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1篇)

本文已影響 2.71W人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1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一年級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在這次的公開課中我所側重的正是識字教學。《菜園裏》一課中要求學生認識14個生字,會寫4個字。這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確實有點困難。爲了減少難度,我把識字和寫字分在兩個課時進行分開教學。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認識9種蔬菜的名稱,並在認識9種蔬菜的同時,認識“菜、園、豆、角、蘿、卜、心” 7個生字,會寫“卜、心”兩個生字。在本堂課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特色,本着“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的理念,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思路::首先是創設情境,把學生帶進菜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接着採用課件演示讓學生認識蔬菜,引導學生拼讀詞語的音節,同時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蔬菜的名稱。然後通過交流識字方法,給生字交朋友,學習本課的7個生字。最後進行寫字指導。我覺得這一堂課,比較成功的有以下三點:

一、在趣味中識字

上課開始,通過老師的講述“今天劉老師帶領同學們到一個好地方去看一看。”把學生帶進了菜園。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菜園的課件圖,讓學生有着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引出本堂課的課題。然後讓學生找一找隱藏在課件中的9種蔬菜。進行生詞生字教學。隨後我利用課件一一展示9種蔬菜,並讓學生開火車拼讀音節。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認識了9種蔬菜。通過詞語和蔬菜實物相結合,使抽象的文字和具體的實物對應起來,增強了識字效果。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獨立識字,學得主動積極。他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蔬菜的名字,並讀準了字音,認識了他們,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在反覆中識字。

在這堂課中,我採取了多種識字方法,從讀拼音識字,到去掉拼音識字,從讀詞語到讀生字,再到給生字交朋友,認字的識記有層次,有梯度,循序漸進。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爲了鞏固生字詞,我還採用了遊戲過關的辦法。把帶有生字的南瓜,扔進菜筐,看看誰是收菜小能手。和拔蘿蔔的遊戲。學生在反覆訓練中,對字詞的識記得到了鞏固,使識字更加有趣味性,讓學生在趣味中學會了生字詞。除此,在課堂中我採用了齊讀、個別讀、開火車讀、男女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激發了學生讀的興趣,在反覆讀詞語的過程中使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同時,又鞏固了生字。

三、在語境中識字。

本課以識字教學爲主,但在識字教學的同時,同事也關注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說話訓練。如在揭示課題後,我讓學生參觀菜園,一邊參觀,一邊說一說:菜園裏有()。這一環節既讓學生鞏固了“菜園”兩個生字,又初步讓學生認識了菜園裏的蔬菜,也讓學生進行了說話訓練。在學習生字“園”,我讓學生說說:種着許多蔬菜的地方叫菜園,那麼種着許多果樹的地方叫什麼?你還知道什麼園?於是學生說了很多如花園、公園、動物園等。由此,學生就明白了什麼是菜園,又牢牢記住了“園”字。所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必須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生字。

但是,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中,還存在着許多的遺憾和不足。

1、時間拖沓,老師話語較多,應把課堂還給同學,讓學生多說自己的發現。讓學生養成獨立自主學習的意識。

2、教學語言不夠兒童化,語調變化不大,教學評價語不夠豐富。且朗讀感情不足,過於平淡。應重點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3、在教學生字時,教師講解時間過多,時間分配不合理。歸納識字方法不夠全面。指導寫字時,老師應先明確筆順,再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特點,自己發現生字的特點,熟悉生字的每一個筆順在田字格的位置,老師範寫,進而書空。在生練習書寫生字,教師班內查看並加以指導。好的可放在幻聽片上全班點評。

