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元代詩詞

元曲精選:碧玉簫·膝上琴橫

本文已影響 2.37W人 

碧玉簫·膝上琴橫,散曲小令,作者元代關漢卿,這支小令是寫離別,表現抒情主人公的離情而作。此曲表現出彈琴人感情世界的豐富、深沉,外在景物的清朗、靜謐,暗示着主人公內心世界的真摯與美好,而曲子內容的離愁別緒又使得彈琴者本人及整個外在世界點染上些許哀愁,而這一切,令讀者同彈琴者一起進入一個景、情、人與音樂交融在一起的神遊世界。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歡迎大家閱讀!

元曲精選:碧玉簫·膝上琴橫

  碧玉簫(作者:關漢卿)

【原文】

膝上琴橫,哀愁動離情;指下風生,瀟灑弄清聲。鎖窗前月色明,雕闌外夜氣清。指法,助起騷人興。聽,正漏斷人初靜。

【寫作背景】

這支小令是寫離別,表現抒情主人公的離情而作。

【註解】

風生:即生風,這裏形容撫琴指法之快。

鎖窗:即瑣窗,窗櫺記得的是連鎖圖案的.窗,與下句“雕闌”對。

漏斷:即盡,指夜已深。漏,即漏壺,是古代滴水計時的一種儀器。

【譯文】

古琴橫放在膝上,悲哀的琴聲牽動起人的離情。指法迅疾如風,瀟灑地撥弄出淡雅之聲。鏤花的窗前明月當空,雕花的欄干外夜色悽清。手指輕動,引起詩人的雅興。你聽,漏聲已斷,正是夜深人靜。

【作者簡介】

關漢卿(1219-1301年),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

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關漢卿是元代雜劇作家,約生於金末。鍾嗣成著賈仲明天一閣鈔本《錄鬼簿》弔詞稱他爲“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朱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係密切。他曾毫無慚色地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關漢卿塑造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家聖人”。《析津志輯佚·名宦》曰:“關一齋,字漢卿,燕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爲一時之冠。是時文翰晦盲,不能獨振,淹於辭章者久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