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現代詩

中國現代詩《再別康橋》真的只有一種“基調”嗎

本文已影響 1.96W人 

中國現代詩《再別康橋》只有一種“基調”嗎?

中國現代詩《再別康橋》真的只有一種“基調”嗎

由於能夠理解的原因,建國以來直到現在,新月派傳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別康橋》才第一次編入普高和職高語文教材。

職高新教材在“閱讀提示”中說:“這是一首抒情意味極濃的詩。首節起筆三個‘輕輕的’寫出了詩人對康橋難以割捨的感情,爲全詩奠定了一個輕柔纏綿的基調;中間四節描繪了康橋商旅迷人的風光,滲透了詩人無限的情思;第六節是一個過渡,由眼前之景又回到內心之情;最後一節只將第一節稍稍變動,進一步深化了離別的情緒。”這個《提示》以誤解的“基調”否定了詩的

開頭一節和最後六、七兩節與中間的四節之間的感情反差。

詩的第二至第五節是這樣寫的:“那河畔的金柳八里夕陽中的新娘被光的豔影拉我的心頭盪漾軟泥上的青持八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滾康河的柔波里俄甘心作一條水草那榆明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八冗澱着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鋪載一船星輝人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而第一節,末尾的六、七兩節分別是這樣寫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叫/作別西天的雲彩。”“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爲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一經品讀,不難體會,詩的中間四節興奮而熱烈,開頭和末尾卻悽婉而哀傷,哪裏是一貫到底的“輕柔纏綿”呢?哪裏是“極其平常的離別之情和那種似輕煙似微波般的感受”呢?

康河晚景,如此美麗迷人,作者卻爲什麼“輕輕的來”“悄悄的我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呢?描繪康河晚景中,作者“在班斕裏放歌”,而再別康橋時“但我不能放歌”呢?結合《再別康橋》的具體歷史背景、作者的那段人生經歷以及寫作的具體情境,不難理解這種感情反差。

出身富商家庭的徐志摩, 192x——192x年在劍橋大學留學期間,追求個性解放的人生理想(用他的話說,他成了一個“生命的信徒”,“頑強的個人主義者”即個性主義者),追求“愛、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追求英國式資產階級民主的政治理想:康橋理想。夕陽中的金柳,康河裏的水草和清泉,遠處夢幻般的彩虹和星羣,各種物象互相交織、相映成趣的康橋晚景,正是詩人‘慷橋理想”的圖解。本來很平常很一般的景物,作者卻把它渲染得如此商確迷人,就是藉以表達詩人理想的美好。感情的興奮熱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