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3.79W人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回鄉偶書》和《贈汪倫》這兩首詩都是唐詩中的極品。它們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都是難以估量的。

要把握好低年級古詩教學很難,講淺了學生不明白,講深了學生還是無法理解。到底該怎麼把握纔是恰到好處呢?我認爲應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能忽視識字寫字,低年級無論什麼課文,識字寫字都是教學的重點。古詩教學時,同樣要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讀生字。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來識字,並主動創設有關生活情境,利用課文中出現的語言文字進行口語交際或書面交流。

第二,朗讀感悟古詩的意思時,不必逐詞逐句地串講和賞析。由於古詩的語言精煉,表達簡潔,意蘊深長,低年級孩子的領悟能力又是有限的',學生對古詩的主題思想、情感、意境、韻味的感悟,是需要日後不斷地咀嚼,需要人生閱歷來豐富。老師需要加強朗讀的指導,通過創設有關情境,開展多種形式的塞讀、評讀、表演讀,讓學生體驗情感,積累鞏固,感悟詩的節奏美、韻律美、意境美。

第三,老師要有主動開發語文課程資源的意識,可適當向學生推薦一些描寫思鄉的、送別的古詩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和文化積累,並將學生從課內引向課外,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豐富課程資源。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學習《黃山奇石》一課,這篇文章對於學生來講比較單調。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使出了渾身招數,多媒體教學,談話激趣,自讀自悟,比賽朗讀等形式。當“小導遊”們介紹完“金雞叫天都”後,就要比賽讀出奇石的有趣。

第五小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來,當讀到“有座山峯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他伸着脖子,對着天都峯不住的啼叫”這句時,只聽我班最調皮的黃毅用課本擋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聲叫個不停,一時間,教室裏聽到的小朋友都在竊喜,好不容易營造的氛圍被這隻“大公雞”輕鬆的破壞了。我心裏生氣極了,本想劈頭蓋腦的批評一頓,可轉念一想,他這個小傢伙,不僅理解了課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詞,而且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只不過,他用的方式不好。於是我就對他說:“你真是一個細心讀書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經看到了那隻金光閃閃的`大公雞?我們讀書的時候也要像黃毅一樣,眼中有物!”幾句簡單的話語,不僅傳遞給學生新的讀書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勵了他,此後,他讀書更認真了,發言也更積極了,我深感欣慰。試想,假如,當時我沒有控制自己,只是從擾亂課堂單方面去批評他,那一定會大大打擊他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我們應該善待學生的錯誤,多點讚賞,少點指責,多點肯定,少點否定,學生一定會懂得了自律,也能讓他們在成長的旅途中變得快樂而自信。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故事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種葫蘆的人,只盯着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和低年級學生特點進行。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爲突破口,採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後,我做了如下反思:

1、本課教學中我把握了同組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繫,從整體上把握了教材內容設計實施教學。同時又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落呢?”我就以此問題爲突破口採用變序閱讀法,引導學生結合文中插圖分別學習第一、四兩段,感受葫蘆開始長得很可愛及後來葫蘆都落了,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了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

2、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還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爲了使學生能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就引導學生看圖激趣揭題質疑中引導學生利用葫蘆圖及形聲字的.特點自主發現學會認“葫、蘆、藤”,再在檢查預習指名學生讀詞中學習另三個生字,並隨機示範指導學生學寫“哇、掛”。這樣識字既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又抓住重難點,還拓寬了識字途徑,培養了識字能力。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於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3、本節課上我還特別重視閱讀指導。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先讀題質疑,指導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討論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用詞、積累詞彙和培養語感,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結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先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再讀課文中描寫小葫蘆的樣子的句子,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了喜愛之情,然後朗讀時孩子們就很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又如在品讀第二、三自然段先讓學生帶着問題(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後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後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爲什麼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後,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引導學生朗讀、理解和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同時我再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進行分角色朗讀,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羅傑斯曾說過:“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他們纔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其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人格才得以培養”。在《我有一盒彩筆》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讓學生積極思維,合作想象,使學生學得愉快,學有收穫。整個設計安排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增強形象感受。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時,增強形象感受,不進行分析講解,而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感知課文具體生動的形象,進入課文描繪的情景。開課激趣導入,引入課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在感知課文內容時,讓學生通過動手畫,在主動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

