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2.6W人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精選5篇)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1

《自然之道》這一課分爲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講字詞,第二課時主講課文。對我而言,這一課的教學是有些難度的,因爲它是一篇精讀課文,這就意味着要教好這堂課就必須要讓學生深入課文細細體會其中的精髓,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感覺到由於第一課時的課我的估計失誤,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第一課時的效果並不十分理想。我對第一課時的課進行如下反思:

  一、教學設計反思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它是一篇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由於第一課時主要以學習生字詞爲主,所以我在設計中也強調了生字詞的學習和理解。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1、初讀課文,讓學生能夠掌握文本內容

2、讀生詞,糾正讀音。解釋幾個成語的意思。讀的方式有個別同學讀,齊讀,開火車讀,男女生交替讀等。

3、生字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讀和寫。讀的方式有請同學讀,齊讀等。讓同學們自己發現快速記憶的方法,並給予適當的補充。讓同學通過書寫的方式發現不足之處並及時糾正。

4、學習課文1——2自然段

我感覺教學設計基本可以讓學生掌握字詞並進行一定的拓展,但是讀字詞的方式有些單一,書寫時也可以增加一些環節讓學生髮現如何更好地記憶。

  二、教學過程

整體能夠比較流利地將課講下來,但是由於我記錯了時間,導致教課的整體進程過快,一些本應該進行拓展和訓練的地方都沒有進行到位,而且課堂的整體氛圍也沒能充分調動起來,這是一個失誤。時間的問題也是今後我必須要注意的一點,這是給我的一個警示。

  三.出現的問題

1、PPT上的要求要與教師說出來的要求一致,我在PPT上呈現的是“自讀課文”,在課堂上說:“大聲朗讀課文。”這樣可能導致任務不明確。

2、在進行評價時,不要說:“挺好的。”要善於運用肢體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表揚和評價。

3、在進行文字的訓練時,不應該說:“不要寫成什麼。”這樣說的話很可能會將學生引入錯誤的方向。

4、PPT上出現的問題太多,要儘量在心裏想問題。

5、語速太快,成語解釋的時間過短

6、講伏筆的地方佔用時間較多

  四.建議和改進措施

1、在進行投影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點評,在展示學生書法時要適當進行表揚。

2、語速要稍慢一點,給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

3、在播放圖片時可以加上一點背景音樂,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

4、把握好時間,合理安排每一個環節。

5、在同學們寫字的時候,可以提醒同學們注意寫字姿勢。

6、注意聲音,要抑揚頓挫,調動氣氛。

7、在同學們讀書討論時要微笑着環顧四周

這一課時的教學出現了許多的問題,老師和同學們給了我很多的建議和幫助。我希望這些問題在我以後的教學中能儘量避免,將我的缺點和不足之處一一改正,希望我以後的教學能更加完美。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島上所聞、所見、所做、所想爲線索,描寫了小海龜羣離巢入海被食肉鳥啄食的驚心動魄的衝突場景。揭示了大自然萬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災難之本能的祕密。

由於公開課是在本課教學之後上的,如果還按閱讀課來上,學生一定覺得沒有新意,也失去了上課的意義。任何時候給學生上課,都不可以抱着表演或是應付的態度,而必須讓孩子有所收穫。因此我的課一改再改,最終呈現的是一節以文帶文的習作課。

課前的備課深受何捷老師《自然之道》的啓發和影響,對於細節的描寫幾乎完全按照何老師的思路進行設計。先抓了第四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兩個直接傳授道的段落,進行了人物語言的對話感悟細節描寫的魅力。再回歸到5到7自然段,抓具體的關鍵詞句進行體會感悟,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激發孩子的情思,感受細節描寫的魅力。

有改變的地方是,我的目標設計只有一個:領悟文章寫法上的特點,學習如何在敘述故事中揭示道理。這樣一來,我對如何講道理做了細緻的思考。除了細節描寫外,我還考慮到故事性對於講道理的重要,和道理如何蘊含在文中等。

