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價值連城的成語故事及出處大綱

本文已影響 1.59W人 

  成語價值連城出處:

價值連城的成語故事及出處

這個故事,載於《韓非子·和氏》和《史記》。

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荊山得了一塊玉璞,拿去獻給楚厲王。所謂玉撲,就是沒有加工過的玉璧,外面還包着一層石質。厲王和大臣們看r,都以爲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請專門冶玉的技師看了,也說是石頭因此,判他一個欺誑君王的罪名,砍掉了他的左腳,厲王死後,武王接位,卞和又把玉璞獻給武王。武王、大臣和玉人,也還是把它當作石頭,便把他的右腳也砍掉了。到了武王之後,文王接位,卞和不敢再獻,便抱着玉璞在荊山下痛哭。哭了三天三夜,眼睛裏淚水流盡了,流出血來。文王派人去問他爲什麼悲傷,是不是因爲被砍掉了腳的緣故。卞和答道:“不是。我所悲傷的是:明明是玉璧,卻被認爲是石頭;明明是好意,卻被認爲是欺誑!”文王叫玉人把璞玉外面的石質鑿開,裏面果然是晶瑩可愛的一塊玉璧,而且質量極髙,是件稀有的珍品。於是把它列爲楚國的國寶,稱它爲“卞和之璧”,或“和氏璧”。據《史記》記載,後來,到戰國時代,這塊“和氏璧”落到了趙惠文王的`手裏。秦昭襄王知道了,就想仗着秦國的強國地位,把“和氏璧”奪去。但是畢竟不好意思硬搶,便假意向趙國請求,說:秦國思意用十五個城的領土來換取趙國的“和氏璧”。趙王捨不得寶璧,又怕得罪秦國,十分爲難。後來派了藺相如到秦國去辦這件外交,辦得非常出色,“和氏璧”終於沒有被秦王騙去。這塊聞名天下的寶璧,從此又多了一個名宇,叫做“趙璧”、“連城之璧”,或“連城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