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成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典故

本文已影響 2.11W人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爲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典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

【成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拼音】: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解釋】:

比喻不冒危險,就難以成事。現今也用來比喻不經歷艱苦的實踐,就難以取得真知。

【出處】:

《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舉例造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不深入到大山深處;就很難找到珍貴的藥材。

成語故事】:

東漢時,漢明帝召見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帶着一隊人馬,不怕山高路遠,一路跋涉而去。他們千里迢迢,來到了新疆。鄯善王聽說班超出使西域,親自出城迎候。東道主把班超奉爲上賓。班超向主人說明來意,鄯善王很高興。

過了幾天,匈奴也派使者來和鄯善王聯絡感情。鄯善王熱情款待他們。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說了東漢許多壞話。鄯善王頓時黯然神傷,心緒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見班超,態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監視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對策。班超說:“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慮,兩國和好。”可是班超他們人馬不多,而匈奴兵強馬壯,防守又嚴密。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天深夜,班超帶了士兵潛到匈奴營地。他們兵分兩路,一路拿着戰鼓躲在營地後面,一路手執弓箭刀槍埋伏在營地兩旁。他們一面放火燒帳篷,一面擊鼓吶喊。匈奴人大亂,結果全被大火燒死,亂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後,便和班超言歸於好。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

東漢時期的班超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國商訂邦交。這時,匈奴國也派密使來鄯善國對這件事情朝廷破壞。班超覺察到這個情況後,認爲必須消滅掉這些匈奴人才能夠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在行動之前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雖然這個行動很危險,可是也只有冒點險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當夜,班固就帶了一些壯士,攻入匈奴人的住處殺死了匈奴的密使和隨從。第二天,他再去鄯善國談判的時候,終於很順利地完成了使命。

讀完這個故事後,我不禁想,是啊,不進虎穴,怎麼能夠得到小老虎呢?很多的時候我們只有迎着困難去努力克服,這樣才能最後成功的。

其實天下的成功人士的成功都不是白給的。愛迪生爲了成功,差點毀了他的雙眼;居里夫人爲了獲得成功,整夜工作很少休息。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畫一幅畫,修理一件東西,寫一篇作文等等,我們都要爲之付出相應的努力纔會獲得成功啊!

不進虎穴,哪兒來的虎子?不付出努力,哪兒來的成功?如果現在不努力學習,那麼這些所謂的“理想”只不過是一些虛妄的細想而已。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應該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警鐘,沒有,誰也休想獲得成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

東漢名將班超,早年曾率兵出擊北匈奴貴族,戰功顯赫,隨即與從事郭恂(xun)一起被派遣出使西域。剛到鄯善國(本爲樓蘭國,漢昭帝時改爲鄯善)時,鄯善國王還款待得十分周到,後來卻忽然改變了態度。班超感到奇怪,猜想這一定是北匈奴派來了使臣從中作梗,鄯善王不知所從的緣故。於是班超喚來對方侍臣,詐他道:“我聽說北匈奴使臣已經來了好幾天了,他們現在在哪裏?”侍臣一聽,十分惶恐,交待了一切。班超一聽,果然不出他所料,便私自把隨從來的官兵三十六人全部召到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勁正濃,激發道:“現今大家和我一起都身在異國,本是想立大功,以求發達。可匈奴使臣來到這裏沒有幾天,鄯善王就不把我們放在眼裏裏,說不定哪天他會把我們送給匈奴,那我們的身體骨肉可就要被豺狼吞吃了。大家說該怎麼辦?”

部下們都說:“在這危亡之地,生死都由司馬您調遣!”於是,班超提議道:“不進老虎洞,就得不到老虎崽(“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眼下也只有趁夜火攻匈奴使臣大營,使他們不知我們究竟有多少人馬,然後趁亂消滅了他們。這下鄯善王就會嚇破了膽,我們的事才能成功。”大家提出:這事要不要跟從事郭恂商量一下,班超怕郭恂膽小壞事,一口否定。就這樣,班超獨自率領三十六人,一舉拿下匈奴軍營,鄯善國舉國震驚。於是班超和他的部下們一起勝利完成了這次出使任務,與鄯善王和盟而還。