在理清了如何講道理後,我還進行了同類文章的延伸閱讀。我選擇了《醜陋的容器》這篇含有明顯的道理的文章,讓孩子根據課堂上的所學,來延伸閱讀,內化講道理的能力。

最值得一提的是板書設計:我將故事視之爲骨架,將細節描寫視之爲血肉,孩子自然的感覺到蘊含其中的'道理便是文章的靈魂。這樣一來清楚明瞭,課的重點就很突出了。

  改進之處:

1、一堂好課的設計是需要做足課前準備的,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去鑽研的,甚至需要閱讀大量的相關讀物來拓寬自己的思路,讓課堂顯得更加飽滿,給學生的足夠簡潔易懂,卻又終生難忘。我當然做得不足了,可是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纔有了完整的思路的,雖然提前也進行了鑽研,但是對於課的設計沒有完全融入內心,在衆目睽睽之下心裏發慌就說了上句接不了下句了。

2、感覺學生接受的不是很好,可能整個思路理清了,但是運用起來怎麼樣,不得而知。細節的描寫,包括把故事寫的清晰流暢等,哪裏是一句話可以明白的,需要長期的訓練,需要大量閱讀的積澱,需要一定的文學修養和功底。那麼我的課設計的是不是還是過於籠統,一課一得,我真的不敢確定今天的課堂孩子是否有所得,得的是皮毛還是更多?心裏並不踏實。

3、接下來還要繼續研究這樣的課型,將閱讀課變成習作實踐課,不僅僅挖掘課文的思想性,更要關注文章的文學性,要不斷地細讀文本,發覺可以利用的文本資源,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在課堂上運用,讓孩子有更大的收穫。

通過這一節課,我覺得收穫的不僅僅是一節課的優缺點,而是對於今後如何上課的思考。我會再接再厲,在不斷的研究與學習中進步。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3

《自然之道》是本單元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家嚮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鈔鶇啄咬時,不顧嚮導的勸阻,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着,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爲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爲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小龜,但任然感到十分震驚和後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在3班和4班的教學都完成後,才發現自己的不足。如,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合理,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環節的突破是否採用了具體、有效的辦法、策略等等。

其實在進入第三單元的學習時,從內心深處不太喜歡這一組課文的教學,因爲它們都是說明文,文章缺少美感。那麼,如何上好說明性課文呢?通過一個單元的教學,有所悟:在教學中,應制定一個合適的的教學目標,目標不要太多,太花哨,而要集中一點以攻之。

就本篇課文來說,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感受違背“自然之道”:上課開始,我讓學生通讀課文,然後找出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麼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以“蠢,蠢事,愚不可及的蠢事”爲主線感悟情與理的衝突,以達到對自然之道不僅要認識,而且要遵循的這種想法。

其次,明白遵循“自然之道”:嚮導極不情願的抓起那隻??我就抓“極不情願”解讀嚮導爲主線,引導學生辨析自然法則與道德法則衝突時應該怎麼選擇纔是正確的。

第三,明確聽從“自然之道”:“蠢”不只是該不該救的問題,還有怎麼救的問題。要麼不救,要麼選擇正確的方式救。不救,綠龜會有自己的自保方式,我們遵守這個“自然之道”,它們或許不會受到更大的傷害,食肉鳥也自能按弱肉強食的原則覓食;如果救,也得

要看清情況,瞭解清楚規則,順應“自然之道”,選擇正確的方法。我們不是不能改變事實,而是要依照規則改變。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學設計,不足主要在環節的銜接上,設置的問題出現過於突然,沒有進行很好的烘托和自然的過渡,沒有放手讓學生自由提出問題的探究學習。

語文教學總是遺憾的藝術,如何讓教學的設計更靈活的應對學生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爲經驗不足的青年老師,仍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磨練。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4

本學期的教研課已經落下帷幕,回想自己從選課、備課、磨課到最終上課展示的過程,組內老師不管是教師課堂評價語還是教學環節、板書設計等多方面,都給予我悉心的指導與幫助,使我深地感受到團隊的溫暖與力量。

