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84W人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

十一長假結束後的星期一就該我班升旗了。在挑選主持人的時候,同學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我靈機一動,何不以這一課的誦讀比賽來挑選主持人呢?要求一宣佈,同學們就讀開了。那個認真勁兒高出平時的好幾倍!趁着同學們的'朗讀熱情,我出示了幾個閱讀思考題:1、你最喜歡讀哪一段?爲什麼?2、讀你最喜歡的語段時,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3、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經驗理解“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這句歌詞。我請每個主持候選人讀完一段自己做喜歡的語段後,任選一個閱讀思考題來回答。有的以讀代講,有的回答精彩而且有深度。由這一課的教學我認識到“讀”在語文課教學中的重要性。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2

《新型玻璃》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爲了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興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創設情境,開展有趣的互動活動,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了課文的學習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活動一:我是小小推銷員

本課內容淺顯易懂,段落結構基本相同。於是我採用精講第一自然段“夾絲網防盜玻璃”,先引導學生總結這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瞭解其中所用的說明方法。之後我出示“新型玻璃名稱、特點、用途”的表格,讓學生分小組對其他四種新型玻璃進行自主學習,邊讀邊展開討論。引導學生用“讀課文——找出描寫玻璃特點和用途的句子——歸納說明方法”等步驟學習後面的四個段落。在學生對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有充分的瞭解後,我開展了”我是小小推銷員”活動,讓學生推銷課文中的五種新型玻璃,既使他們掌握說明的語言,又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思維能力能得到發展,使學生真正享受到自主合作學習的成功樂趣。

活動二:我是小小發明家

爲了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所學知識去表達,交流,走進真實的'社會生活。在拓展學習階段,我啓發學生打開想像的翅膀,開展“我是小小發明家”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生活和未來的世界中放飛自己的想像,發揮創新的潛能。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們還能設計出哪些更有創意的新型玻璃?”這時,學生的創造積極性被激發出來了,大家議論紛紛,設計出了許多種新型玻璃,我不得不讚嘆學生的奇思妙想真是大膽、新奇。他們就像破土而出的嫩芽,只要用心澆灌,每天都有新的驚喜帶給你。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3

一、單元主題教學促進了學生步入小學高年級初始階段的成長

在實施了“我愛閱讀”、“月是故鄉明”、“學習說明性文章”三個單元的教學後,我們學生領悟了一些從年級段到單元組再到具體課文學習的整體認知,感悟出單元把握與具體落實訓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效性,也就較好地完成了第四單元“生活的啓示”的教學,且收穫頗豐。

語文源於生活的需要,又在生活中還原語文的本真,從而更好地服務於生活。有這樣一本書——書中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這本書的名字叫“生活”。善於讀這本書的人,不僅會從中有所發現,得到啓示,還會爲這本書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這就要求教師以學生爲中心,啓發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覺器官從生活中獲取語文素養,認識到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

二、以單元主題爲依託,在文本中理解學習生活的啓示

在“生活的啓示”這一個單元,文本以《釣魚的啓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落花生》、《珍珠鳥》和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爲課例進行系統訓練。教學本組內容,我們認爲只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先認真觀察生活和社會,從校本資源中學生耳聞能熟的釣魚、到達某個地方的不同線路、鳥等入手,引發學生的興趣,進而在興趣的氛圍中,滲透生活的啓示,體味生活與學習語文的密切聯繫,而後在利用多媒體資源向學生展示羅馬、珍珠鳥等本校不熟悉的東西,纔會事倍功半,而且可以把相對來說較爲乍熟還生的文章內涵襯托得熠熠生輝。

本單元有兩大特點,首先是每篇文章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如,道德判斷也許很簡單,實踐起來卻很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做人不能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其次是因爲課文的情節性強,所以學生愛讀,讀得出真情實感;因爲語言質樸簡潔,所以學生能讀,讀得懂字裏行間的靈動主題;因爲含義深刻,所以即便學生一時無法全部消化吸收,也會在師生的互動中,領悟出生活的諸多啓示。總體來說,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真正體現出融哲理於文本又在文本中詮釋哲理的雙向互