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三回:“單說滿洲太祖,自建國改元后,招兵添械,日事訓故,除黃紅藍白四旗外,加了鑲黃鑲紅鑲白鑲藍四旗,共成八旗,分作左右兩翼,準備了兩年有餘,銳意出發,他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滅葉赫,不如先攻明朝,遂於天命三年四月,擇日誓師,決意攻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

東漢時,大將班超被派往西域進行聯繫。他和隨從先到了鄯善,鄯善國王對他們十分敬重,熱情款待他們。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忽然對他們冷淡了。班超發現不對勁,就派人去打聽情況,發現是他們的敵人、北方的匈奴派了比他們更多的人來聯絡鄯善的國王,這使國王十分爲難。

於是,班超召集同來的36個人一起商量這件事。班超說:“我們都面臨很大的危險,匈奴人才來幾天,國王就對我們冷淡了,再過幾天恐怕就要把我們綁起來送給匈奴人了。要那樣的話,我們連骨頭都剩不下了。到了這樣的關頭,我們只有拼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今夜就潛入匈奴人的住地,把他們一起消滅。只有這樣,鄯善國才能誠心誠意地歸順漢朝。

當天夜裏,班超他們以少勝多,消滅了匈奴的使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也流傳開來。

在民間,老百姓又將這句話更加口語化了,變成了不進老虎洞,逮不住虎仔子。用來比喻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敢於冒大的風險。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

【成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拼音】

bu ru hǔ xue yān de hǔ zǐ

【釋義】

不進入老虎的巢穴,怎麼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經歷艱險,就不能取得成功。也只需通過實踐取得真知。

【出處】

《三國志;呂蒙傳》:蒙曰: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典故】

永平十六年,奉車都尉(官名,掌管皇帝所乘車馬)竇固帶兵出擊匈奴,任命班超爲代理司馬,讓他率領一支軍隊另外攻打伊吾(地名,在今新疆哈密市)。雙方交戰於蒲類海(西域國名),斬得很多首級回來。竇固認爲他很有才幹,派遣他與從事(官名,州刺史的佐吏)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國,鄯善國王廣接待他們的禮節非常完備,而後忽然變得疏遠懈怠。班超對他的隨從人員說:可覺察到廣的禮節變得淡漠了麼?

這一定是有匈奴使者到來,使他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服從誰好的緣故。目光銳利的人能看到未曾萌生的苗頭,何況已經很明顯了呢?於是喚來一個服侍漢使的鄯善人,用話套取(真情)他說:我知道匈奴的使者來好些天了,現在住在哪裏?這侍者一慌張害怕,全部承認班超所揭示的情況。班超於是關押了這個侍從,全部召會與他一起出使的三十六個人,與大家一同喝酒。等喝到非常痛快的時候,順勢用話煽動他們說:你們諸位與我都身處極邊遠的地方,要想通過立大功求得富貴榮華。現在匈奴的使者來了才幾天(裁:通才,僅僅),而鄯善國王廣對我們的禮待就廢棄;如果讓鄯善王把我們縛送到匈奴去,我們的屍骨將成爲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對這情況怎麼辦呢?隨從都說:我們現在身處危亡境地,生死聽從司馬決定!班超說: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現在的辦法,只有乘夜晚用火進攻匈奴使者。他們不知我們有多少人,必定大感震驚恐怖,可以消滅光了!

只要消滅這些人,鄯善王廣就會嚇破膽,我們大功就告成了。衆人提議道:應當和郭從事商量一下。班超發怒地說:吉凶決定於今日一舉;郭從事是個平庸的文官,聽到這事必定會因爲害怕而使計劃暴露,我們死而成就不了聲名,就不是壯士了。大家說:好。天一黑,班超就帶領兵士奔襲匈奴使者營地。

