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彙編12篇

本文已影響 2.3W人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彙編12篇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1

《風箏》一文是賈平凹先生寫的,是一篇極富兒童氣息,充滿情趣的文章。這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三組的第二篇課文,與其同組的是《古詩兩首》、《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風箏》一文圍繞風箏敘述了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詳細地描寫了孩子們的動作、神態、心情,做風箏時滿懷憧憬和希望,即便做出的風箏並不精美,仍滿心歡喜,高興地稱它爲“幸福鳥”;做好了風箏,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放飛風箏,他們快樂的喊叫,從早晨到下午,情緒高漲,興味濃厚;可是忽然來了一陣風,無情地將風箏吹斷,這可急壞了孩子們,他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想喚回斷線的風箏,可是努力無效,風箏倏地飛得無影無蹤;孩子們自然不會這麼輕易就放棄自己心愛的風箏,於是開始苦苦追尋,他們願意找遍每個角落……多麼可愛的一羣孩子,多麼自由、快樂的生活。文章正是因爲這份感情深深牽動着孩子們的心,三年級的孩子品讀課文,極其容易與主人公一起憧憬、一起快樂、一起憂傷……

在教學預設時,我首先想到的是要讓同樣的情一起飛,讓孩子們讀文入情,同時抓住重點詞句的體會,讓孩子們感悟文章的情感,學會把事寫具體,把自己的情感變化通過動作和神態來表達。抓住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件發展線,感受他們的心情由激動到快活,再到着急,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的這種心情的變化。

在實際教學中,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見得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瞭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通過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想一想孩子們做風箏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激動的、高興的、興奮的”“那就請你讀出小夥伴做風箏時的激動。”抓住語言的空白點,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羨慕地、高興地、激動地讀好——“放得這麼高!”特別是放風箏一段,我想着讓孩子們走進文本,體驗風箏飛起來時孩子們的激動與興奮,再讀一讀。可是同學們沒有讀出來,可能是沒有體會到、感受到?還是老師的指導描述不夠?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2

我在教學中緊抓小熊和松鼠“友誼帶來快樂”這條線,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中悟情理、品情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設置感人情境,給學生情感薰陶

教學一開始我就通過板畫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感染了學生的情緒,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爲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二、入“情”誦讀,層層感悟

以讀爲本,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

1、把“讀”貫穿始終,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了文中的第三和第五兩個重點段。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再通過讀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形,讀出了情,讀出了味,把課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語言三者融爲一體。

2、教學中抓住情境體驗。如抓住“樂壞了……”等語句,體驗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

三、入“情”想象,深入探求文本內涵

本文中有些地方描述比較詳細,而有些地方寫得比較簡約含蓄,給學生們的思維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延伸的空間,我充分利用這些“空白”點讓學生想象,來開拓學生的思維,在人文感悟的同時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也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一個較好的體現。

四、識字教學情意化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我在識字教學中,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讓學生快快樂樂識字。在教“幸福”二個字時,把他們放在詞中理解,讓學生找出這二個字中蘊藏的兩個詞語“幸福”,字書寫完後,把它們放置在語境中,富生字以人文內涵,使生字教學更生動、更形象、更豐滿!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3

(品讀完第一小節後)

師:我們看到自己的風箏放起來了,心裏真高興。遠處的花兒也看到了我們的風箏,他們會怎麼想呢?(他們也想放風箏)真的嗎?讓我們趕緊去讀第二小節,讀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練讀。

師:誰能讀給我們聽一聽?

生:高興地讀。

師:能告訴我們你爲什麼這樣讀嗎?

生:小朋友會放風箏,很高興;花兒自己也會放,他也多高興呀!所以我就高興地讀。

師:能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真了不起!還有誰有不同感受的朗讀?

生:花兒見到不僅只有小朋友會放風箏,連他也會放,他還很驕傲!

師:那你就讀出你的這種感受吧!

生:驕傲地讀。

師:還有誰想讀嗎?