說實話,對於我們這種農村小學教學,如何上好這種專題綜合性學習的語文課,我是有些迷惑的。這次活動課以“我愛你,漢字”爲主題,爲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我把活動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爲“激發興趣,制定計劃”;第二階段爲“綜合實踐,開展活動”,爲了防止活動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我遵照學生自己的意願,把全班分成了“漢字演變考察組”、“錯字別字警示組”、“社會用字調查組”、 “書法作品鑑賞組”。第三階段爲“成果展示,互動交流”。在活動中,一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課前學生充分利用街頭巷尾、圖書館、互聯網查找資料,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利用小組交流實現資料共享,並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如“社會用字調查組”的同學發現了餐館招牌“餐”有誤,“餐”字隨意簡化,自家樓下“停車場”的“停”隨意簡化。有一家服裝店的名字“衣衣不捨”取得奇妙,巧用成語,招攬顧客。

漢字,中華民族的瑰寶,這個我們天天相見的卻又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的事物,通過本次活動讓我們對她已有所瞭解,有所感觸。也許學生對漢字的歷史與文化,還是”霧裏看花”,也許學生爲現代社會中不規範使用漢字的現象而困惑,也許學生對書法藝術似懂非懂。但他們關注漢字、熱愛漢字的熱情卻被點燃了。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學生們明白了學習漢字的重要,明白了寫好漢字的重要,明白了漢字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應當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又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積極性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選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是注重探索的研究過程。教師的指導是學生的自主性得以發揮的重要條件,而指導作用首先左於激發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師應該爲學生指點活動的途徑,幫助學生想些活動的點子,介紹一些語言文學網站。通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究去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學生感受到的不僅是漢字的趣,更應感受到漢字與生俱來的歷史溫度和生命氣息,並昇華凝聚爲對漢字一種真誠的愛。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的困難。比如:我們蒐集到的甲古文、青銅器上的籀文,我們卻沒人認識這些符號的什麼特點,代表着什麼。也無人請教。雖然這又是一個新的課題,但使我感到深深的不安,自己的知識貧乏,拿什麼奉獻給學生?使我明白了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再

就是我的學生由於平時訓練較少,他們在與人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拘束、語言的貧乏,使調查採訪工作收效不大。農村學生受條件限制,能上網蒐集資料的學生並不多,大部分小組需要老師的幫助。但可喜的是我們的學生已經從課堂走向了社會,開始了做一個新世紀的”社會人”的征程。雖然舉步爲艱,但我相信付出必有收穫。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

在教《金獎章》這一課,回顧自己的教學,從幾個方面是值得自己去改進的。

一、提問

要針對學生實際,提問要有梯度。因材施教,把信心留給學生;

要針對文章要旨,提問要有深度,問題要精練但要有價值;

要針對全體學生,提問要有廣度,問題要有訓練性,目的性;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三、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

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

五、肯定學生觀點的價值

自己這兩節課,仍要改進語言的表達,要精練準確一些,課堂層次要更明晰一些,爭取鬆散。重點的地方要透徹,容易掌握的要力切簡單多給予學生自主,把四十分鐘合理高效的利用起來。

《金獎章》分角色讀是重點,在讀中去發現人物們各自是如何對待榮譽的,在爭論中表現出了什麼樣的性格特徵,最後迴歸課文開頭,對比讀出烏鴉的行爲。接着迴歸第二部分環境大使的`頒獎詞。烏鴉對待榮譽是怎樣的?探討你喜歡烏鴉嗎?你從這件事情中懂得了什麼道理!如果還有一枚金獎章你還將頒給誰呢?爲它寫一段頒獎詞。最後,給學生提供一個寫作的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5

這是一堂校級公開課,課前我一直在思考,課堂如何實現生本?我想到了生本的關鍵詞:“順學而導””基於學情””課堂的唯一受衆是學生“備課就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學生真正需要什麼?從這堂課中他要得到什麼?去掉一切浪費時間的花哨行爲,使40分鐘的課堂緊湊,有效。

由此我就想到了由學生的預習入手,圍繞導語展開教學。最後提升思想,深入思考環保問題這三個環節。

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好的方法。是體現生本的最直接的方法。而預習的質量從一定角度上也左右了課堂的質量。學生帶着自己的想法,帶着自己的疑問走入課堂,那麼這節課必定也是高效的一堂課。在預習中我檢查了三個方面。課文是否讀順(檢查難讀的地方)能否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內容。導語中提出的問題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前兩個問題是預習的一般要求,而後一個問題是針對本課的特點的特殊要求。而這個問題,也是學生學期本文的線索和依據。也是精讀部分的切入點。

在根據導語展開的精讀部分中,我所考慮的這麼一個問題“這部分中,哪些是需要教的東西?哪些是不需要教的東西?”基於學生的學情,經過分析,我以爲那些表示瀑布雄偉壯觀的詞,學生基本都明白,無須一個個去體會,而其中兩個表示數量的詞“一億立方米”和“30千米外”,學生沒有形象的,立體的感知,是需要具體化的。於是在設計中,我分四部進行朗讀指導。

