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詞名句

《喜雨》詩詞11篇

本文已影響 3.47W人 

《喜雨》詩詞1

初伏喜雨次未齋殿講韻

《喜雨》詩詞11篇

明代 顧清

老火淩稚金,乾坤鬱爐烘。田農望時雨,十候靡一中。

商羊蹋兩翅,玄豹隱塵霿。蒼頭揮巨箑,卻立嗟腕痛。

此時天公心,髣髴爲爾動。驅雷駕長雲,橫海截明蝀。

初開瓦溝瞥,忽作渠溜閧。淙淙殊未已,密密欲無空。

兒嬉集堂坳,萬斛試一。老夫病不寐,還作江海夢。

青秧間白水,碧樹黃鳥哢。絺帷涼到骨,翻恐墨池凍。

起來望西山,雲氣猶澒洞。迴翔如有意,邀我作詩送。

須臾朝陽照,五彩變龍鳳。巖巒數百里,眩晃莫摶控。

輕陰拂高城,餘潤溢朱棟。蔬畦及稻壟,盎盎流乳湩。

即看禾連箱,已覺齏滿甕。坡仙記新亭,妙語託深諷。

驪珠與肪玉,至美等兒弄。此物方施行,我道堪哀慟。

清風頻戒秋,炎令將過仲。河流滿諸閘,日夜走方貢。

牀頭幸有酒,一笑且從衆。

《喜雨》詩詞2

喜 雨

楊萬里

欲知一雨愜羣情,聽取溪流動地聲。

風亂萬疇青錦褥,雲摩千嶂翠瑤屏。

行人隔水遙相語,立鷺摧枝忽自驚。

歲歲只愁炊與釀,今愁無甑更無瓶。

(1)風亂萬疇青錦褥描述了什麼樣的畫面?(2分)

答:

(2)第三聯遙忽二字富有情趣,請結合詩句任選一字簡要賞析。(2分)

答:

(3)詩題爲喜雨,尾聯卻寫愁情,這樣寫有什麼表達效果?(2分)

答:

參考答案:

20(1)描繪了雨中(後)萬頃田地的莊稼鬱鬱蔥蔥,風吹過,綠浪翻滾的生機勃勃的畫面。(2分。青錦褥描繪正確1分,揭示生機勃勃特點1分)

(2)遙:生動描繪雨後水漲河寬兩岸相距更遠(1分),但人們仍然興奮不已,隔河大聲互語的情形(1分)。忽:生動描繪雨後樹枝積水很多(1分),而鷺卻習慣性立於其上,終至樹枝折斷,鷺驚懼而飛的情形(1分)。

(3)①以愁襯愁:往年愁沒有糧食與酒,這場雨帶來豐年,今年將愁沒有儲糧儲酒之器;②以愁襯喜:今年愁無儲糧儲酒之器,反襯出喜雨。③出人意料:先寫雨愜羣情的諸多情形,結尾轉寫愁情,反寫喜悅,出乎意料,使得詩歌脈絡跌宕起伏。(2分。答到兩點即可)

《喜雨》詩詞3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濃濃烏雲,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

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

註釋

1.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2.乃:就。發生:萌發生長。

3.發生:萌發生長。

4.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這裏指春雨在夜裏悄悄地隨風而至。

5.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6.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7.曉:天剛亮的時候。紅溼處:雨水溼潤的花叢。

8.紅溼處:指有帶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變得沉重。

10.重:讀作zhòng(重在這裏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讀作第四聲。)

11.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創作背景

作者:佚名

這首詩寫於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流離轉徙的生活後,終因陝西旱災而來到四川成都定居,開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較爲安定的生活。作此詩時,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

賞析

作者:佚名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在生活裏,“好”常常被用來讚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讚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寫雨的“發生”,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其中“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着和風細雨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着冷風,受到冷空氣影響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着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時的雨儘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着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雲散天晴,那“潤物”就不很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頸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裏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像雲一樣黑。看起來這雨準會下到天亮。這兩句寫出了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瞭雲厚雨足,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

