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文言文作文8篇【經典】

本文已影響 2.57W人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相信很多人都在爲看懂文言文發愁,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言文作文8篇【經典】

文言文作文 篇1

原文

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以文字問之。雲:“無它術,惟勤讀書而多爲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此公以其嘗試者告人,故尤有味。

譯文

近年來孫莘老結識歐陽修,曾經問他怎樣才能寫好文章。歐陽修說:“沒有其它辦法,只有勤奮讀書多動筆,才能寫好。很多人的弊病在於:寫作太少,又懶於讀書,每寫出一篇,就想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達到目的.的人。文章缺點不需要別人指出,只要寫多了,自己就能發現。”歐陽修把他寫文章的經驗告訴別人,所以顯得更加有意味。

字詞註解

(1)頃歲:近年來。

(2)孫莘老:人名,字復明,號莘老。

(3)歐陽文忠公:歐陽修。

(4)乘間:乘機,乘着空隙。

(5)嘗 :曾經

(6)以:用

(7)之:這裏代指歐陽修

(8)惟勤讀書而多爲之。之:代詞,代指文章。

(9)工:精,妙。

(10)患:弊端,毛病。

(11) 至:達到。

(12)疵:瑕疵,引申爲缺點。

(13)指摘:批評,挑剔。

(14)見:通假字,通“現”,發現。

(15)嘗:曾經。

(16)術:辦法。

(17)過:超過。

(18)多作自能見之。之:代詞,指代疵病 (文章的缺點)。

(19)爲:作。

(20 ) 唯:只有。

文言文作文 篇2

【讀書與作文】

讀書如銷銅,聚銅入爐,大鞴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者此也。

【讀書與作文翻譯】

讀書就像熔化銅一樣,把銅聚集起來放進火爐裏,用大皮製鼓風器扇火爐,銅沒有熔化鼓風器就不能停止,很費力氣。寫文章就好像澆製器皿,銅已熔化了,(人們只需)按照模具鑄造器皿,一冶煉就能成功。只要知道模型,就根本不費力氣。這叫做在讀書時多用功,寫作時就會輕鬆。

【讀書與作文字詞註釋】

1.銷:熔化。

2.鞴(bèi):古代皮製鼓風器。

3.鑄:澆鑄。

4.既:已經。

5.矣: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了”。

6.冶:此指冶煉,即使金屬熔化後鑄器。

7.模(mú):模具。

8.所謂:這叫做。

9.勞於讀書:在讀書上多用功。

10.逸:輕鬆。

讀書與作文文言知識

逸。“逸”是個多義詞。一指“安逸”“輕鬆”。上文“逸於作文”中“逸”,即指“輕鬆”,意爲在作文時就會感到輕鬆。二指“逃跑”“奔跑”。如“兔逸”,意爲“兔子逃跑了”;“盜逸”,意爲小偷溜走了。三指“超過一般”,現代漢語中有“超逸”“逸羣”。

讀書與作文啓發借鑑

不少學生怕作文,不是他們沒有生活內容,沒有可寫材料,而不知道如何表達。原因在哪裏?在於讀書太少,或者沒有認真讀書。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遍,不會寫詩也會吟”,意思是書讀得多了,表達自然會流暢起來,寫作材料也會豐富起來。上如上文所說,只要“識模”--即掌握文章體裁及基本結構,就能輕鬆寫出好或較好文章。所以,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多讀書。