4、課程後半段時,孩子注意力明顯渙散,需加強教師的引導、調控課堂的能力,如可編些與課堂有關的課間操,讓學生一起做一做,吸引學生注意力,讓注意力集中。

5 、無板書,在學生朗讀“辣椒長個尖尖嘴”時,學生髮現“長”是個多音字,教師應及時板書點播。

學海無涯,教無定法。上課是一門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我將一路反思,一路教學,一路前進!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孩子而言,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何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是讓一堂課生動、有效的關鍵所在,而情境教學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能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能讓孩子們很快地入情入境,從而幫助孩子們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爲形象,化難爲易,從而能輕鬆地教,輕鬆地學。其實情境不需要太複雜,一首音樂、一段畫面、一個遊戲,甚至一個小小的手勢都能很好地創設一段情境,在《插秧》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就較多地運用了情境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畫面

在初讀課文之前,我用多媒體出示了課文的插圖,在引導同學們按順序觀察畫面的同時,也彷彿把同學們帶入瞭如畫的景中,爲同學們理解課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並在理解完課文之後,一句“想不想看看農民伯伯插完了的秧田是什麼樣的?”,幾幅美麗的水田圖片,讓孩子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的鄉村,在享受到了美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二、音樂

班上的孩子最喜歡聽音樂了,爲了激發他們的朗讀熱情,我常常會爲他們放上一段音樂,讓他們伴隨着美妙的音樂邊讀邊想象,本篇文章雖然很短,但配上音樂的孩子們的朗讀舒緩輕柔,讓人聽了不由得暗暗讚歎。

三、遊戲

孩子有很強的好勝心,孩子是需要激勵的。課前我就設計了一個小小的比賽遊戲:“今天呀,老師想和一(3)班所有的同學比一比。”在宣佈比賽規則的同時,等於讓他們進入了一個競爭的情境,同時也是給孩子們一個正面的引導,引導他們上課應該怎麼做,學習應該如何學。孩子們的好勝心理讓他們個個都竭力制約自己,一堂課下來都不用我怎麼去維持紀律,效果非常好。

在識字環節當中,我也用了一個猜字小遊戲,我猜,讓他們評判。我故意猜錯一些字,也故意做出驚奇的樣子,讓孩子們的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認字的熱情、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四、手勢

情境無處不在,一個小小的手勢也可以創設一段情境。語文天地裏有好多的“金鑰匙”,對孩子們語文知識的學習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如何在課文的學習當中強調、鞏固這些“金鑰匙”,其實有時一個小小的手勢就行了。如在要求孩子們邊讀邊想象時,我伸出手,說:“來,給你們這把金鑰匙。”一個手勢就好像真的把金鑰匙交給了孩子們,孩子們也好像真的.是拿着這把金鑰匙在朗讀,既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又鞏固了學習方法。

在文章的拓展部份,爲了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我從講臺上走下來,用手指着光潔的地板,裝作驚奇的樣子說:“哇,水田的水這麼清呀!還照到了什麼呀?”孩子們也從剛剛開始的驚奇轉到興趣盎然,紛紛地把自己的想象說了出來,還按照課文的樣子做了一首小詩,並且是毫不費力。

一堂課就這麼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在輕鬆愉悅的氛圍裏,我沒有費盡心思去維持課堂紀律,沒有疲憊不堪地拉着孩子們順着我完成我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背誦了課文,識記了生字,發揮了想象,還鞏固、掌握了不少學習方法,我想,這無不是情境教學的巨大魅力。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3

今天在教研室和學校的組織下,我講了一節《比尾巴》第一課時觀摩研討課,一節課下來受益匪淺。本篇課文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以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我主講第一課時,以生字學習爲主,學習目標是:1、會認、會讀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重點學習八字頭和提手旁等偏旁、一個“豎提”筆畫;2、指導問句朗讀,熟讀課文。

在教學過程中,上課的思路基本還是清晰地順着教學設計進行。

爲了激發學生學習本篇課文的興趣,首先我以遊戲的形式導入新課,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學習,運動多種方法教學生識字、認字;同時,運用各種方法教學生讀課文,以讀代講,更能有效的學習本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運用多種表揚激勵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去上好這節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體現和解決了重、難點。但是,作爲一個新老師我有很多的不足與缺陷,上完課後,幾位教研室老師結合我的設計和教學過程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一、語言語調的問題

