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人

李白與杜甫的比較

本文已影響 3.18W人 

導語:唐詩,中國詩壇上的珠穆朗瑪峯;盛唐之詩則爲峯上的奇葩,李白、杜甫即是照耀這高峯的兩個璀璨的星座,正所謂:"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李白與杜甫的比較

李白和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他們的名字就像兩顆光彩照人的明珠,鑲嵌在波瀾壯闊的盛唐歷史上,給大唐盛世錦上添花。然而,李白和杜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詩人。李白是詩仙,仙是超凡脫俗的。他天馬行空、豪放飄逸、傲岸不羈,他用衆人不能理解的方式來追求屬於自己的自由。杜甫是詩聖,聖是超凡人俗的。他感時憂國、緒密思深、沉鬱頓挫。他用詩冶煉苦難,他用詩書寫血淚,他用詩將現實展現在人們眼前。若以音符來作比喻,李白是高音升調,銀瓶乍破水漿迸;杜甫是低音降調,幽咽泉流冰下難。因此,無論爲文、爲詩、爲歌,甚至爲人,李白和杜甫可以算作是兩條道上的火車,很難走到一起。

然而,公元744年至745年,這兩位詩人的運行軌道曾有過短暫的交接.公元744年,李白由於在政治上不得意,從長安來到了洛陽,時年44歲。而34歲的杜甫自從十年前考試不第後,就一直在外遊歷,恰好也在這時漫遊到了洛陽。這兩位大詩人的相遇,乃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爲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這時候的李白,雖然已丟掉了御用詩人的寶座,卻仍然是天子欽定的桂冠詩人,詩名滿天下。而杜甫卻是初出茅廬,詩名未就。時年34歲的杜甫,對於長他10歲的李白十分仰慕。他們在當時的東魯,也就是現在的兗州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飲同酌、同醉同酣,給杜甫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當年的秋天,他們又一起遊玩了樑、宋兩地。第二年,李杜又同遊齊、魯兩地。後來,杜甫總是在詩中提到這次齊魯之行的愉快經歷:“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醉舞梁園夜,行歌泅水春”等等。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長安再求功名,李白則南下漫遊,一個定居成了渭北春天樹,一個漂游猶如江東日暮雲 (《春日憶李白》),從此兩人再也沒有見面。

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李白爲時代所選,杜甫爲歷史所選。很難有標準來衡量兩者之間的優劣高下。別林斯基說:“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爲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向社會和歷史的土壤裏,因爲他是社會、時代、人類思想和感情的代表。”李白和杜甫的偉大皆在於此。李白的詩中,狂放、抑鬱、希望和失望相互交織、衝突。他在狂笑長吟中道出了他“大濟蒼生”、海縣清一”的抱負,也抒發了理想無法實現的痛苦。“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在抒發抱負,而在他發泄自己的鬱悶之情的時候,仍然能夠使自己的感情噴薄而出,筆下景觀都顯出大氣象。在杜甫的詩中,理想、現實、黑暗、光明、憤慨、傷懷相互結合碰撞,他用紀實之筆道出了他推己及人的“兼濟”之心,壓縮凝結了大衆無力承載的苦難。著名學者裴斐評論杜甫說:“心胸氣度闊大,闊大到即能涵蓋一生和整個時代。”這種深厚濃郁的情感,來自杜甫所生活的時代,來自正在轉變的唐代士人的羣體心態,也來自他自己在窘迫的生活中所形成的思想認識。他們是時代的歌者,是精神的創作者,是不朽的締造者。他們的痛苦和幸福是社會和歷史的痛苦和幸福,他們代表了社會、時代、人類的感情和思想。李白曾賦詩感嘆“古來聖賢皆寂寞”,然而他其實並不寂寞。李白和杜甫在精神層面上達到了“殊途同歸”的大同境界。儘管他們走的路並不相同,但他們同樣懷着崇高的理想、執著的追求,以自己各自的方式不懈地奮鬥着。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和杜甫的大同也是孔孟與老莊的大同,是儒道的大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以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追求真理、探究人生意義的精神上的大同。

  李白、杜甫詩歌藝術比較

一.李白和杜甫詩歌創作方法的異同

1.李白詩歌藝術具有突出的浪漫主義特色,李白思想較複雜,既接受了儒家“兼濟天下”的思想,要求“濟蒼天”、“安社稷”,又接受了道家特別是莊子那種遺世獨立的思想,追求絕對自由。首先,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突出的特點是大膽的誇張。如用“抽刀斷水水更流”比喻“舉杯消愁愁更愁”. 其次,李白的詩歌想象奇特,大膽的誇張永遠離不開驚人的想象。他喜歡明月,就想象明月可問、可攀、可攬。完全憑傳說、想象落筆。擺脫了真實空間感覺的拘束,以大膽的想象誇張.展示了詩人壯闊的胸懷。第三,李白的詩歌幻想最自由。

2.杜甫詩歌藝術具有突出的現實主義特色,首先,杜甫善於選取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加以藝術概括.塑造衆多人物形象,描寫廣闊的社會生活。《石壕吏》中逾牆走的老翁,急應河陽役的老婦;《新安吏》中被徵的男子;《新婚別》中暮婚晨別的新婚婦女;其次,杜甫善於寓主觀於客觀,最典型的例子是《石壕吏》:“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戊,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二. 李白和杜甫詩歌語言的風格迥異

1.李白詩歌語言清新自然,風格多樣。尤其是五、七言絕句,寫得樸素簡法、流暢自然。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淪》);“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杜甫詩歌的語言風格,杜詩語言精煉、準確,富於創新。杜甫“爲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注重詩歌語言的琢磨、錘鍊,如:“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三、李白和杜甫詩歌創作體裁各有特長

作爲唐詩,李白、杜甫都是各體兼擅,而又各有所長。二人皆擅古體,而李白長七絕,杜甫長七律。李白各體皆精,尤擅古體,五古、七古皆有名篇。五古如:《古風》、《丁都護歌》等;七古以《蜀道難》、《將進酒》、《行路難》等尤爲突出。五言、七言絕句,是李白之長,五絕名篇如:《靜夜思》;七絕名篇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等。杜甫絕句不如李白,但也有佳作,如《絕句四首》其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古體詩乃其所長,五古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七古更是姿態萬千,如:《醉時歌》流利自然;《麗人行》辭藻富麗;《哀江頭》沉痛悽絕⋯⋯杜甫五言律詩氣象宏大;如《月夜》、《登岳陽樓》等。七言律詩,更是杜甫的特長,如《登高》等,字辭工對,聲律和諧,堪稱七絕佳作,被後人譽爲古今七律第一。

總之,詩歌經過漫長的發展歷史,到唐代高度繁榮,而作爲唐代詩壇兩顆璀燦的巨星,李白、杜甫不論在創作方法,還是在語言風格、體裁等方面都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他們的藝術創作,爲詩歌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對後代影響極爲深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