讀書與作文原文選自《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中國元代一部論述家塾教學程序著作史稱讀書工程”或進學規程”編撰者程端禮(1271~1345),字敬叔、敬禮,號畏齋、慶元,鄞縣(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廣德建平縣(今安徽郎溪縣)、池州建德縣(今浙江建德縣)儒學教諭,台州路(今浙江臨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學教授,集慶路(今江蘇江寧)江東書院山長。生徒甚衆,學宗朱熹。他作此書目,是依朱熹“讀書明理”思想,糾正當時讀書人“曾未讀書明理,遽使之學文”、“失序無本,欲速不達”缺點,認爲注重教學程序,才能“使理學與舉業畢貫於一”書首錄朱熹等所訂學規作爲綱領。全書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讀書法,規定讀經程序: 8歲入學之前,讀程逢原增廣《性理字訓》; 8歲入學之後,讀朱熹《小學》,次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再讀《易》、《書》、《詩》、《儀禮》、《禮記》、《周禮》及《春秋》並三傳;15歲後再“以朱子法讀四書注”,並抄讀以上經書 第二卷規定在讀經基礎上學史學文程序:先看《通鑑》,讀韓愈文章,讀《楚辭》;之後“以二三年之工專力學文,既有學識,又知文體,何文不可作”,練習“科舉文字”,準備應試。二卷末附五種表格,註明每日功課綱要。第三卷錄王柏輯《正始之音》,以明辨音義之方法;最後闡明朱子讀書法六條: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着緊用力、居敬持志。當時國子監曾將此書頒行郡邑學校,明代諸儒讀書亦奉爲準繩,清代陸隴其曾刊刻此書以資流傳。此書可說是中國古代家塾一個詳細讀經學文教學計劃。它注意教學程序,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經常複習和考查,這對當時及後代家塾教學有一定影響。

文言文作文 篇3

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誠實也。言出由衷,始終不渝。信字從人言,人言不爽,方爲有信也。誠心之意也,以誠居心,必然誠實。處世端正,不誑妄,不欺詐者,是爲信也。

信,五常之一也。於人無信不立,於國無信不成。信有三境也。信於人,尊以敬。此第一境;信於衆,事之成。乃第二境;信於天下,決勝乾坤,至萬衆以歸一。可謂三也。

漢之郭汲,可稱一也。巡西立信,獲稚子之贊碑。爲官端正,贏尊仰於其民。承儒家之信義,現中華之正氣。存於天道之中,溢於四海之外。

秦有商鞅,涉木立信。是謂二者。涉木數金,取民衆之深信。無欺無詐,得變法之可成。收人和之貴氣,吸五常之精華。國富而民強,霸業則雄圖,並八荒於一地,收宇內之河山。

信於天下者,吾未知也。何也?一境賢人,二境聖人,三境何人?三境者,非人也,乃國者。周幽求笑,戲諸侯於烽火。玩弄衆臣,使乾坤之決裂。今我共和之國,可謂信於天下也。於內,問政於民,小康之有道。取信於衆,國家之富強。對外,開誠佈公,創良好之時局。立信各國,開中華之正氣。得外交之良象,贏口碑於世界,逢盛世以發展,迎佳期而長觀。百有餘年,使民族之獨立,統分裂之河山,滅賊寇於東方,至萬衆以歸一。扭轉乾坤,華耀神州。

小信於事,守時,迎人,相約,許諾,皆是矣。中信於人,信任,誠心,信義,可知矣。大信於衆,秉公,爲民,洞察,公正,信道,是謂矣。聖信於天下,純實,開誠,不疑,互信,博信,是矣。

信於古道,泛而有之。信於今道,是以精求。古之信義,乃無常之常,不足爲道,如充腹以食。今之信義,是少之又少,讚不絕口,猶勒功之誇。嗚呼,信義之爲數不勝古也,信於人者,稍易,吾可見矣。信於衆者,過難,猶江中之一葉。每有信者,其事至誠,吾獨樂甚,丹心甚慰。