生:我發現遠處的花兒是在“喊”,讀他說的話時聲音還要大一些。

師:看來你學會了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讀,真棒!你也來讀一讀吧。

生:讀。

(全體學生再次帶着自己不同的感受讀課文)

[反思]

《新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是一種過程,是“我思”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朗讀指導中教師不應包辦代替,要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閱讀實踐。應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 本案例中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真正做到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方法不多,就是提倡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彰顯自己的個性。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4

在教學中,本人以新的教學理念爲指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設置情境,注重朗讀的指導,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學習生詞與朗讀課文結合起來,多種形式識字

與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結合起來,巧妙的設計了本課生詞的引入。將本課要學習的10個詞語書寫在一個個漂亮的風箏的背面,在學生讀課文時獎勵給學生,再由受獎勵的同學組織在小組裏學習生詞,然後在屏幕出示詞語考查認讀情況。這樣,風箏不僅激勵了學生的讀書興趣,也爲開展小組學習創造了條件。風箏使用的多重價值巧妙的將課文的朗讀和生詞的認讀聯繫起來,使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更加豐滿。

二、緊緊抓住“情”字,設置感人的情境,給學生以情感上的薰陶

新課程改革提出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爲學生一種愉悅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我根據課文內容多次設置情境,使學生始終處於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

本課是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在教學一開始就通過精美的`板畫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結構,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深入到課文中來,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爲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音樂的運用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課文一至六自然段寫了松鼠和小熊成爲好朋友的經過,是情緒歡快的部分,配上輕鬆歡快的音樂進行感情朗讀,使學生充分理解友誼給人們帶來的快樂。七至九自然段寫了兩個人吵架後各自的感受,是情緒憂鬱的部分,歡快音樂戛然而止,代之以悠傷的樂曲,一下子感染了學生的情緒,在這種氛圍中指導朗讀理解課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始終注意讓學生有豐富充分的情感體驗,理解了友誼的重要,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了一定的感受。

三、注重朗讀指導,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訓練,做到了課堂上充滿琅琅書聲

低年級段朗誦訓練是重點,課上我特別注意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指導,使課堂上充滿琅琅書聲。

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時,讓學生找到了描寫小熊快樂的句子,學生一下子找到了“樂壞了”這個詞,然後,立刻抓緊這一個詞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先用換詞的方式體會“樂壞了”的意思,又提出情感的要求,如“再高興點”“注意表情”等,使學生很快體會到了這種快樂的感受,朗讀自然就到位了。

再如,在指導朗讀第7—9自然段時,讓學生聯繫自己說說與好朋友吵架後的心情,然後教師配音樂的示範朗讀,對學生的情感都起到了潛移默化的薰陶,以次進行感情朗讀的訓練,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起他們很大的興趣。

四、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積極倡導新教改的大潮中,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但我並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訓練,在教學中,始終注重語言文字訓練,既活又實。在導入新課的第一個環節,我就注意了糾正學生讀音,“箏”字單獨出現出讀一聲,而與“風”組成“風箏”時讀輕聲。這個知識老師沒有單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請學生讀課題,學生自己就讀正確了,教師藉機提出如果這個“箏”字單獨出現讀幾聲?這樣這個問題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

課文中出現了“漂、飄”,一個是風箏飄在空中,一個是紙船漂在水裏。我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出示兩個句子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藉機引導“飄”帶風字旁和風有關,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指漂在水裏,引起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好奇和熱愛,進行語文的薰陶。

學習完課文,利用課本資源我對學生進行了語文訓練,“小熊看到了許多紙船向他漂來,他會怎麼做怎麼說?”這個問題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很容易想到小熊的表現,還要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

當然,本課在某些教學環節的設計上仍然存在着缺陷。比如:教師問題的提出如何更好的促進學生的“讀”,使之更好的體現課文的整體性;聯繫學生生活體會課文思想感情應當在學生情感發生困難時提出,更好的促進學生對課文主人公情感的體驗,而本課中這一點做的還不夠。

我進行語文教學的時間並不長,但我深深被它吸引着。非常感謝教研室李晶老師及學校領導和老師給我提出的寶貴意見,我會不斷努力,相信在大家的幫助下,在象今天這樣的活動中我會逐步成長起來,更加熟練的掌握語文這門獨具魅力的學科教學。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3.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2.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教學準備:

1、學生事先準備好要送給好朋友的禮物。

2、老師準備課件、小熊頭飾、詞語卡片、紙船、風箏。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20課,紙船和風箏。誰能讀一下課題。(提示箏讀輕聲)

2、同學們,紙船在小溪裏漂流,風箏在空中飄蕩,他們兩之間啊,發生了一個很美的故事,你們想聽嗎?請同學們豎起你的耳朵,聽老師講給你們聽吧。(老師配樂範讀課文)

3、這個故事美嗎?你們喜歡嗎?那就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吧,彆着急,讀課文,老師有要求:(出示要求)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生自由讀課文

2、同學們讀的真認真,這些讀書要求大家做到了嗎,好,下面老師來檢查一下。

3、出示帶有注音的生字詞。大家看,這些生字寶寶離開句子媽媽,和他的詞語朋友來和我們見面了,誰認識他們。(指名讀,領讀)

4、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去掉拼音還認得他們嗎?

5、出示生字。加大難度,只剩下生字了,誰還會讀。

6、同學們看,這三個生字穿上了紅衣服,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抓、吵、受都是翹舌音,跟老師讀,指名讀,齊讀)

7、同學們真棒,這麼快就認識了這麼多生字,下面請在小組裏交流一下你識字的好辦法,等會推薦給大家。

8、下面請同桌互相抽讀卡片,讀錯了,一定糾正過來,並多讀幾遍。

9、做遊戲。(老師隨機抽卡片,學生讀,並找出自己的'卡片舉起來)

10、指導書寫

同學們,生字我們都認識,有兩個生字寶寶說,他倆很特殊,你發現了嗎?(生說發現,說道都是動作時,做動作),最後指導書寫抓。

三、讀句子,再讀課文

1、同學們,生字寶寶和我們做了這麼久遊戲,累了。他們又回到了句子媽媽的懷抱,你還認得他們嗎?句子能讀好嗎?練習讀一讀吧。

2、指名讀,齊讀。(主要評價讀的通順,字音讀得準)

3、句子讀的這麼通順,老師相信大家課文一定會讀的更棒,同桌你讀一段,我讀一段,讀的認真讀,聽的仔細聽,讀的不對的要及時糾正。

四、書寫幸、福

1、指導書寫福

2、評價

教學反思: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着問候,帶着祝福,帶着諒解,帶着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紐帶。本課的學習目標是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小熊和松鼠的友誼,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我執教的是本課的第一課時。爲了上好這節課,我認真備課,精心製作教具和課件,試圖給學生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情境,讓他們學得開心,學得紮實、有效。上完這節課,我感覺預期目標能夠順利完成,教學效果不錯,學生也學得輕鬆自在。這篇課文比較長,飽含感情,又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所以我選擇採用帶着感情讀,由感情朗讀來加深對課文理解的教法。本節課能體現新的課程理念,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用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組織和推進教學過程。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教給學生自學方法,把識字教學和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手段,爲課堂增添不少亮麗的風景,爲學生提供美的視覺感受,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

識字教學時,我遵循孩子的認知規律,指導他們怎樣學會生字,先讓學生自學,然後小組合作學習,幫助正音,再用考考你的形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並引導學生會用簡單有效的方法記住它。學生學完生字後,我及時安排鞏固識字的環節,抓住紮和抓重點指導學生髮現提手旁的字跟手的動作有關,並讓學生演示這兩個動作。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提問的面不夠廣,這是因爲這節課的密度較大,我一直擔心上不完,所以不敢多叫幾個人回答。其實平時在上課,我不是這樣的。其次,課件上草莓的莓的拼音竟然加到了草的頭上,我竟然沒發現,真是粗心。通過這次講課,我覺得自己學到了不少。今後,我一定會發揚自己的優點,正視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力爭做一個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6