尾聯是想象中的情景,緊扣題中的“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後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豔欲滴。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溼”,一朵朵紅豔豔、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紅溼”“花重”等字詞的運用,充分說明詩人體物細膩。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們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裏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裏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於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所寫,是詩人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裏綿綿密密地下,只爲“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覺。由於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所寫,是詩人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後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生動。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和那些朱門裏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自然也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

鑑賞

作者:佚名

杜甫這首五言律詩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詩篇之一,歷來爲人們所傳誦。當時,詩人在親戚和朋友的幫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經營,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成。經過長期顛沛流離和飽經憂患的杜甫,生活總算暫時得以安定,所以他纔有町能對成都自然景物進行深入的觀察和細緻的琢磨,並在此基礎上創作了不少吟詠它們的詩篇。《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詩一開頭,杜甫就讚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爲什麼是“好雨”?因爲在春季農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潤。農諺雲:“春雨貴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寶貴。由於成都地處“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氣候溫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雖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卻又有明媚的陽光。這就正如詩人在另一首詩中所描繪的:“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水檻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時,雨就降下來了,它是“知時節”的,所以“當春乃發生”。這種爲萬物生長所必須的“及時雨”,真是難得的好雨!這兩句詩,是採取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繪的。把無情作有情,把無知當有知,杜甫作詩常常如此。這裏把春雨當作有知覺的,故它能根據需要,應時而降。詩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應,極爲傳神,詩人喜雨的心情躍然紙上。

接着,第三、四兩句既描寫了春雨的動態,又傳出了它的潤物之神。因爲好雨下在夜裏,故詩人着重是從“聽覺”上去描繪雨景的。雨細而不能驟,隨夜色而逐漸隱沒。它悄悄而來,默默無聲,不爲人們所覺察,故稱爲“潛入夜”。這樣不聲不響地下的雨,當然是滋潤萬物的細雨。“細無聲”,正好恰當地表現了它的可貴精神。這裏的“潛”字和“細”字都用得準確、貼切,前者透露出風很微,後者說明了雨極小。這恰如仇兆鰲所說:“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於造化發生之機,最爲密切。”(《杜詩詳註》卷十)

第五、六兩句是進一步從“視覺”上描繪夜雨景色。“野徑”指田野間的小路,是指地上;“雲”是指天空。由於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濃雲密佈,羣星潛藏,月色無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團漆黑,正說明雨意正濃。而一片墨黑的世界裏,唯有江邊船上放射出一線光芒,並且顯得格外明亮。這是一幅極其生動的雨中夜景圖。詩人在這裏所用的“俱”字和“獨”字,都是爲了突出這種景象。而在這種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詩人自己驚喜的感情。

最後兩句是寫雨後曉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霽,整個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擡不起頭來。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至此,詩人對喜雨的感情達到了高潮,於是“花重錦官城”的詩句衝口進發而出,真是“通體精妙,後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說:“束語‘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這首詩描寫細膩、動人。詩的情節從概括的敘述到形象的描繪,由耳聞到目睹,自當晚到次晨,結構謹嚴。用詞講究。頗爲難寫的夜雨景色,卻寫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從字裏行間。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悅的春天氣息。這首詩題雖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詩不露喜字,卻又始終充滿喜意。顯然,詩人這種感情的產生絕不是出於一時的衝動,而有其現實基礎。據史書記載,在他寫作此詩的前一年,京畿一帶就有嚴重災荒,“米鬥至七千錢,人相食”(《資治通鑑·唐紀》)。因此,杜甫一聽到雨聲,就感到無限喜悅,這喜悅恰好反映了詩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喜雨》詩詞4

喜雨

[唐] 杜甫

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農事都已休,兵戈況騷屑。

巴人困軍須,慟哭厚土熱。滄江夜來雨,真宰罪一雪。

谷根小蘇息,沴氣終不滅。何由見寧歲,解我憂思結。

崢嶸羣山雲,交會未斷絕。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吳越。

據原注有“浙右多盜賊”句,朱注謂《舊唐書》寶應元年八月,台州人袁晁反,陷浙東州郡。廣德元年四月,李光弼討之。此詩末自注語,正指袁晁也。是時公在梓閬間,故有“巴人困軍須”之句。諸本編次皆失之。鮑照有《喜雨》詩題。

