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明代詩詞

夏言的詩全集 明代詩人夏言

本文已影響 1.38W人 

夏言(1482—1548),字公謹,漢族,江西貴溪人。明正德進士。初任兵科給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負。世宗繼位,疏陳武宗朝弊政,受帝賞識。裁汰親軍及京師衛隊冗員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莊田,悉奪還民產。豪邁強直,縱橫辯博,受寵升至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入參機務,不久又擢爲首輔。嘉靖二十七年議收復河套事,被至棄市死。其詩文宏整,又以詞曲擅名。有《桂洲集》。

夏言的詩全集 明代詩人夏言
夏言詩詞全集

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

夏言生平

概況
  明代嘉靖26年,朝中有一官吏曾銑,面對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3萬騎兵進犯,遂決定收復河套地區,夏言極力支持,嘉靖帝也表示同意。可沒想,這成了嚴嵩向嘉靖帝進讒言的機會,嚴嵩散佈收復河套之舉是禍根的謠言,並拉籠嘉靖帝的親信說服嘉靖帝。不辨是非曲直的嘉靖帝隨後降旨奪去夏言官銜,只保留尚書身份。
  擠走了夏言,嚴嵩仍不罷休,在宮中放出謠言稱夏言離朝時憤憤不平,大罵嘉靖帝出爾反爾。謠言傳到嘉靖帝耳朵裏,嘉靖帝甚爲惱怒。事有湊巧,嘉靖二十七年九月,俺答汗率軍進擾宣府,直逼北京,嘉靖帝疑心這定是夏言、曾銑提出收復河套招來的報復,遂將曾銑打下監獄。曾經支持夏言、曾銑的官員或貶官,或奪俸,或廷杖,還要將夏言收監審理。

過程
  夏言帶着幾個家人,一路上匆匆行走了一個多月,從山東乘船至江蘇丹陽。可一幫官差趕到丹陽,把夏言打入囚車。當押解到離北京東36裏的通州時,夏言聽說曾銑被殺,痛哭道:“唉,這次恐要死在嚴嵩手裏!”遂央求解差借來紙墨,向嘉靖帝表明自己的冤情。
  在通州住下的第二天天明,夏言剛剛洗漱完畢,就接到嘉靖帝就地斬首的聖旨。好不容易捱到午時,夏言面朝南面跪下,磕了3個響頭,剛站起身就被斬首了。
  夏言又一次在嘉靖的面前發言了,內容和以往一樣,希望能夠加強軍備,恢復河套。而嘉靖也一如既往地不置可否。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嚴嵩終於開口說話了。
  “復套之舉斷不可爲!”
  然後他大幅陳述了反對的理由,從軍備到後勤,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嘉靖的心坎裏,皇帝大人聽得連連點頭。
  旁邊的夏言卻沒有注意到這些,憤怒和震驚已衝昏了他的頭腦,他這才明白,在那次內閣會議上,嚴嵩爲何會違背一貫的馬屁精神,一言不發。
  “你既然反對,當時爲何不說,現在才站出來歸咎於我,是何居心?”
  盛怒之下的夏言決定反擊了,在以往的罵戰中,他一直都是勝利者,所以他認爲這次也不例外。
  可這次確實例外了,因爲他的真正對手並不是嚴嵩,而是坐在最高位置上的嘉靖。
  嘉靖的怒火也已燃到了頂點,以往的一幕幕情景都出現在他的眼前:不戴香葉冠、諷刺修道、蠻橫無理、嚴嵩的讒言、太監的壞話,這些已經足夠了。
  於是他喝住了夏言,給了他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評語——“強君脅衆”。
  夏言打了個寒顫,他很清楚這句話意味着什麼。
  徹底失去皇帝信任的夏言徹底完了,嘉靖二十七年(1548),他再次被迫退休,離開了京城,而在此之前,曾銑已經被逮捕入獄。
  應該說皇帝對夏言還是不錯的,准許他以尚書銜(正部級)退職,享受相應的退休待遇。畢竟在一起二十多年了,好好回家過日子吧。
  夏言就這樣帶着滿腹悲憤和一絲寬慰上了路,雖然結局不好,畢竟也風光過,這輩子值了。
  可是政治高手就如同江湖大俠,想要金盆洗手一走了之,那是很難的,須知做大俠雖然風光,幹掉大俠卻更爲風光。而政治高手們在打架時,從來不會玩三板斧,他們都是耍套路的,從毫不起眼的起手式,環環相扣,直到最後那致命的一擊。
  夏言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心灰意冷收拾行李的時候,一封上訪信已經送到了嘉靖的手裏。

