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上冊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6篇

本文已影響 3.92W人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上冊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語文上冊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6篇

三年級語文上冊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1

今天胡老師上的是略讀課文《我不能失信》,雖說是略讀課文,不用完成課堂作業,但是胡老師的備課還是很認真,在她的書中夾着一張紙條,上面寫着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一些要注意的地方。看到這張紙條我才知道爲什麼今天兩個班上下來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胡老師的課堂指導這麼到位。

進入課堂主題之後,胡老師板書“守信”,接着引導學生“我不能——”,兩個班的學生大部份均“上了當”,順嘴說出了“我不能守信”。等發現是錯的之後,學生馬上紛紛改口,於是出來了“我不能失信”、“我要守信”等用詞正確的題目。在改正錯誤之中學生自然而然就對“守信”和“失信”這一對反義詞的意思進行了理解。再讓學生讀課題“我不能失信”時,學生的感覺馬上就出來了。一個小小的.環節預設,就讓學生不僅理解了詞意,還讓學生主動學會了正確應用。

這節課有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內容的要求,以前教過語文的老師都知道,提煉課文的主要內容向來是語文學習特別是中高段語文學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歸納主要內容既要“面面俱到”,又不能太過瑣碎。三年級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不強,說起課文的主要內容往往成了概述課文或者複述課文。這就需要老師耐心指導。老師指導得有沒有效果,就看他如何把握學生的語言,化繁爲簡,或增或刪,或提煉一個概括性的詞語,或補充某個內容。這種指導最見老師的功夫了。胡老師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課文主要內容概括的指導是很有效果的。

在(1)班上課時,胡老師分別請了三個相對好一些的學生。第一個學生講時胡老師根據學生的語句提煉了“一家人”一詞,增加了“一個星期天”的內容。第二學生講時就注意了胡老師剛纔糾正的地方。聽了第二個學生的發言,胡老師指導學生“宋耀如一家”和“宋慶齡一家”後面跟的是“到朋友家”還是“到伯伯家”,強調說課文主要內容時不要太具體。第三位學生講主要內容時就趨於完善了。

從上面兩個指導的環節可以看出,指導的有效性是和課前對學生以及教材的正確把握分不開的。有的時候,有的老師備課看上去很認真,教案上從進教室開始寫到出教室,結果課堂的指導效果卻很小。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隻考慮到自己怎麼走過程,沒有考慮到學生可能會產生的問題以及指導的方法。

胡老師今天的課,再次證明了“學生的錯誤是教學資源”這句話。在(3)班上課時,學生讀課文時讀錯“撲空”和“解釋”兩詞。胡老師糾正了“解釋”的讀音之後沒有停留在這一程度上,而是順勢引導讓學生說說“要是宋慶齡今天去了伯伯家,第二天她會怎麼向小珍解釋”。學生紛紛開動腦筋,說出了從自己憑空想想的“昨天忘了”,到根據課文理解的“昨天到伯伯家看鴿子,鴿子很漂亮”,“昨天到伯伯家去了,去伯伯家是很難得的”這些答案。一個小小的讀音錯誤,變成了一個課堂生成的亮點。

課堂指導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非得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浸yin一段很長時間不可,不斷磨練,不斷反思,才能練就這樣的本領。

聽課有收穫是很開心的事情。

三年級語文上冊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2

這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一個星期天,宋慶齡全家準備到父親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慶齡想起要在當天教朋友小珍疊花籃,雖然父親和母親都勸她改天再教,可是宋慶齡還是留了下來,履行了自己的諾言。