在講課過程中,不自覺地拿腔作調,給人不太舒服的感覺。老師指出:上課就用正常的語氣來上課就行,不需要拿腔作調,正常聲音抑揚頓挫等。我們上課不需要用多大的聲音,要給人舒服的語氣上課,學生才願意聽你課。聲音太作一來影響課堂教學水平,二來對自己的嗓音也是一種很大的.傷害,教師是一輩子的職業,必須好好保護。上課用什麼樣的聲音也是一種很大的學問,今後在上課中反覆揣摩,鍛鍊自己。

二、學生有錯誤時,要立即指出。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錯誤要及時指正出來,不要給學生錯誤的印象。在學生回答問題說道:“老虎有一個尾巴”時,我並沒有及時發現指正尾巴是論條,給學生錯誤的知識,說明自己的語文基礎知識有待提高,在教學生知識時,我也是又重新學習一遍,重新鞏固自己語文知識。

三、課堂迴歸真實,不需要玩花樣,上好每一節常態課

上課不需要有花樣,不是公開課,就是一節正常的課,就按平時上課的方式來,把所有知識都講到,學生學會就行,那麼你這節課就成功。我在上課時總想着如何吸引別人眼球,如何讓這節課出彩,聽過老師的意見之後,發現自己確實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上課時想運用多種方法來教學生識字認字,結果浪費了太長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三真四實,即“真說”“真讀”“真改”和“真實”“紮實”“平實”“樸實”,雖然短短的幾個詞,但是真正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但是我會以此爲目標,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這次在各位教師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經過多次修改,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時間,最終呈現給大家,雖有各種不足,但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是我平時花再多時間也未必能得到的,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更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堅定了自己的信心。教無止境,學無止境,今後,我要向同級組的同事多多請教,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4

《下雨啦》是一首關於春雨的兒歌,文章不長,只有三句話,以擬人的手法描寫了雨中桃樹和柳樹說話的情形,很有童趣。要求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認識四個生字,會寫三個生字,認識一個新筆畫豎彎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教學中,我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

1、歌曲導入,進入情景。

一上課,我就用多媒體播放一首關於春雨的兒歌《春雨沙沙》,讓學生一起唱歌,愉快地進入課文的情景,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

2、遊戲貫穿,提高興趣。

要上好一堂課,首先的確要安排好教學環節,理清教學思路,而實踐告訴我更爲重要的是如何吸引住孩子,特別是處於好動狀態的,良好的傾聽習慣尚未養成的一年級的孩子。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運用了各種遊戲讓學生通過遊戲鞏固知識,從“開火車”識字到叫號遊戲,一直到最後的表演朗讀,孩子們始終在遊戲中愉快地學習語文。

3、自主識字,激發潛能。

一年級孩子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識字,本文中有四個生字:下、雨、桃、花。在這節課的生字教學中,我以組織、引導、參與者身份走入學生當中,始終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前提,自主學習爲宗旨,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來記住生字,並鼓勵他們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聯想分析,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如學習“雨”的時候,學生說裏面的四點就像小雨點,很形象,很童趣,學習“花”的時候我用多媒體出示很多美麗的花的圖片,反覆出現了花字,讓學生在欣賞圖片的時候記住了花字。“書空”不僅可以讓學生記住生字的筆順,同時還滲透了寫字中的注意點。從課堂的反饋情況來看,氣氛活躍,識字效率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也得以很好地體現。

3、以讀爲本,培養語感。

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讀書,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體會課文感情,逐漸培養孩子的語感。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至始至終貫穿着朗讀教學。朗讀形式多樣,有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小組朗讀,表演朗讀等等。每次朗讀的任務都不一樣,第一次朗讀是在識字之後,要求把句子讀正確,第二次朗讀是在第一次的基礎上體會柳樹桃樹快樂的情感,要求讀出感情,第三次是學生的表演朗讀,學生把自己當成了雨中的桃樹和柳樹,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讀。

