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宋代詩詞

晏殊《踏莎行》全詞翻譯賞析

本文已影響 2.47W人 

導讀:本篇白描臨別頻頻回首依依不捨和獨倚高樓望斷天涯的情景,抒寫送別和別後無限思念的深情。

晏殊《踏莎行》全詞翻譯賞析

  踏莎行

  晏殊

小徑紅稀①,芳郊綠遍②,高臺樹色陰陰見③。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④。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註釋]

①紅稀:花兒稀少。

②綠遍:草多而茂。

③陰陰見(xiàn):顯露出濃綠樹蔭。

④遊絲:欲散未散的香爐輕煙。

  翻譯:

小徑紅花漸落稀疏,而芳草卻將郊野綠遍,看樹色中的高高樓臺,隱隱約約可見。春風不解人意,咋不把楊花給我留住,卻讓它迷濛亂飛舞,任其撲打行人的面部。

青翠的樹葉叢中,藏有黃鶯兒在唱歌,紅色的簾幕隔外,有燕子在樑間呢喃咕咕,爐香升騰一縷縷,靜靜地追逐遊絲而旋轉。飲過悶酒做一場愁夢,醒來時,斜陽已經照在庭院深處。

  【譯文】

小路邊的紅花日見稀少,郊野卻被萋萋芳草綠遍,綠樹成蔭高樓臺榭若隱若現。春風不懂得去管束楊花柳絮,讓它們迷迷濛濛亂撲人面。

翠綠的樹葉裏藏着黃鶯,紅色窗簾把燕子隔在外邊,靜靜的爐香隨着遊絲旋轉。醉酒後一場愁夢醒來時,夕陽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評點】

這首詞描繪的是晚春景象,表達了詞人面對時光匆匆逝去的無奈和哀傷,是一首傷春詞。

詞的上半部分寫郊外的春景。詞人的畫筆從近處到遠處,從低處到高處,層次分明地爲我們勾勒了一幅春天的圖景:近處,幽幽小路,點點紅花;遠處,漫漫綠草,茫茫天際;低處,亭臺樓閣並立;高處,排排綠樹幽森。“紅稀”、“綠遍”、“樹色陰陰”,這樣的景色暗示着春已將暮。“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通過飄飛的楊花,更是點明時間和節氣。在這裏,肆意飛舞的楊花不再是單純的自然景象,而是飽含了詞人的思想和情感,它們鋪天蓋地,把行人攪擾得不得安寧,讓行人的心中更添憂愁。一方面,詞人是在告訴我們,美好的年華已然過去,爲下文作了鋪墊。其實這些景物本是無情的,只是人太多情了,箇中淒涼,怎不讓人傷懷?另一方面,詞人又刻意點明楊花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們無拘無束地漫天飛舞,似乎絲毫不知疲倦。從整體上來看,上片雖然寫的是暮春的景色,但詞人絲毫沒有表現出常見的頹廢情調。

詞的下半部分寫身邊的春景。“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由外而內、由遠而近,把田野到庭院的暮春景色勾畫出來。前兩句一外一內,過渡自然妥帖,把上下文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其中“藏”、“隔”兩個字用得尤妙,盡現樹木的茂盛和庭院的幽寂。“爐香”句則把視角轉換到室內。“逐”、“轉”傳神地寫出了爐香繚繞上升的一系列變化,看起來似乎是在描寫動態的景物,其實,詞人正是通過這些動態,來反襯此時屋裏的寂靜,同時也是在寫自己的愁悶心情。最後兩句“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宕開一筆,寫自己夢醒酒消的時候,已經是日暮時分了,並由此說明,自己之前所繪之景都是夢境,而這夢境正是由濃濃春愁而引起的,於是詞人不由得發出了寂寥淒涼的感慨。

這首詞清幽委婉,平而不淡,含而不露,意境深遠。

  [簡析]

這是一首寫暮春閒愁的作品,上闋寫暮春景色,蘊含淡淡的.閒愁,將大自然春之氣息表現的淋漓盡致,下闋進一步對愁怨作鋪墊。全詞以寫景爲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朧而顯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踏莎行①

