悅。爲了達成這樣的學習目標,教學中,我在紮紮實實地引導學生讀懂古詩,理解古詩,創作古詩,拓展古詩學習的空間,拓寬美的視野,培養審美情趣,積澱文化底蘊。

首先,整堂課我都努力創設春日的美好氛圍,在課件的製作中,我始終以明麗的色彩爲背景,給學生強烈的視覺衝突,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懷抱,感受春天的美好,進而體會詩人愉悅的'心情。

其次,教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邊讀邊想象,在想象中體會春天的美好,體會詩人的快樂。

想象力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思維能力,語文教學有着廣闊的想象空間,小學階段是進行想象力訓練的良好時機。這堂課,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將古詩的內容再現出來,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的腦海中,那麼如何去展現呢,誦讀是最好的方式,教學生朗讀時抓住重音和停頓,變換聲音的高低強弱、輕重緩急來表現景色的美,在不斷地朗讀中,孩子們還可以進行創造想象。

最後,讓學生看圖聯繫生活創作詩歌,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使學生喜歡上古詩。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年級下冊古詩教學反思 篇6

開課伊始,便將兩首古詩和盤托出,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發現兩首詩之間的共同點──都描寫了春天,都寫到了春風這一事物──從而引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以此導入對《詠柳》一詩的教學。又以“二月春風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個萬紫千紅的春天”過渡到《春日》一詩。兩首古詩的分開教學看似獨立,其中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自始至終不離“春”這一主題,爲二次整合鋪墊基礎。

教學中將兩首古詩再次整和,進行對比參讀。使學生領會到:《詠柳》如細筆勾勒,由一柳而見出整個春天;《春日》則如潑墨揮毫,渲染出春天的“無邊光景”,“萬紫千紅”。然而此處對比的實質並非爲求異。

爲探求兩首古詩內在精神之一致,即對春天的讚美和熱愛。至此,學生對春的感悟和熱情得以昇華,本課教學還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詩文得以整合。提升了學生的情感。在這兒,詩、文各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個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內涵。“詩”是“文”的濃縮, “文”是“詩”的詮釋,其有效結合,使學生置身於更廣闊的語文空間,營造了課堂的濃濃春意。

三年級下冊古詩教學反思 篇7

《惠崇春江晚景》是統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詩是蘇軾的作品,這首詩描寫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畫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

古詩的教學。吟誦是重點。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朗誦情趣,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把握詩歌的`韻律節奏和情感。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就讀,瞭解詩中寫了哪些景物,然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覺視覺、嗅覺等方面想象景物特點,並在交流中深化自己的認識。大自然的美是多方面的,讚美大自然美景的詩歌。也是層出不窮的,學習這類詩歌。最重要的就是調動多種感官體驗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由此充分感受詩的韻味,理解詩意詩情。

講完《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時,我有以下兩點感悟。

首先,正在講課時,個學生提問:“老師,怎麼不說春江水暖魚先知?怎麼說鴨先知呢?”我當時一怔,有點兒措手不及,不過表揚了他之後,我解釋道:魚在深水中,水裏的溫度變化不大,魚不太敏感,所以還是鴨先知。如果在表揚這位提問的同學時,也提出:對呀,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魚先知還是鴨先知呢?詩人蘇東坡爲什麼要這樣寫呢?這樣一來,就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從一時一地一節課引入了廣闊的生活時空及網絡天地,從而實現綜合性學習學生的探索意識與質疑精神也會倍加鼓勵,且在年常日久間獲得提升。我看只有開闊視野。纔會讓師生都生成新的發現,生成新的行動。

其次,《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意境悠遠,他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記憶裏,久久不能忘懷。全詩用白描手法簡潔的寫出了最富有特徵的景物,使人入沐春風,如臨其境。我從感性知識入手,通過讀以讀解譯,以讀悟情。結合註釋理解,“三兩枝”“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的意思。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巧妙點撥,橫向遷移,最終化解難點。

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體會到了詩的情感,進入了詩的意境。在課堂上,學生們各抒己見,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每堂課只要精心設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就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年級下冊古詩教學反思 篇8

一般來說,古詩可分爲兩局部──所見和所感。同學們在朗誦時看看這首詩中哪一局部是寫詩人看到的?哪一局部是寫作者的感受的。(同學朗誦時出示課件)(前兩句是寫詩人看到的,後兩句寫感受。)詩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廬山,可是詩人眼中的廬山卻有不同的.樣子,這是爲什麼呢?對此詩人是怎樣解釋的?(只緣身在此山中)爲什麼處於山中就看不清廬山的全貌呢?

