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南北朝詩詞

《羣鶴詠》古詩

本文已影響 1.33W人 

八風儛遙翮,九野弄清音。
一摧雲間志,爲君苑中禽。

《羣鶴詠》古詩
《羣鶴詠》註釋① 八風:八面之風。《左傳》有“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之說。
② 儛:通“舞”。
③ 翮(hé):本義爲羽毛的根部,這裏代稱鳥翅。
④ 九野:九州地域。
⑤ 清音:清亮的聲音。 《羣鶴詠》創作背景

宋明帝初年,諸王多叛,又都被明帝所消滅。蕭道成是平叛中的一員主將,東征西討,功勳卓著,但名位日隆,又頗受猜忌。公元470年(泰始六年),蕭道成受命移鎮淮陰,“都督北討前鋒諸軍事”,但“明帝嫌帝(指蕭)非人臣相,而人間流言,帝當爲天子,明帝愈以爲疑”,於是派吳喜攜酒賜蕭道成飲,蕭“懼鴆,不敢飲,將出奔,喜告以誠,先飲之”,然後蕭再飲,“喜還,明帝意乃悅”(《南史·齊本紀上》)。君臣之相猜疑,於此可見一斑。瞭解了這些背景,讀者才能深入地理解這首。詩作於鎮淮陰時,《南史·荀伯玉傳》:“齊高帝鎮淮陰……爲宋明帝所疑,被徵爲黃門郎,深懷憂慮,見平澤有羣鶴,仍命筆詠之。”

根據《南史·荀伯玉傳》記載:蕭道成鎮守淮陰,“都督北討前鋒諸軍事”,宋明帝深疑他有“四海之心”,便把他調進京城,擔任黃門郎,以便監視他的一舉一動。蕭道成憂慮重重,如芒在背,看見平澤苑中養的一羣鶴,感慨良深,便寫下了這首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