第一,抓關鍵詞自由練讀。

第二,數字想象化想象朗讀。

第三,聽課件聲音想象朗讀。這樣的朗讀,層層深入,立體了瀑布的壯觀景象。這一部分充分的落實了,與今日瀑布的.奄奄一息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對比衝擊着學生的感情,震撼着學生的心靈。

第四,在感悟提升中,我在思考:環保問題的文章學生已經學過很多,那麼學生對於環保的意識,僅僅停留在我們要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這一點上就可以了嗎?能不能針對這課的特點,做更深層次的思考?哪怕給學生留下一個懸念也好?考慮到這,我想到把菲格雷特的悼念詞和水電站的資料放在一塊,讓學生在兩者之間去權衡,人類該建水電站還是該保護瀑布?在深入思考中明白,經濟的發展和環境保護有時就存在無法調和的矛盾,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即能保護環境,又能發展經濟,而這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總之,我以爲,在這課課堂中,我僅僅圍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展開教學,使學生從始至終處於一種跳一跳,豁然開朗的學習狀態中,課堂效果較好,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6

《珍珠鳥》是一篇值得反覆玩味的散文,我琢磨了好幾個晚上,反覆修改了好幾次教案,最終決定立足教材,立足字詞章句,圍繞“信賴”這個主題,以“讀”爲線,以“品”爲珠,串連起全文的脈絡精神。從“初步感知”到“品讀感悟”再到“感情昇華”,將語言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薰陶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品味文字,多種途徑實踐語言

古人有“感言,會意,得意”之說,說的是人們閱讀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語言,進而理解它的含義,最終記住這篇文章的意思。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經過語言實踐,使學生進入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中,體驗文本蘊涵的感情。如精心玩味三個帶“小”的詞語,比較誦讀“小傢伙”的四個句子;品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眼前出現的趣味的畫面,引導學生找出值得品味的詞語,指導欣賞,並將自我的理解融入朗讀;抓住“一會兒”想象珍珠鳥一會兒又去幹什麼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課文中的語言實踐點,經過多種途徑實踐語言。這些實踐點的落實使語文課有了真正的語文味,學生在細心品味字詞、反覆誦讀句子中,提高了語言的鑑賞和運用本事。

二、主角轉換,使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

怎樣在引導學生領悟“信賴”這一主題上有獨到之處呢?首先讓學生感悟文中珍珠鳥對作者產生信賴是原因:作者對它的尊重、愛護、喜愛。然後讓學生走進珍珠鳥的內心世界,來體會珍珠鳥從怕“我”到親近“我”的心路歷程。經過主角轉換,更深入地走入文本,直接與作者對話,獲得深切獨特的體驗。學生在主角對話中,要對文章的資料作進一步的分析和更全面的概括,並且要經過想象,用語言將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歡之情,人與動物之間的愛與信賴表達出來。這樣,語言和精神就在新的同構中獲得了新生。

三、啓迪思維,點燃思想的火花

這是一篇人文情愫較濃的文章。爲了讓學生以具體的'語言爲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蘊涵的人文精神,在感悟“完美境界”這一環節時,我出示人鳥相親圖,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想象珍珠鳥的夢境,在這基礎上給畫面取題目,學生在欣賞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從而挖掘出文章的豐富內涵,深會作者之意。在“拓展昇華”中,我深情交流自我的讀後感受,並播放一組人與動物和諧友好的畫面,讓學生浸潤其中,再受薰染。這樣的拓展是基於文本、服務文本的,文本深藏的人文情懷得到充分挖掘與展示,點燃了學生的思想火花。最終讓學生說說對信賴的一點感覺和滋味。學生有感而發,思想精神取得了自我的提升,思維品質得到了強大的鍛鍊。思考的樂趣,思路的跌宕,思維的力量,思想的覺醒,盡在其中。

課上完了,我分明看到晶瑩的淚花在學生的眼裏閃爍,我們在一同品味,一同追尋“信賴,不就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嗎?”這一真諦中,得到了精神的洗禮,獲得了生命的體驗。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

〈落花生〉這篇精讀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敘事散文,文章篇幅簡短,但內含深刻的哲理。