二是將個人自學,小組合作,師生合作這一方式引進課堂。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合作形式進行自主探究,其中學生的個體學習是基礎,小組合作學習,師生合作學習可以發揮課堂教學的羣體功能,爲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

三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進行發散思維。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用心聽一聽,用眼看一看,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既理解了詩歌的內容,也營造了寬鬆的教學氛圍。

四是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在讀,賞,說中感悟我們生活的幸福,我們心願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偉大理想。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1、理解教材:

備課前教師要準確的理解教材,知道教學的重難點,知道每段、每句、甚至每字的含義和意圖,瞭解訓練重點,這樣在上課時才能把握住學生的回答,給與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的能力得到訓練,收穫知識。我們所有老師一起鑽研教材,爲了弄清楚每句話的意思,查資料,請教自然老師有關植物的知識,確保教給學生知識的正確性;爲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意思,自己一遍一遍的練習朗讀,好給學生起到更好的示範作用;爲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到處找葫蘆,製作教具。能想到的我們都認真去做。

2、確定好教學思路。

一開始我們考慮到學生以前都是按順序分析課文的,就想按照課文的順序進行教學,可是經過研究這篇課文更適合倒敘,孩子們應該也可以接受,只要精心設計問題進行引導即可。所以就決定還是用倒敘來講課文,隨即制定出介紹葫蘆導入——學習生字——分析課文(先說結果,再分析原因)的環節。課上完後,覺得這樣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教師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只要教師做出適當的引導,學生就能說出你想要的答案。

3、逐字逐句推敲。

框架是基礎,而往裏添血和肉卻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要設計好每一句話,想象學生有可能怎樣回答,我要如何引導。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卻難得很,爲了縷順這些話,領導和我們語文組的老師挖空心思,一句一句的斟酌。反覆修改,試講完再修改,如此反覆,直到滿意爲止。尤其是重點段落,爲了讓學生弄清種葫蘆人只想要葫蘆,不想要葉子的心裏,老師們一遍又一遍的設計問題,一遍又一遍的演示應怎樣讓孩子理解種葫蘆人想的、說的話的含義,以及怎樣讀出。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讀法,進行研究,怎樣使他們讀正確。正因爲這些都預想到了,上課時學生遇到問題,教師也就能臨危不亂,做出正確的引導了。所以說課上的精彩源於課下的鑽研。

4、環節設計優化

爲了使學生更好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識,我們對每一個環節,每一句話都是改了再改,變了再變的。就拿倒入介紹葫蘆這段來說吧,剛開始想畫簡筆畫,這樣既顯示教師的功底,又能引起學生注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是畫簡筆畫,速度太慢,不能顯示出葫蘆長得很好很茂盛的樣子,也不能變黃,我們就決定去掉畫畫,這樣一上課又覺得不夠吸引人;於是改畫葫蘆爲貼葫蘆,費心費力的還請別的老師幫忙,終於弄出了三幅長得茂盛又有顏色變化的葫蘆。大功告成心裏格外高興,可一實踐卻弄了一個手忙腳亂,貼上去,換背面難度比較大,還浪費時間,我們猶豫再三,不得以只能忍痛割愛把這個環節去掉,改爲出示圖片讓學生看。真是費了一番周折又回到了原點。浪費了很多精力,最終也沒用到,看似是無用功,可實際上卻是經驗的積累,相信以後再有類似的問題,我們會隨機應,及時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5、過渡語精心設計。