4、培養習慣,鍛鍊口語。

一年級是起始年級,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年級。所以我們的課堂任務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還有習慣的培養。在課堂中,我注重學生習慣的養成,從課前2分鐘的準備到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我都有明確的要求,讓學生的好習慣從小養成。在學完課文後,我又出示了三幅圖讓學生想象,自己進行口語練習。雖然要求較高,但實際結果比預想的要好,學生的想象力較豐富,語言表達也較順暢。看來,學生的潛力是不可預知的,以後要多創造條件讓學生鍛鍊和展示。

5、一些教學環節還有待改進。

比如說在看圖說話這個環節中,三幅圖一下子出出來,孩子有些蒙,如果一幅一幅地出示效果就會好很多,訓練也會更到位。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5

長期以來,我都認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起他們學習的慾望,學習自然事半功倍。然而,《柳樹醒了》一課的課堂教學卻讓我對課堂的“激趣”環節有了新的認識。

一、激趣,應通盤考慮

上課伊始,在黑板上畫簡筆畫的柳樹,然後問:“小朋友們,你們認識它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出柳樹後,我故作神祕地說:“不,你們還不認識它,如果你麼能把這三張卡片貼在柳樹相應的位置上,那纔是真正地認識它。”然後,我拿出三張卡片——柳枝、柳梢、柳絮,教孩子們讀,然後讓孩子們將它們貼到柳樹的相應位置上。接着,我又以“一字開花”的遊戲引出“春”字帶頭的系列詞語——春雨、春風、春雷、春燕。讀的時候,孩子們興趣高漲。

回到文本,我讓孩子們去找“是誰叫醒了柳樹”,開始進行課堂內容的具體教學。在教學時,我發現這幾個詞語掌握得不錯,但其他的生字卻很糟糕,有的幾乎不會讀。

同樣的生字教學時間,我重點教學了三個生字“枝、梢、雷”,卻忽略了其他的五個生字,以至於丟失了整片森林。

所以,激趣,應先通盤考慮,在顧及整體知識的同時在進行趣味練習設計,讓“趣”成爲有本之末。

二、激趣,應避免噱頭

在《柳樹醒了》的生字教學中,我設計了很多個遊戲,除了常規的開火車、小老師領讀以外,我還設計了“我讀重你讀輕”、“石頭剪子布”等遊戲,課堂很熱鬧,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高。

其中,在教學“耍”字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請兩名同學上講臺玩“剪刀石頭布”,其他同學和着石頭剪子布的節奏念“耍”。

這樣設計的目的,一是幫助學生記憶“耍”,二是讓學生理解“耍”的意思,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

實際的效果是:孩子們讀得熱好朝天,喉嚨震天響,看課件讀到這個字時依然有一半的同學茫然失措。

究其原因,在於學生們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兩個玩“石頭剪子布”的同學身上,沒有關注“耍”字本身,儘管學生們口唸“耍”字,但他們的心都在關注遊戲的輸贏。如此身在曹營心在漢,遊戲便成了浪費時間的噱頭。

而如此噱頭激趣在寶貴的課堂45分鐘裏,要不得!

三、激趣,應注重持久

我始終認爲,長久的語文興趣不是靠一堂課、一次有意思的遊戲、幾段精彩的動畫或是優美的課件獲得的。教師在課堂的激趣中,也應顧及到學生語文興趣培養的持久性。

持久的語文興趣是如何獲得的呢?