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①。農事都已休,兵戎況騷屑②。

(歲旱兵興,兩意並提。)

①趙次公曰:晉光熙元年五月王辰,日光四散,赤如血流,照地皆赤。②吳均詩:“仲秋黃葉下,長風正騷屑。”騷屑,不安貌。

巴人困軍須①,慟哭厚土熱。滄江夜來雨②,真宰罪一雪。谷根小蘇息,診氣終不滅③。何由見寧歲④,解我憂思結。

(此憫巴人之困窮。前四喜久旱得雨,後四憂兵戈未息,分應起段。旱災爲虐,此造化之罪愆也,惟一雨足以洗雪之。公詩:“吾將罪真宰。”)

①黃希曰:巴人,謂三巴之人。②滄江,即梓州之江,黃鶴指爲夔江,非是。任昉《遊桐廬》詩:“滄江路窮此。”知滄江可概用。③《莊子》:“陰陽之氣有診。”④《國語》:“自子之行,晉無寧歲。”

崢嶸羣山雲,交會未斷絕①。安得鞭雷公②,滂沱洗吳越③。

(原注:“時浙右多盜賊。”從蜀中想到吳越,以感時意收結。此章,中段八句,起結各四句。)

①《周禮》:“陰陽之所交,風雨之所會。”曹操詩,”不可斷絕。”②《初學記》:《易傳》曰:“雷聲曰雷公。”③《詩》:“月離於畢,俾滂沱矣。”孫季照曰:杜詩結語,每用安得二字,皆切望之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此雲“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吳越”,皆是一片濟世苦心。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爲“詩聖”,他的詩被稱爲“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喜雨》詩詞5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詩中以極大的喜悅之情,讚美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其中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繪聲繪形,是一首入化傳神,別具風韻的詠雨詩,爲千古所誦的佳作。“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描寫春雨適時而降。颳風下雨,本來是一種極平常的自然現象,它本無感情和知覺。詩人在這裏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人們盼雨的心情,“知時節”而來。接着點出是春雨,正因爲是“當春”之雨,才顯出雨之來得可喜可貴。於是“好雨”二字脫口而出,極其感奮自然,詩人當時喜興的情態彷彿就在眼前。這裏詩人對喜雨的讚美,既沒有抽象的議論,也沒有采用什麼比喻,而是真摯感情的自然爆發。“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兩句是神來之筆,不但寫出了雨的形態,而且傳達出了雨的神態。在一個春天的夜晚,綿綿細雨伴着和煦的春風飄灑大地,悄然無聲地滋潤着泥土、禾苗、花木。“潛”、“細”二字,十分精確、形象,傳出了春雨悄悄而來、輕輕而動的神態。將一個特定的自然景物描繪到入化之境。無怪乎清人沈德潛稱道這兩句詩“傳出春雨之神”。如果說上兩句是詩人在屋內聽春雨飄灑聲之所感,那麼“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兩句,則是詩人推門遠望雨夜景色之再現。雨聲沙沙,喜而思見。推門向外一望:細雨綿綿,烏雲籠罩,天下一片漆黑,分不清山,看不出路,只有遠處閃耀着一點紅光,是江上漁船的燈火。這迷人的春郊夜雨之景,使人在廣漠的幽暗中感受着一種甜美的靜寂。這裏作者細緻地寫出雨夜之景,正是以這種氣象寓託對喜雨的興致心情。夜色越陰暗,才越能覺出綿綿細雨不斷之勢,盼喜雨的`心情就更加稱意。詩人在這幅春郊夜雨的畫面上,於一大片的黑色之中,點上一點“漁火”的光亮,使得“黑”“明”映襯,醒目鮮明,從而更增強畫面的詩意。最後兩句“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是想象中的景象,也是詩人喜興心情的進一步表達。詩人推想這雨今夜一半時是不會停的,經過一夜的滋潤,到明天拂曉時,雨過天晴,錦官城滿城含着雨水的百花,會更加鮮豔奪目,一片生機。從這層春意盎然的想象中,足見詩人對好雨的喜悅難盡心情,給人留下無窮的意味。“紅”、“溼”、“重”三字,極其形象、準確地表達了雨後花朵的特徵。故而明人譚元春說:“紅溼字已妙於說雨矣。重字尤妙,不溼不重。”(見《唐詩歸》)。