張氏,景珍,年六十有二,尊信義,餘嘉其能行古道,故作《信說》以貽之。

文言文作文 篇4

雲霧繚繞,山峯高聳入雲,在這座山崖上矗立着一座竹亭。飛鳥盡去,在這空蕩的山間,飛雁撲棱翅膀的聲音顯得格外突兀。

突然一道琴聲打破天際,繼而傳來不斷的琴聲,錚錚——音調低沉緩和,如江流般一瀉千里,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忽而音調突變,豪放昂揚,如山峯般高峻挺拔,突生一種磅礴之氣。琴聲時高時低,時起時伏,令飛禽走獸駐足癡望。錚一曲終畢,擡手撫琴,但見此人呈現毫不拘泥之態,舉手投足間盡顯瀟灑之氣,原來是調琴高手俞伯牙。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好!隨即一陣鼓掌聲從遠方傳來。俞伯牙緩緩睜開雙眸,詫異地擡眼望去,只見一位素衣男子佇立在不遠處,外貌清秀,低眉淺笑,神態中滿懷欣佩之情。正疑惑間,面前男子作揖道:打擾了,在下姓鍾名子期,先生這等高超的琴技,想必是聞名天下的.俞伯牙俞先生吧。俞伯牙起身,抱揖回道:正是鄙人。鍾子期笑道:久仰久仰,方纔我聽到先生的琴聲,感覺時而置身於崇山峻嶺中,徒生浩然之氣,又時而置身於流水潺潺中,泰然自若,不禁心生喜愛,不免駐足於此。聽到這一番話,俞伯牙不禁一喜:這天下竟有人能會意吾的琴旨,實是能稱得上我的知已啊。於是說道:過獎了,先生可願每日來這裏傾聽鄙人的琴聲?鍾子期回道:幸甚至哉。

於是,每日於這竹亭之中,俞伯牙備琴等待,熱上一壺濃茶,在這茶香氤氳中,鍾子期如約而至,不必言語,相視一笑便可會意。愈伯牙專注調琴,手指快速飛動,婉轉動聽的音樂傾瀉而出。而鍾子期則手執清茗,淺酌低嘗,表情時而悲傷;時而歡笑;時而激帛;時而低沉。變幻無常,彷彿置身於琴聲之境中。一曲終了,鍾子期稍作點評,二人飲茶作樂,談笑風生,實是欲界之至樂。

然而一日,俞伯牙照舊備琴等待,熱茶也已備好。日漸黃昏,卻遲遲不貝鍾子期的到來,心甚焦慮,翹首楚盼,等待的人依舊未來。這時正值秋季,空谷清幽,猿鳥哀啼,旁邊的老樹落葉紛紛,佝僂的枝幹無力地伸展着,遠處的斜陽置於山間,卻顯孤獨寂寥之感。俞伯牙長嘆一聲,失望離去。

飛雁傳書,卻帶來不幸的消息,得知好友病逝,俞伯牙攜琴再次來到了竹亭中,正襟危坐,雙手覆於琴絃上,錚——琴聲卻與以往的激昂豪放格然不同,悲沉婉轉,似對知己的悼念,又似對往日的追憶,終不解意。曲畢,物是人非,望着周圍空蕩的氛圍,俞伯牙悲從中來,擡手揮袖,檀琴被打翻在地,仰天大嘆:知己已不在,吾要這琴何用!一滴清淚泫然落下。

此生若能得一知己,無悔,足矣。

文言文作文 篇5

尚記兩千年前,賈公過長沙,自慨命運之不濟,悒鬱思索,而做斯賦。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嘆,其悲嘆人才之不爲用,而忠言不被納之意,蓋與君之所行謬矣。命吾於考場之上,端午佳節,重做斯賦,以吊先生之靈

嗚呼,君雖爲楚王之同姓,其血緣之親.可謂近矣,君累世爲官,與楚王之忠心,可謂昭然也,然竟爲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終於鬱郁而沉於汩羅矣。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輝之才,一旦被疏,不復被用,雖心繫楚國,胸懷天下,豈不枉然。(易當爲客字之誤)。

餘嘆其感情之無用焉,君臨天下,當以理爲重,奈何信奸讒之語,而疏遠信臣忠義之士也,懷王不用汝擊,終招患禍,身死國滅,爲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於情也,人情莫不好悅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莊宗雖有天下而終自謬(戳)於伶人之手,其沉溺於私情使然也。夫奸讒當道,以美色*之,絲竹樂之,財物亂之,使其遠正直而近讒邪,雖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於禍已至矣,乃有悔色,豈不晚哉?

