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黑板報

2016三月植樹節黑板報:中國植樹節的由來

本文已影響 3.07W人 

春風吹綠了柳捎,吹醒了小草,吹綠了小河水,吹來了植樹節。讓我們播下綠色的希望,點綴祖國的錦繡江山!今天本站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植樹節黑板報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6三月植樹節黑板報:中國植樹節的由來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

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

中國的植樹節,因時代的演變,先後作了三次改定。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後,民國4年(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准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爲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

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

民國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後,4月7日由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嗣後舊曆清明植樹節應改爲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8年(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佈《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農礦部長易培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於民國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國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週間爲“造林運動宣傳週”,於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北方地區以3月初旬,寒氣未消,還不適於栽樹之故,特規定植樹式仍於3月12日舉行外,造林宣傳運動周延至清明節行之。並由該部公佈《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週辦大綱》7條,以便全國照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2月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林業總局局長羅玉川提請審議《森林法(試行草案)》和對“決定以每年3月12日爲我國植樹節”進行說明後,大會予以通過。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爲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次年,國務院頒佈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差異較大,各地適合植樹的時間也不相同。因此,許多省市還規定了自己的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

  歷代詩人吟植樹

2500多年前的《詩經》中就記載有我國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人們植樹的情況;如《定之方中》就寫有“樹之榛粟,椅桐梓漆。”說的是衛文公徒居楚丘,始建城市,打造宮室,就種有榛、粟、椅、桐、梓、漆。那時人們植樹既是美化環境,更是使用方便。當時在黃河流域規模較大的果園裏有種桃、李、棗等果樹的,也有植桑樹的。先人把桑與梓栽在牆旁宅邊,以供養蠶,維持生活;並作爲遺產留給子孫,促進了當時桑業的發展。《魏風·十畝之間》記道:“十畝之間兮,桑者閒兮兮,行與子還兮……”因此,後人對這些樹看得很重要,至今人們還常用桑梓來比喻自己的故鄉。後魏《齊民要術》記載三國時一個叫李衡的人,在五陵郡龍陽蓋了所住房,種千棵柑橘,臨終前告訴兒子:“我家鄉的住宅有千頭‘木奴’,不向你要吃、要穿,每年只納一匹絹的稅,而它們生產的東西就夠你用的了。”他兒子後來每年果然收益不少。

古人勤於植樹,樹木造福於古人。因而激發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意,他們常對喜愛的樹題詩吟詠。如東晉陶淵明不久喜菊蘭,還愛植柳。他歸隱後就專門在房前種了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他愛柳、植柳的傳世詩有“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等。

唐代詩人杜甫、白居易、柳宗元都喜歡植樹。杜甫雖嗜酒,但更愛桃、竹,他住處附近的景色是“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平生憩息地,必種數杆竹。”據史料,他因戰亂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時,向駐地熟人要桃樹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爲送浣花村。”就是生動寫照。素有“柳癡”稱呼的柳宗元,他被貶柳州刺史後,在柳江沿岸種了很多柳樹,故有“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的說法。他不僅植柳,還帶頭“手種黃柑二百株”,歷行“列樹表道”“庇廕行旅”的環保美化策略和綠化方針。他的《種柳戲題詩》留有美譽,他的散文《種樹郭橐駝傳》對指導植樹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白居易在任忠州刺史時,常把植樹造林當大事與發展遠景來實施,他詩詠道:但願“紅者霞豔豔,白者雪皚皚;遊蜂逐不去,好鳥亦來棲。”他常偕部屬與百姓一道揮鋤、培土、修渠、灌溉;爲世人留下佳話。

宋代詩人蘇東坡在杭州任職期間,曾主持築起至今聞名的西湖長堤——蘇堤,“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圖畫”,使西湖平添了“東風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間柳花”的美妙景象。他謫居黃州後,在南門外築東坡雪堂,並在它周圍種滿竹、棗、慄以及黃桑、細柳等樹木,並寫有“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麻三百尺”的詩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