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漢語成語中的羊大綱

本文已影響 2.03W人 

1、羊腸鳥道。形容狹窄而曲折的小路、多指山路。這個成語出自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也作羊腸小道。《老殘遊記》第八回:“這路雖非羊腸小道,然忽而上高,忽而下低,石頭路徑,冰雪一凍,異常的滑。”鄧拓《陳倉道上》:“原來的`山道現在還看得見,那真可以說是羊腸小道啊!”

漢語成語中的羊

2、羊狠狼貪。原指爲人做事兇狠貪婪,一味爭權奪利。後多比喻貪官污吏兇狠地剝削壓迫人民。這一成語來源於《史記·項羽本記》:“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疆不可使者,皆斬之”。唐代的韓愈在《鄆州溪堂詩並序》中有:“孰爲邦蟊,節根之螟;羊狠狼貪,以口覆城。”

3、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一切花銷開支,歸根到底都出在別人身上,用不着自己掏腰包。《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又念:‘凡事總要大化小,小化無。羊毛出在羊身上,等姓賈的再出兩個,把這事平平安安過去,不就結了嗎。’”《八十一夢·第八夢》:“一支平常的口紅,你們可以敲闊人幾十塊錢的竹槓,闊人也沒有爲了你們這樣敲竹槓癢上一癢,可想他們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4、羊質虎皮。本來是羊,卻披上虎皮。原指羊披上虎皮,但怯弱的本性並無改變。漢代的揚雄在《法言·吾子》中曰:“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後用以比喻外強中乾或徒有虛名。《後漢書·劉焉傳論》:“所謂羊質虎皮,見豺則恐。”清代樑章鉅《歸田瑣記·高雨農序》:“羊質而虎皮,但見其可狎,不見其可畏。”清代鄭珍《巢經巢詩鈔·卷七·論詩示諸生時代者將至》:“李、杜與王、孟,才分各有似,羊質而虎皮,雖巧肖仍僞。從來立言人,絕非隨俗士。”也作羊質虎形。《慈禧太后演義》第十三回:“看似新機勃發,政局昌明,其實是徒襲皮毛,未得精髓,羊質虎形,濟什麼事?”

5、虎入羊羣。老虎跑進羊羣。比喻強者衝入弱者中間,任意施威。《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衆,如虎入羊羣,縱橫莫當。”另有,羊入虎羣。比喻弱者落入強者或好人落入壞人手中。《聊齋志異·邵九娘》:“竊意羊入虎羣,狼藉已不堪矣。”

6、亡羊補牢。羊丟了,趕緊修補羊圈。比喻出了差錯後要及時補救。《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爲遲也。”郭沫若《悼聞一多》:“日本投降了,我們幸而免掉了亡國之痛。亡羊補牢,尚未爲晚。”

7、亡羊得牛。丟了羊卻得到牛。比喻損失小,收穫大。語本《淮南子·說山訓》:“亡羊而得牛,則莫不利失也”。(竇躍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