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吳牛喘月成語大綱

本文已影響 2.88W人 

吳牛喘月成語1

吳牛喘月成語

【成語】:吳牛喘月

【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簡拼】:wncy

【解釋】: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臣猶見牛,見月而喘。”《太平御覽》卷四引《風俗通》:“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示例】:~時,拖船一何苦。 唐·李白《丁都護歌》

【近義詞】:喘月吳牛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因疑心而害怕

成語故事】:晉武帝對吏部侍郎滿奮特別器重,經常召見他。晉武帝故意裝一扇透明的屏風讓畏寒的滿奮坐在附近,滿奮以爲空屏風不能擋風不敢上前,見到是透明屏風後自我解嘲說:“臣簡直就像吳地的水牛,夜裏見到月亮也怕得直喘氣。”

吳牛喘月 成語接龍

【順接】:月下星前 月下老人 月下老兒 月下花前 月下風前 月中折桂 月中聚雪 月書赤繩

【順接】:霸王風月 彪炳日月 賓餞日月 賓餞日月 冰壺秋月 冰壼秋月 不日不月 捕風弄月

【逆接】:紫鳳天吳

【逆接】:吳下阿蒙 吳中四士 吳中四傑 吳二孃曲 吳儂軟語 吳大皇帝 吳頭楚尾 吳娃越豔

吳牛喘月成語2

成語名稱:吳牛喘月

成語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因疑心而害怕。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吳地的牛畏熱,見月亮疑爲太陽而氣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形容酷熱。

成語來源:漢·應劭《風俗通》:“吳牛望月則喘;使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成語造句:郭沫若《反正前後》:“從前的人說:吳牛喘月,蜀犬吠日。”

吳牛喘月的成語故事

晉武帝司馬炎手下有一名叫滿奮的臣子,他很有學問,爲人也謙和。晉武帝對他非常器重,經常召見他進宮商議國事,他也因而受到不少同僚的羨慕。但滿奮從小生長在溫暖的南方,特別怕冷,尤其到了冬天,更是把西北風看得像猛虎一樣。而洛陽地處北方,冬季嚴寒而漫長,這讓滿奮苦不堪言。

吳字開頭的成語

吳下阿蒙 吳市吹簫 吳越同舟 吳牛喘月

包含有吳字的成語

吳牛喘月 吳越同舟 吳市吹簫 吳下阿蒙 天低吳楚

吳牛喘月成語3

出處:《言語》。

意思:吳地的牛見熱就氣喘。比喻害怕某種事情,因而經常戒備,發現一些似是而非的虛幻跡象,也立刻心神不定害怕起來。

晉初的尚書令滿奮,有一次去見晉武帝。晉武帝接待他,叫他靠北窗坐下。北窗口立着一扇透明的琉璃屏風,看來像是一個擋不了風的空架子。滿奮向來有怕風的毛病,因此不敢坐到北窗那邊,但皇帝讓他坐,又不便不坐,進退兩難,一時不知怎樣纔好。

晉武帝知道他有怕風的毛病,見他這樣,料想他沒有認出屏風上的琉璃,於是指着屏風笑了起來。這時滿奮才發現自己鬧了笑話,就一邊走向北窗,一邊自我解嘲笑道:“臣猶如吳牛,見月而喘。”

吳牛,指江南一帶的水牛。水牛怕熱,夏天喜歡泡在水塘裏、歇在樹蔭下,最怕中午猛烈的太陽,勵志電視劇;有時晚上看見月亮也以爲是太陽,嚇得氣喘起來。

吳牛喘月成語4

【成語】: 吳牛喘月

【拼音】: wú niú chuǎn yuè

【解釋】: 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成語故事】:

在晉武帝時,有一個叫滿奮的人,向來都怕吹冷風,尤其更怕寒冷刺骨的'冬風。有一天,風很大,他剛好進宮朝見武帝,看見宮裏的窗戶是透明的琉璃做成的,好象很不堅固,不禁發起抖來,臉色變得很蒼白。武帝覺得奇怪,就問他原因。滿奮照實回答。武帝一聽,便笑着說:“琉璃窗根本是密不透風的。”滿奮覺得很不好意思,便也笑着說:“臣猶吳牛見月而喘。”意思是說:我就好象吳地裏的牛一樣,一看到了月亮就嚇得喘起氣來了。

滿奮爲什麼會有這種比喻呢?那是因爲我國水牛多生長在長江、淮河一帶,古代這個地方叫做吳,所以那裏的牛就叫做吳牛,水牛很怕熱,喜歡泡在涼快的水裏,它只要一看到太陽,就會全身發熱,喘個不停。有一次,水牛看見月亮,誤以爲是太陽,便嚇得大大的喘起氣來。“吳牛喘月”就是這樣來的。所以“吳牛喘月”就是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

由這個故事,你是否得到了什麼啓示呢?單從事物的表面觀察就能得知真相嗎?想一想,該怎麼做纔對呢?

造句

1、到泰國後,才真正領略到吳牛喘月的天氣,真是熱得令人難以忍受。

2、地震一來,大家臉色都變了。你也別笑別人是吳牛喘月,其實你也差不多!

3、此地每到夏天,總是熱到讓人如吳牛喘月,只好天天躲在冷氣房!

4、自從上次大地震後,許多人只要一感覺地在搖,就如吳牛喘月般緊張得不得了。

5、自從上次演講比賽失利後,他只要一上臺,就如吳牛喘月般,緊張得說不出話來。

吳牛喘月成語5

【注音】wú niú chuǎn yuè

【典故】臣猶見牛,見月而喘。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太平御覽》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卷四引《風俗通》

【釋義】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因疑心而害怕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喘月吳牛

【同韻詞】養虎自齧、雲擾幅裂、一解不如一解、獸窮則齧、河沙世界、殺人如芥、堅持不懈、玉圭金臬、八花九裂、身名俱裂、......

【年代】古代

【謎語】最愛對月吟詠的騷客

【成語故事】晉武帝對吏部侍郎滿奮特別器重,經常召見他。晉武帝故意裝一扇透明的屏風讓畏寒的滿奮坐在附近,滿奮以爲空屏風不能擋風不敢上前,見到是透明屏風後自我解嘲說:“臣簡直就像吳地的水牛,夜裏見到月亮也怕得直喘氣。”

【成語舉例】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唐·李白《丁都護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