這首詩全篇按時間的順序,依照景物的變化,順應着主觀的感受,點染出“春夜喜雨”的景色與氣氛。全篇句句是“雨”,處處是“喜”,而“喜”字卻一字不露,足見詩人的匠心獨運。

《喜雨》詩詞6

教學目標

1.有節奏地誦讀本詩,感受古詩詞帶來的韻律美,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以字的品析爲切入點,抓住古人講究煉字、煉句乃至煉意的特點,體味詩詞推敲字句的妙處。

3.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唐朝是中國詩歌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其間出現過無數的詩人,他們如繁星璀璨奪目。在這衆多的詩人中間,著名文學家韓愈尤爲推崇兩個人,他曾經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我們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對,就是杜甫。對於杜甫,我們並不陌生,哪位同學還記得曾經學過的杜甫的詩?

2.吟誦學過的杜甫的詩句。

3.師: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人們尊稱爲“詩聖”,而他的詩也被稱爲“詩史”。今天我們來學習杜甫的《春夜喜雨》。(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教師指導學習:乃(nǎi)潛(qián)俱(jù)花重(huā zhònɡ)

2.教師範讀。

3.讓學生結成小組,對照註釋,利用三到五分鐘理解重點字詞意思。

4.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指名學生說說詩句大意。

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乃:於是,就。

潛:祕密地,偷偷地,這是指靜悄悄地。

潤物:指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潤。

曉:天剛亮的時候。

紅溼處:被雨水打溼的花叢。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小組合作誦讀和探究詩歌,說一說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詩的第一、二句採用擬人手法,說春雨彷彿知道春天的到來,及時地下了起來。第三、四句詩人點出了春雨降落的具體時間——夜間,並寫出了其無聲滋潤萬物的特點。第五至八句不直接寫春雨,而先寫春雨中野外、江上兩處的景色,後寫想象中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雨後景象,那種喜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2.每一首詩都有自己的創作背景,瞭解一下詩人創作詩歌的背景,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詩歌,《春夜喜雨》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呢?

(這首詩作於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時。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發生了旱災。經歷過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溫暖;經歷過旱災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貴。所以在春雨來臨之際,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謳歌了春雨滋潤萬物之功。)

3.這首詩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盼雨—聽雨—看雨—想雨)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師:大家能讀懂詩人筆下的這場雨嗎?你讀出了怎樣的雨?(及時的好雨)

(1)理解“及時”:正趕上時候;適合需要。

(2)從哪兒看出來它是及時的好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2.師:除了這是一場及時的雨,你還讀出了這是一場怎樣的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雨。)你從哪兒看出來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3.“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這兩句詩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詩人在這裏所用的“俱”字和“獨”字,都是爲了突出這種景象。而在這種景象之中,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雨中夜景圖;欣喜)

4.想象一下,經過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錦官城會是什麼樣子呢?(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5.剛剛我們讀懂的雨,在詩中濃縮成一個字——(好)。剛纔我們讀懂的詩人的內心,在詩中也濃縮成一個字——(喜)。讓我們感受詩人的喜悅,再來讀讀這首詩吧!

