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形容情況危急的成語

本文已影響 1.51W人 

導語:情況危急,一般指時間緊迫,涉及生命安全的情況。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形容情況危急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形容情況危急的成語

空城計: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策略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中故事:蜀將馬謖失守街心亭,魏將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着鎮定,大開城門,自大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變危爲安:變危急爲平安。

出處:宋·司馬光《論周琰事乞不坐馮浩狀》:“陛下當此之時變危爲安,變亂爲治,易於返掌。”

兵臨城下:敵軍已來到自己的城牆下面。比喻情勢十分危急。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齊必舉兵伐樑,樑、齊之兵連於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間伐韓。”

不斷如帶:猶不絕如縷。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出處:《新唐書·韓愈傳贊》:“自晉汔隋,老佛顯行,聖道不斷如帶。”

不絕如帶: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帶子一樣。

出處:《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

不絕如發: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髮絲一樣。

出處:《漢書·燕刺王劉旦傳》:“先日諸呂陰謀大逆,劉氏不絕如發。”

不絕如縷:絕:斷;縷:細線。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出處:《公羊傳·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國,南夷與此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不絕如線:原作“不絕若線”。①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線一樣。②形容子孫衰落或後繼者稀少。

出處:《公羊傳·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不絕若線: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線一樣。

出處:《公羊傳·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何休注:“線,縫帛縷,以喻微也。”

不可終日:終日:從早到晚,一天。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局勢危急或心中極其恐慌不安。

出處:《禮記·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朝不保暮:早晨保不住晚上會發生變化。極言情況危急或境遇窘迫。

出處:晉·袁宏《後漢紀·質帝紀》:“二千石長吏遇民如虜,或賣用田宅,或絕命捶楚,大小無聊,朝不保暮。”

朝不保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麼樣子或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朝不及夕:形容情況危急。

出處:《左傳·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朝不慮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麼樣子或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朝不謀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麼樣子或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出處:《左傳·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謀夕。”

楚歌四合:比喻四面被圍,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出處:唐·李白《擬恨賦》:“若乃項王虎鬥,白日爭輝。拔山力盡,蓋世心違。聞楚歌之四合,知漢卒之重圍。”

楚歌四面:比喻四面被圍,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出處:清·陳維崧《河傳·虞美人花》詞:“楚歌四面,戰旗一片,歲歲江東。”

楚歌四起:比喻四面被圍,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出處:元·馬致遠《慶東原·嘆世》曲之二:“帳前滴盡英雄淚,楚歌四起,烏騅漫嘶。”

楚越之急:以之泛指面臨外敵入侵,國事危急。

出處:春秋時楚越兩國先後遭吳入侵。

存亡絕續:絕:完結;續:延續。事物處在生存或滅亡、斷絕或延續的關鍵時刻。形容局勢萬分危急。

出處:《晚清文學叢鈔·新中國未來記》第一回:“這六十年中,算是中國存亡絕續的大關頭。”

大廈將顛:比喻情勢危急,頻臨崩潰。

出處:隋·王通《中說·事君》:“[文中子]退而謂董常曰:‘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鬥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出處:語出《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爲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髮引千鈞:一根頭髮繫着千鈞重的東西。比喻極危急。

出處: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扶危救困: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孤注一擲:把所有的錢一次押上去,決一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

出處:《宋史·寇準傳》:“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晉書·何無忌傳》:“劉毅家無擔石之儲,樗蒲一擲百萬。”

緩急相濟:緩:和緩,舒緩;急:危急,急迫。不論在平時還是在緊急之時都給予幫助。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五回:“朋友本來有通財方義,何況我們世交,這緩急相濟,理是平常的事了。”

間不容髮:間: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頭髮。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

出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系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髮。”

間不容縷: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同“間不容髮”。

見危授命:授命:獻出生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

出處:《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爲成人矣。”

見危致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同“見危授命”。

解民倒懸:解:解救;倒懸:人被倒掛,比喻處境困難、危急。比喻把受苦難的人民解救出來。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進退維亟:進退都處於危急境地。

進退維艱:進退都處於危急境地。同“進退維亟”。

九鼎一絲:同千鈞一髮,比喻非常危急。

出處:明·宋濂《同公塔銘》:“嗚呼,賢首之宗不振久矣,凜乎若九鼎一絲之懸。”

九死一生:九:表示極多。形容經歷很大危險而倖存。也形容處在生死關頭,情況十分危急。

出處:戰國·楚·屈原《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劉良注:“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

救火揚沸:沸:開水。比喻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形容情況危急。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

救飢拯溺:指拯救飢餓和危急中的人。

救急扶傷:救濟危急,扶助傷病。

出處:魯迅《南腔北調集·經驗》:“救急扶傷,一不小心,向來就很容易被人所誣陷。”

軍臨城下:敵軍已來到自己的城牆下面。比喻情勢十分危急。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齊必舉兵伐樑,樑、齊之兵連於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間伐韓。”

狂風惡浪:惡浪:兇猛的浪頭。比喻形勢或處境非常險惡、危急。

臨危授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生命。

出處:《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千鈞一髮: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出處:《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人急偎親:指人到危急時則想投靠親友。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常言道人急偎親我稍知。”

四郊多壘:壘:營壘。敵軍四面逼近,形勢危急。也比喻競爭的對手多。

出處:《禮記·曲禮上》:“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

危急存亡:危急:危險而緊急。指關係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一髮千鈞:發:頭髮;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危險得好象千鈞重量吊在一根頭髮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出處:《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漏甕沃焦釜:用漏甕裏的餘水倒在燒焦的鍋裏。比喻情勢危急,亟待挽救。

出處:《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趙之務,宜若奉甕沃焦釜也。”

鹿死不擇蔭:比喻只求安身,不擇處所。亦比喻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

出處:見“鹿死不擇音”。

鹿死不擇音:指庇廕的地方。音,通“蔭”。比喻只求安身,不擇處所。亦比喻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

出處:《左傳·文公十七年》:“又曰:‘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危急存亡之秋:危險至極的緊急關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