這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在教學時,我鼓勵學生運用默讀、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等多種形式,讀通讀懂課文,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圍繞課文前面導語中提到的“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讀後有什麼感受”展開探討交流。在討論、交流問題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以下重點句子來理解課文內容:“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啊!”讓學生知道從宋慶齡的語言和動作描寫表現出她拒絕的態度十分直接了當,沒有絲毫猶豫。“不,媽媽。如果我忘記了這件事,明天見到她時,可以道歉;可是我並沒有忘記,我不能失信啊!”我讓學生認真探討這些話的含義,有的學生說:“宋慶齡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她不能跟爸媽一起去伯伯家,她要在家等小珍。”有的學生說:“宋慶齡拒絕了媽媽的建議,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沒有忘記這件事,如果因此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現,這種明知故犯的失信,比無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對了。”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文中的對話和動作來領會慶齡守信用的可貴品質,使學生學有所悟,讀有所感,從中受到薰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得到啓示。

在下午的班會課上,我還讓學生針對“慶齡這樣做對不對”這一主題進行了辯論,“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進行身體力行的設想,學生在思維火花不斷的碰撞中感悟體會誠實守信的可貴之處,都決心向她學習,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做起,在學校要做一個誠信的好學生,在家中做一個誠信的好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年級語文上冊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3

今天上的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第八課《我不能失信》,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學疊花籃,爸爸媽媽都勸她改天再教,但她爲了守信就留了下來。

誠實守信是做人處世的基本準則,講究“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通過角色表演朗讀來熟悉課文,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課文什麼地方讓你感動”的思考進一步領會慶齡守信用的可貴品質,從而使孩子受到薰陶感染,得到啓示。

整堂課上下來,有很多地方值得回顧與反思,整理如下:

1.意外的“守信”和“失信”。

意外之一:課前,當我們說到好朋友要相互“守信”時,我把“守信”兩個字工整地寫在黑板上。接着出示課題了,我一邊寫課題,一邊問學生,如果我的課題中用的是“守信”,應該怎麼說?奇怪的是,兩個班的大多數同學幾乎都是不加思考地說“我不能守信”。這讓我多多少少有些意外,我暗暗好笑,怎麼就不會拐彎呢?當我再追問“我不能守信,還能成爲朋友嗎?”很多孩子才反應過來,急着更正,應該是“我要守信”、“我能守信”,還有一個同學說“我不能不守信”。這樣的問題出現,我想主要是學生還沒有養成思考的習慣,不會去比一比,想一想,思考“失信”和“守信”的意思和關係。我想,通過這樣的`辨析,不僅弄清了“守信”和“失信”的意思,而且更是提醒學生回答問題要想好在說。

意外之二:學完了課文,我請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守信”或者“失信”的事?我本以爲,學生肯定會說生活中別人放自己鴿子的事情。沒想到站起來的兩位同學都是說自己“失信”的事情,並且當堂和對方表示歉意。這讓我很是意外,深深感受到孩子身上的童貞。小孩子就是這麼可愛,在平時的生活中往往會推卸責任,指責別人的不是。而一旦經受教育,他們就完全不同了,會找到自己身上的問題,並真誠地向對方道歉。我就在想,平時我們的教育也可以多一點故事,引導學生自審,這樣可能比一味的批評指責有效。

2.“撲空”和“解釋”,在生成中生成。

第一節課中,發現“撲空”的“空”,有的孩子讀“第一聲”,有的孩子讀“第四聲”。爭論沒有結果,我雖然也覺得是第一聲,但不能肯定。於是,就請孩子查字典解決,弄清讀“第一聲”,課文裏的意思是“白跑一趟”。

第一節課中根據孩子反應生成的“撲空”讀音的矯正,文中意思的理解,第二節課成了我的預設。我準備在學生第一遍讀課文的時候,就根據學生的朗讀指出。果然孩子讀的時候又讀了第四聲,同時,“解釋”一詞也出現了問題,讀成了平聲。既然“撲空”的讀音和文中的意思都弄明白了,“解釋”也就不能放過了。矯正讀音後,我生成了讓學生以宋慶齡的身份向“小珍”解釋的環節。這樣一來,不僅理清了課文發生的事情,而且體會了失信對小珍內心的傷害,進一步明白了守信的重要了。效果很好!可見,教師能不能敏銳地抓住課堂中學生表現出來的錯誤資源,進行有效的時實生成,是多麼的重要。