首先是文字的魅力。文字是有魔法的精靈,洗盡鉛華後,讓學生髮現文字本身的.魔力,感受到文字的美好,興趣方可持久。

其次是不斷的積累。語文學習猶如一個人的成長曆程,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經歷,形成經驗,自身的能力素養得到提升,品味也隨之提高。語文學習也一樣,當不斷積累的文字由量變轉爲質變,持久的語文興趣也就形成了。

無論是洗盡鉛華的文字還是語言文字的積累,都不是朝夕可至的,所以,激趣的目光,應該放得更遠一些,從關注一堂課轉向關注學生長遠的語文學習。

或許,這樣的轉變,能改變我們的教學生涯,能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6

《尾巴的功能》是一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七單元的起始課,我把這節課的目標肯定爲:學生隨文識字,認識“甩”等9個生字,能夠讀準字音;通過量種情勢讀文,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激發學生酷愛動物、酷愛科學、探索大自然祕密的愛好,引導讀書;學生分角色朗誦課文。

縱觀整節課,我帶領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教學目標。現將本堂課的表現做以反思。

一、識字教學重樂趣。

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教學程序,挑選教學方法。主要採取趣味教學法,把遊戲引入課堂,比如“送字寶寶回家”;注意調動多種感官,例如以介紹四種動物尾巴功能的圖畫刺激學生視覺,以動手操作——找朋友、揭字卡作用於學生觸覺;以互讀表演讀反覆作用於學生的聽覺;以屏幕飛入的詞語像磁石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自己發覺、自由交換識字方法,調動學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這樣,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主動、生動地完成了識字任務。

例外,不僅重視將生字放到生活環境中去識記,同時重視在文字本身上下功夫,把生字放在陌生的語段中去夯實字音,以及及時引入象形文字,介紹我國古老文字的淵源,都是一些大膽的`嘗試,力求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新鮮的感覺和美好的嚮往。

二、朗誦指導重感悟。

學生藉助拼音,憑藉躍躍欲試的心理和強烈的表現願望,在自讀互讀中很快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然而,學生是否能感受動物尾巴的功能這種樂趣,又如何把自己的悟出來的情感通過朗誦表現出來,卻離不開老師的指導。我沒有做朗誦技術上的指手畫腳,而是抓點帶面,在教學非洲鱷尾巴的功能時,“我的尾巴是武器,揮動起來力無窮……”先讓學生讀,讀後談談自己朗誦的原因,很多孩子很有表現力,未經老師的知道就把“無窮”重讀了出來,爲何要重讀“無窮”?讓孩子自己說說原因,由學生自主體會“無窮”的含義,各抒己見,老師只是起到了一個點撥的作用,在學生泛論後再出示“無窮”在詞典中的說明。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主體,讓學生做主人,乃至是嘗試了指導者的身份。

三、展開教學重實效。

雖然是一節公佈課,但既然是上課,不論是不是自己的學生,都要讓他們有所得,教師上課的目的始終應當是爲學生服務,這一點是我所堅信而且一直遵守的。當學生的學習顯現了波折時不能急匆匆地進行教學環節,而是力求讓他弄懂、學會,堅持學有所得。

這是一篇包蘊豐富科普知識的小文章,介紹了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但自然界是博大的,動物的範疇更是寬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進行拓展,適時適度地激發學生酷愛動物、酷愛科學、探索大自然祕密的愛好,並引導讀書。

本節課也仍舊有值得商議之處:對朗誦的指導方法多樣很重要,情勢活潑對低年級孩子來說也很重要,但應堅持從文本動身,讓學生、指導學生儘量去體會語言的魅力,嚼出文字的滋味。我們要建立這種真正的語文情境,把學生柔和地自然地包裹住,不論是什麼樣的文章,只要有文字,就要盡力保護這種感覺不被破壞,讀文、曉意、懂理。在文字上下功夫還是我應當連續探究和摸索的。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7

《小蝸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話。課文通過小蝸牛與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介紹了小樹林裏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時巧妙地告訴我們小蝸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點。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很適合一年級小學生閱讀。

一、教學效果:《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並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本節課我本着這一原則,在教學中把圖畫及角色朗讀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學生在美麗的圖畫和豐富的想象中學習知識,瞭解自然,讓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提高了學習效率。《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所以,課堂上我非常重視詞語的積累和語言的表達。抓住“碧綠碧綠”引導學生積累ABAB式的詞語,抓住“旁邊”“已經”訓練學生表達。通過讓學生模仿課文對話練習自己眼中的四季,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對話。

