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 1.86W人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

課題:《童趣》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翻譯課文的第三四段,並學會一些常見的翻譯方法。

這節課在第一節課的基礎上繼續進行課文內容疏通,於是我把第三、四段的翻譯工作分給了四個小組,另外兩個小組一個負責對文出現次數較多的“之”、“以”、“爲”等詞語進行總結歸納,另一個負責對全文中出現的其他的相同的文言詞語進行總結歸納。

對於翻譯,我的要求是原文與譯文一一呈現,並指出翻譯過程中所用的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變)和其中的重要詞語。可從課堂執行的效果來看,效果不是很好,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下:

一、學生翻譯的時候還是整段進行翻譯,沒有一句原文對照一句翻譯來進行,使得原、譯文的對比不夠明顯。看來是我的指示還是不夠明確,誤導了學生。

二、學生翻譯時不能有效地指出文中的一些重點字詞的翻譯方法,且對重點部分也缺少相應的標註。

三、學生無法一字一句的對文中的每個字詞進行翻譯,有些個詞語和句子只能照抄教學參考書。

四、總結歸納文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實詞、虛詞的出錯頻率也較高。

五、我沒有更多時間去糾錯和補充。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問題,我覺得是因爲我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不準、貪多貪全、學法指導不夠精細等原因造成的`,爲了更好的改進以後的文言文教學,有幾個方面可以改進:

一、合理佈置學習內容,不易過多。

二、初學文言文,翻譯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

三、讓學生養成逐字逐句翻譯的好習慣,保證翻譯過程中不留任何盲點。

四、學生展示時,對於翻譯的內容要儘量對照原文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重點字詞句式也要朗讀。

由上可以得知,這是一節不及格的公開課,它是由於自己缺少精細化的教學設計能力,對課文內容的深入把握不夠,對學生的學習時間的合理分配不夠(一句課翻譯一段即可),以至於使整節課千瘡百孔,漏洞百出,好在課後幾位語文老師的及時提醒,使自己能有一個補充改過的機會,自己一定好好向其他老師學習,深入到每一個字來備好每一節課,使學生翻譯的準確率要達到100%。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2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小馬過河(小學語文二年級)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學生班額小,學生語文基礎較紮實,學習興趣濃厚,閱讀說話能力也較強,樂學、善學,老師很喜愛。

3.教學內容分析

《小馬過河》是第三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們可以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

4.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2個生字。認識8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要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5.教學難點分析

1.學會本課生字。懂得“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句話的意思。

2.爲什麼說“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6.教學課時

三課時

7.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們上一課學了《坐井觀天》,同學們很喜歡讀,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同學們一定會覺得很有趣。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重點解決生字的讀音,大致瞭解故事的內容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一、二遍,要求目視雙行,讀準生字的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分段指名讀課文,學生聽、議;檢查生字的讀音,教師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讀音。

匹:是三聲,不要讀成“p ”或“p ”

如:讀二聲,注意和方言區別。

突:讀一聲,不要讀“t ”。

然:讀“r n”,不要讀成“y n”。

3、把生字帶入課文中去讀,直到讀熟

4、教師範讀(或聽朗讀錄音)課文。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主要講小馬過河時發生的事)

三、課堂作業

1、在課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詞,讀一讀。

2、用“麥、步、然、意、連”口頭組詞,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

3、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訂正。

第二課時

一、用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二、指名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引導學生讀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馬已經長大了,願意幫媽媽把麥子馱到磨坊去。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說說老馬和小馬住的地方。理解“馬棚”(養馬的地方)、“一匹”等詞。

2、先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讀

思考:從老馬和小馬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知道了小馬長大了,很願意幫助媽媽做事。從“您”看出小馬不但愛勞動,而且有禮貌)

3、選擇幾個重點詞語加以指導,並結合指導朗讀。如“連蹦帶跳地說”,寫出小馬說話時的動作、神態,表示小馬願意做事。還可以換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詞語。

四、自由讀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馬馱着麥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麼困難?它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在閱讀中找出有關詞句,做上記號。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小馬來到河邊,爲什麼爲難了?它想到了什麼?讀有關的句子。

“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着。”小馬過不了河,爲難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擋住了去路”,就是沒法再往前走。小馬是怎麼想的?讀有關的句子,指導讀出語氣。小馬想的話,輕讀。

2、小聲讀第四至第六自然段。邊讀邊想:小馬過不了河,它是怎麼做的?老牛說河水淺,松鼠說河水深,它們說的對不對?爲什麼?

(1)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馬問老牛,老牛怎麼說?

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這裏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讀第五自然段,從“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注意“立刻”)說明小馬沒動腦筋想,準備過河

小松鼠說河水很深。和老牛說的比較,爲什麼它們的說法不同?

邊讀書,教師邊出示掛圖(小河、老牛、松鼠的圖片或幻燈片)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白,小馬要過河,老牛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它們之所以說法不同,是因爲它們的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沒過它的小腿;松鼠個子小,河水可能會淹死它。這裏可要求學生按“因爲老牛......所以說......;因爲松鼠......所以說......”的句式回答。

(3)指名讀第六自然段,聯繫上下文理解“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麼辦纔好”這句話的意思。

老牛說河水淺,小馬“立刻”跑到河邊準備過河;松鼠說河水深,小馬“連忙”收住腳步。“立刻”、“連忙”兩詞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說明小馬沒動腦筋想。

小馬聽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話,不敢過河了。小馬既不動腦筋想一想,又不敢試一試,所以不知道怎麼辦纔好。

五、指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1、小馬問老牛的話,後面是問號,要用疑問的語氣讀。老牛的回答,說得平靜,因爲它認爲河水很淺,要讀得平緩。可以讓女同學讀小馬的話,男同學讀老牛的話,分角色練習朗讀。

2、松鼠的話同老牛的話就不同了,“攔住他大叫”,後面的話用的是感嘆號,表示語氣加重。“小馬!”一聲大叫,要讀得急促些,聲音要高一點,兩個“別過河”,速度要快一些,連着讀,第二個“別過河”語氣要加重些。

3、“小馬吃驚地問”,不是一般地問,“吃驚”,嚇了一跳,表示小馬害怕,緊張。教師可示範,讀出語氣來,再讓學生練讀。

4、第六自然段中小馬“嘆了口氣”說的話,是拿不定主意,無可奈何,只好回去問媽媽,要讀得輕緩。

5、四人一組練習分角色朗讀。

第三課時

一、朗讀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馬的媽媽是怎麼說的`?**的話是什麼意思?你從它的話中懂得了什麼?