這節課反應出來的,還有很多內容值得我去尋找答案,比如如何讓學生理清“宋耀如的朋友”是“宋慶齡”的伯伯;怎麼讓每個孩子都能說清課文的主要內容;怎麼向孩子介紹離他們實在太遠的“宋慶齡”……尋找到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會讓學生更受益。

三年級語文上冊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4

《我不能失信》一課講述了一個宋慶齡小時候的故事,通過宋慶齡爲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疊花籃的約會而放棄了去伯伯家看可愛的鴿子一事,表現宋慶齡的誠實守信品格。因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打算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出示了成語“一諾千金”,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訴學生一諾千金的意思就藏在課文中後,我就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學習課文,最後大家又在“一諾千金”的說話練習中結束學習。一節課下來,我比來時少說了一半的話,但學生學習積極性卻很高,效果也出奇的好。課後,好些學生在隨筆中寫了自己的.想法。如,歐陽豔寫到:今天,我學習了第八課《我不能失信》,知道宋慶齡爲教小珍疊花籃沒有去伯伯家,她是一個守信用的人,我也要像她那樣做一個講信用的人。

通過這節課,我有兩點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應該始終貫穿於教學活動。課堂中所傳授的不應僅僅是學文識字,而應該將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學中要相信學生,該放手時要放手。在本次課堂上,我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同時,我也發現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的鑽研還比較膚淺。今後備課要更紮實地鑽研教材。

三年級語文上冊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5

《我不能失信》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教學時,我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爲主,讓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初讀課文之後我讓學生試着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對於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困難,但是我們要逐漸去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第一位同學站起來把課文的內容敘述了一遍,雖然語言比較羅嗦,但是把課文的.意思說了出來。我對他說:“你用心去讀了,說出了課文的內容。如果語言能更簡練些,那就更好多了。誰能試着用幾句話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位同學回答的時候,語言簡練了許多,基本上概括出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但是有個別句子說的不是很通順。“誰能完整而又簡練的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可以自己先試着說一說,也可以說給你的同位聽一聽。”當第三位同學起來回答的時候,語言變得更加精煉了,說的句子也更加熟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鍛鍊。這個鍛鍊有學生自己的思考,也有傾聽別人得到的啓發。當學生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人的思想結合起來的時候,學生的思考會變得更加的全面和廣闊。

很多時候,培養學生的一種能力是相當困難的,它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特別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現在許多學生說起話來經常詞不達意或者是囉裏囉唆說不到重點。所以,我就想到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可能一開始孩子說不明白,但是隻要老師有心去指導孩子說話的方式,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就會得到一定的鍛鍊。如果我們每一節課中都有意識的去注意學生的說話方式,然後針對他們的語言表達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糾正,相信日積月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三年級語文上冊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6

由於這課是選學課文,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就自己的閱讀與同學進行交流,與人分享閱讀成果,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能力。學生通過這樣的閱讀,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從宋慶齡拒絕父母的`建議、堅持留在家裏中得知,做人要做到誠實守信,不能言而無信。所以我基本放手都有學生自己去解決。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我有兩點思考:

一是思想品德教育應該始終貫穿於教學活動。課堂中所傳授的不應僅僅是學文識字,而應該將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學生能從思想上受到薰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獲得啓示。因此在說到最後我結合自己班級的孩子的行爲,讓他們說說自己身邊的守信的事,讓說的孩子知道這品質的高尚,讓被說的孩子知道,原來自己這樣做在別人的心中是個那麼的好,從而教育他們要做到誠實守信。

二、是關於教學過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課堂上,我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對課堂上的“另類”聲音不粗暴對待,通過反覆品讀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對意見的學生明晰道理,又給了全體學生一個展示與鍛鍊的機會,效果較好,參與面很廣,發言很積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