這課中的過渡語一環扣一環非常自然,很好的起到了課文上下銜接的作用。我想這主要是因爲大環節裏的每個小環節都定好了的緣故,根據環節編出過渡語,讓每句過渡語中都存在下一步的任務,簡潔明瞭就非常自然了。

6、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課上表揚能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表揚要針對學生的回答,根據教學選擇詞語。這些詞語教師也都是事先準備好的,準備好了,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有的表揚,這比單單一個你真棒要管用得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積極的.回答問題,聽到老師用很有水平的話表揚自己的孩子,心裏都很高興。

7、課上教師要真情流露

課上得好壞,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的感染。教師理解課文,愛學生,上課時就能把這些流露出來,自然就會變得語言親切,表情自然,製造出氣氛,使學生受到感染,自然被帶入其中,從而更好的理解了課文意思,讀出了非常有感情的課文。所以教師的表現能給學生很大的感染,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5

本課學習中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個性到位,教後我感到十分滿意,學生的表現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紮實,主要在於利用了觀察法和範讀法。

觀察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結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述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爲後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後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並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範讀法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範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範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裏構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簡單,學生學的愉快(精神的愉悅)。

在這堂課上,教師範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並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教學的資料比形式更重要,範讀、談話,這些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這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裏,我們該反思什麼纔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二、 教學重點:

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三、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

四、教學內容:

課本第7-10頁

五、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件、

六、教學流程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今天讓我們乘着快樂號列車一起遊覽一番美麗的黃山吧!

2、在上車之前,誰能簡單介紹一下黃山?(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風景秀麗,主峯光明頂,最高點是蓮花峯。那裏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名。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譽。)

3、是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出示地圖黃山的位置。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提出要求,自讀課文(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幾遍課文。(2)讀後標出自然段。(3)讓生字朋友回家去。

3、 誰想跟生字交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詞語。

3、這一課一共講了幾處景點?分段接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誰來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這裏有個“尤其”誰能換個詞?(特別、尤爲注意)這句話該怎麼讀呢?自己先練習練習吧!(自讀)誰能大聲的、自信的讀給大家聽呢?(指名讀)

2、過渡:這麼多景點,我們先遊覽哪裏呢?(學生自己選擇景點學習)板書:猴子觀海“猴子觀海”是什麼樣子?誰能用自己的話介紹一下?不會的同學自己讀一下第三自然段。看圖從哪裏看出“猴子觀海”很神奇?(複述猴子觀海的動作)這句話都用了一些什麼詞?(表示動作的詞:抱、蹲、望)板書關鍵詞語誰能抓住這幾個詞讀出“猴子觀海”的.神奇?指名讀、生生比賽讀,師生比賽讀。

3、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仙人指路”吧!板書:仙人指路你們想用什麼方式來遊覽這部分景點呢?(自讀、小組讀、表演讀、同位接讀)如果你是這位仙人你會對我們這些小遊客說點什麼呢?生1:歡迎你到黃山來。生2:前面還有個更美的景點呢!……

4、順着仙人的指引,下一站我們去哪裏呢?板書:金雞叫天都讓我們看看金雞叫天都是什麼樣子!(自讀)誰有問題?(什麼叫天都?)多美呀!誰來讀讀?(指名讀)換一種方式讀讀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5、還有哪裏我們沒有去看?板書:仙桃石自己讀,體會仙桃石神奇在哪裏,並說給同位聽聽。(指導朗讀:好像、飛、大、落)那麼大個的桃子從天上飛下來,正好落在石盤裏多神奇!誰能讀得更神奇一些?