人情有遠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近,正道無偏邪,君於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終使懷王之魂留他鄉,子蘭豈不爲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謀,有遠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於情於理,競何如哉,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地,雖有天地爲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羅,去今兩幹餘載矣,夫兩千餘載之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今日光華閃耀大地,然此事仍無有斷絕之時,餘作此文,畢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華,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官不貪,如此,則民不奸,如此則百姓直田享用不盡矣。

懷王於冥冥之中,定當後悔不迭,特以爲情乃理之末,而理爲情之始也,理從情而家不立,則國不治,則天下難平,情從理,則行路之人,可爲骨肉之親,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豈不如此哉?

文言文作文 篇6

1.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2.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3.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粗茶淡飯,喝水(而不必一定喝酒),彎曲手臂就可以枕在上面睡覺,樂趣也就在其中了.(樸實的生活之樂).不道義,富有,地位高貴,對於我來說,就像浮雲一樣.

4.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爲人怎麼樣,子路沒有回答。(回來後子路把這件事告訴孔子)孔子說:“你爲什麼不這樣說:他的爲人,用功便忘記吃飯,快樂便忘記憂愁,不曉得衰老會要到來,如此罷了。”

5.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真正有 智慧的人,什麼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 不會迷惑。"仁者不憂",真正有仁心的人,不會受環 境動搖,沒有憂煩。"勇者不懼",真正大勇的人,沒有什麼可 怕的。孔子告訴我們,一個人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重要的有三點,缺一不可。

7.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楚國的狂人接輿從孔子的車前經過,唱道:“鳳凰呀,鳳凰呀!你的德行爲什麼衰敗了呢?過去的是無法挽回了,未來的還是可以補救的。算了吧,算了吧!現在當政的那些人危險極了!”孔子下了車,想和他談談。他卻連忙避開了,孔子沒能夠和他談。

8.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曰: ‘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伊尹說:‘哪個君主不可以侍奉?哪個百姓不可以使喚?’所 以,他是天下太平做官,天下混亂也做官。他說;‘上天生育這些 百姓,就是要讓先知的人來開導後知的人,先覺的人來開導後覺 的人。我就是這些人中先知先覺的人,我要開導這些後知後覺的`人.’他認爲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個普通男子或普通婦女沒有承受到堯舜的恩澤,就好像是他自己把別人推進山溝之中去了一樣--這就是他以挑起天下的重擔爲己任的態度。

9. 孟子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同情別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恥的心,人人都有;對別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於仁,羞惡心屬於義,恭敬心屬於禮,是非心屬於智。這仁義禮智,不是外人強加給我的,是我本來就有的,不過是沒有去思考追求罷了。”

10. 志士仁人,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沒有爲了謀求生存而損害仁德的,只有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成就仁德的。

11. 《論語》·雍也篇,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12. “自暴者不可有言也,自棄者不可有爲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說話詆譭禮義,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認爲不能守仁行義,這叫自己拋棄自己。

13.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ní),小車無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論語·爲政》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他)該怎麼辦。。(就像)大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它靠什麼行走呢?”