二、成功之處:《小蝸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中運用誇張幽默的手法來描述故事的發展。活動中正是通過慢吞吞的小蝸牛,以它慢爲線索,來解讀四季的特徵。小蝸牛在來來去去小樹林和家的途中,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在充滿趣味的故事情節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春夏秋冬時刻變化着的小樹林。通過小蝸牛不厭其煩的爬行,讓幼兒感受到了小蝸牛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和媽媽對小蝸牛的那份隱形的愛。讓學生們親自動手捉蝸牛、畫蝸牛、設計實驗來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給蝸牛設計一個家,使他們通過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對小動物豐富的直接認識。並在活動中改善了交往和語言能力,體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學生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個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做到會用文字和圖畫等方式觀察記錄蝸牛的行爲特徵,會用簡單表格統計、整理蝸牛的食性等情況,活動過程中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想法。

三、不足之處:有趣的故事,豐富了孩子們的生活,並以其獨具的藝術魅力給孩子們以享受。

但孩子們在聽故事時,往往只注意到故事中顯著的特點,易被一些表面的東西所吸引,而其中隱含着的美是不易被孩子注意,甚至易被老師所忽略的,而這些東西有的是相當有益於孩子的。在故事中,試着和孩子們一起去挖掘隱含於故事中的美,感覺是有益有趣又可行的。

四、改進措施: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每一個學生,都對課文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們應該在充分尊重學生思想、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學習。所以本課,針對春夏秋冬蝸牛眼中四個季節,進行了充分的引導和想象,讓孩子們暢所欲言,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使課堂真正屬於學生。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8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第5課《看電視》是一篇短小的詩歌,語言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它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的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爲一體,體現了一家人互相關愛,互相謙讓,互相體貼,和睦相處的主旨。作者以“奇妙”爲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視有些奇妙,中間三小節則具體寫到我家看電視的奇妙之處:放棄自己愛看的節目,換成家人愛看的頻道。爲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文章的內涵,陶冶道德情操,我巧妙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雖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遺憾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讀出“祕密”、感受“奇妙”。

課堂上我由題目入手,採用趣味猜謎語的方法,極富激情地讓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的角色中。在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後,再聽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完後說說自己聽懂了什麼,再自由讀課文,提出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這時,孩子們便爭先恐後地紛紛舉手,提出了許多不懂的難詞。如:老師,什麼是“咿咿呀呀”,什麼是“打盹”,什麼是“疲勞”,什麼是“京戲”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就乾脆放開讓孩子們發散思維,自覺地質疑解疑。當一位學生提出“我們家看電視到底是什麼祕密呢?”這一問題時我才引導他們再次讀書“是啊,我們家看電視到底有什麼奇妙的呢?”“這個祕密到底是什麼呢?”答案呀就在課文中,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然後再進行朗讀指導,感受我們家看電視的奇妙之處。學生通過反覆的讀後便很快說出“關愛”“謙讓”“幸福”“和睦”“快樂”等與“奇妙”有關的詞,找出了大家心中的“祕密”。最後,我採用了自編的一首感動小詩結束本節課,對本文的中心思想進行了小結和深化,在孩子們都爲之動情的同時,也留下了意味深長的一筆。

二、方法指導、能力培養。

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並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我覺得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學習的潛能是巨大的。我相信,只要教師正確處理好“導”與“學”的關係,善於引導學生髮現、總結學習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由扶到放的閱讀訓練。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也爲將來的有效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纔是一個教師應該孜孜不倦追求的教學目標。

三、動態課堂,方現精彩。

當然,這堂課也有許多不足,它給了我今後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啓示,告訴我課堂上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馬卡連柯說過:“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徵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我本節課中,有一教學片斷就完全體現了這一特點。當孩子們發散思維達到非常活躍的境界時,我應該及時關注學生學情的變化,抓住孩子們精彩的辯博來個順水推舟。當提到“京戲”一詞時,我就應該從這一詞入手讓孩子們更深地理解“京戲”,並體會“京戲”與奶奶之間的聯繫,進而引導讀文,體會爸爸換“京戲”的“奇妙”所在,而不需再死搬硬套的回到精心準備的教案中了。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善於給課堂注入新鮮活力。以後,這將是我邁步的方向,不求完美,只求突破。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9