五、總結詩歌,拓展延伸。

1.見詩如見人,詩是詩人真實情感的表達,今天我們不僅讀懂了一首詩,也讀懂了一位詩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樣的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

2.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實際上是爲誰而喜?(爲百姓而喜。)

3.課後收集杜甫的詩,感受他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情懷。

板書設計

春夜喜雨

(及時)好(潤物)喜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以讀爲主,根據情況採取了誦讀、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學生主動性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讓學生自己結合註釋理解詩句意思,小組成員之間認真、仔細地交流。

《喜雨》詩詞7

[宋] 陳造

濤波襄陵尚霖雨,龍伯不省田家苦。

官中出鏹瘞流屍,內地之民無宅土。

京邑本根枝外邦,渠儂枵虛闖官倉。

流亡可飽骨可肉,縣官仁愛吏慈祥。

古來畏天災無小,迄令百顰餘一笑。

陽愆陰伏誰致此,共說羣憸投有昊。

一昨雩禱飯不葷,神祠佛屋香炷氳。

霓望朝昏耐跼蹐,風傳真贗長紛紜。

我歸得同郡人樂,愍農喜雨收奇作。

想摩鯨牙凌浩蕩,更穿月脅翔遼邈。

吾幫不熟農告功,溜匙雲子行沾儂。

小兒解謝倩人誚,搜鐫徑欲分吾窮。

乃公拙無尺一召,他日當歸有先當。

耕牛先後計未失,誰謂山林跡如掃。

世人二五不知十,赴爭奪場不遺力。

分表營營竟何補,截趾適屨山藏澤。

黃堂詩老民所天,秋來衢路有醉眠。

樂職未賦吾歉然,人言此筆須臞仙。

小草可錄寸有長,會從之遊據胡牀。

蜂腰鶴膝容探湯,借兒茹胾升公堂。

《喜雨》詩詞8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濃濃烏雲,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此詩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緻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全詩意境淡雅,意蘊清幽,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是一首傳神入化、別具風韻的詠雨詩。

杜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流離轉徙的生活後,終因陝西旱災而來到四川成都定居,開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較爲安定的生活。作此詩時,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

《喜雨》詩詞9

次韻胡學長喜雨

[宋] 陳造

胡君著述間,動作千載計。

雅奧三百篇,挹取欲無藝。

一源發至醇,萬象赴傲睨。

平生笑此癖,論交惜晚歲。

君詩信入神,我眼本無翳。

屈膝邢娥前,酬贈慚醜戾。

憶初拜雩壇,遽恐枵腹斃。

徒然陰樞縱,寧止乾胏噬。

敢徐救焚步,頗徇非鬼祭。

端知世興道,密若有司契。

神孚聖君德,家汀良牧惠。

天人隔顯幽,論理不論勢。

朝來望阡陌,白水漲天際。

歌呼滿中田,不勉渠自勵。

黍稌分後先,稂稗易耘薙。

清泉向小歉,比屋念遺穧。

飢飽巧相補,上帝亦已諦。

老夫辦疊期,是恩良不細。

仙曹有佳招,天閽不堅閉。

長安粟一囊,或許引前例。

不然買青山,補破仍茹糲。

出處顧何心,一漚寓斯世。

衆雛能稼穡,暇日訓孝悌。

相望渺海涯,恩勤未渠替。

張侯本萬中,蘇子勞再說。

排霄眄世儒,笑閱風外帶。

草麻侍金鑾,雲空澹溶泄。

丈夫要特達,不必須援系。

即今轉圜句,可薦五方帝。

如今縣麻雨,立見萬生濟。

《喜雨》詩詞10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春雨知道適應季節,當萬物萌發生長時,它伴隨着春風,在夜晚偷偷地及時降臨,滋潤萬物又細微無聲。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雲朵躲在黑暗之中,江上漁船的燈火卻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那細雨滋潤的紅花,映着曙光分外鮮豔,飽含雨露的花朵開滿了錦官城。

註釋

(1)乃:就。

(2)發生:萌發生長。

(3)潛:暗暗地,悄悄地。

(4)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5)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6)曉:天剛亮的時候

(7)紅溼處:指有帶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8)花重:花沾上雨水而變得沉重。

(9)重:讀作zhòng(重在這裏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讀作第四聲。)

