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勵志成語故事14則

本文已影響 1.54W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勵志成語故事集錦,歡迎大家分享。

勵志成語故事14則

1、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樑苦讀、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樑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2、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纔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3、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4、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西漢時期,有一個着名將領叫李廣,他精於騎馬射箭,作戰非常勇敢,被稱爲“飛將軍”。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獵,忽然發現草叢中蹲伏着一隻猛虎。李廣急忙彎弓搭箭,全神貫注,用盡氣力,一箭射去。李廣箭法很好,他以爲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於是走近前去,仔細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不僅箭頭深深射入石頭當中,而且箭尾也幾乎全部射入石頭中去了。李廣很驚訝,他不相信自己能有這麼大的力氣,於是想再試一試,就往後退了幾步,張弓搭箭,用力向石頭射去。可是,一連幾箭都沒有射進去,有的箭頭破碎了,有的箭桿折斷了,而大石頭一點兒也沒有受到損傷。

人們對這件事情感到很驚奇,疑惑不解,於是就去請教學者揚雄。揚雄回答說:“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精誠所至金石爲開”這一成語也便由此流傳下來。

5、囫圇吞棗

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

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

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麼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

6、狗猛酒酸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爲了招來生意,他總是將店堂打掃得乾乾淨淨,將酒壺、酒罈、酒杯之類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門外還要高高掛起一面長長的酒幌子,上書“天下第一酒”幾個大字。遠遠看去,這裏的確像個會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卻很少有人問津,常常因賣不出去而使整壇整壇的酒擱酸了,變質了,十分可惜。

這個賣酒的宋國人百思不得其解,他於是向左鄰右舍請教這好的酒竟然賣不出去的原因。鄰居們告訴他:“這是因爲你家養的狗太兇猛了的緣故。我們都親眼看到過,有的人高高興興地提着酒壺準備到你家去買酒,可是還沒等走到店門口,你家的狗就跳將出來狂吠不止,甚至還要撲上去撕咬人家。這樣一來,又有誰還敢到你家去買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裏等着發酸變質啊。”您看,一匹惡狗看門,就能把一個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門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個國家讓壞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門,其後果必然是忠奸顛倒,社會腐敗,百姓遭殃。

7、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築堤,豺狼未來先磨刀。

一隻野狼臥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麼好,大家在休息娛樂,你也加入我們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問道:“森林這麼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麼用勁磨牙呢?”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並不是爲了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時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提示:做事應該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纔不至於手忙腳亂。“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沒有機會,然而當升遷機會來臨時,再嘆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學識與能力,以致不能勝任,也只好後悔莫及。

8、一飯之報

魯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飢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說: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物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爲什麼,他說: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着。現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宣子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爲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

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脫險。宣子問他爲何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

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後來成爲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9、道韞詠絮

東晉女文學家,謝道韞自幼好學,喜歡讀書,聰明有才,少年就能吟詩作對。一日伯父丞相謝安問她:詩經中哪句最好她說:是吉甫作頒,穆如清風謝安認爲她雅人、深致。

謝安一年冬天下雪,指着雪問大雪紛紛何所擬侄兒謝郎答到:散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伯父非常高興,後人稱她詠絮才後嫁給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

當時,謝道韞有個同鄉叫張玄,張玄的妹妹也很有才華,嫁給顧家做媳婦。張玄認爲妹妹可與謝道韞媲美。有個叫濟尼的人,與這兩家交往都很深。有人便問濟尼她們兩個評價如何,濟尼回答說:王夫人神情散郎,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冰清玉映,自是閨房之繡,可謂各有千秋。後來人把形容女子超逸之態稱爲林下風。

10、文姬辨琴

蔡文姬,著名女詩人。父親蔡邕yong,著名學者,蔡文姬與父親不相上下。

一次,父親正在彈琴,忽然見一隻小貓正在抓一隻大老鼠,不知不覺被感染情緒。這種情緒就灌輸在琴聲中。文姬聽後,忽然說:這場戰鬥快結束了吧父親大吃一驚,忙問文姬是怎麼知道的。文姬回答說:父親剛開始彈琴的時候聲音安詳平和,忽然變爲緊張,彷彿戰爭一觸即發,並且聲音嘈雜,彷彿戰爭已經開始,雙方爭執不下,現在琴聲雄壯、喜悅,輕捷,顯然戰爭要結束了。父親連忙稱是,並把剛纔他看到的貓鼠打架的事情告訴了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弄權,被司徒王允與呂布殺死,暴屍於集市。蔡邕雖然痛恨董卓的爲人,但因爲自己是由於董卓提升的官員,爲了表達知遇之恩,不顧危險,趴在董卓的屍體上痛苦。因此被定爲懷董之罪而下獄致死,蔡文姬則展轉到了南匈奴。

蔡文姬在匈奴12年,創作了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曲調憂傷哀怨,非常感人。

曹操當了丞相後,顧念蔡的著作散失,需要能人整理,於是以千金把蔡文姬贖了回來。

文姬將父親已經散失的書稿整、繕寫出了四百多篇,爲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做出快樂貢獻。

11、婦人之仁

歷史上著名的大將韓信在楚漢相爭時曾經投奔過項羽。由於項羽有勇無謀,不善用人,韓信得不到重用,於是離開了項羽投奔了劉邦。他投奔劉邦以後,開始也未被重用,也想過要走。後來蕭何“月下追韓信”,才把他追了回來。

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才拜韓信爲大將。韓信被拜爲大將以後,劉邦問他:“蕭丞相屢次推薦將軍。我想,將軍一定有擊破項羽的妙計,請將軍指教。”

韓信說:“我曾在項王手下做過事,知道他的本事,也知道他的弱點。項王大喝一聲,上千的人都會被他嚇倒,你看他多麼勇猛。可是他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不能重用有本領的將領,他的勇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對待他人,又恭敬又有慈愛之心,說話挺溫和,看見別人病了,他會掉眼淚,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給病人。可是人家立了功,應當封爵位時,他不封。就是封了,他還拿着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個角都磨光了,還捨不得交給人家。他的好心眼只不過是婆婆媽媽的好心眼罷了。”

接着,韓信又分析了項羽的一些弱點和錯誤,指出劉邦必然能戰勝項羽。

關於項羽失敗的原因,有好幾條,而項羽喜歡殺戮以至於喪失天下民心,吝於賞賜而不獲將士擁戴是重要的原因。

12、程門立雪

這個成語文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爲師。程顥死後,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爲師。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天楊時去拜見程頤,程頤正在睡覺,楊時與他的朋友遊酢爲了不影響老師休息,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同學們,這是一段古人認真求學的歷史,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凝聚成一個成語———“程門立雪”,用來比喻尊敬老師,誠心求學的態度或行爲。

13、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年青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爲難地推託說:”軍隊裏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啓發罷了。”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由於讀書很多,學習了很多知識,最後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4、聞雞起舞

祖逖和劉琨都是晉代著名的將領,兩人志同道合,氣意相投,都希望爲國家出力,幹出一番事業。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裏供職,晚上合蓋一牀被子睡覺。當時,西晉皇族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很爲焦慮。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你聽到雞叫聲了嗎?”劉琨側耳細聽了一會,說:“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叫聲是惡聲啊!”祖逖一邊起身,一面反對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快起牀鍛鍊的叫聲。”劉琨跟着穿衣起牀。兩人來到院子裏,拔出劍來對舞,直到曙光初露。後來,祖逖和劉琨都爲收復北方竭盡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