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學而時習之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本文已影響 2.03W人 

成語】:

學而時習之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學而時習之

【拼音】:

[xué ér shí xí zhī]

【解釋】:

意思是學過的內容要經常練習它,是孔子重要的學術思想之一。

【出處】: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舉例造句】:

假設我們要拿着“一個主義"的尺度來衡量人才;那我就~。

【成語典故】: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一句能做爲《論語》開章的第一句,極不簡單,微言大義,其真實含義歷來被人們割裂和誤解。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字面含義是“學到的東西有機會付諸於實踐,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嗎?”這句話的主旨是“學以致用”!隱含的意思是追求真理,並能在實踐中獲得檢驗、應用與完善,在實踐中體現學習的價值,這纔是令人開心的事!。其實這還有另一個意思,這個‘習'在古代繁體中其實是一個“習”。’習‘是小鳥振翅的意思 。這句的意思其實是學習要日有所進才感到高興愉悅。 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字面含義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嗎?”隱含的含義是傳播真理,並被人們普遍重視甚至認同,這纔是令人開心的事!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的字面含義是“別人不理解(你的思想)還能不生氣,不也是君子應該具備的氣度嗎?”隱含的含義是如果我們領悟或掌握到的真理不被別人所理解或認同,那是因爲這些真理過於艱深或太過超前,曲高而和寡,這時候,我們也不值得去生氣啊。論語第一段開宗明義告誡人們,追求真理的不同層次與不同境遇。論述的是掌握真理、應用真理和傳播真理三種層次,以及用最古樸的實例闡述了人實現自身價值的不同情感體驗;也在不經意之間,粗略地闡述了人們不同層次的心理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與自我實現的需求。這裏不僅指導人們如何實現自身價值,獲得應該具有的愉悅情感體驗,同時也告誡我們如何防止在不被別人理解或認同時,千萬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