(10)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鑑賞二

杜甫這首五言律詩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詩篇之一,歷來爲人們所傳誦。當時,詩人在親戚和朋友的幫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經營,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成。經過長期顛沛流離和飽經憂患的杜甫,生活總算暫時得以安定,所以他纔有町能對成都自然景物進行深入的觀察和細緻的琢磨,並在此基礎上創作了不少吟詠它們的詩篇。《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詩一開頭,杜甫就讚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爲什麼是"好雨"?因爲在春季農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潤。農諺雲:"春雨貴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寶貴。由於成都地處"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氣候溫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雖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卻又有明媚的陽光。這就正如詩人在另一首詩中所描繪的:"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水檻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時,雨就降下來了,它是"知時節"的,所以"當春乃發生"。這種爲萬物生長所必須的"及時雨",真是難得的好雨!這兩句詩,是採取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繪的。把無情作有情,把無知當有知,杜甫作詩常常如此。這裏把春雨當作有知覺的,故它能根據需要,應時而降。詩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應,極爲傳神,詩人喜雨的心情躍然紙上。

接着,第三、四兩句既描寫了春雨的動態,又傳出了它的潤物之神。因爲好雨下在夜裏,故詩人着重是從"聽覺"上去描繪雨景的。雨細而不能驟,隨夜色而逐漸隱沒。它悄悄而來,默默無聲,不爲人們所覺察,故稱爲"潛入夜"。這樣不聲不響地下的雨,當然是滋潤萬物的細雨。"細無聲",正好恰當地表現了它的可貴精神。這裏的"潛"字和"細"字都用得準確、貼切,前者透露出風很微,後者說明了雨極小。這恰如仇兆鰲所說:"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於造化發生之機,最爲密切。"(《杜詩詳註》卷十)

第五、六兩句是進一步從"視覺"上描繪夜雨景色。"野徑"指田野間的小路,是指地上;"雲"是指天空。由於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濃雲密佈,羣星潛藏,月色無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團漆黑,正說明雨意正濃。而一片墨黑的世界裏,唯有江邊船上放射出一線光芒,並且顯得格外明亮。這是一幅極其生動的雨中夜景圖。詩人在這裏所用的"俱"字和"獨"字,都是爲了突出這種景象。而在這種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詩人自己驚喜的感情。

最後兩句是寫雨後曉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霽,整個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擡不起頭來。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至此,詩人對喜雨的感情達到了高潮,於是"花重錦官城"的詩句衝口進發而出,真是"通體精妙,後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說:"束語‘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這首詩描寫細膩、動人。詩的情節從概括的敘述到形象的描繪,由耳聞到目睹,自當晚到次晨,結構謹嚴。用詞講究。頗爲難寫的夜雨景色,卻寫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從字裏行間。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悅的春天氣息。這首詩題雖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詩不露喜字,卻又始終充滿喜意。顯然,詩人這種感情的產生絕不是出於一時的衝動,而有其現實基礎。據史書記載,在他寫作此詩的前一年,京畿一帶就有嚴重災荒,"米鬥至七千錢,人相食"(《資治通鑑·唐紀》)。因此,杜甫一聽到雨聲,就感到無限喜悅,這喜悅恰好反映了詩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鑑賞一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讚美之情。全詩這樣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江溼處,花重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麼細緻,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可見,驚喜於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願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漁火紅豔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繫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花之紅豔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禮的結果。因此,寫花實乃烘托春雨的無私奉獻品格。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在生活裏,“好”常常被用來讚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讚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着和風細雨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着冷風,受到冷空氣影響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着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時的雨儘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着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雲散天晴,那“潤物”就不很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頸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裏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像雲一樣黑。看起來這雨準會下到天亮。

尾聯寫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豔欲滴。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溼”,一朵朵紅豔豔、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們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裏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裏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於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

這首詩,前兩句寫雨適時而降,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三、四兩句寫雨的“發生”,其中“潛”、“潤”、“細”等詞語道出了雨的特點;五、六兩句寫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瞭雲厚雨足,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最後兩句仍扣“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後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紅溼”、“花重”,體物可謂細膩至極。第二聯所寫,是詩人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裏綿綿密密地下,只爲“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覺。由於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所寫,是詩人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後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生動。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和那些朱門裏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自然也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