1、指名讀,找出小馬媽媽說的話,用小黑板出示:“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

2、聯繫上下文稿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小馬來到河邊,老牛說河水淺,它“立刻”準備過河;松鼠說河水深,小馬“連忙”收住腳,不敢過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說,不要只是聽別人一說就信以爲真,一定要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礎上,再親自試一試。因爲別人說的,往往只適合別人。別人說的對不對,要想一想,並實踐一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指名讀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馬是怎麼過河的?過了河它有怎樣的感受?

1、把寫小馬感受的話找出來,教師用小黑板出示:“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2、小馬的這種感受是怎麼得來的?讀有關句子。

這是小馬自己試着過了河才知道的。因爲小馬既不像老牛那樣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樣矮小。

三、指導朗讀第七、八自然段

小馬**的話,要用誘導、親切的語氣讀。小馬的話中“過.....過不去”,“沒......沒想過”,這兩處的省略號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內容,而表示說話時心裏很爲難,所以是斷斷續續的。要指導學生用難爲情的語氣讀

四、總結全文

抓住老馬的話,讓學生聯繫全文理解,各抒已見;讓學生明白:做什麼事都要動腦筋,要去試一試才行。

五、指導書寫生字,分析記憶字形

1、重點指導以下幾個生字的字形和書寫。

匹:共4畫,筆順是:

事:共8畫,筆順是:

然:共12畫,筆順是:

“願、半、袋、擋、如、道”等字,可啓發學生利用學過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記憶字形。

麥:上下結構,上邊是青字頭,下邊是折文“夂”,不要寫成反文“攵”。

突:上邊是穴字頭,下邊是大字加一點“犬”,不要寫丟最後一點。

2、練習寫字。

(1)每個字寫三遍。

(2)自己對照範字,評一評,自己哪個字寫得好,還有什麼不足。

(3)組內相互評議,在寫得好的字下面加點。

(4)在評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再練寫生字。

六、重新組合學習小組,選擇合作完成下列一項任務

1、分角色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評一評,讀得怎麼樣。

2、講《小馬過河》的故事。其他同學評一評,講得怎麼樣。

3、編課本劇表演《小馬過河》。其他同學評一評,表演得怎麼樣。

4、想象,小馬過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裏,見到媽媽,它會說些什麼?其他同學評一評想象得怎麼樣。

5、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教材及,課文插圖的放大掛圖、動物頭飾,生字生詞卡片。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3

我校學習馬牧池課改經驗後於本週舉行了公開示範課。我於本週二講了一節公開課。現就這節課的一些情況進行反思總結。

我講的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老王》的第1課時。這是錢仲書先生的夫人楊絳寫的一篇回憶性的文章。我的教學設計的思路:首先讓學生理解才老王在生活中的不幸,即生活境遇的“苦”。第二,讓學生理解老王的“善”,從而理解本文的主題:以善良體察善良,以愛回報愛的。在上課前我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了指導,讓學生以學案爲指導學習的綱要做好了課前的預習工作。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主要是通過小黑析板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對學一塊的學習做得還是比較紮實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表現也很積極,和老師的配合也非常好。由於我自己沒有很的掌握時間,所以在處理這個環節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的問題。

這節課總體來說還長算是成功的。不過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

一、學生在全作學習班的過程中任務目標不夠明確。

二、小組之間缺小競爭。

三、學生的展示力度還不夠,老師講的還是有點多。

四、在課堂中教師沒有激勵機制。

五、講課過程中過於隨便,出現了一些方言。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在日後的教學中我要加以改正。努力轉變自己的教學法理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結合課文體會詞義;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生字詞,並初步感受到課文描繪的美景。

對策:給予充分的閱讀時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學習中,我們曾去過雲霧變幻無常、令人飄飄欲仙的廬山,到過充滿陽光的拉薩,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今天,我們又將來到風景秀麗的九寨溝。

板書課題,並指導讀好課題,學寫“寨”。

二、初步感受九寨溝的美景

1、你想去瀏覽九寨溝,去感受九寨溝的美景嗎?打開老師爲你們準備的網站,你可以看到許多美麗的圖片,看一看,談一談你的感受。

(學生瀏覽,同桌交流觀看圖片的感受。時間5分鐘)

2、看了圖片,你有什麼想法,和同學們一起交流一下。

(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可以講感受、也可以提問題)

三、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1、 自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

2、、 出示生字詞,檢查效果。

3、指導學生讀好文中的長句子。

四、調查興趣,自主選擇

1、 再讀課文,說說你想先去哪裏玩一玩?

2、 引導學生再讀讀重點段。

五、作業

1、 描紅

2、 抄寫生字詞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掌握記敘的順序。

2、能力訓練點: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緻真切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有意觀察的能力。

3、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4、美育滲透點:

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重點是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可以從寫作順序入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聯繫作者生平和與作背景。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① 掌握記敘的順序。

②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緻描寫事物的方法。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2、難點:

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解決方法:學生自讀,從書上勾畫出來。

3、疑點:

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爲何與前不同?