14. 《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15. 【原文】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上矣。”

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①然小人哉!抑 亦可可以爲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論語。子路》

必清楚其言外之意所假設的前提,我的理解是這樣的,關於士的標準,孔子把它分爲三個層次(文中最後一種“斗筲之人是不算在內的),按這三種看來,“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屬最後一個檔次的,這種人之所以還能稱之爲士,必也是有其信念的,非爲“斗筲之人”的器量狹小胸無大志,他們也有執着的信念,但是與前兩種“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和“宗族稱孝,鄉黨稱弟”對比,他們的信念是相對較爲薄弱較爲模糊的。也就是說,他們的執着的是連他們自己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一個胡里胡塗的偏執狂。他們聽命於上面的指令或道聽途說不加澄晰,不會明辨是非,只是淺薄固執的尋求“任務”、命令、、的達成,用現在的話來說,第三等的士就是一傻冒。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大義、什麼是是非。在這一點上,孟子說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離婁章句下》

16.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全句的完整版應該是:君子喻之於義,小人喻之於利。 “喻”應解釋爲“明白、知曉”,這裏可以用使動用法解釋,“於”應同義“以”,解釋爲“用” 。全句的翻譯:用義來使君子明白(某件事),用利來讓小人知道(同樣的事)。

17. 子曰:「君子說: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只擔心自己沒有能力,不會擔心別人不賞識自己。”————《論語》 -- 孔子

18.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月食一樣:有過錯時,人人都 看得見;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着。”

19. 《論語· 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意思是:所謂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讓別人立足;自己要通達,也讓別人通達。也就是說,自己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自己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在自己謀求生存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他人生存發展,不能只爲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忽視了他人。

文言文作文 篇7

校園文學是當今主流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校園文學的主要寫作者是在校學生,這些人的綜合素質決定了校園文學的高度。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學生知識面狹窄,社會閱歷淺,寫作內容相對簡單。光有一對想象的翅膀,寫出來的東西會缺乏推敲;一味的借鑑又有斧鑿痕。時常可以聽到沒有東西可寫、不知從何動筆的抱怨。學生手上很少沒有作文書的,有的可能還有好幾本。可是佔有優秀作文書之多與寫出優秀作文之少之間已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何必捨近求遠,實實在在地抓住課本,好好地消化好編者精心挑選的範文,甚至只是文言文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甚至創造新篇。

語文學習的魅力就在於走進文本,感知文意;走出文本,習得技巧。這就是有效地文學鑑賞。我們作文水平的提高正有賴於此。同樣是學習語文,有的人學了十多年依然寫不出隻言片語,就是寫了也語意不通;有的卻可以在高考那樣有限的時間裏,寫出文質兼美的文言應試之作;更有的少年成就文名,享受特招讀夢寐以求的大學。除卻天資,這對文本的鑑賞能力和水平就是關鍵了。

可是許多學生並不注重課文的學習,尤其時下高考題目和語文課本之間的聯繫不太緊密的情況下,部分學生對於文本鑑賞尤其文言文閱讀深惡而痛絕之。就寫作而言,這是捨本求末的做法。這樣做的惡果就是每到寫作文的時間他們感到度日如年,搜索枯腸依然一無所獲;或者東拼西湊、張冠李戴些“文章”來交差,更不用說創作了。這就是當前的現狀。

想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勢,只有狠抓文本鑑賞,提高鑑賞水平,以期寫作能力水漲船高。“文無定法”可是絕大部分的文章都有一個共同之處:要麼以情動人,要麼以理服人,要麼兼而有之。抓住情與理這個賞析點,一般能求得本質的理解。

一旦學生明白了情感在先,圍繞情感選材纔是記敘文的真諦,那麼應試作這類文章便不再是難事,還能舉一反三進行更有意義的創作。像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高明的鑑賞家用自己的理解化用舊材料而寫出的傑作。我們像古人一樣用心體驗生活,用高尚的情感洗滌心靈,提升人生的品味,學習古人寫人記事的方法,一些回憶類文章,祭文,課本劇,演講稿學生創作便陸續在週記中出來了。這些作品雖然語言不夠成熟,但是體現了對生活嚴肅的審視,從中學生的獨特視角展現的一方情感天地。有的作品參加全國作文競賽獲了優勝獎,有的在校刊上發表,有的在教師的公開課上使用。來源於課內的鑑賞知識化成的驕人成績,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創作熱情。

