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赴湯蹈火的成語解釋

本文已影響 3.24W人 

【釋義】敢於面對沸水和大火。指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赴湯蹈火的成語解釋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劉表傳》。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各派軍閥爲擴大勢力範圍,互相混戰不休。擔任荊州刺史的皇族劉表,對當時的軍閥混戰採取觀望的態度。

公元199年,袁紹與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東北)爭戰。袁紹派人要劉表支援。劉表口頭答應,實際上按兵不動;對曹操他也採取同樣的態度。

從事中郎韓嵩認爲劉表採取這種態度不妥,對他說:“曹、袁兩公相持不下,將軍的行動舉足輕重,應慎重選擇一方。若是繼續猶豫曖昧,後果必然得罪兩方。”

韓嵩向劉表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認爲勝利必在曹操一方,建議劉表歸附曹操,纔是萬全之策,其他將領也贊同韓嵩的建議。

劉表還是猶豫不決,他考慮再三對韓嵩說:“目前,曹公已經迎天子到了許都,請先生到那裏爲我去觀察一下實情如何?”

韓嵩嚴肅地說:“我是您的部屬,自然應該聽從將軍的命令,就是要我赴湯蹈火也會奮不顧身,死也不推辭。不過要請將軍鄭重考慮,如果此番能作出上順天子、下歸曹公的決策,那麼我去京都是正確的;如果將軍主意還未定下來,就派我進京,若天子封了我的官,我就成了天子之臣,不能再爲將軍效力了。望將軍到時不要使我爲難。”

劉表對此沒有明確表態,就讓韓嵩去京都了。果然不出韓嵩所料,他到京都見到受曹操控制的漢獻帝后,馬上被任命爲零陵太守。韓嵩赴任前,去向劉表辭別。

劉表知道韓嵩已接受漢獻帝的任命一事後,勃然大怒,認爲他是對自己的背叛,當場要將韓嵩處死。文武官員都非常震驚,紛紛爲韓嵩求情。但是,韓嵩卻神色自若地對劉表說,他進許都前有言在先,因此劉表現在這樣處置他,是負了他,而不是他負了劉表。接着,他當衆把先前對劉表說的話重說了一遍。劉表只好不殺韓嵩,而將他囚禁起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