解決方法:教師啓發,學生回答。

【課時安排】

1課時。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讀課文,體會寫景抒情方法。

3、聯繫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體會文中思想感情。

4、口頭作文:根據教師展示的畫面,細緻觀察,然後進行口頭小作文訓練。

【教學步驟】

一、導語

杜甫曾有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見,景與情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曾寫過永州八記,寄情山水,落筆不俗,視角獨特,如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展現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就一同欣賞他的八記之一—《小石潭記》。

二、整體感知

1、學生根據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順序,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潭的結構特點及周圍景物。

第二段,寫潭中游魚。

第三段,寫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寫作者遊覽感受。

第五段,寫作者遊覽感受。

3、朗讀課文,體會文章中寫景的優美文字,找出欣賞點,講明爲什麼?

⑴ 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

坻、嶼、嵁、巖,形狀各異,寫出了潭的奇特可愛。

⑵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三句描寫潭邊景物。“蒙、絡、搖、綴”觀察入微,刻畫精確。

⑶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特寫游魚,游魚空遊無依,實則旁襯水清。

⑷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寫魚的情態。“佁然”“俶爾”“翕忽”寫得惟妙惟肖。“樂”字寫魚,也是寫人的心境。

⑸ “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明、滅,描寫溪水因岸勢曲折而時隱時現的狀態,寫得真切、形象。

⑹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筆意飄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補述出“望”的對象。

⑺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悽、寒、悄愴,寫出了作者獨特的感受。

4、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教師提問,作者是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緻描寫事物的?

⑴ 先聲奪人:

如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採用了先聲奪人的手法,如“隔篁竹,聞水聲”,用“雞珮環”的比喻形容水聲悅耳,用“心樂之”的主觀感受啓動讀者的興趣,然後寫“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⑵ 抓特點,用比喻:

寫潭的構造形態,緊緊抓住特點來寫,先挑出“全石以爲底”,從而照應了“水尤清冽”一語,然後用比喻“爲坻,爲嶼,爲嵁,爲巖”,寫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狀,給讀者的印象非常鮮明突出。

⑶ 正面描寫:

寫岸上景物,則採用了正面描寫的方法,“青”、“翠”寫顏色,“蒙絡搖綴”寫形貌,“參差披拂”寫動態,寥寥數語,寫得宛如圖畫。

⑷ 正面、側面相呼應:

第二段寫潭的游魚,文字不多,卻極其精彩。“皆若空遊無所依”一句,既正面寫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⑸ 對比描寫:

爲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能顯出魚的活潑。

⑹ 擬人:

“似與遊人相樂”,採用了擬人的修辭筆法,更把游魚的神情寫活了。

5、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爲何與前不同?讓人有低沉之感?

瞭解寫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貶的`情況下寫這篇文章的,到了偏遠的永州以後,也不能不使他心懷恐懼,這種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滲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樹環會的境界,別人身臨其境也許會感幽美宜人,流連忘返;而對他來說則是“湊神寒骨,悄愴幽邃”,認爲不可久居。《小石潭記》結尾部分的感情調子的低沉,原因就在這裏。

三、總結、擴展

總結:這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小石潭結構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麗,潭中游魚的活潑,通過作者精描細繪,圖畫般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擴展:優美的文章,往往得力於作者觀察事物細緻如魚在水中“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情態,溪流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了細緻的觀察,是很難描繪出來的。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寫景抒情散文。

四、佈置作業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⑴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⑵ 青樹翠蔓

⑶ 日光下徹

⑷ 其岸勢犬牙差互

⑸ 以其境過清

2、翻譯下列句子:

⑴ 如鳴珮環,心樂之。

⑵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⑶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⑷ 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⑸ 其岸勢犬牙差互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6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全詩共分兩部分,分別描寫了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體現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和嚮往。第一節中“這裏一朵”、“那裏一朵”和第二節中“這裏一顆”、“那裏一顆”不僅描述了鮮花滿地,繁星滿天的情景,而且再現了兒童看鮮花、數星星的天真爛漫,充滿了情趣。

學情分析:這首詩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情朗讀、移情美讀課文,讓學生走進詩歌,與小詩人產生內心的共鳴,從而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藉助課文插圖,創設一貫充滿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在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使課文內容悄聲無息地走進學生的心田。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因爲只有這樣,三者之間才能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才能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努力營造一種愉悅、輕鬆的氛圍,把繪畫、唱歌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樂中學,在樂中悟。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及它們在文中組成的詞語;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旁。

2、通過讀書展開想象,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體會兒童生活的情趣,引發兒童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生活的情趣,引發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

2、通過藉助多媒體演示以及學生自創的情境,緊扣詞句,讓學生“身臨其境”,把觀察、想象、朗讀有機結合,感受意境之美、語言文字之美。

課時安排: 2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試背課文,教學部分生字詞。

第二課時:學習剩餘生字詞,複習鞏固。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收集有關夏天的鮮花以及星星的資料。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猜謎語:

(1)一朵朵,一簇簇,形狀多,色兒豔,綠葉中,它最美。

(2)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閃一閃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鮮花、星星,讀好詞語。)

2、小朋友喜歡鮮花和星星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於鮮花和星星的詩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讓我們先一起來靜靜地欣賞一下這首小詩吧!(播放動畫)

2、這麼美的小詩,你們想自己讀一讀嗎?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讀好輕聲。

3、檢查自讀效果。

(1)出示生字詞。

最、滿地、一朵、真、一顆(讀準字音)

喜歡、那裏、星星、花兒、睡了、數着(讀準輕聲)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去拼音開火車讀)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節。

1、看大家讀得這麼認真,老師請大家欣賞幾幅美麗的圖片。(課件出示)美嗎?美在哪裏?

