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大器晚成的成語解釋大綱

本文已影響 2.79W人 

大器晚成的成語解釋1

大器晚成的成語解釋

【成語】:大器晚成

【拼音】:dà qì wǎn chéng

【簡拼】:dqwc

【解釋】: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出處】:《老子》四十二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示例】: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將來定是~的。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近義詞】:後生可畏

反義詞】:不堪造就、冥頑不靈

歇後語】:百歲掛帥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年紀大才成才

【英文】:great minds mature slowly

【日文】:たいきんせい

【法文】:un grand génie ne se révèle que tardivement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袁紹的門客崔琰,23歲纔開始讀《論語》、《韓詩》,學成爲袁紹出了不少好主意,袁紹兵敗。崔琰投奔曹操,身爲尚書,不因親戚關係而反對立曹植爲太子,別人看不起他的堂弟崔林,他認爲成大器的人一般要更長的時間磨鍊

大器晚成 成語接龍

【順接】:成一家言 成三破二 成事不說 成人之善 成人之惡 成人之美 成人立業 成人長大

【順接】:白首無成 百事無成 百無一成 百無所成 敗於垂成 保業守成 波瀾老成 不勞而成

【逆接】:才疏志大 材劇志大 材疏志大 闡揚光大 此事體大 膽如斗大 度量宏大 度長絜大

【逆接】:大中至正 大舉進攻 大義凜然 大義微言 大義滅親 大書特書 大事化小 大事去矣

大器晚成的成語解釋2

解釋: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

典故:《老子》四十二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馬援是東漢初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字文淵。他在12歲那年,父母都去世了,他的哥哥把他撫養成人。馬援從小就有很遠大的志向,他的幾個哥哥都很看重他這一點。當時,有一個叫朱勃的人,12歲便能口誦《詩》、《書》。馬援將自己與朱勃相比,感到差距很大,便有些氣餒。再加上馬援在學習《詩經》的過程中,對當時人們死摳詞句的學習方式很不滿意,便不想再繼續學習了。那時,家中的生活也不富裕,馬援就對哥哥馬況提出請求,想到邊疆去放牧,去經營畜牧業,可能會對家庭的生活有所改善。

馬況十分了解自己的弟弟,就幫助他分析學習的困難,並安慰他說:“像朱勃這樣的學生是‘小器速成’,他的才華也就是這麼多了。而你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能做成大事。但是做大事的人千萬不能急躁,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纔會成材的。好的木匠不會將還沒做成的毛坯拿給別人看的'。你還是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吧,要奮發努力,千萬不要自卑。”

馬援聽了哥哥呵的話,不再自暴自棄,而是努力學習和磨鍊自己。後來,他當上了新城大尹,也就是漢中太守。

在東漢的建立和鞏固過程中,馬援屢建奇功,成爲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在55歲的時候,被光武帝封爲將軍。馬援的成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他的確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名將。

其實,大器晚成這句成語最早出自《老子》一書,原意是大才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長大成器,後人用來比喻經過長期的磨鍊,又成才較晚的人。人們也常用這句成語來安慰長期不得志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