  晏殊

祖席離歌②,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③。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④。

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註釋]

①踏莎行:又名《喜朝天》、《柳長春》、《芳心苦》、《惜餘春》、《踏雪行》等。

②祖席:古代出行時設筵席以祭路神,稱作祖席,後泛指餞行酒席。

③香塵:落花滿地,旋碾作塵,塵土也帶花香,故稱香塵。

④棹:木槳,指代木船。

 翻譯:

餞行的宴唱着離別的歌,那是長亭擺下分別的席宴。(之後我們依依惜別,)落滿花瓣的路上飛起塵埃,隔斷了我的視線,我仍然念念不捨頻頻回望。我孤單的馬在樹林的隱映中嘶鳴,無奈離人的船隨波轉旋。

畫閣裏我魂已消散,獨倚高樓極目望穿,見斜陽只知平波送遠,不知留人念眷,離愁無窮無盡,既使我把天涯地角尋思找個遍,(也難解我的憂傷和思念。)

  【譯文】

餞行酒席上唱完離別的悲歌,亭中散了離別的飲宴,香塵遮住了視線,離人仍頻頻回首。送行人的馬隔着樹林嘶叫,行人的船已隨着江波漸去漸遠。

畫閣上我黯然魂消,上高樓望斷天涯,夕陽下只見江波無邊無垠。世間無窮無盡的是離愁,我的心要飛到天涯地角尋他個遍。

  【評點】

本篇白描臨別頻頻回首依依不捨和獨倚高樓望斷天涯的情景,抒寫送別和別後無限思念的深情。

上片寫餞行的情景,表現雙方難捨難分的情意。“祖席離歌,長亭別宴”寫餞別,古人出行前須祭祀路神,故將餞別酒宴稱之爲“祖席”;“長亭”是古時送別的地方;“離歌”與“別宴”指的是同一事,“祖席”與“別宴”也是同一個意思,詞人如此重複描寫,是爲了渲染分別,突出送別的場面。“香塵已隔猶回面”寫的是兩人剛分別時的情景:落花滿地,連塵土都染上了芬芳的棲息,它遮住了視線,但離人仍頻頻回首。“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分別從送行者與遠行者兩方面寫離別:“居人”的馬好像也懂得主人的不捨,隔着樹林仰天嘶叫,行人的船已隨着江波漸去漸遠。“馬嘶”、“棹轉”側面烘托出兩人別情之深。

下片描寫送行者對行者的思念,登樓遠眺,引出無盡的哀愁,表達了纏綿無盡的相思之情。“畫閣魂消,高樓目斷”, “居人”登上畫閣卻黯然魂消,上了高樓望斷天涯,卻看不見“行人”的小船,只看到“斜陽只送平波遠”,離恨之情更增。此兩句與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所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境相同。“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承接上句的“平波遠”,寫出“居人”的思緒,他站在那裏,看着眼前的碧波,油然而生的離愁使他聯想到世間無窮無盡的離愁,於是肆意放縱自己的想象,讓心隨着渺渺平波而去,繞遍天涯地角尋他個遍。“天涯地角”將相思之情抒寫到極致,含蘊無盡,表達出繾綣纏綿的深情。

全詞融情於景,情境如畫,向讀者勾勒出一幅春江送別圖,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語言含蓄婉轉、平易而意旨深曲。

  [賞析]

此詞詠別情。從餞行的酒筵破題,再寫長亭離恨。“香塵”句以細節的生動,突出“行人”的深情。接着“居人”、“行人”一個對仗句式,描繪出匆匆離別的一幅感人畫圖:匹馬映林嘶鳴,行船漾波遠去。馬嘶聲久久在林中迴盪,江面上餘波漣漪漸漸向四周消散,離別的情思,別後的寂寥使人難耐……下闋集中寫“居人”的苦苦思念。一人呆坐空寂畫閣,無法排解別愁的折磨。出閣登上高樓眺望,看到的只是夕陽和江波……這離愁就像流逝的江水無窮無盡,無法排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