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苟且之心的意思及故事

本文已影響 3.48W人 

成語】:

苟且之心的意思及故事

苟且之心

【拼音】:

[gǒu qiě zhī xīn]

【解釋】:

得過且過、只顧眼前思想,亦指想做不正當事情的念頭,一般多指男女關係。

【出處】:

清·章炳麟《〈客帝〉匡謬》:“飾苟且之心,棄本崇教,其違於形勢遠矣。 ”

【舉例造句】:

方今天下大亂,人懷苟且之心。

《五等論》:“爲上無苟且之心,羣下知膠固之義。

若課在中、考如限者,平轉而歷試之,即無苟且之心、滯淹之慮。

加強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氣,激發天下人的進取心,使宋王朝振興。

出處清?章炳麟《〈客帝〉匡謬》:“飾苟且之心,棄本崇教,其違於形勢遠矣。

對於小人的拉攏賄賂,即使是處於困難的時候,也“不可稍有苟且之心”,必須嚴加拒絕。

他主張“尚威”,加強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氣,激發天下人的進取心,使宋王朝振興。

此其道在嚴之於先,不可稍有苟且之心,而又能持之艱難困苦之中,小人之計,乃不得間而入(2)。

唐?白居易《爲人上宰相書》:“是以慎忌集於中,由政事廢於表,因循苟且之心作,強毅久大之性虧。

他在《客帝匡謬》一文中,對自己的維新思想作了檢討:“餘自戊、已違難,餘尊清者遊,而作《客帝》,飾苟且之心,棄本崇教,其違於形勢遠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