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16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學反思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學反思1

培養學生獨立創造、主動求索的精神,這是閱讀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的重要一環,這在《揠苗助長》的教學中有較爲明顯的體現。

首先是引導大膽猜測。猜測是由已知推測未知,用已知解決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對課文中的詞語解決,教者較好地運用了“猜想”的方法,要學生聯繫課文資料,結合生活實際,藉助知識基礎,能夠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對猜測不放心的能夠查字典進行驗證補充,這樣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培養學生獨立求索的精神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其次是引導創造形象。爲使學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課文情境,教者一是引導展開豐富想象,還原具體形象,經過“從課文資料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引導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具體形象,諸如:盼苗生長的形象、幫苗生長的`形象、洋洋得意的形象、禾苗枯黃的形象。二是展開豐富想象,創造新的形象。教者還注意隨機引導,促進學生拓展開去,創造新的形象,諸如:兒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這就能讓學生在形象的想象創造中加深對課文資料的感受和理解,加強對課文蘊涵的感悟和挖掘。

再則是引導介入評價。小學生對蘊含於課文情境中的深刻蘊含往往難以理解,就事論事地引導理解,學生則難以理解。爲此,教者引導學生一會兒充當拔苗人,一會兒充當旁觀者,進入情境,介入其中,談看法,提提議,說感受。這樣,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生活籌備和知識積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求索,以淺化知識難點,活化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課文資料的理解和課文蘊涵的領悟同時,得到創新能力的培養。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學反思2

寓言是一種用比喻性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的文學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含有諷刺意義和教育意義。《揠苗助長》就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課文。就三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認識能力,要理解並概括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課堂必須創設一種與學生生活體驗直接聯繫的場景,讓學生去體驗、感悟,從而明理。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從“看圖猜故事名”這個遊戲導入,既複習了學過的寓言故事,又順勢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由於課文篇幅短,故事內容容易理解,我就把朗讀和感悟結合起來,着重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插圖,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因此在課堂上,我設置了較多的問題去引導學生朗讀。從第一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到第二遍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再到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再現了當時的場景,理解了人物性格特點。最後,利用展示課文主要內容,並依此複述故事,自是水到渠成。

雖說在上課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上完課後,仍不滿意,覺得這節課存在以下不足:

一、詞語的理解不夠到位,沒有深入細緻的讓學生理解分析。例如學習“精疲力竭”這個詞時,如能結合上下文並加以表演,學生肯定會有更深刻的記憶。

二、理解課文內容設疑的時候忽略了一個問題,沒有抓住重要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問題比較淺顯瑣碎,導致沒有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身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綜觀全堂課,教學設計不夠新穎,能吸引學生的成分比較少,如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對本故事進行表演,把文本加以更生動的形式去呈現解讀,相信這節課會更加成功,也能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我想說,給學生一個空間,學生就能釋放潛在的才能,在課堂上,要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以機會和舞臺,不但是“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教”。只有這樣才能凸顯課堂的生機與活力。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學反思3

這則寓言故事學生早已有所耳聞,故事中的農夫爲了能讓自家的禾苗長得快些,愚蠢地將田裏的每棵禾苗都往上拔了許多,辛苦了一天沒有想到反而幫了倒忙,禾苗全都枯死了。

這個農夫做事很性急,爲了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找從哪些文字中能夠看出這是個性急的農夫。學生經過朗讀,找到“巴望”、“天天”等詞,比較“天天”和“常常”的區別,想象農夫“天天”去農田看禾苗的情景,從故事的一開始就埋下伏筆,這是一個不一樣尋常的農夫。不一樣尋常的農夫最終做了一件不一樣尋常的事——將田裏的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儘管累得筋疲力盡可是仍然感到很自豪很驕傲,因爲禾苗在他的幫忙下長高了。可是第二天,等兒子去看的時候,結果卻出乎意料,禾苗都枯死了。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景是因爲他違背了事物的生長規律,由於他天天去農田看禾苗,就不容易覺察到禾苗的`細微變化;由於他心太急了,就越期望禾苗長得快些,在這樣的心裏慫恿下,他做了一件蠢事。