我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只要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把父親所說的幾句話作爲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上讓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主要是寫哪件事,看看父親是怎麼議論花生的,由此父親說的這幾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在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我安排學生個體進行閱讀,思考和小組交流討論,讓學生聯繫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但是不足之處是:

1、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後,我要求學生抓出相應的部分,讓學生進行分段,浪費了很多時間,使得後面學生的閱讀時間不夠充分。

2、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的品格,沒有說哪三種水果外表好看而沒有用處。我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好,所以後面問學生喜歡當什麼的時候,學生都說當花生,有了侷限性,後來及時補充了,還是覺得學生理解不好。

3、時間不夠,沒有很好的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有感情的讀課文,深刻理解課文。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

一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爲了掩護羣衆和主力部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峯,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犧牲的精神。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除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換個角從如下幾方面理解課文內容,以達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一、團結協作,顧全大局。

沒有團結就沒有勝利,五壯士從游擊戰到掩護戰,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殲滅敵人,無一人退卻和反對,直到共同跳崖。倘若五壯士沒有擰成一股繩,他們是絕對完成不了任務的.。當掩護任務完成過後,他們沒有去追趕部隊,而是爲了羣衆和連隊的安全,犧牲自己走到了懸崖,使羣衆和連隊轉危爲安。

二、五壯士運用了科學的決策。

在一步步的行動中,他們實現了決策的優化,最終達到了較爲理想的決策效果。在精神和思維方法上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典範。我們不但感受到了他們的英雄氣概,更感受到了他們的高度智慧----科學的決策思維。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9

今天教學了《斗笠》。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個人認爲還是比較成功的,特總結反思如下:

一、教學目的比較明確,從讀中感悟。

因爲課前進行了比較充分的預設,在把握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的時候,我確定在“緊抓中心,整體感知課文之美,從讀中感悟”上,因此,課堂一開始,我便提問 “預習了課文之後,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我感覺到了深深的母愛和思鄉之情。”課文的中心呼之欲出,之後,我便緊緊地抓住這一中心提出問題, “那你從哪兒能感覺到這種深深的母愛和濃濃的深情呢?”讓學生認真對課文,和同學討論交流,在此基礎上彙報交流,並指導朗讀,思路清晰,目標相對明確。

二、穩紮穩打,朗讀指導較紮實。

在引導學生具體感知的過程中,我並沒有着急,而是踏踏實實得讓學生真正做到“讀中感悟”。例如有的學生在提出“每一小節的開頭一句形式內容都相同,這樣的`重複就象母親的一句句的叮嚀一樣,感受到了深深的母愛。”我及時抓住,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確這種開頭重複的習作方法叫做“反覆”。並通過進行範讀的方式,讓學生充分體會句子是一樣的,但是出現在每一個小節時,因爲感情的不同,讀出的方式卻也是不同的,從而體會這種寫法的妙處。在此處,我充分讓學生讀,()並在讀後進行評價,然後再帶着體會讀,使學生真正通過讀這一形式,更加深刻的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處:

1、課堂上沒有照顧到學困生。 在這堂課教學的時候,教學氣氛並不是那麼的活躍,有的孩子不敢舉手,這其中不乏一些學困生,在我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並沒有及時發現這一現象,沒有更好的照顧到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並及時進行鼓勵,使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不高。

2、教師的話還是多一些。儘管在課堂上我已經相當注意這個問題,但是在今天的教學上,在一些過渡環節的處理上,我的話還是羅嗦了一些,尤其是有的時候孩子們回答問題不夠準確的時候,我有些着急,沒有更深的進行引導,而是自己把答案說了出來,使學生的自主性沒有更好地得到體現。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瑛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學完後有了以下思考:

一、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語文課堂裏,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裏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爲學生搭建“對話平臺”。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被動地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文本對話”:比如在這堂課中,在最後學完課文,我問道:“對於這樣一個思念祖國的華僑老人,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爲了不教。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後,我讓學生欣賞《鄉愁》,引領學生閱讀現代和古代詩人所作的幾首詩歌,一方面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他人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這一課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回憶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後,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徵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對中華民族的讚美層層引出。並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託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他人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文章的倒數第13段,字裏行間都滲透出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與喜愛,同時也是要求背誦的段落。在品味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我設計了一個填空練習,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也把文章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3、把他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人生,懂得有價值的人生和有意義的生活。“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

