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元代詩詞

南呂一枝花湖上歸元曲

本文已影響 3.66W人 

【原文】

南呂一枝花湖上歸元曲

南呂·一枝花·湖上歸(長天落彩霞)(套數)

張可久

長天落彩霞,遠水涌秋鏡。花如人面紅,山似佛頭青。生色圍屏,翠冷鬆雲徑,嫣然眉黛橫。但攜將旖旎濃香,何必賦橫斜瘦影。

[梁州]挽玉手留連錦英,據胡牀指點銀瓶。素娥不嫁傷孤零。想當年小小,問何處卿卿。東坡才調,西子娉婷,總相宜千古留名。吾二人此地私行,六一泉亭上詩成,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下風生。可憎,有情,捧紅牙合和伊州令。萬籟寂,四山靜。幽咽泉流水下聲。鶴怨猿驚。

[尾]巖阿禪窟鳴金磬,波底龍宮漾水精。夜色清,酒力醒。寶篆銷,玉漏鳴。笑歸來彷彿已二更,煞強似踏雪尋梅灞橋冷。

【賞析】

《湖上晚歸》是張可久的'一篇代表作,也是元代散曲的名篇之一。明代李開先稱它爲“古今絕唱”,並盛讚張可久的曲作“瘦至骨立,而血肉銷化俱盡,乃孫悟空煉成萬轉金鐵軀矣”,這首套數寫的是一位男子攜美女夜遊西湖的情形:他倆從“長天落採霞”的黃昏攜手同行,時而在月下賞花,時而彈琴謳歌,時而飲酒賦詩,時而靜聽幽泉水聲。直到“夜色清,酒力醒。寶篆銷,玉漏鳴。”半夜二更方歸。這首套數寫景優美,文字雋秀,而又明白如話,像“吾二人此地私行,六一泉亭上詩成,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下風生。”不着一絲人工斧鑿痕跡,然而意味無窮,耐人咀嚼。

【題解】

這篇套曲寫一對青年男女暢遊西湖,從黃昏直至深夜歸去。將西湖美景與情侶的溫馨融至和諧,意味無窮,頗能調動人的情致。

南呂·一枝花·湖上歸(長天落彩霞)(套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