學生在課堂上生動地再現了農夫在田裏忙活的情景,抓住表情和語言表現出農夫的性急,很好的表演了這個故事。遺憾的是,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延伸出去。假如農夫此刻明白了這個道理,他會採取什麼行動促使他的禾苗長快些呢?假如農夫的兒子早點制止父親愚蠢的行爲,結果會是怎樣的呢?假如你是農夫的鄰居,你會怎樣勸阻這位農夫呢?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學反思4

《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他透過古時候一個種田人想讓他的禾苗長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個愚蠢的辦法——把禾苗往高處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訴我們凡事都不能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成壞事。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讀懂這個故事的意思還是比較容易的。但要弄懂寓意就有點困難了。因此,在教學時,採用了以下幾步做法:一、以多種形式讀,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的讀課文。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反覆地朗讀,文章的意思就不用老師多費脣舌了。二、爲了弄懂寓意,在講完課文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每個父母都期望自身的孩子能快高長大,如果此刻你的父母將你當小禾苗一樣拔高,你說行嗎?”學生都笑着說:“不行,不行。”老師再引導:“如果你就是種田人的親人或朋友,你會對他說一什麼?”學生會根據事物的生長過程去分析說:“禾苗也需要拔草、除蟲、施肥才能生長,不能違背了事物生長的規律,急於求成,反成壞事。”另外,還設計了續編故事,第二年,這位農夫有去種禾苗,他會怎樣做呢?讓學生透過續說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長過程。加深對寓意的理解,做什麼事都不能急於求成,要遵照事物發展的規律。透過老師的精心設計,學生學起來都會感到簡單了。

老師也會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學反思5

《揠苗助長》,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七單元中一篇課文,是則傳統寓言。它展現了一個急於求成而揠苗助長的可笑而滑稽的農夫形象,讓學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過急,違反規律的道理。

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如果讓他們自身說出來這則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較難的,而且絕大多數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怎樣讓學生既明理又會表達呢?我是這樣設計本科教學的:聯繫舊知導入——初讀了解大意——品讀感悟寓意——點明寓意拓展—動畫創景複述。整堂課上得較紮實,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新舊知識鏈接,首尾相呼應

課伊始,複習上學期《識字四》的成語導入,通過複習,激活相關舊知識,既有利於瞭解學生原有知識掌握的情況,又可爲新知識作好輔墊,使學生更清楚知識的相關性。從而引出寓言的學習。在學完課文後,又再次回到“拔苗助長徒勞無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句,更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揠苗助長的理解和感悟。

二、抓詞品句煉意,並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幫助孩子們學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體的形象性,引導兒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領會寓意。因此本課教學中,利用重點詞句讓學生充分感受農夫那可笑而又發人深思的形象,如抓“巴望、天天、好像”等品味農夫的'“急”,抓“好像”在不同句中的作用體會語言文字的妙用,抓“一棵一棵、一直”體會農夫的“傻”。期間融入“焦”字及給“焦”換偏旁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寓意,又進行字詞的積累。同時十分重視對學生思維的發散訓練,因爲寓言故事留有豐富的想像空間,教學課文時,指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地方想象,如:種田人看着拔高的禾苗,,()地想()。教學課文結尾時,引導學生想象兒子看到禾苗枯死會對爸爸說些什麼?你會對種田人說寫什麼?在學生在想像中發表自身對寓言故事的領悟、見解,說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三、課內課外鏈接,使孩子的語文素養更豐厚

學生生活在母語的環境中,寓言作爲一種文化載體,應讓學生從小接受薰陶與感染。在學完課文時,我將《揠苗助長》的原文引入,讓學生閱讀孟子寫的原文,明白語言表達的豐富性、古今表達的多樣性等等,無不蘊涵着語文教學的文化追求。讓學生在學習寓言的過程中感悟這一充滿智慧的寓言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悠久歷史。對豐厚學生的語文素養,無疑有重要的作用。

四、激趣複述,培養孩子們的表述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容易重視語文基礎知識而忽視策略知識教學或重視策略知識教學而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在這節課中我注意兩者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盡力做到兩者的齊驅並進。在講故事活動中,我緊緊抓住關鍵的詞句,深刻理解文中農夫的“焦急”心理。課的最後,我創設了說的訓練—給《揠苗助長》的無聲動畫配音,爲學生生動的講述故事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當然,課中還有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

其一,朗讀指導不夠到位,形式太單一,重點語句讀的不夠透徹;

其二,生字書寫教學過於集中,可適當置於文本教學過程中,音、形、義相結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