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黑板報

小學生春節黑板報相關資料

本文已影響 2.69W人 

  又是一年“擺冷細”

小學生春節黑板報相關資料

午後與媽媽泡了一壺老家上好的紅茶,酒紅色的茶湯看起來非常誘人,饞得我忍不住連喝幾口,整個人立時暖洋洋的。陣陣的茶香襲來,母女倆的心似乎早已徜徉在千里之外那片傣鄉的土地上了。

“又是一年擺冷細!這日子,過得可真是快!”

“擺冷細?”媽媽忽然說了這麼一句傣語,弄得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見我不解的模樣,媽媽嗔怪道:“在城市住得久,你都把老祖宗的節慶給忘了!咱們的‘擺冷細’不就是漢人的春節嗎!”

我趕忙笑說:沒忘沒忘!“冷細”就是傣歷四月,“擺”在此就是盛會之意,對吧?四月的盛會!真是妙極!讓人一聽,頓時心生強烈的嚮往之情!

眼前一下子現出過往節日的種種畫面,在這寒冷的冬日午後,重讓那些漸遠的記憶在心裏溫暖地走一遭吧!

故鄉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爲我國傣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歌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唱的就是德宏這片神奇的土地。據文獻記載,德宏傣族分爲“傣德”和“傣勒”,即水傣和漢傣兩種。“傣德”意爲水源下方的傣族,又稱水傣,爲德宏本土居民,在他們身上,保持着更多傣族古老的傳統習俗。如建築上仍然使用“幹闌”式竹樓;着緬裝;人名無姓氏,男女孩都以長幼順序取名:男孩依次叫巖、依、散、俄……女孩依次叫月、玉、安、艾、娥……“傣勒”意爲水源上方的傣族,又稱爲漢傣,過去分佈在“傣德”以北靠近漢族的地方,吸收了較多的漢文化成分,因此服飾與“傣德”有所區別。

傣族世世代代信奉巴利語系佛教,俗稱小乘佛教,使用着歷史悠久的傣文。

飽受中原黃河文明與印度恆河文明的滋養,傣族創造了絢麗多姿讓人驚歎的民族文化,她擁有自己的宗教、年曆、民俗、語言、文字、戲劇……傣族敘事長詩有550部之多!這些作品皆是數千行、數萬行的鴻篇鉅著。從世界文學史上看,中世紀歐洲產生敘事詩最多的法蘭西,也只有100多部,可見傣族敘事長詩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中的一座寶庫。

傣歷與漢族的農曆相差四個月,漢歷的大年初一相當於傣歷的四月初一。

每到傣歷三月底,只要走進傣族村寨,便會看見裊裊炊煙從屋頂升起,聽到此起彼伏“咚咚咚咚”的美妙聲音,再伴隨着一陣陣撲鼻而來的糯米清香,讓你輕易便迷失在竹林和大青樹圍繞的寨子裏……

那時,家家戶戶都得趕着在“擺冷細”之前用腳碓將糯米粑粑舂好,腳碓的形狀像一個睡倒的十字架,地上挖個坑,用水泥砌好,磨得很光滑,就像一口有底的井,將煮好的熱騰騰的糯米放到石碓裏,人在一端用腳大力“咚咚咚”地踩。還記得總是坐在外婆的筒裙裏小蕩着鞦韆,流着口水興奮地看婉晏(小姨)在那快樂地一下一下踩着石碓。有時,婉晏會將還在石碓裏舂着未成形的糯米粑粑隨手扯下一團放在手心,再用小銅勺舀一勺紅糖酥子做餡,搓成團團,就像一個巨型的湯圓,酥子在滾燙的粑粑裏化了開來,一口咬下去,香噴噴的酥子順着嘴角慢慢淌下來,燙得人燎心燎肺卻又美得人慾罷不能,那樣的人間美味呀!成年後的我再也沒有嘗試過!好玩的是,每次小姨帶着我們偷吃粑粑,外婆都要嘰裏咕嚕咒一番,按傣族的習俗,做好的第一塊粑粑是要先給家裏的看門狗吃的。有兩種說法:一是傳說忠實的狗曾對傣族的祖先有恩,所以祖祖輩輩都要回報;二據說是讓狗吃了第一塊粑粑,走到哪裏,都不會被狗追咬。估計第二種說法有些水分,我偷吃了那麼多第一塊,到哪也沒見狗兒咬我,它們都還直衝我搖尾巴呢!

傣族的習俗,初一這天一大早,天還未亮,小卜哨(小姑娘)、小碧朗(小媳婦)便爭先恐後地到寨子裏的井邊搶挑第一擔水,誰搶挑到第一擔,那她這一年就順順利利,心想事成,傣話稱爲“入裏今旺”,意爲好吃好在。女人們還得帶上自己舂的粑粑和鎳幣供奉井神,粑粑放在井邊,鎳幣扔到井裏,傣家的水井建得很別緻,像一座涼亭,水深約一米,因此總能見鎳幣在清澈的井底閃着銀光。

初一這天,寨子裏的老人都會帶上鮮花和供品上奘房(寺廟)禮佛,爲兒孫祈福。這天還有許多習俗,比如不能動刀,一般就吃軟米餌絲、米線或糯米粑粑;不能掃地,據說會將財氣和運氣掃走;更不能串門,孩子們一早要乖乖在家跪拜長輩,逐一接受老人的新年“阿佐”(祝福)。

初二,便開始走村串寨,遍訪親戚。記得小時候與媽媽徒步走到十幾公里外的寨子,去跟親戚們拜年,回程的竹揹簍裏總是擺滿了數不盡的好吃的東西。

這個時節,春回大地,陽光明媚,小卜哨、小卜冒(小夥子)盛裝相約去趕擺,到環境清幽的竹林中對歌、丟包——用色彩鮮豔的布料縫製成巴掌大小的布包,裏面裝上沙子,男女各站在七八米之外相互拋擲,接不到就算輸,對方會跑來向輸家要禮物。若姑娘對小夥有意,就存心不接,故意頻繁地讓小夥來要禮物,以增加雙方接觸的機會。當雙方都感到情投意合時,小夥就用手織毛毯將姑娘裹在裏面,雙雙到僻靜的地方互訴衷腸。兒時總奇怪怎麼會有四條腿一個頭的怪物?!試過撅着屁股彎着腰拼命從四條腿的毛毯裏往上看,還沒看出端倪,已被媽媽一面呵斥着一面拉走了!小卜冒“獵哨”(追女孩)的方式還有打土電話,土電話非常有趣:把豬膀胱分別蒙在兩個竹筒上,用塗過蠟的棉線相連,男女各躲在相隔一二十米的樹叢下,對着竹筒唱情歌說情話,這樣可說一些當面不好意思說的話,避免羞澀帶來的尷尬。

直到十五,“四月的盛會”差不多接近尾聲,“擺冷細”的熱潮也漸漸消退。

時至今日,傣族許多傳統的習俗依然留存下來;亦有不少珍貴的民族文化只能到文字堆裏和記憶中去找尋。我認爲,我們應該清楚自己的民族文化究竟應該揚什麼,棄什麼,保留什麼,創新什麼?一個優秀的民族,進步不僅僅體現在物質財富的增長上,更應體現於精神文化的發展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