《四季之美》這篇散文,語言非常優美,給人畫一般的美感。作者清少納言以她獨特的視角、細膩的表達爲我們呈現了四季的獨特之美。作者選擇了她認爲最美的四個時刻:黎明、夜晚、黃昏、早晨來詠唱。“春天——黎明”動人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與雲彩的鮮亮互相映襯。“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螢火蟲的翩翩飛舞,月夜、暗夜、雨夜都無妨,哪怕是星星點點朦朧的微光也足夠喚起美的感覺。“秋天——黃昏”感人的是夕陽照山時的'點點歸鴉和比翼聯飛的雁字,還有風聲蟲鳴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溫暖炭火的心情,這是下雪時、下霜時,甚至無雪無霜時都需要的。四時瑣屑,信筆寫來,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溫暖,冬天的和諧,都細膩真摯,溢於言表。不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人是不會寫出如此文字的。

一、設計思路

1、《四季之美》是部編教材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圍繞“自然之趣”這一主題編排,單元教學目標重在感受景物描寫的動與靜,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本次教學是定位在學生第一次接觸此類文章的基礎上設計的,旨在讓學生就散文這一特殊文體,靜靜品讀、慢慢體會。研讀文本,以讀促寫,讓學生學會方法,爲後面的習作學習做準備。

2、以“美”爲線索貫穿全文,開啓尋“美”之旅。最終板書組成“美”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不僅要學會“發現美”,更要學會“表達美”。

二、成功之處

1、絕大多數孩子對四季景色比較熟悉,但讓他自己來介紹四季的特點又有一定的難度。怎樣讓五年級的小學生走進四季,與四季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在教學中一方面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藉助視頻、圖片直觀地展現了四季景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善於發現大自然的美,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文字介紹,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四季的感知認識。

2、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小組讀、分角色讀、齊讀等。讓學生通過朗讀從感官到內心體會到四季景色的特點。讓學生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練和優美,從而感受四季的美。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3、我抓住了“美”這一條主線,讓學生在充分朗讀感悟後,體會作者筆下的語言文字美、韻味美、選材美。朗讀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自由朗讀、默讀、配樂讀……熟讀成誦。

4、課堂配樂範讀美、板貼美、教學課件設計美……整體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把學生們帶入美的情境之中。

三、不足之處

在教學時間分配上還稍欠缺。由於課堂的交流和品讀用時較長,因此在仿寫這一環節的時間就顯得有些緊張。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堂課,我會在品詞析句上下功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品讀,讀出作者的心思、性情、襟懷,與作者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從對話中照見自己:是否有作者那樣的的眼光、思考和生活態度?如此,散文才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才能真正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讓學生學會發現世間萬物之“美”,用真情實感表達世間之“美”。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

語文S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爲我們介紹了五位名人,其中,《梅蘭芳》給我留下來深刻印象。教學本課時,如何讓學生感受梅蘭芳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與愛國情感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在講授新課前,我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由於學生對梅蘭芳所處的時代離現在較遠,孩子們對這位世界文化名人瞭解不多或是並不瞭解,因此,我讓學生回家上網查找關於梅蘭芳的資料,第二天課堂上,通過一個個孩子的彙報,讓孩子們瞭解到,梅蘭芳不僅是一位京劇藝術大師,在中國戲劇界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是一位世界級的文化名人。

在授課時,我首先從梅蘭芳的幾個小故事作爲切入點,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給每個小故事列出小標題,剛開始,學生有些困難,在我例舉一個故事,並告訴學生要善於抓住文中重點詞句來歸納後,學生漸漸地會了,有的小組通過一段段快速閱讀,列出了五個小標題,有的小組仍然有困難,我便下去逐個指導,大約過了15分鐘,我讓學生彙報,這個小組說完,有不同意見的,別的小組可以補充。通過全班的交流,學生髮現,這五個小故事都是圍繞梅蘭芳拒絕爲日本人登臺演出而寫的,突出了梅蘭芳高度的民族氣節與強烈的`愛國精神。這樣,學生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其次,感悟文章的重點句子,如:“茫茫青史,爲了愛國而摔破飯碗的優伶,有幾人歟?”……讓學生從這些句子中,品悟梅蘭芳把民族氣節放在了第一位。爲了民族氣節,他寧願放棄了視爲生命的藝術,感受到了一個藝術家的偉大形象,從而突出了教學重點。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3

這是五年來語文課本上出現的第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本課介紹讀書方法的文章,告訴學生在讀書過程中不要放過攔路虎,應掃清閱讀障礙,讓讀書更有成效。

雖然是自讀課文,但孩子畢竟認識淺薄,如果沒有老師的點撥,就會迷失學習的方向。於是,我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課文特點,設計了以下幾個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自讀自悟。

1.“攔路虎”本來指什麼?爲什麼要加雙引號?在本文中,“攔路虎”指什麼?