6、 課文裏還提到了這幾塊奇石。出示第五自然段。你想用什麼方式來學習?(讀一讀、畫一畫、演一演)四、小組交流,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

第 二 課 時

一、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用優美的朗讀再次感受“黃山奇石”的神奇、美麗。

2、背誦競賽: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背誦相應段落。

二、複習生字。

1、開火車讀字組詞。

2、讀兒歌,鞏固識字。

三、指導書寫。

1、教師、學生一同分析字型。

2、教師示範書寫重點字。

3、學生描紅,臨寫。

4、 組詞練習,小組內開展組詞競賽,看誰組的詞最多。

四、想想說說。

想一想“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幾塊奇石的樣子,再挑一塊說一說,畫一畫。

五、 佈置作業。1、書寫生字、詞語。2、朗讀背誦課文(自己喜歡的部分)朗讀背誦。

六、 相關練習。

見《素質教育新學案》第6頁的遊樂園。

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

神奇 美麗

教學反思:

《黃山奇石》這一課是一篇看圖學文,文字淺顯易懂,書中配有精美的圖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就能輕鬆理解課文。

孩子們浮想聯翩,也許孩子們的想象是幼稚的,不盡人意的,但卻是豐富而又美好的,既有所學知識的運用,又有突破常規的創見,創造的意識得到良好的培養。孩子們邊想邊表演,樂在其中。再加上教師適時的恰當的評價,更帶給他們信心和勇氣。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江雪是我本學期所執教的一組內研究課。對於從未在場合上古詩研究課的我可以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進行了幾次教案反覆修改後,我決定把重點放到詩中有畫,詩中悟情這一環節上。

課的開始,我指導學生先有背誦古代的詩句入手,從而體會詩會蘊含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歷史,讓人回憶無窮,從而爲理解柳宗元寫《江雪》的背景打下基礎。在指導感受詩中有畫這一環節中,我指導學生從聽覺、視覺、想象力等入手,讓學生置身於這幅畫中,談談又怎樣的`感覺。在我步步引導下,學生體會到詩人寒冷、寂靜之情油然而生,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體會這種情感,學生把自己所理解的情感投入到朗讀中,詩中之情第一次被學生理解得漓漓盡致。在指導學生體會詩中悟情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從漁翁的神態、動作等入手體會漁翁的心情,再由詩人當時的寫作背景入手,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漁翁其實就是柳宗元的影子,孤傲、堅強、不屈服的情懷由此而生,再體會到朗讀中,學生的朗讀達到了**,就像個小小柳宗元正傾訴着自己的傷心往事。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素質”,它既是一個人智慧的反映,也是一個人隨身攜帶的永不過時的魅力。口語交際能力的強弱,對一個人的發展與成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口語發展實際,我想,一堂好的口語交際課,應該達到讓學生敢說、會說、樂說的境界。

一.教學效果:

口語交際的核心就是雙向互動。我在這堂課的教學活動中,想方設法實現課堂教學中的雙向互動。首先是師生互動,教師必須轉變角色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這次口語課中,我以動植物的一員——大象阿姨的'身份參加這次聚會,從一開始和孩子們的相互問好,活動中大象的示範介紹,課堂中對學生髮言的評價,老師與學生互交朋友,無不體現了老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

二.成功之處:

本着這樣的理念,我設計了這次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方案。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願意與別人交流,並能認真聽別人說,然後作出評價。這堂課也讓我收穫了很多,原來我很怕上口語交際課,通過這次的實踐,我覺得口語交際不再那麼遙遠、那麼神祕,其實也能讓老師喜歡教,讓孩子們喜歡上。綜合自己整堂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比較成功:

1、情境的創設。

這一堂口語交際課上,我爲學生的交流創設了情境,把教室變成動物園,讓孩子們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一起參加在動物園舉行的“有趣的動物大聚會”,我則扮演大象阿姨受獅子大王之託來當這次聚會的主持人和評委,準備評選有趣的動物。大象阿姨主動向動物精靈大聲打招呼,孩子們很快進入情境,大方地介紹自己的名字,並向身邊的“小動物”打招呼問好。通過大象阿姨的自我介紹,引導動物從名字、樣子、特點等方面進行自我風采展示。然後進入快樂的交朋友活動,最後評選、頒獎。通過這些有意思的活動把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去,在生動逼真的情景中展開交際,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表達慾望,孩子們都能暢所欲言。