牢獄之災
  這封信來自監獄,署名是仇鸞,信中列舉了曾銑的幾大罪狀,包括貪污軍餉、打了敗仗不上報,沒有打仗卻冒功等等,當然了,這玩意並不是仇大老粗寫出來的,其主要代筆者是嚴嵩和嚴世蕃。
  信中所列舉的種種惡行自然不是曾銑的所爲,事實上,很多倒是仇鸞本人的壯舉,但栽贓本來就不需要藉口和理由,所以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封文書雖然說了很多惡毒的話,不過最爲可怕的,卻是其中十分不起眼的一句——結交近侍(夏言)。
  當這句話出現在嘉靖眼前的時候,他改變了主意:
  “夏言現在何處?快馬追他回來!”
  此時夏言剛剛走到通州,畢竟在朝廷幹了這麼多年,他也早有心理準備,所以當他聽來人說要帶自己回去的時候,並不慌張,而是端坐在自己的馬車上,鎮定地問道:
  “我的罪名是什麼?”
  但當那個四字答案傳到他耳裏的時候,夏言的意志徹底崩潰了,只說出了一句話,就從車上摔了下來。
  “我死定了!”
  判斷完全準確。
  在明代朝廷中,官員們時常會犯錯誤,其實犯錯不要緊,人生還很漫長,只要你熬得住,東山再起也並非不可能,但也有幾條高壓線,是絕對不能碰的,三十萬伏,一觸即死。
  藩王擅自入京算一個,邊將結交近臣也算一個。
  因爲它們都暗藏着一個隱含的意義——圖謀不軌。天王老子也好,江洋大盜也罷,只要膽敢觸碰那最高的皇權,一句話——殺你沒商量。

陷害致死
  回到京城的夏言試圖辯解,卻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嘉靖二十七年(1548)十月,曾銑和夏言的結局被最終確定。
  曾銑,按律斬,妻子流放兩千裏,廉,死時家無餘財。
  死前唯留遺言:“一心報國”。
  曾銑死,仇鸞出獄。
  夏言,棄市,妻子流放廣西,從子從孫削職爲民。
  夏言起自微寒,豪邁而有俊才,縱橫駁辯,人莫能屈,雖身處宦海,仍心繫天下,胸懷萬民,然終爲嚴嵩所害。
  言死,嵩禍及天下。

夏言介紹

夏言(1482年7月14日—1548年11月1日)字公謹,號桂州, 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上清鎮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中進士,授行人,擢兵科給事中。嘉靖七年(1528),夏言調吏部,深得世宗皇帝的賞識。嘉靖十年(1531)三月,夏言被提升爲少詹事兼翰林學士掌院士,隨之升爲禮部左侍郎,仍掌翰林院。一月後代李時爲禮部尚書。 嘉靖十五年閏十二月擢武英殿大學士,入參機務,不久爲首輔。嘉靖十八年(1539)加少師,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明朝以來,臣子無加上柱國者,唯夏言一人領此銜。