《風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小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用樸實的語言勾勒出“我們”做風箏和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束無拘的快活,與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這次磨課我上的是第二課時,我確立了兩個重要教學目標:1.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憧憬、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的意思,並嘗試運用。2.通過學生自能學習課文內容,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初步體會“我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的不同心情,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體會秋天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所以,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閱讀基礎,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讀”爲本,以“悟”爲核心,體現學生的自能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在抓住關鍵詞句的基礎上,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地融於情感的交流之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上完這一課後,我認爲自己基本上落實了課前的預設,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通過播放歌曲《三月三》、課前學生暢談自己放風箏的情景,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學生能很快的進入教學情境,產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這三部分內容時,引導學生抓住表現心情的詞句進行體會感悟。如“憧憬、快活、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在體會他們心情變化的同時,通過查字典、換詞、做動作等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走進語言文字,體會感悟文本。

3.抓住文章的空白點,引導想象,激活創造性思維。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是學生創造的基石。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與文本對話,讓學生的思維呈現開放和多樣的特徵。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文中的空白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一是感悟做風箏時的快活,抓住“憧憬”這個詞,讓學生想象他們在做風箏的時候會憧憬什麼?二是體驗放風箏的快活,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體驗,如過你是文中的孩子,你會快活地喊叫什麼?在風箏丟了之後,心情由快活變得傷心,那難懂的成語,像“大驚失色、千呼萬喚”也都交給孩子去自主體會。想象他們會呼喚什麼?再讓學生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進行朗讀體會。三是課文最後的那個省略號同樣值得研究,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在這裏讓孩子們,根據課文內容繼續編故事,想一想,他們能不能找到那隻幸福鳥,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心情會怎樣?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話,再寫下來。學生較好地展開想象,有的續寫了找到風箏,寫出了驚喜之情;有的續寫沒有找到風箏,垂頭喪氣,悶悶不樂。從想到說到寫,練筆變得有梯度,爲以後的成篇成文作鋪墊,同時較好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實現了雙贏。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後仔細想了想,深感自己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1.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並不是一次課堂就能夠提升起來的,這些既要包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包括平時的積累,所以,今後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朗讀訓練。

2.注重評價語的運用。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時,我的課堂評價語顯得比較單調匱乏,不能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今後要多學習一些評價語,運用於課堂,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機智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當課堂上出現問題時,老師隨機應變的能力還不夠。4.教學中“問題”意識還需加強,提高提問藝術。

總之,這次磨課學習給我帶來很大的收穫,今後我會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實現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身。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重點,編者的主要意圖,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部分新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讀懂課文內容,能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句子,體會秋天放風箏給孩子帶來的樂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驗童年生活的快樂。

難點:在引導理解孩子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本課設計中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讀代講、讀思結合,同時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的能力。

三、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地爲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通過適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才能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的啓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在教學本課時,我就通過生動優美的語言、豐富多彩的圖片、及多次的角色轉化,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新知。

2、賞析教學法:即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我主要是通過對文中的句、段進行品析,採用了以讀代講 法、品詞析句法,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0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我還在朗讀中讓學生訓練語言文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在朗讀中發展思維,在朗讀中陶冶情感。最終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四、說學法:

教學本課時,我指導學生採用了自主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在學習生字環節和學習“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時,用上了這兩個學習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討學習相結合,教學中既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嘗試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認知、感受課文,又在學生認真思考之後,讓其參與到合作探究的學習之中,互相傾訴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獨特感受,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地融於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長補短,初步實現由對文字的感知過渡到情感的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爲學生營造一個辛勤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爲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1、喚起情感,激趣導入

首先讓同學說說自己在童年最快樂的事與大家一起分享,提出貼近生活、情感興趣的問題有利於在一開始就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爲課文的學習開設了一個不錯的開端。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在朗讀中檢查學生生字讀音,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語,變枯燥爲生動,學生纔有想讀課文的欲 望,爲課文的學習進行鋪墊。

3、細讀深究,體悟情感

(1)感悟做風箏的樂趣。讓學生找出描寫做風箏時表現心情的句子,並通過想和同桌交流風箏什麼都不像,卻還把它叫做“幸福鳥”的`原因,讓學生體會做風箏的快樂,學生獨立思考之後,讓其參與到合作探究的學習中,互相說說自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的融入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長補短,初步實現由對文字的感知過度到對情感的體驗。