2、引導學生學會傾聽。

在口語交際中,傾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巧。在本節課上,我特別強調對學生“聽”的要求。在老師示範自我介紹和豬籠草介紹的時候,我都先對學生的聽提出明確的要求:“認真聽,邊聽邊記;如果有問題可以禮貌插話。”聚會結束還會評選出幾名“最佳聽衆”。孩子們很認真地傾聽,並禮貌地質疑,比如:只有“手指”大的“絨猴”喜歡捉“蝨子”吃,這“蝨子”是什麼東西呀?這麼小的“絨猴”怎麼敢吃那麼大的獅子呢?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地問開了,把課堂引向高潮。孩子們都聽得很認真,在評價他人時也能從語言和介紹的內容有趣在哪兒進行評價,並能對同學的發言進行補充。

三.不足之處:

有一部分學生交流水平有待提高,還不能比較詳細地介紹“自己”。在今後的口語交際中還要注重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子,從連貫的句子到一段話的練習,這樣孩子們就會循序漸進,步步跟上,爲今後更好地進行口語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改進措施:

發揮多媒體課件與課堂的整合作用,讓學生在口語交際的同時感受到了圖、文、音、動、色等多種信息的綜合刺激,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使整個課堂形成了充滿活力、愉快而有成效的交流氛圍。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寒號鳥》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做窩的不同態度和不同結果,說明了好逸惡勞、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從課題入手,圖片、故事導入

正式上課以前,在與學生問候以後,出示寒號鳥的掛圖或圖片,然後講了一個關於寒號鳥的小故事。首先讓學生們先從感官上初步認識寒號鳥,然後再從聽覺上感受寒號鳥爲什麼要哀號,在導入課題的過程中,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想要知道寒號鳥名字的由來,以及它爲什麼如此叫。這樣,就巧妙的從同學們的求知慾望遷移到對課文內容的探索上,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二、識字教學

我在上新課以前都要求學生自己回家做字卡,在做字卡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一個識字的過程。到第二天上課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字卡互相檢測。我再去檢查、糾正就比較容易。而有些詞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表演,理解如“打哆嗦,冒汗”。又如“寒號鳥,崖縫,當作”中多音字的讀音,特別出示詞語,範讀,爲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

三、寫字教學

在這一環節中,我出示了本節課需要掌握的8個生字,首先讓學生觀摩每個生字。小組討論每個生字的結構。然後說一說哪幾個生字比較難寫,教師進行了範寫指導,學生描紅。然後找出簡單的生字,讓小組間合作學習,接着上臺當小老師,給全班同學講。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鞏固了本課學習的生字。但這一環節中我疏忽了對學生所寫的字進行展示點評,以致於學生對自己所寫的字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另外,不能把生字放到課下解決,這個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不現實,識字任務一定要放到課堂上解決。

我認爲在以後教學中我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語速要慢,做到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爲對於低段學生很重要。其次,本節課的.評價機制落實的不到位,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注意。

2、在備課中要反覆分析教材,抓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和自己更輕鬆的完成教學任務。

3、在教學碰到難點,不要急於求成,要循循善誘,把更多的說話時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在執教本課後自己感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一、“以讀爲本、以讀促悟”。

由於這篇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學手腕上,我注意以讀爲本,不斷激勵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引導學生接洽生活實際進行反思,琢磨人物內心世界,豐盛內心的感受。通過初讀、再讀、品讀、選讀、分角色等情勢,讓學生體會感悟出李麗自始至終都非常有禮貌,林園園則很自私。並結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醒,讓學生和林園園對話,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進行溝通和交換。

語文課在我們小學課堂中該起怎樣的一種作用呢?又該如何是教學呢?語文顧名思義:語言與文學的統一,語言是人類用來溝通交換的。在協調的氣氛中引導學生對文學的欣賞,我想有學習《藍色的樹葉》,學生已經能感受到文字的含義了而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多是教師帶着學生對課文的.詞句進行剖析理解,這個與傳統的語言教學相符嗎?怎麼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課。教學的研討永無止境,然而完全背棄傳統的文學詩詞教學是否不妥。我還在思索,願在今後的語文教學路上走得更堅實!