顏色這麼多,這麼美,用一個成語怎麼說?(出示卡片,讀詞: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2、如果你就站在這樣美麗的花叢中,你最想幹什麼?(出示句式:看着這些美麗的花朵,我真想)

3、小朋友想象力真豐富,也很喜歡這夏天滿地的鮮花。看,這位小姑娘也被那美麗的花兒陶醉了。(出示圖片)看,她說了什麼?(出示第一節)

4、自由讀,邊讀邊想想你知道了什麼?(結合板書:多、美)

5、指導朗讀,抓住“滿地”、“這裏……那裏……”、“比……還多”等詞讀出鮮花的多。

6、加上動作、表情讀。(配樂練讀、指名錶演、想表演的一起來。)

四、學習第二節。

1、過渡:夜晚悄悄地來臨了,各種各樣的花兒都睡了,這時候,天空中最美的就是那閃閃爍爍的星星了。(出示圖片)

2、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呀?看到這麼美這麼多的星星,你又想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出示句式:看着天上的星星,我覺得。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

3、那這個小姑娘在幹什麼呀?(出示圖片和第二節課文。)

4、指名讀,結合指導朗讀。(“花兒睡了”要輕一點,抓住“滿天”等詞讀出星星的多。

5、配樂加動作讀。(練讀,同桌讀得好的,你就誇誇他,有點不好的,就幫幫他。指名錶演,想讀的一起讀。)

6、配樂朗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1、老師這裏還有一幅秋天菊花盛開的圖片,老師很喜歡這幅畫,所以就仿照着課文寫了一段小詩。我只寫了一半,你們能幫我寫完嗎?

模仿課文中的句式,口頭填空:

我喜歡,

秋天滿地的菊花:

這裏 ,

那裏 ,

真比 。

2、再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出示:滿池的魚兒、滿天飛翔的小鳥、落葉、蝴蝶、草地上的牛羊、金黃的麥子、掛滿枝頭的橘子、圖片。)

你最喜歡哪一幅呢?也像剛纔一樣仿照着課文寫一首兒童詩嗎?(出示:我最喜歡,這裏,那裏,真比還多。)

六、指導寫字:

“那”、“滿”。

1、教師講解、示範。

2、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七、佈置作業。

把剛纔仿寫的小詩寫在你的積累本上。

板書設計:

(星星貼圖)

鮮花和星星

(草地、鮮花貼圖)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7

一年級的漢語拼音教學《dtnl》已經結束,在這堂課上,遵循固有的教學模式:看情景圖認識新的拼音——學習情景歌記住形狀——學習寫法——進行拼讀訓練——複習總結。在這四個環節中,儘量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學習習慣。看完圖之後,讓學生跟我學習,字母的發音,儘量做到了照顧全體學生的發音情況,採用了教師領讀,齊讀,開火車讀,指名讀多種的方式。讓全體學生強化拼音的讀。

接着讓學生髮散思維,想一想,編一個兒歌記住字形。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今後的說話和寫作有了一定的幫助。但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不能全面關懷到全體學生的編寫兒歌情況,並統一了一定的答案,不利於孩子個個性發展。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即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又能讓他們聽取別人的建議,開闊學生的思維。

第三的環節,進行寫得訓練,首先我進行了範寫,讓學生觀察,我先寫了什麼,又在寫了什麼呢?讓學生總結出書寫的順序,然後跟我一起豎空。接着讓學生觀察它在拼音格中的位置,進行描紅,在這期間,我儘量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養成訓練,但是僅僅口頭上提醒,並沒有走入到學生中去,進行巡視。今後的教學,我將更加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練習中,走進學生,貼近學生,更加了解學生。

第四個環節,是進行拼讀的訓練。再拼讀過程中,讓學生把拼出的音節組詞,造句,本想練習學生的說話能力,但效果並不理想,一方面是選擇的音節沒有組詞的空間,過於依賴教參的提示,一方面,沒有考慮到對學生的說話方式,一年級的孩子還不會造句,應以說一句話的形式讓學生練習。

最後是複習小結,這一部分的設計,讓學生對所講內容有了一個複習鞏固,瞭解聲母家族又增添了新的朋友,使學生有了一個整體感知。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大部分的孩子已經學習過了拼音,因此一節課能否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是老師教學的關鍵,也是衡量一節好課的標準。要想上好一節低年級語文課,首先就要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並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其次教師的精神面貌也影響着學生,比如教師的眼神,語言,手勢等,調動渾身的器官去吸引學生。當然還要運用適當的表揚與激勵,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自信,主動學習。

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是要加強自身粉筆字練習。而且要儘量做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要自始至終。課堂上雖然注重以表揚、激勵、賞識爲主但是表揚學生的語言有點單調,要豐富教學語言,表揚要有針對性。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8

五年級語文上冊《圓明園的毀滅》公開課教學反思公開課結束之後我回憶了一下自己的課堂,發現了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教學過程來說,在第五段體會侵略者殘酷、野蠻時,設計了兩段話,讓學生分別讀,看看能不能去掉或者刪掉,但是由於教室太亮,課件學生看不清,學生沒有體會出來,在學生沒有體會到時,我應該找一個或者兩個讀書有感情的學生讀一讀,或者我給學生讀一讀,這樣可能更利於學生體會。其次,我在範讀讓學生去體會第五段侵略者的嘴臉時,範讀沒有感情,沒有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還有,小組討論那個環節給學生留的時間太少,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沒有找到正確句子時,引導偏離了問題核心。就課堂整體安排而言,內容太多,所以導致整節課都給人一種很緊張的感覺,沒有給學生留白、思考的.時間。

就教學語言上來說,教師評價語不夠豐富,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語文課堂應該是有趣的、生動的,能夠讓學生全身心投入的。我想,在語文教學這條他路上,我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9

[說教材]

這部分是三個複韻母ɑi、ei、ui及其四聲,每個複韻母配有一幅圖。第一幅圖是姐姐和弟弟背挨背站着比高矮,“挨、矮”提示ɑi的音。第二幅圖是小男孩用力砍枯樹,砍樹時發出的“”的音提示ei的音,枯樹與小男孩構成的形狀提示ei的形。第三幅圖是小女孩圍着圍巾,“圍”提示ui的音,小女孩脖子上的圍巾,加上帽子上垂下的絨球構成的形狀,提示ui的形。 第二部分是聲母和ɑi、ei、ui的拼音練習。

【教學目標】

1、學會複韻母 ai ei ui 及其四聲,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能準確拼讀聲母與 ai ei ui 組成的`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教學重難點】

複韻母 ai ei ui 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教學方法】

以遊戲爲主線“活”化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1、歌曲導入(伴隨着《郊遊》的音樂聲,學生自由做動作)

咦,這兒有好多氣球耶!喜歡嗎?每個氣球都有一個小祕密,是什麼呢?讓我們看看去!