評解

平常之景最爲難寫,能寫難狀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臨其境,只有大詩人能夠做到。這是一首五律。前兩聯用流水對,把春雨的神韻一氣寫下,末聯寫一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一體。詩人是按先"傾耳聽雨"、再"舉首望雨"、後"閉目想象"的過程和角度,去表現春夜好雨的。詩從聽覺寫至視覺,乃至心理感覺,從當夜想到清晨,結構嚴謹,描寫細膩;語言錘鍊精工;巧妙地運用了擬人、對比等具有較強表現力的藝術手法。詩中句句繪景,句句寫情,不用喜悅歡愉之類詞彙,卻處處透露出喜悅的氣息、明快的情調。《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語:"此是名篇,通體精妙,後半尤有神。"

在擇韻上,詩人以韻就情,他選擇的"庚"韻,是後鼻韻母,其發音過程較長,客觀上拖慢了整首詩涵詠的時間和語調,這恰恰宜於表達詩中喜悅而不衝動、醇厚而不奔放的綿長細膩的情感。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流離轉徙的生活後,終因陝西旱災而來到四川成都定居,開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較爲安定的生活。作此詩時,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

《喜雨》詩詞11

品讀杜甫的《春夜喜雨》,彷彿覺得作者推窗看雨,隨口吟出,不做任何雕琢,那麼自然,那麼悠然。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開篇一個“好”字,照應了標題的“喜”字,把作者喜雨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作者爲什麼如此喜雨,因爲這是春旱當頭的雨,是乾渴的禾苗“嗷嗷待哺”的雨,是貴如油的雨。而春雨彷彿有靈性,知道應時而落,滋潤萬物。此時作者正在成都市郊的花溪與農夫一樣地耕種着,怎能不驚喜這及時雨的到來呢,當然會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高呼“好雨!”詩句自然流暢,隨口而出,我們彷彿覺得像一位農夫在雨中高喊:“好雨啊,太及時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如果說首聯是作者開宗直接寫好雨,那麼這頷聯就是從側面進一步寫好雨,這側面就是作者的感受。“風在雨前頭。”雖然作者用了一個“潛”字彷彿春雨是夜裏悄悄而來,但作者是事先感受到的,因爲有風來襲,於是作者無法入睡,激動地等待,直到春雨簌簌落落地下起來。雨來了,那如酥的春雨用它那溫存的手撫摸着萬物,萬物都在無聲地享受着,感激着。此聯雖沒着一字寫“喜”,但處處在寫“喜”。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有雨的夜晚,雲厚天黑,白天推窗就能見到的小路也難見蹤影,但江邊漁船上的燈火在亮着,在這漆黑的夜晚是那樣的顯眼,那樣的耀眼。“黑”與“明”相互映襯,更增加了強烈的美感。這美感不僅是見得到的,也是想得到的,因爲春雨帶來了耕耘的希望,怎能不讓作者“喜”出望外呢。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如果說前三聯作者是在實寫的話,那麼這尾聯就是在虛寫,是寫想象中的情景。作者一向是以“推己及人”而被稱道。此時的詩人由鄉間想到了城市,想到了繁花似錦的錦官城。一夜春雨過後,那將是百花盛開,重重疊疊,奼紫嫣紅,別樣燦爛。這一切都是春雨的傑作,作者豈能對此雨不“喜”呢?

讓我們順着作者的喜雨的詩情把此詩用現代語言吟唱出來:

多麼美好的春雨呀!在急需她的春日到來了。她伴着和煦的春風走來,她在夜深人靜中悄然走來。雲厚天黑的夜晚,平日的小路都看不到了,但江邊漁船的燈火還在閃耀着,多麼迷人的雨夜啊!春雨滋潤萬物。明天早晨,請到城裏去看吧,那重重疊疊,奼紫嫣紅的百花,將讓錦官城更加漂亮!

縱觀杜甫全詩,作者不着一句華麗的辭藻,幾乎近似於白話和口語,卻把春雨之夜和喜雨之情表現得這麼淋漓這麼暢快。作者是位用詞嚴謹的詩人,自詡“語不驚人誓不休”。由此說來在作者眼裏,所謂的“驚人之筆”就是最自然最恰當的表達而已。這正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