(2)感悟放風箏的快樂。通過朗讀第3自然段,找出這一自然段描寫風箏飛起來的詞語,從內容上感受放風箏的心情,再聯繫生活想象自己放風箏時的情景,自己在放飛風箏時的動作、語言、心情等。讓生活在課堂中回放,並觀看放風箏時圖片,讓放風箏的快樂感染着每一個孩子,這樣的設計能使其更加投入自己的情感,學生在富有情感的朗讀中如同身臨其境,多次通過角色轉換的方式,讓學生嘗試從自身的角度出發,體會做風箏、放風箏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實現情感的轉移。

(3)體驗找風箏的心情。教師配悲傷音樂範讀風箏飛走時的心情,學生談談自己聽後的感受,並通過找描寫心情難過的詞語,進一步理解此時的心情,用自己的動作、語言,理解兩個關鍵詞“大驚失色”、“千呼萬喚”來深入體會由快樂到難過的心情變化,朗讀的指導也就水到渠成,並通過尋找風箏來找回那份快樂,此時進一步拓展,請學生想象找到風箏和沒找到風箏的心情變化。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創新離不開想像,想象離不開假設。一個事件可以有多種辦法,一個故事可以有多種結局。教師要善於用假設延伸課文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8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第三冊

教材簡析: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着問候,帶着祝福,帶着諒解,帶着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誼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紐帶。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於,當松鼠和小熊因爲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後,他們表現出的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只要我們帶着一顆童心,帶着對真摯友情的嚮往,去朗讀這篇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爲主,引導學生在讀中悟。

2、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尊重和相信是實現平等對話的前提。在課堂學習中,要實現與學生平等的對話交流,首先要尊重學生,而尊重學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學習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體驗。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3、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每個人都會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發生過爭吵嗎?有過不愉快的事情嗎?指名述說。(學生各抒己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兩個好朋友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誰願意讀課題。(風箏的箏要讀輕聲。)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初讀要求: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劃出難讀的句子;標出自然段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學生朗讀時可能有困難的句子,課件出示,重點指導。

A、他想了想,就紮了一隻風箏。

B、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掛着一個草莓,風箏的翅膀上寫着:“祝你幸福!”

C、可是有一天,他們倆爲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D、過了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2)檢查學生識記生字的情況。

課件出示:扎、壞、抓、莓、幸福、受、吵

具體操作:指名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三、學習課文,感悟體會

1、學習1——6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1——6自然段,然後按照——當我讀到()時,我覺得很(),因爲()。

(2)學生交流讀後的感受,隨機進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讀指導。

具體操作:藉助課件讓學生體會小熊和松鼠快樂的心情,再指導朗讀,並理解詞語“樂壞了”。

(3)松鼠和小熊是怎樣成爲好朋友的?引導學生小結。課件演示過程。

師: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們樂壞了,那我們就在音樂中去體會快樂吧!挺起腰來,看誰讀得最幸福、最快樂。

生在音樂伴奏下齊讀1——6自然段。

過渡: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爲好朋友,正當他們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中時,這快樂卻沒有了,因爲他們吵了一架,從此,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裏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

2、學習7——11自然段

(1)這時,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樣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彙報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樣?你從課文中的什麼地方感受到的?

相機指導第7自然段的朗讀(讀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3)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後,他們非常難過,在他們自己的努力下,終於和好如初,風箏又起飛了,紙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課件出示)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指導讀11自然段。

(4)(課件出示)此時此刻松鼠每放一隻紙船,心裏就會默默對小熊說上一句話,他會說些什麼呢?(指名說)

三、指導書寫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關鍵筆畫。(重點指導“幸”。)

2、寫好後衝寫得滿意的字笑一笑。

教學反思

《紙船和風箏》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文章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裏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樑和紐帶。反思這節課的成敗,成功之處在以下幾點:

1、重視識字寫字教學,紮實地落實新課標。

新課標明確指出“識字教學應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教學中教者採用多種形式,有效地突出了教學重點。如:藉助拼音讀詞語——開火車讀生字——交流識字方法——認識多音字鞏固認字——揭示(提手旁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理解字義——引導書寫,互相評價等,這些活動環環相扣,整個教學活動充滿了生動活潑,紮實有效。

2、以讀爲本,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本節課堂教學充分地體現了由讀通到讀出感情的訓練過程,並把讀通課文與讀好長句子和重點部分有機結合起來,指導到位,重點突出。教學中抓住“樂壞了”“他們再也看不到紙船和風箏了……”等語句,抓住矛盾,體驗情境,讓學生運用自讀、引讀、指名讀、加動作讀等方法,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

3、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語言文字訓練。課文中出現了“漂、飄”,一個是風箏飄在空中,一個是紙船漂在水裏。我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出示兩個句子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藉機引導“飄”帶風字旁和風有關,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指漂在水裏,引起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好奇和熱愛,進行語文的薰陶。同時在教學的最後環節,通過設計讓學生說說“你想對小熊和松鼠說什麼?”這個問題,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在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也使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得到鞏固。

4、互送祝福,昇華情感

在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拓展環節,讓孩子們給自己的好朋友寫祝福,孩子們隨着音樂把祝福的話和小夥伴們分享,每個孩子都品嚐到了得到祝福的喜悅心情,獲得了幸福。他們樂於展示自己,他們更懂得關愛別人,他們的個性健康地發展。在互送祝福卡的時候,還有不少學生把祝福送了我,我也很感動於他們能把我當成他們的好朋友。

但課堂總是充滿了遺憾,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

1、課堂教學設計得太滿。可能出於向學生們展示一個較爲完整的教學流程,不影響完整的故事情境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於飽滿,使得寫字環節沒能充分落實。也因此時間分配不合理,整個教學過程顯得前鬆後緊。

2、對於學生的回答,傾聽的不夠仔細,遺漏了一些精彩的課堂生成,如在識記“句”,學生說到“詞”時,沒有引導學生髮現識記的特點。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寫的方法,能較爲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教學重點

1、“村”、“喪”的字形,“磨”、“坊”的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

1、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2、能較爲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第二課時

一、導入喚起情感

喚起情感:童年的生活是快樂的我們可以在田野自由自在的放風箏。你能介紹你是怎麼放的嗎?風箏飛得高嗎?玩的開心嗎?

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吧!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課《風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邊讀邊想課文圍繞風箏講了什麼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三、讀中感悟

1.默讀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組交流:將自己認爲最有趣的內容介紹給大家,並說出自己認爲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引導學生認識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學生認爲“找”也很有趣,應予以特別肯定和鼓勵。

(一)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根據朗讀情況,相機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

2.師生合作解決下列問題:

(1)“憧憬”的意思。幾個小夥伴精心地做着風箏,風箏做好以後該是什麼樣的情景呢?誰能想象一下?(這就是“憧憬”)想一想:我們會憧憬什麼?(憧憬快樂,憧憬幸福,憧憬未來??)

(2)爲什麼做好的風箏什麼都不像,我們卻依然快樂?交流自己的看法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1)激趣:課文當中的幾個小夥伴做風箏時很快樂,誰能把他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呢?

(2)練習朗讀。

(二)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兩個詞語描寫了風箏剛剛起飛和已經飛到空中時的'優美樣子。找到後把這兩個詞語多讀幾遍。課文中描寫放風箏快樂的句子特別好聽,找一找讀一讀

2.指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出快樂的心情。

3、以讀代講學習第1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評。教師注意指導“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三) 體會找風箏的心情

1、讀一讀:用心讀讀第4自然段,能發現“我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嗎?

2、小組交流討論後說一說:說說你讀後的發現。

3、試一試:能不能用讀表現出不同的心情來?(可採用多次讀的方式進行)

重點讀好這個句子: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師:假如你高高飛着的風箏斷了,飛了,你會怎樣呢!

