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不識之無的成語解釋大綱

本文已影響 3.08W人 

【注音】bù shí zhī wú

不識之無的成語解釋

【出處】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解釋】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人不識字

【結構】動賓式

【近義詞】不識一丁

反義詞】學富五車

【同韻詞】豬狗不如、心服口服、別有企圖、違鄉負俗、膝行匍伏、照天蠟燭、流風遺俗、顧盼自如、超凡脫俗、華冠麗服、......

【年代】古代

【英語】illiterate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大詩人白居易從小就聰明過人,據《新唐書》記載他生下的第7個月就能指認“之無”兩字,他的`乳母百試不差。他給元稹的信證實:“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示例】《廢墟中》,寫一個不識之無的木匠,愛打老婆,老婆也讓他打;他有氣無處泄,她也就讓他泄。 李健吾《<李廣田選集>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