今天安排一年級一位很有年輕但很優秀的老師上了一節拼音教學研討課《aoe》。開學以來,一年級最辛苦,這位老師在很短的時間接受任務並做了精心的準備,想了很多點子力求把課上的既紮實又生動活潑。

給我的總的感覺是一節傳統意義上的課,教師精心設計每個環節,講解每個知識點,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遊戲,興趣不是很高,但還能跟着老師走。

課後,老師們進行了評課,老師們的發言給我很多啓發,她們的很多做法讓我眼前一亮。一位老師對課前老師教拼音用途兒歌提出質疑,說學生根本不能理解這個兒歌的意思,跟着老師念,起不到激發學拼音的作用,不如直接創設拼音王國的情境更能激發興趣。另一位老師說,她首先問學生喜歡哪些主持人,由主持人的`普通話標準引出學習拼音的重要性。這樣比今天這個老師的處理容易讓學生接受,因爲是從學生熟悉的人物入手,不再僅僅是抽象的兒歌了。也有的老師出示一本好看的故事書,告訴學生學會了拼音就可以自己讀故事了。不管是什麼方法,只要能達到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就行。

教師在這節課安排了“摘蘋果”的遊戲,把寫有四聲的a反貼在蘋果樹上,讓學生上來摘,教大家讀,剛開始一兩個學生還挺感興趣,後來就不能吸引學生了,因爲上來的孩子讀得不熟,遊戲的節奏很慢,顯得拖沓。另一個老師上課時首先在四人小組用卡片的形式互相讀四聲,讀熟了,再做遊戲,效果好多了。這樣做讓每個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最後的遊戲只是活躍一下氣氛,激發興趣,真正鞏固還得靠紮實的人人蔘與的學習活動。

還有一位老師談到她的一個遊戲,很有創意。她是從一個故事得到的啓示,財主的兒子學習一字,用毛筆寫的會認,用抹布在桌上寫就不會認了。這些剛入學的小糊塗也可能會範類似的毛病呢。老師讓學生閉上眼睛,快速在黑板上,在板書的字裏行間寫了很多不同顏色,粗細不一的aoe讓學生上來找,學生開心極了,個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很好地達到鞏固字形的目的。

對這節課我想說的是,老師設計教學的起點是把孩子們都當作一張白紙,都沒有接觸過拼音,而實際情況是很多孩子的拼音基本都會了,特別是這一課,學生基本會讀,會認,那麼就沒有必要還像以前一樣按部就班地學習,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展示自己已經掌握的,難點和重點老師稍加強調,基礎差的孩子老師多注意給機會練習,課時的安排也可靈活一點,不要扣以前的幾課時。

學生會了就少教,甚至不教。節省時間以後多認字,多閱讀。試想,孩子天天學那些早就會的東西,該是多麼枯燥,一節兩節課他可以勉強聽,時間長了,他不煩,不厭倦纔怪。因此教師一定要摸清學生拼音的底,有的方矢。真正以學生爲主體,以學定教。

現在的拼音教學安排和以往不一樣的是,拼音教學加強了整合,和學習語言,和發展思維,和口語交際有機整合,課文給的情境圖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思想,可能老師還沒有把握教材的特點,把課文的情境圖棄置不用。合理用好情境圖既能幫助學生認清字母的形,讀準字音,又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讀拼音時,有時不容易把四聲讀準,老師即使一對一教,學生還是錯,此時如果給學生一個語境,這種錯誤就能有效避免。比如a的二聲和三聲不容易讀好,如果結合學生的生活創設語境,學生就能說好,如“啊,我沒聽清楚,請你再說一遍”“啊,我們的校園真美啊”等等,學生平時都會說這些話,會發這些音,把拼音學習和他們平時的生活結合起來,和語境結合起來不僅降低難度,而且讓學生感到拼音學習有用。