請讀讀5、6、7、8自然段。

體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爲主要體會句。)

4、展開想象:他們在水磨坊找到幸福鳥了嗎? 讓學生大膽想象,能說多少說多少

(四)以讀代講朗讀全文。

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這節課我能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並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本節課存在的不足。

1.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的學生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小組學習時交流的時間空間都太少,那些不善表達的學生髮言太少。

3.指導朗讀少。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10

有幸聆聽王震男老師的《紙船和風箏》,帶給我暖暖的幸福感。從課堂一開始到結束,課堂都充斥着學生與老師的幸福感,洋溢着溫暖的氣息。

幸福從何而來,幸福來自朗讀。王老師從一開始的讓孩子帶上開心的心情來進入我們的課堂學習。王老師緊緊抓住“幸福”,初讀時便讓孩子說一說對“標一標”、“讀一讀”、“想一想”,根據自己的經驗來理解初讀要求。孩子們帶上三個要求,認真地,仔細地,大聲地讀課文,讀完一遍再讀第二遍,給那些速度較慢的孩子以足夠的時間,這樣每個孩子對初讀的體驗都能較滿足。

隨着課堂的深入,王老師對朗讀的指導側重點都有所不同,但是其間任何的讀都離不開松鼠和小熊帶給我們的那種幸福。它們得到了別人的祝福,樂壞了,“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他樂得。”“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他樂得。”王老師讓孩子通過觀察小熊和松鼠的表情、動作將他們那種難以抑制的喜悅心情。通過視覺的衝擊,孩子們自然有所感觸。在這基礎上,王老師巧妙地將課前談話中日積月累的詞語作爲示範,引用其一。“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他樂得眉開眼笑。”這樣一來學生表達的慾望真正被激醒。瞧,孩子起立說得有滋有味,還有那原生態的動作。正是王老師給了孩子們一個個臺階,讓孩子們沿着扶梯拾階而上。有過這麼豐富的體驗,學生讀好“樂壞了”的句子自然不在話下,但是王老師同時還引導孩子體驗高興時的語氣,速度一拉快,高興勁兒就更不用說了。

幸福從何而來,幸福來自師生的互動。王老師的聲音是那麼親切,與學生的互動是那麼和諧,儼然是班主任與自己班級的`學生。我想,那是因爲王老師一上臺給學生,給在座的老師的感染,是親和力幫了忙。學生一直處於暖暖的幸福感中,我們在座的老師也被這種幸福感染着。

“祝幸福”,這種幸福在山頂與山腳之間;“幸福從何而來”,在那潺潺的溪水中,裝在漂流的紙船裏,系在高高飄蕩的風箏上。

幸福從何而來,我想:作爲教師的我們,站在學生的立場,更多地關注學情,與學生拉近距離,讓學生感覺教師是他們的大哥哥,大姐姐,能夠更大程度地融入課堂。謝謝王老師帶給我這種幸福的體驗。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11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夥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了兒童內心對幸福的嚮往和追求。

爲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語文課堂,在備課中,我主要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進行指導,進行引讀,不斷提高學生讀和說的能力。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道“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我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 ( )。當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們的生活真是太豐富了,孩子們的思維太廣闊了。“夏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吃西瓜、吃雪糕。”“冬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女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用柳條編花環、戴花環。”“課餘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丟沙包、跳長繩。”等20多種說法,我真的太佩服他們了。然後我緊緊抓住做風箏時的快樂來教學。首先用“你放過風箏嗎?放風箏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來導入教學,學生個個都說心情快樂。接着我又用“你做過風箏嗎?”帶孩子們進入作者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通過自由朗讀、比賽讀、默讀的方式,讓孩子們找出哪些句子和詞語表現出了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在一聲高過一聲的朗讀聲中,學生體會到了快樂,似乎自己就在做風箏一樣了。學習積極性再次調動了起來。

最後我佈置了一個小練筆:仿照《風箏》的寫法寫童年的一件趣事,孩子們這一次的作文似乎比以往寫的都好,多數學生都能按一定的順序寫,能初步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了。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12