師:這六個字母寶寶呀,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麼嗎?(單韻母)

2、揭示課題:

你看這6個單韻母寶寶呀,特淘氣,聽到咱們在唱歌跳舞,它們呢,也高興地舞動起來,特別是那頑皮的小I, 一會跑到a身邊,一會跳到i和u的身旁,竟然變成了要好的朋友,這就是我們學習的ai ei ui。

師:小朋友,我們今天去拼音樂園遊玩,好嗎?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一)學習ai。

1.做遊戲:比高矮。(請一個同學到講臺上來,挨着老師站)引導觀察,回答問題:老師和學生誰高誰矮?老師和學生是怎麼站的?

2.由“矮”和“挨”引出第一個新朋友ai,點擊出示ai。

3.誰能告訴老師ai是由哪兩個單韻母組成的呢?教發音方法。(先發a的音。收尾是i音,前音重,後音輕,中間氣不斷)老師播放口型示範發音,學生模仿體會發音。

4.播放錄音,仔細聽音、辨音,跟讀。5.指名讀。糾正。齊讀。

現在,老師想和小朋友合作讀,誰願意和我合作? (握握手)我現在是坐在右邊的小朋友,你是我的同桌。請你讀 ai,讀三遍。(生讀,師翹起拇指:你真棒!非常好。)現在我讀,你聽。(師故意讀錯,請同桌糾正。糾正後再讀,請同桌表揚)

象我們這樣你讀我聽,我讀你聽,小朋友會不會?請一組合作讀。(表揚他們合作得很好)

現在同桌小朋友合作讀讀 ai。

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ei

1. ai寶寶在玩耍時,碰到了他的好朋友,看看他們幹什麼去了?(砍柴)你聽到剛纔發出什麼聲音嗎?

(播放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爲這一環節的導入做了鋪墊。)

2.師指導發音,播放口形發音,生跟讀。

3指名讀,糾正。

4同桌合作讀。

5齊讀。

(三)學習ui

1小朋友,你們會打電話嗎?聽,電話鈴響了,小朋友,快接電話啊!

師:喂,你好!

生……

師:你們今天學了哪幾個複韻母?

生……,還有一個Ui

(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習,在語文實踐中學。“打電話”將學習生活化,讓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調動起眼、耳、口、手、腦去完成活動中的各種要求。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學習知識,發展能力。)

2.師播放口形發音,生跟讀。

3.指名讀,開火車讀。(讀對了,其餘同學跟讀)

4、學了一會,好累啊,讓我們伸個懶腰做個遊戲:師擺口型,生猜。

(這一環節意在考查學生對這三個複韻母發音方法的掌握與鞏固,同時也讓學生輕鬆一刻。)

5.大家學得真棒,ai 的四聲兄妹來到我們中間了,他們在哪了?大家快打開書,和他們打打招呼吧!

6.自由讀,指名讀,齊讀,打亂順序讀。

(四)拼讀與書寫

1.老師覺得大家的ai ei ui 都讀得很好,他們三個爲了讓大家讀得更好,請來了好多聲母寶寶,看看都有些誰呢?

這些聲母寶寶與ai ei ui 手拉手組成了音節,大家打開書來快速拼一拼。

2.課件出示音節,檢查學生的拼讀情況。

3.同桌合作讀,一拿聲母卡片,一拿複韻母卡片,合作讀。(碰碰車,碰起來)

出示帶音調的音節。

(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去實踐,體驗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初步嘗試合作學習,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互相交流,互相幫助。)

ei ui遊玩了一節課,好累啊,你能送他們回家嗎?

四、總結:

師:快打電話告訴你們的媽媽,我們今天學習了複韻母ai ei ui,小朋友,你們又學了好多知識,祝賀你們。

五.佈置作業:

在課外書上找找帶有ai ei ui 的音節,讀一讀,比比看誰認識的多!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0

對這篇課文,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理解作者情感,品味平淡中蘊含深情的語言,把握文章的抒情方法。所以上課時緊扣“情”字主要圍繞着四個問題展開:第一,本文的關鍵句是什麼?爲什麼?設計這樣的問題在於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第二個問題是,圍繞“悲”“喜”二字作者敘寫了哪些人事?通過這些敘寫文章表達了什麼樣的“喜”和什麼樣的“悲”?這是對文章的具體感知,需要對文章作內容的分析和語言的品味,感知作者平淡的敘述中所隱藏的深情。隨之而來第三個問題是,作者是怎樣抒發這種悲和喜的?這是從理性層面的思考,從而瞭解作者的創作上的特點,學習一些寫作的方法。我用兩幅對聯概括:“事細而情深,文短而意長”,“景不必奇譎瑰麗唯幽靜能怡性,事無須驚心動魄是真情才動人”。第四個問題是,如何理解“悲”、“喜”兩種情感在文章中的統一?這是對文章主題和內在結構的把握,也是對作者深層情感的進一步理解。

因爲教兩個班級,又是面對全市的一節課,所以我先在不開課的班級上了一課。

開課了。開始的時候很順利,一切按我原來的估計進行。對第一個問題學生較快的解決,很快的找到關鍵句,理由也概括得很到位:是全文情感的概括;是過渡句,承上啓下;點明瞭寫作《項脊軒志》的原因。對第二問題,我預先的概括是:怡然讀書之樂,