二、以生爲本,使學生真正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上,我沒有給學生設下框框,也沒有給學生過多的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自由施展,相互填補,老師只是站在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度,把學習的自動權交給學生。課堂上學生爭奪參與各種讀說的訓練,自動性、積極性很高。“讀、思、議、說”的時間佔了課堂教學時間的四分之三以上,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的原則,使學生真正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

當然本節課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時間安排不夠合理,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充分備好學生。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藍樹葉》教學反思二

《藍樹葉》是一篇講讀課文。講李麗在美術課上,畫樹葉時綠鉛筆找不到了,她向林園園借,但沒接她的綠鉛筆。李麗用藍鉛筆畫了樹葉。林園園看見了畫藍樹葉,臉紅了。

學習課文之前,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揭示課題《藍樹葉》,隨後問:看到這個課題你一定想知道什麼?學生紛紛提出:樹葉怎麼會是藍色的?這是哪兒來的藍樹葉?以此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先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找答案。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大意。讓學生自由回答上面的問題。再感悟課文內容:

學習第一自然段:李麗爲什麼要向林園園借綠鉛筆鉛筆?引導學生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自讀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李麗爲什麼沒有接凌圓圓的鉛筆。這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找出李麗和林園園的三次對話,從她們對話中林園園的語氣,神態中去領會感悟出林園園不願意借給李麗綠鉛筆。抓住重點詞句(吞吞吐吐、我怕你把筆尖弄斷,不要······不要······皺着眉頭等)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進一步體會林園園是在爲捨不得借鉛筆給李麗找藉口。

學習第五自然段,指名讀回答: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爲什麼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林園園的表情你看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林園園覺得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錯了。你能知道她這時候心裏在想什麼?“她在想,要是我把綠鉛筆借給李麗了,她就不會畫出這麼難看的藍樹葉了”。“我這樣做不對,以後要改正”。

現在你想對林園園說什麼?甲:林園園,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我們要去幫助。乙:林園園你不能太小氣了,要是你以後有困難,別人也不會幫助你的。丙:林園園你知道嗎?同學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學了這一課你明白了什麼?(我明白了我們從小要有愛心,別人有困難,我們要熱心幫助)

說說你們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和像林園園一樣的事例。學生也說了班上很多同學的例子。

想想:林園園以後會怎麼做?(自由回答)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不僅能感情朗讀課文,學會了生字詞,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道理,還與自己進行了對比,知道了對錯,提高了認識。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再見了,北京》課文中生字新詞較多,第一課時,沒有完成預設的目標。因爲學生讀課文讀得很不熟,讀破句的很多,讀錯的也不少,如“舷”“佛”等。我用了兩節課的時間帶着學生讀通課文。

總結本文的確有許多詞語句子不是二年級學生能理解得了的',所以課前的預習,主要是朗讀,一定要多而紮實,否則課上難以完成任務。在這一點上,我沒有和家長溝通好,往後一定要在細節上關注,難讀課文一定要嚴格把住在家預習關。

第一課時自認爲做得較好的是將《補充習題》上的第二題放入學習中進行。奧運會的會旗是( )。北京奧運會的主會場是“( )”。奧運會場熊熊燃燒的火叫奧運( )。“落下帷幕”就是奧運會( )了。