正好當天颳大風,班超吩咐十個人拿了軍鼓隱藏在匈奴使者屋後,約定說:見到火焰燃燒,都應擂鼓大聲呼喊。其餘人都帶上刀劍弓弩,埋伏在門的兩旁。班超於是順風點火,前後擂鼓呼喊,匈奴人一片驚慌。班超親手擊殺三人,官兵斬殺匈奴使者及隨從人員三十多顆頭,剩餘一百多人都被燒死。次日,纔回去告訴郭恂。郭恂大驚,一會兒(由於思路變換而)臉色改變,班超看透他的心思,舉手說:你(掾:屬官的統稱)雖未一起行動,但我班超又怎麼忍心獨攬(功勞)呢?郭恂於是高興起來。班超於是把鄯善王廣請來,將匈奴使者的頭給他看,舉國震恐。班超明白地告訴、又安撫寬慰他,於是(鄯善王)交納王子作爲人質。衆人回去向竇固彙報。竇固十分高興,詳細向朝廷報告班超的功勞,並請求另行選派使者出使西域。漢明帝讚許班超的節概,下達指令對竇固說:像班超這樣的使臣,爲什麼不派遣他,而要另選別人呢?現在任命班超作爲軍司馬(漢代大將軍的屬官),讓他完成(類似)先前的功勞。班超再次接受使命,竇固想增加他的人馬,班超說道:希望給予原本跟從我的三十餘人就足夠了。如果有預料不到(的事變),人多反而成爲累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

公元73年,東漢明帝的高級侍從官竇固奉命征伐匈奴,四十一歲的班超被任命爲假司馬。在這次征戰中,班超立了戰功深受竇固賞識。不久,竇固派他和軍中的高級參謀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帶了三十六名勇士,首先來到鄯(shàn)善國。國王開始對他們很尊敬,禮節也很周到,但不幾天忽然變得冷淡起來。班超與手下判斷認爲,這必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來了,國王態度搖擺不定,吃不準服從哪一方的緣故。於是把接待他們的胡人叫來,詐騙說:“匈奴使者來了幾天,此刻在哪裏?”

那胡人很惶恐,招認了實際情況,證明班超的判斷是正確的。班超把胡人禁閉起來,然後把三十六名勇士全部集合起來喝酒,喝得暢快的時候,班超激怒大家說:

“你們和我都在這極遠的地方,想立大功以求得富貴。現在匈奴使者來到這裏才幾天,國王對我們的禮節和敬意就終止了。如果他逮捕我們,把我們送給匈奴,那我們連屍骨都會被豺狼吃掉。你們看,這事怎麼辦?”

他的下屬表示了同一個意願:“現在處於危急關頭,不管死活都聽從您的命令。”

班超下決心說:“好,不進入老虎洞,不能提到小老虎。眼前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趁着黑夜,用火攻擊匈奴派來的人。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一定非常震驚,這樣就可以把他們全部消滅。消滅了這些敵人,國王就會嚇破膽,我們大功告成,事業也建立了。”

大家同意班超的行動計劃,但又提出這件事要和郭恂商量一下。班超發怒說:“是兇是吉決定於今天。郭恂是個文弱而又庸俗的官員,聽到這件事必定害怕,會泄露我們的計謀,這樣我們就會白白送命,當不成好漢。”

大家都同意班超的看法。當天夜裏正颳大風,班超帶領勇士們悄悄來到匈奴使者的駐地。他佈置十個勇士拿着鼓,藏在匈奴使者的房舍後,並跟他們約定,見火燒起來就打起鼓大喊大叫。其餘的勇士都拿着武器,埋伏在大門兩側。

一會兒,班超順着風勢把火燒起來,頃刻之間戰鼓齊鳴,殺聲四起。匈奴人驚慌失措,亂成一團。班超親手殺死三個敵人,勇士們殺了匈奴使者和隨從三十多人,還有一百多人被燒死。

第二天,班超把這件事告訴郭恂,郭恂聽了大驚失色。班超馬上對他說,你雖然沒有參加行動,但我哪裏會獨佔功勞呢?郭恂聽了這話很高興。

接着,班超去見鄯善國王,並把匈奴的頭顱給他看。國王嚇得不知如何是好。班超對他作了解釋,並且加以撫慰。這樣,國王終於決定靠向漢朝一邊,並且把自己的兒子送到漢朝去做人質。——《後漢書·班超傳》

【求解驛站】

不進老虎洞,怎麼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親歷危險的境地,就不能獲得成功。現也比喻不親歷艱苦實踐,就不能認識事物或取得重大成功。焉,怎麼。