家道中落之傷,慈母早逝之哀,辜負祖母之悲,懷念亡妻之痛。我先讓學生思考五分鐘,然後讓學生回答。其實對這個問題,我早做好對學生點撥的準備。因爲在另一班上課的時候,學生的回答總不能中的,特別是對什麼樣的“喜”和什麼樣的“悲”更未能理解到位。所以我在上公開課時心理上也對學生作了定位,並設計了很多的小問題準備用來引導。如“喜”部分:爲什麼修葺項脊軒?爲什麼不另起書房?你覺得那些地方能夠表達作者的喜悅?“悲”部分:母親是怎樣的人?回憶祖母側重寫了什麼?回憶母親用“泣”,回憶祖母用“長號”,而對妻子卻沒有直接的詞語表現感情,這是爲什麼?……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引導閱讀課文,推敲字詞,品味語言,然後概括情感,把握方法。未料到一個學生在回答時概括得相當到位:“重修項脊軒的讀書之樂,回憶母親時光流逝之悲,回憶祖母功名難就之悲,回憶妻子英年早逝之悲。”當時他的`回答引起聽課老師的一片驚呼,我也很感突然,雖然和我原來的概括比較還有值得完善的地方,但他的回答基本中的,原來設計的所謂引導是全用不上了,只好馬上改變問題:“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這樣的‘喜’和‘悲’?”在隨後的閱讀和品味的教學過程雖然尚算順利,但自己也發覺有些地方出現了不應有的重複,使得其中的一個練筆環節(圍繞一個“情”字,概括《項脊軒志》這篇課文的內容)因爲時間的緊張不得不捨棄。

課後,和幾位同學同事一起吃飯、聊天。大家對我上課時注重文本,側重語言品味的教學持肯定意見,但我總覺若有所失。其間也談到一位特級教師到我市一所高中上課的事,說他那節課上得不理想,完全不能體現特級教師的水平。有一位甚至開玩笑:“特級教師的課不過如此,還不如小曾老師的課呢。”另有一位說可能特級教師不瞭解那所學校學生的情況。這句話讓我剛纔的思考一下找到了突破口。

作爲教師,上課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備課。備什麼?備教材,備學生。其實備學生太難了。一個班級五十多位學生的學習狀況、語文素養是不同的;同一個學生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不同的,思想、心態、情緒等一切的心理和身體的狀況都可能對學生造成影響;第二,所學內容的不同也可能導致教師對學生的瞭解不充分。不同文體、不同語言風格或不同思想傾向的文本都會因學生心理期待等原因有着不同的閱讀效果。而任何一點的不同都可能影響一節課的教學環節,影響一節課的精緻甚至常態。這樣,我們可以說,備學生是需要的,但只能在一個大略的層次上做一個大概的估計。所以,剩下的只能是備教材,因爲只有教師對教材備充分了,才能任憑它“八方風來,我自巍然不動”。怎樣算是備好了教材?我覺得一是對教材爛熟於胸,從字詞句到文章結構主題手法等等都瞭然,二是要選擇授課內容,確定授課重點,不可能把教師知道的全部在課堂上讓學生掌握,只能根據文章的特點和教材的編排選擇性的講授。

我覺得,備教材要比備學生重要。教材是可以把握的,而學生卻每天都是不同的。如果沒有對教材的熟悉,對學生課堂上的精彩表現我們很難因勢利導,這樣對學生是一種挫傷;如果沒有對教材的熟悉,面對學生課堂上的疑問將無言以答,這樣對教師一種打擊;如果沒有對教材的熟悉,面對課堂上節外生枝的問題將無法控制,這對課堂時間是一種浪費。當然,這樣說絕不是說教學可以不顧學生,恰恰相反,課堂的教學絕對不能脫離學生進行,這是最重要的。備教材是前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則是關鍵。而教學的藝術,正是在這樣不可預知中才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示。而我,正是未能意識到學生的不同而使課堂教學出現了凝滯。

所以,我想,所謂的教學藝術,絕對不是用已經備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進行教材的解剖,而是在充分掌握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課堂上的表現,根據教學目的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和重組教學環節。這是我想到的第一點。

對於特級教師的課,如果幾年前我聽到“也不過如此”這樣的話,我可能會相信,並且自我安慰:你看特級教師的課也有人說不好,何況是你?但現在的感覺卻不一樣了。在自己也開過一些公開課後深深地感受到憑一節課就來判定一個老師的好壞那是不夠恰當的。教材可供挖掘的、學生的狀態、師生的瞭解和磨合等都可以影響一節課。

一篇課文向學生講什麼、怎樣講,可能每一位老師的處理都不同,所以每一節語文課都可能招來異議。而優秀的老師決不是把一篇課文只當成一篇課文。他把這課文當成是整個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在某節課中,他可能什麼都不做,只引導學生讀,而另一節課可能會深挖細析,甚至由肌肉骨骼分析到神經末梢。如果我們不瞭解他的教學思想,不瞭解他的整體教學設計,而對他的某一個環節中的處理可能不以爲然。正如我們看到一座花園,如果一看到枯枝敗葉就判斷它的殘破,而沒有想到這些枯枝敗葉正是營養花木的養料,這是錯誤的。

在一些課堂上,作秀成爲了一種時髦。課堂的活躍、教師的風采,都是表演的元素,卻很少有人去顧問這種表演之後還留下什麼。語文教學是一個大系統,它有些時候表現爲樸素甚至是單調無聊的操作,有些時候表現爲精彩紛呈的思想的碰撞,有些時候爲精心的品讀體悟,有些時候爲深思奮筆疾書……

語文教學可以看成是一項工程,甚至可能比工程還要複雜。每一篇課文、每一個知識點都需要精心安排,課文和知識點的網絡更要精心構建。大師之所以成爲大師,是因爲他們有積累更有思想,而最重要的是把從教學實踐中來的教學思想再運用到實際中去,形成自己的教學王國。