第二課時,我備課時。多準備了些課件---鳥巢、水立方、火花四起的北京成、熊熊燃燒的奧運聖火、激動人心的領獎臺、手拉手視頻,上課時抓住了“無盡的留戀與不捨”這根情感主線,讓學生處處圍繞這個展開學習,中心突出,衝擊力強,反覆的朗讀,有助於情感的推波助瀾。老師上下來比較投入,興奮。但由於課容量比較大,詞句理解難度比較大,要在一節課裏完成任務一定要把握好節奏,所以不可能在一些細節上糾纏與輔導,因此在教學時就無法顧及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不可能一而三再而三地停下來品,說,只能通過讀,品,再讀,讓全班同學在基本意會的情況下學習。但我想,這樣的課文許多地方也只能意會而已,不可能說明白,也說不明白。因此,在一些詞句的理解上我覺得自己處理得還比較好。爲以後的教學能借鑑。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識字5 寒流 大雪 北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內容。本課將有關冬天的特徵的詞語用“詞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組成韻語,結合課文插圖幫助學生識字和認識事物。12個詞語都配有相應的插圖,學生圖詞結合,容易萌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教學中我首先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創設帶同學們去北方旅遊的`情境引入新課,創設和生字朋友拿車票的情境,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生字詞的積極性。其次,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了解了冬天的物、候特徵,感受冬天雖冷,但仍充滿着勃勃生機和生活的情趣。例如讓學生聆聽北風的聲音,觀看大雪,蠟梅、蒼松、翠竹、刺蝟、蟒蛇、螞蟻等圖,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身處南方的孩子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北方的冬天。再次,重視對課文的拓展。如給學生積累有關描寫北風和大雪的成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最後,注重學生遷移運用的訓練。我們都知道,學語文,光有積累還不行,會把積累成功運用纔是最高境界。課堂上我設計了練習:冬天來了,()呼呼地吹,帶來了遠方的(),()紛紛揚揚地從天空中飄下來了!()卻在這時盛開了,金燦燦的,格外引人注目。()、()也挺直了它們的身子迎接風雪,給大地帶來一片生機。把積累與運用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學以致用。

不足之處首先是各教學環節的時間掌握不夠合理,如生字認讀環節時間過長,從而影響了寫字教學的時間,其次是拓展的內容過多,使得課的容量過大,教學時間較匆忙,使學生掌握困難,再次是設計的練習過於分散,既耗時又影響效果。最後是韻文的整體朗讀太少,影響了學生對韻文的整體感知。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爲一體的兒歌,它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描繪了農民一年的農事活動,讚美了農家人的辛勤勞動,抒發了他們收穫的喜悅。全文共四小節,每節配有一幅田園風景畫,圖文相融。

1、本課在設計教學時,首先我特別重視文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整合,以識字爲切入口,在第一環節複習詞語中,我抓了課文中的兩個多音字“了”、“場”,讓學生了解識記。

2、注重朗讀。通過各種方式的讀了解我國南方四季的主要農事活的,理解人們勞動艱辛和豐收的喜悅。

3、本課重點還應是識字、寫字。所以我着重抓了識記字形、寫字訓練的教學。在分析字形時,我注意啓發學生運用自己的識字經驗,從而記住字形。另外我還提醒學生要嚴格按筆順去描紅、臨寫,把字寫規範、美觀。本堂課寫字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語言訓練。本節課我安排了一個語言訓練點“____了____又_____。”爲了減低難度,我把四季的農事都用圖片出示了,因此學生回答得都還可以。

本節課還有一些處理不是特別滿意的地方:

1、PPT上有一個錯別字沒有及時發現改正,“積肥”寫成了“擊肥”,在今後的PPT製作中,還應該更加細緻一些。

2、語言訓練過程中,如果把出示的農事活動按四季分分類,學生的回答會更嚴謹。

3、秋季和冬季這兩小節講的有點簡單,應該抓一些重點字詞講解,幫助學生理解。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一、生動、有趣的導入