【活學活用】

我們不深入到大山深處,就很難找到名貴的藥材,所謂~。

【妙語點撥】

如果從認識論的角度講,“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說的是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不入虎穴(實踐),就不能得虎子(正確認識)。所以,主張“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教人們做事要深入實際,深入第一線,親自去體會,這樣才能得到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如果從具體的工作方法來講,有的事情即使“不入虎穴”,或未必一定要深入“虎穴”,照樣也可得到“虎子”。這種情況下,還非入“虎穴”不可,就不僅是多此一舉,還會產生消極影響。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

【成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拼音】: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解釋】:

焉:怎麼。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出處】:

《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舉例造句】: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對人們的實踐是真理,對於認識論也是真理。 毛澤東《實踐論》

【近義詞】:

親臨其境

反義詞】:

膽小如鼠

【成語故事】:

東漢時候,班超跟隨奉車都尉(官名)竇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勞。後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肅邊,和蔥嶺以西中亞一部份地區)。他首先到鄭善國。國王早知班超爲人,對他十分敬重,但隔一個時期,忽然變得怠慢起來。班超召集同來約三十六人說:“鄭善國最近對我們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來籠絡他,使他躇躊不知順從那一邊。聰明人要在事情還沒有萌芽的時候就發現它,何況現在事情已經很明顯了。”

經過打聽,果然是這樣。於是班超又約同所有的人:“我們現在處境很危險,匈奴使者纔來幾天,鄭善國王就對我們這麼冷淡,如果再過一些時候。鄭善國王可能會把我們綁起來送給匈奴。你們說,這該怎麼辦?”當時大家堅決地表示願聽他的主張。他使繼續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在今天夜裏用火攻擊匈奴來使,迅速把他們殺了。只有這樣,鄭善國王纔會誠心歸順漢朝。”

這天夜裏,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個同伴,衝入匈奴人住所,奮力死戰,用少數人力戰勝了多數的匈奴人,達到了預期目的。

以後的人就根據這個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這句話,用來說明人們做事,如果不下決心,不身歷險境,不經過艱苦的努力,是不能達到目的的。例如有幾位科學家爲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農田的可能性,準備到冰山實地考察和實驗。這是一件危險而艱辛的工作,但他們認爲不實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實結果。這種情況,便可說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

【釋義】:

比喻爲不經歷險境就難以取得最後的成功。

【故事】:

公元73年,東漢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帶了三十六名勇士,先來到鄯善國。國王開始時對他們很尊敬,可是沒過幾天就變得冷淡起來,班超一行人認爲,一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來到這裏威脅引誘國王,使得國王搖擺不定,不知究竟應歸向哪一方。於是他們喚來了接待匈奴的胡人嚴加拷問,果然不出所料。於是班超把這胡人禁閉起來,然後將三十六名勇士全部集合起來喝酒,伺機行事。酒正酣時,班超下決心說:“不進老虎洞是不能捉到小老虎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下唯一的辦法是趁着天黑,用火攻擊匈奴派來的人,讓其猝不及防,然後將這些人全部消滅。消滅了敵人,國王就會嚇破膽,我們便可大功告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

“虎穴”是指老虎洞穴;“虎子”是指小老虎。全句的意思是:不進入老虎洞穴,怎麼能捉到小老虎呢?

東漢時,有一個在衙門做抄寫工作小吏,名叫班超。他不甘心平凡地度過一生,於是便投身到大將軍竇固門下,跟他去打匈奴。因爲班超立下不少戰功,所以便被命爲使者,出使西域。

班超帶着隨從,來到鄯善國,要說服鄯善王與漢合作,一起對付匈奴。由於匈奴一直強逼鄯善國向它納稅和進貢,所以鄯善王也希望能與漢朝結盟。

最初,鄯善王熱情招待班超等人,可是後來他的態度變了。

班超對隨從說:“我看一定是匈奴使者也來了,所以鄯善王纔拿不定主意。”恰巧鄯善王的僕人送酒過來,班超就假裝早就知道一切的樣子說:“匈奴的使者已經來了幾天,怎麼一直沒看見他們呢?他們住在哪?”

