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描寫日落的成語

本文已影響 2.94W人 

導語:日落是黃昏時分最美的風景。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日落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描寫日落的成語

  描寫日落的成語

回光反照:指日落時由於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時發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興奮。也比喻事物滅亡前夕的短暫興旺。

出處:元·楊暹《劉行首》第三折:“陽臺霧鎖,楚岫雲遮,棄死歸生,迴光返照。”

日落千丈:形容景況急劇下降。同“一落千丈”。

出處:郭沫若《塔·喀爾蘿姑娘》:“人事變遷,真是誰也不能前料。回想起來僅僅是兩年間的`歲月,而我這兩年間的生涯真正是日落千丈了。”

日落西山:太陽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將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處:《上唐書·音樂志》:“‘棲鳥夜飛’,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敗前,思歸京師,故歌和雲:‘日落西山還去來。’”

兔起烏沉:指月出日落。

夕陽西下:指傍晚日落時的景象。也比喻遲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出處: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霞光萬道:形容日出日落時霞光散射的美麗景象。也形容某種珍寶放出耀眼的光輝。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但見個東西映着日光,霞光萬道,瑞氣千條,從門裏就衝着他懷裏飛來。”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東隅:指日出處,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處,表示晚年。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並不晚。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出處:《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關於太陽的成語

夕陽西下

日薄西山

日落西山

忠貫白日 指天誓日

指日可待 指日成功

蒸蒸日上 遮天蔽日

昭如日星 與日俱增

有朝一日 有天無日

羿射九日 以夜繼日

以日爲年 以日繼夜

移天易日 一日之長

一日之雅 一日三秋

一日千里 一日九遷

夜以繼日 堯天舜日

養軍千日,用在一朝 嚴霜烈日

懸若日月 旭日東昇

心勞日拙 夏日可畏

西山日薄 五日京兆

枉費日月 偷天換日

天高日遠 天長日久

死亡無日 舜日堯天

蜀犬吠日 世風日下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如日中天

如日方升 日坐愁城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日炙風吹

日增月益 日月無光

日月入懷 日月如流

日月麗天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日月蹉跎 日月重光

日益月滋 日行千里

日新月異 日下無雙

日升月恆 日慎一日

日甚一日 日濡月染

日日夜夜 日暮途窮

日落西山 日理萬機

日居月諸 日久天長

日久歲深 日久見人心

日角偃月 日積月累

日復一日 日鍛月煉

日出三竿 日不暇給

日薄西山 繞樑三日

羣居終日,言不及義 窮日之力

青天白日 濃廕庇日

年深日久 母難之日

明日黃花 良辰吉日

歷日曠久 來日方長

曠日經年 曠日持久

狂犬吠日 夸父逐日

開雲見日 旌旗蔽日

江河日下 計日程功

吉日良辰 揮戈返日

惶惶不可終日 黃道吉日

紅日三竿 光天化日

乾雲蔽日 浮雲蔽日

風和日麗 度日如年

冬日可愛 道遠日暮

重見天日 不可同日而語

不見天日 撥雲睹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白日做夢 白日見鬼

白虹貫日 暗無天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