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篇

本文已影響 3.93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掌聲》寫的是原來內心自卑的殘疾小女孩英子在同學的鼓勵與關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文章的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的情感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教學時間爲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生字新詞,初讀整體整體感知,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第1、2、4自然段。第二課時品讀第3、5段自然段,迴歸整體朗讀全文,進一步領悟掌聲的內涵,拓展延伸。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課堂上,我努力營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喚醒學生的心靈感悟。

一、以讀代講,角色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研究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教學我們力圖以讀爲主,通過讀讀、說說、議議等環節,引導學生採用自由讀、默讀、指名讀、角色讀、引讀等方式,扣詞摳句,反覆品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促進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體驗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文中寓道,道中顯文

本課教學中注重對人物內心世界的體味,對文本價值取向的體味,而這些都立足於對文章反覆的閱讀,立足於對語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基礎之上,融會自己的情感披情入境,或抑揚頓挫地表情朗讀,或思情並茂地朗朗誦讀,寓情於聲,以聲傳情,該激昂處還它個激昂,該委婉處還它個委婉,該悲涼處還它個悲涼,該歡快處還它個歡快。只有如此,才能“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才能真切地將體驗到的情感酣暢淋漓地傳達出來。如,通過對描寫掌聲前英子的神態、動作詞句的品讀;通過句子比較,朗讀、想象等將學生的情感與文中人物情感融爲一體,真正受到薰陶感染。這樣讓學生充分閱讀,深入思考,促使學生把理解語言文字與感悟文章表達的情感、體驗人物的內心世界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文中寓道,道中顯文。

三、滲透學法,培養習慣

在教學中力求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如初讀課文階段,給足時間,精讀課文階段,採用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如英子給你留下什麼印象;通過默讀邊讀邊想的方法,抓住文中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問題,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在教學中還抓住“默默、早早、最後、總是、又總是”等詞來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語言實踐活動,並通過富有個性的誦讀進一步昇華情感。

四、關注生命,以生爲本

關注生命,激活課堂,以生爲本,促進發展,已成爲老師們的共識。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爲本,不落下一個學生。如在讀書反饋中,有一生把“落下了殘疾”的“落”讀成“la”,老師並沒有放棄他,而是給他機會讓他改正,當其他學生讀對後,我又請他站起來讀直到他讀對爲此。

當然課堂上也存在許多不足:如有的同學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有待提高。課堂上個別學生還不能很好地進入角色。

八年級人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提出:“朗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本單元共選了九篇古代詩文,編爲五課。這些作品都在描寫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的細膩情思,是人與自然的交融,是人與自然的對話。學習本單元,要注意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還要注意培養其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賞能力。

《三峽》是北魏地理學家驪道元《水經注》中的名篇。文章以凝練生動的筆墨,描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欣賞之情。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學習這篇課文時,首先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宋濂辭官的第二年,應詔入朝晉見朱元璋,正在太學讀書的同鄉晚輩馬生前來拜訪,瞭解到馬生是個?善學者?便寫下這篇序文。其目的是勉勵他珍惜太學的學習條件。 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根據課文中註釋通曉文中大意。把不懂的問題找出來,模糊的地方劃出來。然後查字典,掌握字音、字意。課上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讓學生提問,對於學生這樣答、那樣答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重要的不在於誰答案更準確,而在於在這樣的活動中,同學們的思維更活躍了,判斷表達能力都得到鍛鍊和發展,語文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通過課前的預習和學生的提問,我知道了同學們的問題在哪兒,講課時就會做到有的放矢。先講作者寫這篇序的目的,讓學生懂得什麼是序?接下來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結構,對文中的重點句的翻譯、重點文言詞進一步掌握。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主旨句、體會文章的中心。並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談一談宋濂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的精神。另外作爲文言文的教學,學生容易厭學。因此,可以多考慮一下教學設計更新穎一些,課前可安排一些活動,便於營造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教學這一節課,我覺得這課重在調動學生的內心情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通過字、詞疏通把握文意,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現在學習生活的幸福和優越,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也懂得了怎樣追求幸福。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選有此篇文章。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把自己的感悟與大家交流共享。於是在課堂上除了欣賞優美生動的句子之外還出現如下一些不同聲音:

1、第2自然段有一句“祖母死了”,有學生認爲“死”字用得不好,沒有表現出對長者的尊敬,應該用“去世”或“逝世”比較好。

2、第六段中有一句“我便進來坐下”,學生以爲“便”字用的不好,該用“才”,“才”能表現那種依戀不捨,而“便”字表現的動作似乎過快。

“進來”一詞也欠妥,本來是在外邊送父親的,應爲“進去”才妥帖。

3、文中有9處用了分號,學生以爲一些地方並非並列關係,不可以用分號的.。如第七段中那句:“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

4、第四段中有兩處“躊躇了一會”,兩處“躊躇”之間是作者的心理活動,學生以爲兩處有多餘之嫌。應刪去第一處,只留第二處一句“他躊躇了一會”。

5、第五段中有一句“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學生以爲這句話有毛病,怎麼能將大衣鋪好坐位,應是“在坐位上鋪好”或“鋪在坐位上”才通順。這些問題在過去的教學中不可能出現。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在教學課文《愛蓮說》時,爲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把握作者託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遇自己身處污濁環境,潔身自愛,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莊重質樸,不譁衆取寵,不炫耀自己。正直不阿,豁然大度的生活態度,我組織了學生展開大討論,後來我提出:學習這篇文章有沒有現實意義呢?請聯繫實際談談你的認識。有的說:“做人要隨和,要親和,否則會被社會淘汰,因爲社會需要的是胸懷大志,無私奉獻,能與人和睦相處,誠實敬業的人。”有的人說:“本文在當今生活中還教育和鼓勵人們在浮躁的現實中保持一顆寧靜的心。”還有的說:“我認爲有意義,但很難做到。堅守獨立的人格,需要有堅強的毅力。”

當大學生們爭先恐後討論到此,我就告訴他們:“是的,我們在學習知識時,一定要保持寧靜,揮別浮躁,否則學到的知識就不紮實。你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環境,有好的.,有差的,有的可能暫時生活在‘污泥’中,但文章告訴我們,不管現實社會怎樣,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有獨立的人格,有崇高的追求,絕不能隨波逐流,要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做一名堅強、自信、自尊、自愛的人,在逆境中同樣健康成長!”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