那個僕人在班超的迫問下,終於說出了匈奴使者的住的地方。班超立即召集隨從商議大計,他對隨從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應趁早殺了匈奴使者。”

當天晚上,班超帶領將士攻入匈奴使者的營地,殺了他們。班超的行動,使得鄯善王連忙同意與漢結盟。班超有勇有謀,行動果斷,終於順利完成了這次任務。

後來,人們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來比喻不經歷艱險,就不能獲得成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後漢書·班超傳》,比喻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經歷各種艱難困苦。

公元七十三年,和歷代開明聖主一樣,漢明帝劉莊(東漢第二個皇帝,劉秀和陰麗華的兒子)執政已經十幾年了。

天下雖然已經歌舞昇平,很久沒有戰事。但身爲出生於戰亂年代,曾親身感受到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的“皇二代”,劉莊還是如鯁在喉,倍感壓力。

他曾發誓繼承劉秀的遺願,讓天下百姓過上幸福平安的生活,即便不能開疆闢土,也要做到安定四方,江山萬年。然而北方匈奴虎視眈眈,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就成爲了大漢最強大,也是最有威脅的敵人。

爲了拔掉這根毒刺,劉莊讓投筆從戎而名震天下的班超出使西域,意圖聯合各國對抗來自共同的敵人,匈奴。

班超帶着一衆人馬,浩浩蕩蕩來到鄯善國(古稱樓蘭)。

一開始,鄯善國國君給予很高的禮遇標準,以接待上國天子使臣的規格接見了班超。不但好吃好喝供着,連班超提出的各種要求都一口答應得乾脆。

然而沒過幾天,鄯善國的官員突然對班超等人開始冷待,飯菜標準降低了,語氣態度也冷漠許多。

班超是個心思細膩的人,立刻察覺到不對,認爲問題出在鄯善國的國君,他的想法必然發生了改變,從而影響了下面的官員,怠慢了自己。

自己丟了面子不要緊,但若是無法完成任務,那就是大麻煩了!

爲此,班超把幾個重要的隨行官員召喚在一起,決定開個民主生活會,就與鄯善國前恭後倨的行爲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班超開門見山地指出,鄯善國的行爲嚴重打亂了漢明帝英明的“聯西破匈”偉大戰略部署,勢必對之後西域各國的外交策略產生惡劣影響。

對此,班超根據接待官員的異常舉動,大膽推測出北方匈奴的使者一定也到了鄯善國,以各種手段施加壓力,從而逼迫鄯善國君意志動搖,枉顧兩國多年結下的深厚友誼,做出了錯誤的舉動。

對於班超的慷慨陳詞,其他使團成員給予了熱烈迴應。

大家神情激動,在班超的帶領下,齊聲背誦漢明帝下發的“告使者書”,就與“聯西破匈”這一偉大戰略思想深入學習,既鼓舞了所有人必勝的決心,也統一了思想,爲下一步的具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班超欣慰地環視全體使團成員,在高度肯定了大家決定態度同時,又指出當前鬥爭面臨的困境,唯有儘快解決匈奴來使,才能幫助鄯善國君及時懸崖勒馬,迴歸正途。

爲此,班超在會議最後,做出了詳細的工作部署。一方面派人打聽匈奴使者的住所,以及隊伍配置。請求儘快摸清底細,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同時,班超又將所有使團成團集聚在一起,召開了誓師動員大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追憶大漢開國聖主漢高祖開始,一直說到了當今聖上安定天下的高瞻遠矚和雄才大略。

班超的發言讓每個使團成員潸然淚下,但也紛紛表態,一定按照當今天子的戰略部署,以歷代英烈爲楷模,排除萬難爭取勝利,堅決完成各項任務,那麼是犧牲也是在所不惜。

在班超的帶領下,廣大使團成員踊躍報名參加“敢死隊”,連做飯的廚子也舞動着菜刀,表示願追隨馬後,深入虎穴,剿滅這股狡猾的匈奴使團。

班超一聲令下,大家口銜枚馬裹蹄,趁着夜色悄然無息潛入匈奴使者的駐地,乘其不備,將其全部消滅。

班超這一舉動,史稱“虎穴行動”,向鄯善國展現了大漢“聯西破匈”的決心和實力,讓懸崖勒馬,迴歸到正確的道路上,爲世界團結做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