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兩漢詩詞

《過秦論》古詩 作者賈誼 古詩過秦論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本文已影響 2.94W人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爲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衆。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爲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衆,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爲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爲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爲城,因河爲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爲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爲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衆,轉而攻秦,斬木爲兵,揭竿爲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衆,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爲家,崤函爲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過秦論》古詩 作者賈誼 古詩過秦論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中篇
  秦滅周祀,並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風。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滅,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強凌弱,衆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爲天下始。夫兼併者高詐力,安危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論上世之事,並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後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長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爲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雖有狡害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然後奸僞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衆,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羣卿以下至於衆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鹹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借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故曰:“安民可與爲義,而危民易與爲非”,此之謂也。貴爲天子,富有四海,身在於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下篇
  秦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脩津關,據險塞,繕甲兵而守之。然陳涉率散亂之衆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橫行天下。秦人阻險不守,關樑不閉,長戟不刺,強弩不射。楚師深入,戰於鴻門,曾無藩籬之難。於是山東諸侯並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其三軍之衆,要市於外,以謀其上。羣臣之不相信,可見於此矣。子嬰立,遂不悟。借使子嬰有庸主之材而僅得中佐,山東雖亂,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宜未絕也。
  秦地被山帶河以爲固,四塞之國也。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爲諸侯雄。此豈世賢哉?其勢居然也。且天下嘗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秦雖小邑,伐並大城,得阨塞而守之。諸侯起於匹夫,以利會,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親,其民未附,名曰亡秦,其實利之也。彼見秦阻之難犯,必退師。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貴爲天子,富有四海,而身爲禽者,救敗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也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徵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載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
  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爲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過秦論》文言現象

通假字
約從離衡 “衡”通“橫”
威振四海 “振”通“震”
外連衡而鬥諸侯 “衡”通“橫”
合從締交,相與爲一 “從”通“縱”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何”通“呵”緝察盤問
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景”通“影”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 “有”通“又”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 “沒”通“歿”
鋤櫌棘矝 “櫌”通“耰”

一詞多義

因遺策(沿襲,動詞)
因利乘便(趁着,介詞)
因河爲池(憑藉,依據,介詞)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的,結構助詞)
趙奢之倫制其兵。(這,指示代詞)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詞)
聚之咸陽(到,動詞)

非及向時之士(趕得上,追得上,動詞)
及至秦始皇(到,介詞)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在北方,方位名詞作狀語)
追亡逐北(敗北的軍隊,原爲動詞,在此用作名詞)

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動詞)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動詞)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動詞)

趙奢之倫制其兵/行軍用兵之道(軍隊,名詞)
收天下之兵/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爲兵(兵器,名詞。)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丟失,丟掉,動詞)
追亡逐北(逃亡,動詞。在此用作名詞:逃亡的軍隊)
吞二週而亡諸侯(使滅亡,使動用法。)

包舉宇內(舉起,拿走,動詞)
西舉巴、蜀(攻取,動詞)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勢 形作名)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鋒利,形容詞)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險要的地理位置 形作名)
固守以窺周室/自以爲關中之固(牢固地,牢牢地)
臨不測之淵,以爲固(堅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頑固)

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樣)
內立法度外連衡而鬥諸侯 (在國內 對國外)
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東、向北等)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像雲彩那樣 像回聲那樣 像影子那樣)
南取百越之地,(以爲桂林、象郡向南)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在北方)
2.使動用法
外連衡而鬥諸侯 使(諸侯)相鬥
會盟而謀弱秦 使(秦)衰弱
約從離衡 使(秦國的連橫策略)離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百姓力量)愚蠢
以弱天下之民 使(天下百姓)衰弱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 ,引、招致 使(同列)來朝拜
吞二週而亡諸侯 使(諸侯國)滅亡
3.名詞作動詞
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做帝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 (本意爲鞋子,此處意爲登上)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用甕做 用繩子系)
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敲,引申爲“奴役”)
將數百之衆 (率領,帶領)
過秦論 (指出過失)
4.形容詞作動詞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變小變弱)
尊賢而重士 (看重)
5.動詞作名詞
追亡逐北逃跑的士卒 (潰敗的軍隊)
6.形容詞作名詞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險固的地方)
臨不測之淵,以爲固 (堅固的屏障)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勢)
尊賢而重士 (賢德的人)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豪傑)

古今異義
1.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義:黃河今:河流)
2.惠文、武、昭襄,蒙故業( 古:繼承 今:受)
3.西舉巴蜀( 古:攻取 今:向上擡)
4.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古:吝惜 今:對人或事有深摯的感情)
5.以致天下之士(古:來,招納 今:用在下半句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情況造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事情。)
6.九國之師(古:軍隊 今:指隸屬於軍或集團軍的一個編制單位)
7.流血漂櫓 (古義:盾牌 今:划船工具)
8.以爲桂林、象郡(古:把……作爲。“以”後省略了賓語“之”;今:認爲)
9.遷徙之徒也(古:徵發今:遷移,搬家)
10.斬木爲兵(古:兵器 今:士兵)
11.贏糧而景從 (古:擔負,揹負;今:勝,獲勝)
12.山東豪俊遂並起(古: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今:指山東省)
13.皆明智而忠信(古:聰明智慧;今:通達事理)
14.國家無事(古:諸侯和大夫封地;今:一個國家的整個區域)
15.才能不及中人(古:一般人;今:在兩方之間調解、做見證或介紹買賣的人)

重點虛詞
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助詞 相當於“的”)
振長策而御宇內 (連詞表修飾關係)
尊賢而重士(連詞表並列關係)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連詞表轉折關係)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連詞表因果關係)
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表修飾 相當於:“地”)

特殊句式
判斷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2、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3、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4、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5、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倒裝句
1、定語後置:
伏屍百萬
鑄以爲金人十二
金城千里
2、賓語前置: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崤函之固,自若也
3、介詞短語後置: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
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謫戍之 衆,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餘威震於殊俗
省略句
委命(於)下吏
身死(於)人手
威振(於)四海
士不敢彎弓(射箭)而報怨
聚之(於)咸陽
以(之)爲桂林、象郡
躡足(於)行伍之間
而倔起(於)阡陌之中
被動句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