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人

唐代李姓的詩人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 1.89W人 

唐朝以李姓爲主,那麼唐代李姓的詩人有哪些人呢?下面跟隨小編一起看卡唐代姓李的詩人吧。

唐代李姓的詩人有哪些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與杜甫並稱爲“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好像我們許多人都是背李白的詩長大的。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先世於隋時因罪徙居中亞。白於武后長安元年 (701) 出生在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今蘇聯吉爾吉斯加盟共和國托克馬克城),約五歲時,隨父遷居蜀中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

李白少年時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歲誦詩書,觀百家,作詩賦,學劍術,愛好十分廣泛。十五歲左右就寫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歲以後,在蜀中漫遊,飽覽了四川的壯麗景色,接觸了社會生活,開闊了視野,培養了熱愛祖國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愛自由的性格,也種下了遊仙出世的消極思想的根苗。

靜夜思

望廬山瀑布

秋浦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獨坐敬亭山

古朗月行

贈汪倫

望天門山

早發白帝城

  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字公垂,亳州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生於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中書令李敬玄曾孫。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今屬江蘇)惠山寺讀書。唐代宰相、詩人。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

  李嶠

李嶠(644年—713年),男,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唐代詩人。

  李益

李益(約750—約830),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北遊河朔,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節度使劉濟從事。嘗與濟詩,有怨望語。

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送遼陽使還軍》、《夜上受降城聞笛》2首,當時廣爲傳唱。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於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名篇如《夜上西城》、《從軍北征》、《受降》、《春夜聞笛》等。其律體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見外弟又言別》“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是歷代傳誦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鸛雀樓》、《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又名《鹽州過胡兒飲馬泉》)等,均屬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詩集》2卷,《二酉堂叢書》本《李尚書詩集》1卷。

益長於歌詩,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爲供奉歌辭。其《徵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爲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爲《江南詞》和《夜上受降城聞笛》,前者寫一思婦因丈夫是瞿塘商賈,“重利輕別離”,天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後悔:“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早知道還不如嫁給弄潮兒呢!畢竟潮水的漲落有確定的時刻,與弄潮兒總還能朝夕廝守,比作商賈之婦強多了),心理描寫可謂傳神入微矣;後者寫受降城上的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蘆管悠揚激起鄉思悠長,讀來令人同情感傷。集一卷,今編詩二卷(全唐詩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

代表作:《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着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着有《昌谷集》。

李賀爲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

李賀·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

觀祈雨

桑條無葉土生煙, 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 猶恐春陰咽管絃。

此詩寫觀看祈雨的感慨。通過大旱之日兩種不同生活場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對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水滸》中“赤日炎炎似火燒”那首著名的民歌與此詩在主題、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語言明快潑辣,對比的.方式較爲直截了當;而此詩語言含蓄曲折,對比的手法比較委婉。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着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詩作文學價值很高,於唐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38年)進士及第。曾任弘農尉、佐幕府、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後因李黨的王茂元愛其才而將女兒嫁給他,他因此而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後,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鬥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於各藩鎮幕僚當幕僚,鬱郁而不得志,後潦倒終身。晚唐唐詩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次高峯,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有《李義山詩集》。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爲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後抑鬱寡歡而死。

他的無題詩是爲有名。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聚首多麼不易,離別更是難捨難分;

暮春作別,恰似東風力盡百花凋殘。

春蠶至死,它才把所有的絲兒吐盡;

紅燭自焚殆盡,滿腔熱淚方纔涸乾。

清晨對鏡曉妝,唯恐如雲雙鬢改色;

夜闌對月自吟,該會覺得太過悽慘。

蓬萊仙境距離這裏,沒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鳥信使,多勞您爲我探看。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捨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乾。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髮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爲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李羣玉

李羣玉,唐代澧州人,極有詩才,“居住沅湘,崇師屈宋”,詩寫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羣玉傳》稱其詩“詩筆妍麗,才力遒健”,《全唐詩·李羣玉小傳》載,早年杜牧遊澧時,勸他參加科舉考試,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視察湖南,鄭重邀請李羣玉再作詩詞,他“徒步負琴,遠至輦下”,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覽”其詩,稱讚“所進詩歌,異常高雅”,並賜以“錦彩器物”,“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後辭官迴歸故里,死後追賜進士及第。

唐朝李姓出過很多的歷史名人,上述的內容就是唐朝姓李的詩人有哪些,幫助大家瞭解唐朝的李姓詩人,想要更加姓氏知識,請繼續關注本站點。

  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後主前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後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爲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後期詞作,淒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爲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爲詞史上承前啓後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

李頻

李頻,字德新,睦州壽昌人。少秀悟,逮長,廬西山,多所記覽,其屬辭於詩尤長。給事中姚合名爲詩,士多歸重,頻走千里,丐其品,合大加獎挹,以女妻之。大中八年,擢進士第,調祕書郎,爲南陵主簿,判入等,再遷武功令,俄擢侍御史,守法不阿徇,遷累都官員外郎。表丐建州刺史,以禮法治下,建賴以安。卒官,父老爲立廟梨山,歲祠之。有《建州刺史集》又號《梨嶽集》,今編爲三卷。

古意

白馬遊何處,青樓日正長。鳳簫拋舊曲,鸞鏡懶新妝。

玄鳥深巢靜,飛花入戶香。雖非竇滔婦,錦字已成章。

  唐朝爲何多李姓詩人

據查,第一、是唐朝繁榮,李姓人口大增,因爲是皇族。再有很多歸附唐朝的少數民族被賜姓李或者通過聯姻後自己姓了李。也有很多人爲了躲避政治災難而改姓李,不過也有李姓人因爲政治災難改姓其他的姓。第二、其他相近的姓改用李姓,比如裏、理等。第三、一些少數民族在漢化的過程中採用了李姓,因爲他們原本沒有漢字的姓氏。第四、外來民族在融入中華民族時使用李姓,比如回族中即有人姓李,朝鮮族和定居中國後來加入中國籍的朝鮮人。

唐詩的文學成就巨大,詩歌數量達到了5萬首,超出各代詩歌總合的兩三倍。詩歌質量較高。唐詩的題材和意境也幾乎無所不包,修辭手段的運用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唐朝的詩人很多,唐朝的李姓詩人成就高的也爲數不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