2.學習中如果遇到“攔路虎”繞着走,結果會怎樣?

3.如果遇到“攔路虎”,正確的做法是什麼?用“——”在文中畫出相關內容。

4.分別用文中的話來概括第三、四自然段的大意。

出示自學指導後,學生都投入了快樂、輕鬆的自學中,一開始,同學們都在聚精會神地自學,一會兒,他們就轉入了與同桌、小組同學的交流共享中,在熱熱鬧鬧的'討論中,我知道這些問題都基本上得到了解決。果然,在接下來的交流中,我有意請成績相對較差的同學來回答,結果,他們也是回答得頭頭是道,適時的激勵評價讓孩子們學得更有自信了。四個問題交流完,課文內容基本上就理解了,最後,我讓學生試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些同學習慣於概括主要內容時找人物(本文是說明文,沒有人物),竟然不知道該怎麼概括,我讓學生緊扣文章題目來概括,學生很快找着了門道,效果也不錯。

本節課我還是感到很自豪的。

1、我們班的孩子平時就養成了勤查字典的好習慣,他們每個人的手頭都有一本《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在預習一篇新的課文時,孩子們都會拿出字典解決文中的生字詞,一些學習自覺的孩子還會在課外閱讀的時候,旁邊放一本字典來及時解決閱讀中的生字障礙。

2、能夠做到帶着問題進行有效默讀。

3、能夠養成較好的讀書做記號的習慣。

4、能夠通過聯繫上下文等方法來理解一些詞語的含義。例如:連估帶猜等。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4

這篇略讀課文是著名作家葉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憶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闡明讀書的特有感受以及讀書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全篇情感真摯,層次分明。學生把握很容易。因此這節課的設計意圖是要體現新的'教學理念。通過本文的學習,精心設計,注重學生的活動,真正實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例如,在把握文章結構時,我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入手:文章寫了作者童年讀書的那幾件事?又寫了我作文的哪幾件事?默讀課文找出事件,用簡練的幾個字歸納出來。學生們很容易就找出了幾件事並歸納爲:

1、香菸人。

2、連環畫。

3、文藝書籍。

4、中外名著……

學以致用,使聽、說、讀、寫四種語文基本能力都得到了訓練,較好地完成了本文的學習任務。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

《友誼的航程》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美國聖迭戈港的經過。展示了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同時表現此次出訪帶去了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課文緊緊圍繞“友誼”這一主旨,選取了與美軍民的聯誼及旅美華僑見到中國海軍的激動心情兩個場面來記敘,表現我國海軍艦艇編隊此次出訪的意義。下面,結合我的教學方法談一些想法。

一、小組學習效果顯著

這篇課文,我着眼與“要教給學生什麼”,經過研讀文本,我發現點、面結合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文章主要講了兩方面的內容:與美軍民的聯誼及旅美華僑見到中國海軍的激動心情。而這兩方面的內容又通過“中國海軍的出訪,不僅贏得了美國人民的'友誼,也使廣大旅美僑胞倍感振奮與自豪”這一句連接起來。這一句話即第3小節這。於是,我設計了這一環節:小組學習找一找有關點面結合的句子。通過教師的教(第二小節)讓學生學(第四小節),讓學生變被動爲主動。他們的興致一下子就被提起來了,每個小組都積極探究,很快掌握了這一方法。

二、情境創設目標達成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以充滿激情的話語、配以圖片、音樂來渲染氣氛。藉助這些真實動人的畫面和激情飛揚的旋律,我引領着學生穿越時空,來到了1997年中美兩國官兵在聖迭戈相聚聯歡的現場,在身臨其境中進一步催生了學生的自豪、驕傲之情和無上的光榮之感,催生出了學生熱愛和平、追求平等、崇尚友誼之情。乘機,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中描寫中國海軍“艦容整潔,士氣高昂”的語句,以及美國海軍讚美中國海軍的語句,表達自己對祖國海軍的讚美之情,表達自己的自豪、驕傲之情。通過朗讀,我充分感受到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與讚揚,對友誼的嚮往與讚美。這一感情開始在學生的心底裏紮根、開花。

二、讀中感悟情真意真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已充分感受到了祖國日漸強大,中美兩國建立起了誠摯的友誼。此時,讓學生自主學習第四小節,感受旅美僑胞對祖國的感情。不需要老師多說,學生自然真情流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