有一個青年老師學完課文後讓學生用a的四聲編個故事,學生很不錯,把四個聲調的讀音都編進去了,而且用的很準確。這樣的作業對這些基本學過拼音的孩子就很有挑戰性。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10

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我們一年級2班全體師生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領導下,在各科任老師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和耐心幫助下;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對本期教學反思如下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爲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重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各種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總覺得還不盡人意,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11

我今年代的是一年級語文,面對着一羣天真可愛的小孩子,又高興又發愁。因爲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具有很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他們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也是共性,他們最喜歡的是遊戲、活動。但是他們一入小學就要從幼兒比較自由的以遊戲活動爲主的學習轉入小學有計劃的系統的以多門學科知識和各種能力培養爲主的學習,並且最先要學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課的內容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都是一些抽象的符號,既難讀又難記,學生學起來一般都會感覺特別枯燥無味。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與摸索,我在教學中有這樣一些收穫:

1、創編兒歌學拼音,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

在第一次執教漢語拼音課的第一課aoe時,我是參照教參上已編好的方便學生記憶的兒歌,如嘴巴張大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以此來教學生記住aoe,我讀一遍,學生跟着讀一遍,直到學生記住爲止。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學的積極性完全沒有調動起來,學生只是在機械地跟着老師一遍一遍地讀。直到下課的時候,班上一個孩子跑來跟我說,“老師,我覺得韻母o像一個圓圈”。是啊,這個孩子說得沒錯,用圓圈圓圈ooo不是一樣能記住o嗎?爲什麼偏得強求孩子照老師教的方法記,何不就讓孩子嘗試自己來創編兒歌識記拼音呢?在接下來的拼音課的教學中,我都是先指導,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嘗試編兒歌記住拼音字母,編的好的同學就請他當小老師,教全班同學一起讀。如識記p時,學生編道:小山坡,ppp;潑水潑水ppp;小旗子,ppp。在學習了拼音b的兒歌右下半圓bbb後,在學習p時,就引導學生對比編兒歌:右上半圓ppp。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而且因爲是自己編的,記憶也猶爲深刻。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創編兒歌學拼音,不僅能讓枯燥的拼音課變得有趣味性,而且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師生合作問答,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辨析易混淆的字母和音節。

在平時的漢語拼音課上,通過我的指導和學生自己的思考,創編了一些識記拼音字母的兒歌,爲了加深記憶,在學生學累的時候,我和學生便進行合作問答,我問你猜,如師問一個門洞是什麼,學生就會接一個門洞nnn;師問二個門洞是什麼,學生就會接二個門洞mmm。合作問答除了對幫助學生記憶拼音字母有幫助外,對幫助學生拼讀音節也很有幫助,如學生在讀音節讀累的時候,我就會把一個音節先進行分解拼讀,學生聽了我的拼讀便把音節直呼出來。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使本來得很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而且也幫助學生區分了易混淆的字母和音節。

3、聯繫生活多渠道學習漢語拼音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課程來源生活,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漢語拼音本身就是學習漢字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學習應該重在運用。在學完了全部聲母之後,我就讓學生爲身邊的一些物品標上音節做成卡片,然後貼在上面,或者在生活中也要有意識地拼拼音節,給學生營造出拼音學習的氛圍,讓學生時刻能接觸到拼音,在多看多讀中熟練掌握音節的拼讀。

與此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漢語拼音教學的難度。對於識記拼音字母,學生掌握得還可以,但是對於聲調和音節的拼讀始終是整個漢語拼音教學的難點,雖然拼讀方法已講了無數遍,教讀也是一遍又一遍,但是仍有部分學生不能掌握。究竟怎樣讓學生把聲調讀準,怎樣讓學生儘快學會拼讀音節是我今後拼音教學努力的方向。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情況着手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學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