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黑板報

好家風好家訓黑板報版面設計

本文已影響 1.95W人 

導語:有膽有識,有禮有節。有情有義,有失有得。我們要傳承我們的好家風好家訓並把它發揚光大。

好家風好家訓黑板報版面設計

好家風好家訓黑板報圖片1

好家風好家訓黑板報圖片2

好家風好家訓黑板報圖片3

好家風好家訓黑板報內容:

家風家訓的起源:

家風隨家族產生逐漸形成

家風家訓的雛形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氏族大家庭氏族的族長負責氏族家庭成員的生產和生活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並通過對家庭成員進行傳統**俗訓練來鞏固家長統治宗族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氏族的遺風,在這一時期,個體家庭開始出現,但它們沒有從宗族系統中游離出來,而是依附和隸屬於宗族宗族作爲血緣共同體,不但有共同的宗廟宗邑墓地,而且有共同的財產。

禮記·祭統中說: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尊祖祭祀活動能夠強化同宗族成員之間的血緣倫理關係,以便形成同姓同德同德同心同心同志的社會羣體心理和觀念,維護宗族制,共同保衛宗族的整體利益這一時期儘管存在個體家庭,但這些個體家庭的家長對家庭成員的教育,是與整個宗族家長實施的教育一致的,一個宗族的家風家訓是統一的。

這一時期和家風培育有關的名人當屬伊尹墨子·尚賢說:伊尹爲有莘氏女師僕伊尹是我國古代第一個見之於甲骨文記載的教師,他是商湯的老師,兼任湯王子弟師保,也就是王家的家庭教師伊尹認爲人的性格品質是在日常生活行爲**慣中培養形成的,所以他強調慎終於始,也就是教育要及早進行,並且要有始終如一的持續性,一刻不能放鬆他把王家子弟的家教故事看作是關係國家興衰存亡的大事:惟天無親,克敬惟親也就是說,只有自己克敬克明克誠,才能取得臣民的忠順和親近。

名人家風家訓小故事:

豐子愷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爲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爲“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裏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僞的!”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同時,子女獨立後,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樑濟對梁漱溟“信任且放任”

1918年11月7日,自殺前三天,樑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時在北京大學任哲學講師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裏去的。”“能好就好啊!”說罷,樑濟離開了家。

梁漱溟亦兩度欲自殺,但最終,現實中國的問題和人生問題縈繞着他,他不停思考,積極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樑培寬、樑培恕,對於他們,給予最大自由空間。接受採訪時,樑培恕說:“我們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最大的自主權。”這種教育,也與梁漱溟受到樑濟的影響有關,樑濟對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說,這也是一種“中國式傳家”。

樑培寬追憶梁漱溟時,時常會提到一次考試。當時,樑培寬考了59分,內心忐忑地拿着學校要求補考的通知給父親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還給了我。”樑培寬說,他後來明白父親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相比於課堂成績,梁漱溟更在意教人過社會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