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宋代詩詞

《逃離》的創作背景

本文已影響 2.71W人 

一、 我的老家在皖南,去年的國慶節假日,我和一班朋友去老家一個小山村玩兒,那個村子叫白石嶺,數幢徽派老屋,一脈溪水穿村而過,人家門前植有芭蕉、桃樹,鳥鳴啾啾,朋友們興奮得大呼小叫。可是,一圈兒轉下來,我們發現,村子裏一片衰敗,大部分人都到遠方的城裏打工去了,可謂十室九空。城裏來的朋友不解,放着這樣美麗的地方不待着,跑到城裏做什麼呀?於是,有朋友就很認真地計劃着,買下這裏的老宅,來這裏養花種草,呼吸新鮮空氣。當然,他們說的很認真,但真的回到了城裏,也就算是一個想法吧。我知道,這是當不得真的。只是,那一次,我在一戶廢舊的老屋前撿到了一隻豬食槽(就是盛放豬食的容器),這豬食槽很原始,用整塊圓木剖開挖空中腹。大約是經過了歲月淘洗,木頭的紋理顯現出來,十分樸拙而滄桑。豬食槽我是很熟悉的,因爲我小時天天要餵豬。當然,如今老家人已經很少養豬了,一是沒有勞力養,二是散養豬的經濟效益等於零,根本拼不過工廠化的養豬場。被遺棄的豬食槽彷彿是一個象徵。我將它扛到了城裏,放在陽臺上,我看着它,就像看到了一段鄉土生活。

《逃離》的創作背景

二、 我弟弟在上海做律師。有一段時間,他的業務不太景氣,過年回老家,我們一起去掃墓,他總是心心念念地要我給他找個地方,做幾間平房,門前有河,屋後靠山,他說,自己就回鄉下算了,吃自己種的菜,喝沒有污染的山泉水,不也挺好的嗎?那時候,也有一股風潮,即所謂的“逃離北上廣”。後來,弟弟有一樁代理案件在老家辦,待了幾天後,他大呼受不了。在老家辦案,得和法院的法官天天喝酒,不像在上海,案件什麼時候辦,哪個辦,都規定得清清楚楚,如果不滿意,還可以直接投訴。如是,這幾年裏,隨着他業務的好轉,他再也不提回老家當家夫的話題了。眼下,他的目標是努力掙錢,爲即將出世的孩子掙個更好的生存環境。他已經在考慮,將來是不是讓自己的孩子移民到國外去,在他看來,國外沒有三氯氰氨,沒有毒大米,打開水龍頭可以直接飲水。

三、 對,說到這裏,我似乎找到了寫《逃離》的初衷。那就是關注我們的“生存環境”。中國人的生存環境存在一個悖論,農民一心要成爲市民,而市民中很多人又嚮往成爲農民。其實,我想,當下中國人的`生存環境中,最重要的倒不一定是生態環境,而是道德、法制環境。只有道德、法制環境優良了,纔有可能建設一個好的生態環境。道德完善,法制完備,政治清明,生態環境自然好轉。所以,面對生態環境的惡化和法制環境的惡化,我們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不應該選擇“逃離”,這樣的逃離註定是逃無可逃。農民也好,市民也好,首先,我們要做好公民。建設好公民社會,這個社會纔是一個健康的社會。

四、基於這些想法,我雜糅了這樣一個關於“逃離”的故事。小說寫好後,拿給一些朋友看,他們認爲小說有點兒主題先行,且貼生活貼得過近,但我認爲,小說作爲一種藝術樣式,不但能而且有必要迅速反映生活、適度干預生活,或者說對當下的生活要有所發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