爲了讓孩子們有興趣進入課文,以至受到教育。我在教學時,設計了生動有趣的課前導入:今天早上我和陶老師爭吵。孩子們立即興趣大增,一個個好奇地等着我揭曉答案。甚至還有孩子忍不住問我:怎麼回事啊?爲什麼爭吵啊?於是我笑着揭曉答案,有一道題引起了我們兩個老師的爭吵:20我板書在黑板之上,孩子們立即轟堂大笑,一個個發表自己的看法。“前面的是語文裏的,後面的‘20’是數學裏的字,怎麼可能相等。裏面有一個‘1’,‘20’裏有20個‘1’,不可能相等。”?孩子們從語文和數學的角度,紛紛表達自己的見解,但就是沒有小朋友站在我這邊。這時,我讓他們自己讀一讀課文,孩子們自讀課文的興趣比以往更濃厚了,他們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有模有樣地朗讀起來。這時,我欣喜地發現,好多孩子是一邊讀課文一邊露出微笑的,這抹笑不是因爲他正和同學偷偷地玩,而是從心底裏發出的學習的快樂!

讀完課文,很多孩子對我喊着:我發現了,一是等於20,在我的提醒下,孩子們得出了多睡了一分種導致遲到了20分鐘的結論。

藉助板書,孩子們輕而易舉地把故事的主要內容講了出來,在輕鬆的學習下整體感知了整篇課文,對課文有了較爲清晰的認識。

二、融入情境,身臨其境。

理解課文時,我一直讓學生以自己是“元元”的角色進入課文。感受正在貪睡時,鬧鐘突然想起,自己的'討厭,讀出了元元的庸懶。元元遇到了第一個難題,“他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元元,你都可以走過十字路口了,結果這時,紅燈突然亮了,這時候,你在想些什麼?”生:“我好倒黴啊!”“天哪,紅燈啊,你怎麼偏偏這時候來啊。這下我要遲到了吖!”是啊,所以他嘆了口氣,還沒等我說完,

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苦着臉,“唉!”這時,我眼前一亮,多好的生成啊,所以我急忙抓住這個閃光點表揚了他們,並鼓勵他們在朗讀時,可以把這個“嘆氣聲”讀進去,竟讀得出奇地有味道。

三、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爲朗讀打下基礎。

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爲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繫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二十分鐘爲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爲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着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四、結合實踐,課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難點。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二十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我趁機和學生交流彙報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孩子們只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課前我佈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個繩,能踢()個毽子,能寫()個字的文章等。這時,我又告訴孩子們,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着汽車一分鐘可以行駛11公里,印刷廠的工人叔叔藉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133張報紙,在北方農民伯伯能用收割機一分鐘完成一百平方的麥地收割,……學生的眼裏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志士寫下了許多詩句諺語來警示人們,把你們收集的關於時間的名人名言在小組裏交流交流吧。”在課堂的結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幾條,送給學生。

時間就是金錢——富蘭克林(美)一年之季在於春,一日之季在於晨。——蕭繹(中)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蘭克林(美)合理安排時間就是節約時間。——培根

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蘋果落地》這篇課文是“好奇”這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年輕的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的現象感到很好奇,經過反覆思考,專心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故事是要向我們說明好奇心的重要性。文正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了牛頓發現地球吸引力的經過。通過讓學生感受牛頓發現地球吸引力的經過,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課上,我先向學生介紹了我們中國的宇航員在月球上行駛的情況。由於以前就有像學生介紹過月球上失重的這一現象,所以孩子們一下子就能夠明白東西在月球上總是飄在空中,是因爲離開了地球,到了太空中,所以就會失重。通過這樣來導入新課,學生對地球的吸引力這一現象就能較快的理解接受。在課的結尾,我又向學生提問:如果這個蘋果到了太空會怎樣?然而,在地球上它會往哪裏落?這樣整節課前後互相照應。

由於這篇課文的故事性很強。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牛頓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品質。牛頓爲什麼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是因爲他善於觀察,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什麼事都“感到好奇”,再加上刻苦鑽研,終於成爲人類歷史上傑出的科學家。激勵學生向牛頓學習善於觀察,還要有強烈的好奇心,纔能有所作爲。

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對萬有引力有一定的認識。同時明白要學習牛頓善於思考、勤於鑽研的好品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