《風箏》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

《風箏》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爲主題。親情是人世間最真摯最純美的感情,魯迅的《風箏》就是在溫馨與和美中,在矛盾與衝突中展現濃濃的兄弟之情。它講述的是“我”童年時因爲風箏與弟弟發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衝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細讀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魯迅的兄弟之情,也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重點難點定爲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二、學生學情分析:

《風箏》面對的是一羣成長在無憂無慮的20世紀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們認爲親情就是溫柔的話語,是細心的呵護,是鼓勵與支持,是牽掛與思念;再說,這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識準備。所以受經歷與知識積累水平所限,對這篇通過矛盾與衝突展現親情的文章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另外,還考慮到剛進初中的學生對難學課文學習注意力容易分散,產生學習疲勞,且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區分又有幾個不同的層次,所以教師必須做到兼顧全體,合理設置教學目標,靈活安排教學過程。

三、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必須強調和協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因而我從三方面擬定了本文的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按圈點勾畫的讀書方法,積累“虐殺、苦心孤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蘊含的濃濃親情。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

究性學習。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討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悟親情的含義,感受文中濃濃的手足之情;學習作者嚴於自省、知錯必改的情操與美德;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重點放在對“精神虐殺”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體驗文章主旨上;將有創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爲教學的難點。

3.課時安排及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思想的深邃,選材的精巧,結構的別緻,加上語言運用的.高超藝術功力,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我在教學上安排兩節課的時間,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積累文中重點詞語,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提出疑難問題;第二課時多角度、有創意地探究疑難問題和理解主旨。

4.學法指導:

學生:

①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並製成問題卡片。

②從網上或圖書館查閱魯迅的資料,瞭解其生平、作品及風格,製成卡片,準備交流。

③預習課後練習一、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

①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包括風箏的圖片、歌曲。

②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有關魯迅的文學常識及疑難問題,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③問題情境的設計儘可能讓每個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四、教學用具:運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及利用圖書館館藏資料。

五、教學思路:

1、整體設計思想:按照總-分-總的思路安排教學步驟。

先整體感知課文,再探究一個個局部性的疑難問題,最後進一步理解全文主旨。在預習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與作品對話、與學生對話、與教師對話、與作者對話,體現課堂民主、師生平等對話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變一言堂爲衆言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等等。

2、教學方法的確定:針對本篇課文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和組合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激情引趣,朗讀法感知文本,圈畫法品味重要詞句,創設問題情境法來啓迪思考;“自主質疑、合作探究、討論表演”等多種訓練手段滲透在課堂教學中。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策略或方法:首先,從質疑開始。這篇課文難點較多,正是探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要讓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先把問題統統提出來,再整理一下,有步驟地探究。

其次,引導學生聯繫語境探究疑難。有些句子之所以難懂,是因爲跟常情不合,但是聯繫語境便能解讀。最後,設置一個典型環節——合作表演。這篇課文思想深刻,主題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主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還創設了一個與作品中與人物對話的活動。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品。

(1)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

三,風箏飛滿天,牽着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電

腦課件展示,有聲有形,引發學生對放風箏的美好感受的回憶。

(2)互談感受:前後左右自由互談兒時放風箏或玩其它遊戲的情景和感受。

(3)引入正課:風箏或其它遊戲帶給你們以無盡的夢想和快樂,如果有人剝奪你遊戲的權利,你會有什麼感受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風箏》,就是作者回憶自己和弟弟小時候圍繞風箏發生的誤解與衝突。那麼,就先讓我們走近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兄弟之間,來了解一段關於風箏的故事吧。(投影課題並出示目標:見課件)

(4)瞭解魯迅及作品:課件展示魯迅生平、作品;學生自由朗讀,並對照卡片做筆記。

(二)整體感知,朗讀思考。

(1)檢查預習,訂正字詞。(見課件)

(2)聽讀課文並感知(課件展示,課文配樂配圖朗讀。)

【課件顯示問題:】 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b.聽讀課文以後,你有哪些感受?

(可從“我”的角度,也可從小兄弟的角度談。)

學生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 (教師可針對學生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