對高中生來說,文言文最有借鑑價值的還屬《鄒忌諷齊王納諫》《燭之武退秦師》《伶官傳序》《過秦論》這類經典的.政論文,古人以文取士,短小的篇幅中就融貫滿腹經綸,超卓的見識。有機會學到歷朝歷代最頂尖的論文,集衆名家之智慧,本來就是當代中學生的幸運。學生寫作議論文的示例也正在此。事實上,中學生存在議論文寫作障礙。這與他們對政論性文言文的牴觸情緒不無關係。只有真正認識到了這些文章的價值,他們才能學到精髓,並且把論說的技巧運用到議論文寫作中。領悟能力高的還能得到見解上的突破,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用義正詞婉的方式來寫作時事評論,雜文,演講稿等論說性質的文章。展開辯論賽,背誦比賽等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教育學生寫作時要像這些經典的論說文一樣,抓住一條根本原則:以理服人。文章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禁得住推敲。

鑑賞《陳情表》這樣既以情動人又能以理服人的巔峯之作,更是要用心理解,反覆朗誦,融會貫通,成爲寫作的高標,化爲自己的東西。

學習文言文,能讓人注意說話的策略,幫助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但可以提供行文要以情動人的示範,而且以理服人的思路對作文對做人都收益終生。課內文言文有效鑑賞,多學善思,擇取對自己有益的知識,對校園文學的繁榮無疑起着積極促進作用。

文言文作文 篇8

是日高考,書“大同世界,焉能忘本?”,感慨系之,故作此文。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時維六月,序屬仲夏。榴花綻紅,清荷吐綠,輕舟晚楫香風細;鴛鴦戲水,白鶴亮翅,柳枝搖曳湖水平。乘假日,風吹衣袂,花迎樹陰;望繁星,夏解人意,月又明空。憶往昔,唐風宋韻,過長街十里,盡是人間繁華;嘆而今,閭閻撲地,皆爲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何缺青雀黃龍之舳。於是餘有嘆焉,斯大同盛世,風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怡人。嗚呼!陶陶然之樂哉。 然則,大同盛世,焉能忘本?子爲貓,本在捉鼠;子爲人,本在圖學。倘若忘本,將何以立身治國,何以齊家平天下?

不爲學者,學書學事學志氣,枉費七尺之軀;不爲圖者,圖家圖民圖天下,怎稱炎黃子孫?學爲本,終身勿忘。忘本者,如離江之水,無以致遠;忘本者,若無澤之鑑,豈能一用?

故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也。

追先賢,一代風騷,長劍天涯,酒過三巡還依舊,笑星醉春風;勉吾輩,義氣書生,筆走龍蛇,大鵬一日乘風起,直上九萬里。

且夫大同盛世,儒雅書生,春風得意,何曾聞失路之人?昔精忠嶽將,悲故土,一去沃野遭掠戮,傷哀怨痛深藏處。忍堪回首,國無路,泱泱中華如何復?悲乎!今大同盛世,樓高但憑雲飛過,水深且任魚縱橫;英雄俠肝義膽,神遊五湖四海;君子風度翩翩,靜對天地變幻。十里碧陰,亭中誰在鬥奇葩?才子風流,六丈高樓,聽風聽雨聽天下,心懷廣宇。

大同盛世,無戰火之憂,無貧寒之苦,學而優則仕,不曾聞失路之人。我莘莘學子,幸遇時機,尤當圖學治國,不可忘本。貓捉鼠,人圖學,此天之道也。

嗚呼!閒書草草,幸承恩於盛世;拋磚引玉,是所望於羣英。隨賦對聯一則,勉吾學子,聞雞晨舞劍,懸樑夜讀書。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

看英雄,俠肝義膽,扭乾坤傲宇宙,笑傲蒼穹,名垂千古,揮灑磅礴氣勢。

望學子,風華正茂,舞慧筆長靈思,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書寫萬丈豪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