所以我想,所謂教學藝術,它首先是對教材通盤熟悉的前提下,明確每一冊課文每一個單元每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其次是在課堂教學中能隨時根據學生的情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合理的教學結構,完成教學目標。這正像是一位畫家,只要胸有丘壑(教學系統),那麼無論是條幅還是長卷(具體的教學內容)他都能根據材料(學生的實際表現)自如的進行創作。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1

一、課堂關注的失誤

語文課堂是教師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陣地,在課堂中應該關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情況,關注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經歷的每個思維細節,關注他們在思維中遇到的困難和不解,課堂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都應緊緊圍繞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展開。但是,大部分教師因爲上公開課而變得有些不自然,在教學過程中,不是關注學生和文本的對話,不是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參與面,而是關注課堂是否熱鬧,關注自己在課堂中的表現,關注聽課教師的反映和評價,關注多媒體制咋是否精美、操作是否流暢等等,這違背了教學的目的,只能讓課堂呈現出表面的繁華。

其實,執教公開課的教師一方面要思考語文學科的基本價值是什麼,這一節課究竟要教什麼,要以學生爲口心,讓自己置身於學生中,努力引導學生去品悟文本,激發學生和文本、老師對話的熱情,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所以,課堂教學前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如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如何讓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躍。

黃厚江老師在執教《給我的孩子們》時,只有一支粉筆,一本書。課堂算不得花哨,整堂課設計了三個問題:

(1)你能抓住文中的詞語、句子,說說文中的孩子們有哪些特點嗎?

(2)“我”是一個什麼樣的“我”?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把描寫作者內心情感的詞語圈出來,從作者的情感人手解讀作者;

(3)嘗試補全一下題目,作者要給“我”的孩子們一些什麼?三個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字、詞、句來解讀文本,整節課活動開展自然,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主動,課堂生成了很多讓人難忘的智慧。整節課沒有表面的、形式的熱鬧,卻漸漸開啓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二、課堂多媒體運用的失衡

多媒體在公開課上已成爲一些老師的“必殺技”,在公開課的準備過程中,教師往往花大量的時間用於課件製作。誠然,多媒體課件在節省時間、拓展課堂容量方面有很多優勢,但若使用不好也會有弊端。

1.固定了課堂的流程,造成學生思維的唯一性教師設計的多媒體課件,往往體現的是教師已經固定了的教學思路、教學設計,在公開課上,教師往往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計,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閱讀、理解文章,一旦學生思維脫離了預定軌道,教師往往手足無措,生拖硬拽地把學生思維拉回到原來軌道上,教師不再是“主導”,更像是一個導演,讓學生按照既定的劇本演戲。

2.轉移了課堂的注意點,丟掉了文本在很多公開課上,我們都能看到,教師用一張張圖文並茂、聲色俱全的.圖片吸引學生的眼光。這樣的課堂,體驗多了,積累少了;看影視多了,讀文本少了;聽錄音多了,朗讀少了;其他活動多了,語言活動少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干擾性閱讀,抑制了學生的二次創造,削弱了學生的想象力。

多媒體的使用應該簡潔而適時。簡潔纔能有變化的餘地,才能根據課堂的生成隨時調整,纔不會禁錮師生的思維;適時才能起到引導作用,讓多媒體出現在學生思維凝滯時,才能真正拓展學生思維。

三、課堂評價的失效

有很多做公開課的教師爲了體現課堂“教”與“學”的和諧,強調學生的個性彰顯,一味地表揚或肯定,不管學生答得怎樣都說“好”、“不錯”,不敢或很少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批評性評價,甚至對於錯誤的回答不做任何評價。

其實,對學生的回答,我們能否在第一時間抓住亮點,指出要害,這是課堂教學活動中最大的教學機智。教師常常要思考評價角度、評價語言、評價時機。有效評價不僅對回答問題的學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對其他聽課的學生也有很好的提醒作用。教師只有把握好評價的契機,才能更好地保護或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大多數的學生明白道理何在,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在黃厚江老師的課堂上,我們不僅能看到他可貴的“童心”,他常常蹲下身子,從學生的角度給予他們真心的肯定,還能看到他對文本內容的有效評價,對閱讀方法的適時指導。黃老師有時用委婉的語言指出學生思維的問題;有時在肯定學生答案的基礎上加以總結;有時在評價後又把問題引向更深處。他的評價語言讓學生閱讀的目光始終聚焦文本,保證了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

總之,公開課是先進課堂理念和教學的展示,不是多媒體技術的演示,更不是教師自我的表演,只有深入思考學生情況,從學生出發,從文本出發,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巧妙引導學生,使教學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這樣的課纔是一節精彩的課,這樣的語文教學纔是語文教師應該守望的原點。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2

今天早上,我上了一節語文公開課,聽課的有中心小學語文教師、學校語文教研室人員以及各村小語文教師。本次公開課,我上的是一年級下冊第十一課《奶奶的白髮》。孩子們見來了這麼多聽課的老師,都表現得比平時積極聽話許多,上課的時候也很遵守紀律。

公開課結束之後,我先自我反思了一次,我認爲自己經驗不足,準備的也不夠充分,課堂教學有不少問題,晚上放學後評課各位語文老師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我總結了一下,一共可以分爲以下幾點:

首先,雖然以班級留守兒童和奶奶的合照來做引子,很貼近生活,但是,導入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講,不能一目瞭然的引入課題。

第二,在朗讀的時候,我應該加入再讀課文部分,對於低年級學生應該多次朗讀。

第三,在一類生字、二類生字教學方面,應該以一類生字爲主,而不是先拼讀二類生字,二類生字若在組詞以及讀課文的時候帶上可能會更好。

第四,在生字書寫方面,應該圖文並茂,而不是傳統式的一筆兩筆筆順教學,這樣孩子們感興趣的同時更加樂於接受,願意去學。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3