繼夏言出任禮部尚書的嚴嵩(江西分宜人),原和夏言以同鄉稱,對夏言甚恭謹,遂提拔他以自代。嚴嵩內心卻十分妒恨夏言,他看出夏言和嘉靖及武定侯郭勳等人的矛盾,便不斷進讒言陷害夏言。每次太監到夏言家時,夏言都氣勢岸然,以"內豎"待之。而太監到嚴嵩那裏時,嚴嵩卻親自讓坐,"禮極恭",而且送錢給太監。故太監們按嚴嵩之意,在嘉靖面前總說夏言的壞話。夏言漸漸失去了世宗的寵信,接二連三地遭受斥責,如"稽緩敕之潔,不遵用印記之,人閣晏晚以及禁內扛輿(坐轎子)之潔。"小有過失即蒙申斥。 嘉靖二十一年,因"昭聖太后崩,詔問太子服制言報疏有僞字",夏言被嚴嵩排擠去官,回江西,並在家鄉貴溪象山書院建"象麓草堂"以自適。

待嘉靖之子穆宗繼位,柄政禍國二十餘年的嚴氏父子終於敗死。夏言家人上書伸冤,穆宗予以昭雪。下詔復其官爵,重祭安葬並追溢"文憋"。夏言有《桂洲集》十八卷及《南宮奏稿》傳世。他的部分創作能揭露社會矛盾,一些寫景抒情之作技巧也比較純熟。《安鄉道中觀婦人插田》中寫道:"南村北村競栽禾,新婦小姑兼阿婆,青裙束腰白裹首,手擲新秧如擲梭;打鼓不停歌不息,似比男兒更普力。自古男耕和女織,憐爾一身勤兩役。吁嗟乎!長安多少閨中人,十指不動金滿身。"夏言墓葬於上饒市郊。

夏言墓地

概述
  蜈蚣害雞有天意?在上清鎮桂洲村採訪時,當地村民都對夏言的功績讚不絕口,但也有不少村民,包括夏龍太在內都認爲夏言遭嚴嵩的迫害是天意。
  夏龍太說,桂洲村村頭仙人山上有個廟堂。當年,廟裏人養了一隻大雄雞,而山上還有一隻大蜈蚣,每天雄雞和蜈蚣都要打上一架。有一天,老和尚要出遠門,告知徒弟自己不知多久才能回來,便交代徒弟:雄雞和蜈蚣遲早會互相鬥死,因此要徒弟在雄雞死後必須在雞頭上斬上一刀,埋葬在下山路的右邊,而蜈蚣則埋在下山路的左邊。結果徒弟忘了斬上一刀,而且位置埋反了,導致雄雞和蜈蚣都轉世,一直鬥到京城。這雄雞就是投胎的夏言,而蜈蚣則是嚴嵩。

傳說猜測
  夏龍太這個傳說的真實性無從得到考究,但熊長勝在他所寫的歷史故事裏卻寫道,夏言小時候看戲都是獨腳站立着看的,頭還喜歡往側邊或後面察看,所表現的動作確實跟雞差不多。

夏言墓地達百座
  在鷹潭3555.4平方公里的版圖上,自古以來官位最高的,當數貴溪籍(今屬龍虎山風景名勝區)夏言。在明代,夏言官至朝廷首輔,相當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然而,這位讓當地人長期景仰的首輔卻遭到嚴嵩的迫害,最後客死他鄉。近日,記者前往夏言故里泥陽鎮(今龍虎山風景區上清鎮)桂洲村採訪,瞭解到不少連當地史志都未曾記載的傳奇故事。

傳說資料
  夏言死後,嘉靖帝慢慢後悔起來。上清鎮桂洲村第一小組67歲的夏龍太對記者說,嘉靖帝有後悔之意時,命人將夏言之首稱了一稱,發現有5斤4兩,遂命人用金子鑄成5斤4兩重夏言的頭,置備100副棺材,其中只有1副裝有夏言金首,分於全國各地100處埋葬,葬後還將所有送葬者殺死。因此,截至目前,上清鎮甚至貴溪大部分地區的人們買菜砍肉都沒有5斤4兩的概念,也很忌諱5斤4兩的說法,如果遇到5斤4兩時,人們都會非常自覺地要麼以5斤3兩成交,要麼以5斤半成交。
  熊長勝說,直到很久後,後人纔在上饒市郊發現夏言墓的真實所在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