詩人蘇軾通過觀賞廬山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了解一個事物就必需全面的進行觀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實,許多道理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學習中,希望同學們也做個有心人,從生活、學習中找道理,學道理。好嗎?

這兩首詩意思淺顯,同學看看註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同學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讓同學理解“不識廬山真面,只緣身在此山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二句詩在實際生活中的含義,讓同學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同學興趣非常濃厚。

這二首古詩中出現的“不識廬山真面,只緣身在此山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二句是千古傳頌的名句,意義深遠,假如能讓同學學以致用,那就是最大的收穫了。學了以後,不少同學已經能靈活運用。

學完《題西林壁》和《遊山西村》這兩首詩後,我讓同學理解了“不識廬山真面,只緣身在此山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幾句詩的意思後,再讓同學想想現在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會用到這些詩句,表示什麼意思。根據這些意思出一些練習給同學做,對於這樣的練習,同學很事情興趣,紛紛表示今後,自身的文章中也要用上這些詩句。

學習古詩,在領略詩句精煉的字詞,領會深遠優美的意境,我覺得學以致用,也非常重要。讓同學學完古詩後,能在自身的文章中用上詩句,協助表達,我覺得也非常重要。

三年級下冊古詩教學反思 篇9

古詩作爲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作品,是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重要的組成部分。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有許多描寫色彩的詩句。教學時抓住富有色彩的詞語,對於正確理解詩的意境、領悟詩的感情,有很大幫助。

所以在古詩教學時採用了抓詩眼,釋詞,順句,連篇的教法。《詠柳》和《春日》兩首詩學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感情朗讀、背誦每個環節都非常順利,但是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時就卡住了。孩子們有的拿出詞語手冊來解釋某些詞的意思,大多數能運用書上的註釋解釋。當彙報時他們充其量只能把幾個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聯起來,整句詩的理解聽上去非常彆扭。於是我進行意境的轉化教學,一節課下來,自認爲學生應該瞭解了古詩的意境,掌握了古詩的大概意思。誰知轉過天來讓學生釋義時,只有一半的學生能夠講述。原詩早已背誦的滾瓜爛熟 ,對其意境竟然朦朦朧朧。這是怎麼回事呢?是剛開學的不適應嗎?想想也許有其中原因的一點原因,但是最終可能還是在於教學方法與學生的認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創造的教學情境不夠深入。每一首古詩,從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觀情意與客觀事物整合生成的藝術境界,即情與景的相合相容。

在古詩教學中,意象的解讀是基礎,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因而,古詩教學中,意境的感悟是實現情感體驗、情感獲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驟。

三年級下冊古詩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是唐代詩人寫的兩首描寫大自然美景的詩。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杜甫的《絕句》,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爲我們展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同時,詩人愉悅的心情也蘊含於寫景之中。

地學習本課時,讓學生通過反覆的吟誦,感受到這兩首詩歌不同的旋律與優美的意境。當學生感受到兩位巨匠描繪的`意境而陶陶然時,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們提出再吟誦“李杜”其他詩歌的要求,利用“積累運用”中的兩首古詩,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李白和杜甫兩位詩人的人物背景。

三年級下冊古詩教學反思 篇11

本課古詩詞教學總體看很成功,尤其是“小練筆”將本課古詩詞任選一首改寫成小短文。孩子們的興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較豐富有趣。如;康影寫的'《村居》十分生動有趣,只有一處詞語用得不當。還有語文很差的學困生崔立民很勇敢地誦讀了自己改寫的短文,寫得也很有意思,他讀完後班級立刻響起一片掌聲,全班爲他鼓掌。本課的二詩一詞同學們都有選擇習作。習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時教學時間緊常常忽視這種小練筆,而今看來着實是個失誤。往往這種小練筆更能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激發他們學習語文,運用祖國漢字表達的激情。這篇小練筆我佈置孩子們寫在小作文中,我準備進一步引領孩子們去欣賞品評,並在今後的習作中引領孩子們品評欣賞更多的快樂﹗

從作業反饋來看,個別孩子不能準確把握本課基本翻譯,如:蓑衣、遮頭、翁媼…看來他們沒有認真學習,有溜號可能,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