嘗試從理念上轉變,評價一堂語文課,不是看老師自己是否出色,而是看同學動起來了沒有,動得怎麼樣,動得好不好。教學中國的尋找和確定要從同學動身,要考慮到同學的實際需求。

同學課前提了170多個問題,這些問題啓發了我,也協助我更加理解了課文。同學提問當然有不到位的情況,偏激的也不少,甚至錯誤的`也有。但至少可以讓我知道同學的興奮點在哪裏,他們認爲的難點又在哪裏。

一堂課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只要能解決同學最困惑的即可。

我不是事先準備好框架,而是充沛吃透課文後,上課隨同學情況而定。而原先的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等環節可以略去。

先研究,再帶領同學一起在課堂上研究。教師的研究要先於同學的研究,深於同學的研究。

課堂上要放開,讓同學放開講,同學很多時候能成爲你的老師。讓同學大膽講,就有可能迸發出思維的火花。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4

“愛國情感”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之情,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而愛國情感不是感性的說教,它務必在教學中有個實實在在的載體,那就是語言實踐。沒有紮實的語言實踐,熱愛祖國的說教自然成了“空中樓閣”。而語言實踐就是要帶領學生研讀文本,反覆品味,深切體會,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來。課剛開始,通過唱國歌,看升國旗的錄象和自己在這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你會想到些什麼?通過心靈對話:學生初步明白五星紅旗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尊重和愛護它。在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詞句,感悟愛國情,體驗愛國情。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點句子時,呈現典型的三個層次:讀出理解──說出感受──再讀體驗情感。首先學生自由讀重點段落,勾畫出表示“我”動作的詞句,自讀、自悟、自得;再讓學生默讀體會,說說自己對句中哪些詞有特別的感受?交流中,我相機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從中品出了留學生身上沉甸甸的愛國情意,爲維護國家的尊嚴,決不向飢餓低頭;接着,再給予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帶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讀重點語句,讀出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來,切實地體驗到留學生身上濃厚的愛國情思。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點語句中每個字詞裏所蘊含的“愛國情”;也得到“意”, “我”的愛國情與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愛國情融爲了一體,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淨化與昇華。

在調控課堂教學發展中,語言機智似乎也有待錘鍊,不僅抓不住學生問題的實質進行有效的課堂生成,而且問題瑣碎,如“哪裏體現他很餓?”“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沒有人給他吃東西?”“他來到麪包店吃到麪包了嗎?”……這一個個毫無思考價值的“以教定學”問題扼制了學生的發展。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5

漢語拼音是學生入學階段學習語文的重要任務,學拼音,要操練,但不能按成人的想法去學與練。作爲教師不能強迫學生適應自己,而應努力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原有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使教學環節的設計更適應學生的需要,架起一座通向學生心理世界的橋樑。教師要有童心——想兒童之所想,愛兒童之所愛,說兒童之所說,做兒童之所做。孩子們的想象是豐富的,而每一個孩子的童年無不生活在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裏。

爲此,我們應竭力創設富有童趣的氛圍,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的注意,激發兒童學習拼音的濃厚的'興趣,從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習拼音不再是一種“負擔”,讓人感覺枯燥無味,而是化爲一種樂趣。《ao ou iu》是國標本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部分的第11課。這一課包括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圖,爲學生提供學習字母的情境,用以激發學習興趣,引入要學習的三個複韻母ao ou iu;第二部分是ao ou iu的書寫,用來指正學生正確描紅;第三部分是拼音練習,用以練習拼讀;第四部分是圖和拼音相應的拼音詞;第五部分是看圖讀拼音句子,用以鞏固所學的韻母與音節。

我上的是《ao ou iu》的第二課時,要讓學生能正確拼讀聲母與ao ou iu 組成的音節,會讀三拼音節、音節詞、音節句。

一、趣味拼音——情境化、生活化拼音教學在教授《ao ou iu》的第一課時就用故事來導入,緊接着學讀情境兒歌,初步認識ao ou iu,通過場景的創設,讓學生感受所要學習的三個複韻母寶寶。在本節課中,重點是教會學生拼讀聲母與三個複韻母組成的音節,我就設計了一個故事:ao很熱情,跑來請我給它介紹新朋友,然後ou看到了之後很羨慕,也想要新朋友, iu看到ao ou都有了新朋友,心也癢癢了,於是再三跟我說也要見見新朋友。通過這個故事串聯了整節課,將ao ou iu聯繫在了一起,同時用一種小朋友所喜歡的趣味故事的形式授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

二、輕鬆氛圍——激勵手段,愉悅課堂氣氛課堂上,如果學生能夠當好小老師,上課積極舉手發言或是遵守課堂紀律等等,我都會口頭上表揚,同時獎勵學生獎勵卡,再加上學生對的自我誇獎,學生之間的互評,“棒!棒!你真棒!”加上一個豎起的大拇指,一個個鼓勵、讚賞的近乎誇張的表情,時時撞擊着學生無拘無束的心靈,活躍了課堂氛圍,建立學生學習的自信,使教學氛圍更加輕鬆、和諧。此外,音節的拼讀比較枯燥,我就採用小組比賽,比一比哪一小組讀得好,得的小磁貼比較多,學生的競爭意識立刻得到了張揚,通過相互帶動提高學習效率。三、自主課堂——同桌互讀,成爲學習的主人這節課我加快了課堂節奏,同時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精神,採用同桌互讀的方式教授m、d、g與ao相拼,t、n與iao相拼,t、h、z與ou相拼以及n、l、q與iu相拼。通過同桌互讀,相互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問題,讓學生成爲自己學習的主人,自己學習拼音,加上很多學生之前已經上過暑期班,有這個能力自學。在這個過程中,我積極鼓勵能力強的學生幫助能力稍弱的學生,共同進步。 相信孩子,充分信任孩子,給他們自我發展的空間,教是爲了不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