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我們團隊力圖合理利用教材和層層深入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誦讀、思考、體驗中學會學習。

  一、整體感知課文

爲了突出重點,充分展開學生的自主探究,從根本上擺脫冗長的情節分析和煩瑣的提問應答。我採用了直接導入的方法,並請學生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整體感知,並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並隨機板書,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初步瞭解概括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感悟語言文字

學習語言不是一種純客觀的認識過程,而是一種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和理性認識相統一的感悟過程。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必然會經過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認識與體察過程。

課文中嚮導的話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中,我先從引導學生品讀小幼龜偵查巢穴外面情景的神態、動作入手,使學生感受到小幼龜的機警與謹慎;進而引導學生理解遊客焦急急切的合理與嚮導的“若無其事”的反常,通過理解詞意“若無其事”,創設情境,使學生聯繫生活,結合語境再次體會嚮導“若無其事”的正常,從而初步感受嚮導所說的:“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番話的意思。當課文學習到後面的內容,即嚮導和作者以及同伴們奮力拯救幼龜後,帶着震驚與深深地自責再回讀嚮導說的話,相信此時學生的感悟會更加深刻,從而更好地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三、培養想象能力

文本有限而想象無限,許多文本會留下較多的空白,給讀者以儘可能多的想象空間。在閱讀教學中,藉助“文本”的“留白”而展開想象的超文本閱讀爲學生的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教學課文的第5—8自然段時,我採用以讀帶講、讀中想象、感悟的方式,體會文中的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默讀,並試着用文中的語句概括這幾段的主要內容;接着引導學生邊讀邊感受、邊讀邊想象,成功地對文本進行補充,使得羣鳥叼食龜羣的畫面在學生的想象中更具震撼力;最後通過小練筆選擇不同角色的不同想法,更讓學生感受到違背自然規律帶來的惡果是無法彌補的。從這些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發現,課文的空白處成了學生馳騁想象的空間;而學生在豐富的想象中,實現了對文本的更深刻地認識。

在這節課中,讓我覺得遺憾的地方很多:首先在指導學生朗讀人物的不同心情的語句地方比較倉促,尤其到5—8自然段的情感昇華部分,學生情感投入欠缺;其次,不能機智靈活地處理課堂教學環節,致使文章表達方法及推薦好書環節沒有進行;再次,在課上,自己還太過“強勢”,總想牽着學生說出我想要的答案,留給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時間過少,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落實得不到位。

教學是一門藝術,要上好一節課,就要不斷地對自己教學設計進行“精雕細刻”,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進行“再加工”、“再創造”。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我將在教學實踐中努力鍛鍊自己,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5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我”和幾個旅伴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上,想實地觀察幼龜是怎樣離開巢穴進入大海的。出於好心幫助了一隻幼龜,結果卻給成千上萬只幼龜帶來了災難,使不少幼龜成了食肉鳥的口中之物。這件事告訴我們:愛護動物就要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規律,才能把事情辦好。

1、在這堂課的教學進程中,我以“我”及同伴的心情爲線索,讓學生帶着一顆心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與“我”同憂、同喜、同悲、同樂。聽着學生們一句句如同真實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們讀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證實了這種想象教學也是一種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實效。

2、讓學生讀在臉上,體現學生的個性。朗讀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爲目的一種閱讀方式。閱讀教學課中的活動首當其衝的應該是朗讀。對於小學生來說,更能表達內心感受和情感的恐怕莫過於出聲的感情朗讀了。搖頭晃腦的讀,抑揚頓挫的讀,咬文嚼字的讀,甚至帶有表演和誇張的讀,無一不是展示學生獨特體會的亮點。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也要重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語氣及方法來讀,通過個性朗讀,張揚學生的個性。

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如果把“我”和同伴的心情的變化板書到黑板上,引導學生弄清我們的心情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就能使學生更深刻地到違反自然規律辦事就會得到與自己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