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99W人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通用10篇)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篇1

《魚游到了紙上》是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讚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課文以聾啞青年“特別”的舉止爲主要線索,隨着“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深。

一、緊扣課題,質疑激趣

上課開始,我就設計問題:同學們,當你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你有什麼想說的?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了,隨即引出“魚怎麼會游到紙上?是真的游到了紙上嗎?是誰讓他游到了紙上?”讓學生帶着疑問初讀課文,感知課文,並進行探究。

二、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品質。

教學中,抓住句子“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中的“遊”字可以感受年輕人魚畫得很逼真;從“喲”字可以感受到小女孩的驚奇、驚喜。從“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從“老是、呆呆地、靜靜地”這幾個詞體會年輕人的專注。並從“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引導學生理解“一絲不苟、工筆細描”,體會年輕人畫魚時的神態、動作。並通過各種形式地朗讀,讓學生從語段中體會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讚歎之情一步步加深。

三、回扣課題,突破難點

在學生感受到青年是一個一絲不苟、勤奮好學、做事專注(忘我)的人之後,再次回扣“魚游到了紙上”重點段,來解決“魚游到了心裏”和“魚游到了紙上”的關係:因爲青年“每個星期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所以,金魚的特點和樣子已經記在他的心裏,也就是“金魚游到了心裏”;因爲心中有了金魚的形象,所以能把金魚畫得栩栩如生,就像“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心裏”是原因,“魚游到了紙上”是結果。這樣學生就理解了“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並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這節課,師生間的配合比較默契,但整個課堂氣氛感覺有點悶,沒能達到更好的活而和諧的境界。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篇2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讚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爲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本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

一是人物描細緻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傳神;

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啓發性,令人回味無窮。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讓學生帶着問題充分地朗讀課文。

在學生深入地瞭解了課文內容後,我以青年的特別爲主線,把教學的核心目標鎖定於“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青年的外貌、觀魚、畫魚動作神態的相關語句,再依據這些文字,在空白處作一定的批註,寫下一些自己的點滴體會,並談談自己通過朗讀體會到的人物形象。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必須先游到心裏。

本課的教學比較成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教學設計中,故意把課題錯寫成“魚畫到紙上”,由此產生疑問,啓發學生針對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有什麼疑問?學生會紛紛提出:魚應該在水裏遊,怎麼會游到紙上?是誰使魚游到紙上來的?他是怎樣使魚游到紙上來的?通過對課題的質疑,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引導學生去閱讀課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創設對話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當學生感悟到青年看魚的專注,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這位青年每個星期天都到這兒來看魚的堅持,由“每個星期天”這個重點詞,爲學生創設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看到了——通過這一連串情境的創設,反覆引讀青年看魚的句子,學生進入了情境後讀得有進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堅持,爲理解“先游到了心裏”做好鋪墊。

3、抓重點詞句,在訓練中得到發展。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一開始學生體會不深,我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你是怎麼看魚的?”,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明白這“靜”不只是嘴靜,更是心靜,從而體會到了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讚歎之情一步步加深。

4、挖掘生成點,在體驗中受到薰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繪畫技藝引來了圍觀的人,人們讚歎着、議論着,可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們讚歎着、議論着”教材這一生成點,利用文中插圖,播放背景音樂、創設情景,由一個小女孩驚奇的叫起來爲引子,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不同人物角色,與文中主人公零距離對話,達到師、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鳴。

5、通過魚“游到紙上”,“游到心裏”的原因的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課學生學習興趣很濃,回答也很積極。但還有很多不足,比如對於學生的評價還不夠準確豐富,朗讀方面還未很好地體現出人物的情感。還需激勵學生在思考上逐層深入。通過這節課我也學到了很多。教學中的每一次的遺憾和失敗,讓我心情沉重,但也讓我在語文的教學之路中不斷地看清自己的不足,不斷自省,不斷進步!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篇3

本文主要講一位聾啞青年是如何觀魚畫魚的,讚美了他做事一絲不苟、全神貫注、持之以恆的精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神態的。

課堂上,我展示了幾幅學生的國畫作品,又展示了齊白石、徐悲鴻等名家的畫作,讓學生講解、體會國畫的技法。如此導入課堂,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文中寫青年“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時,有這樣幾句話:“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沒說一句話”,觀察金魚入神着迷;“有時工筆細描……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作畫時全神貫注,一絲不苟,把金魚畫活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作畫到了癡迷的境界,物我兩忘;“他似乎忘了時間,也忘了自己”,“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忘了回家”,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句子,反覆朗讀,體會青年看魚畫魚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並聯繫上下文,通過解讀這些句子具體的含義,體會到青年人雖然聾啞,但專注和勤奮,這是他畫的魚之所以栩栩如生,贏得了大家讚歎的原因。

以讀促思:採用了多形式的朗讀,如:體會“遊”和“畫”時,對比朗讀;邊想象魚的動態邊擴展讀;還原畫面來的想象讀、配樂讀等。在教學過程中還進行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滲透,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本課的問題設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空間。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篇4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的27課《魚游到了紙上》一文,通過對聾啞青年觀魚、畫魚表現的細緻描寫,讚美了其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觀察細微、構思巧妙成文,寫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生動感人。其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很喜愛閱讀的一篇課文。下面是我對《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讓學生帶着問題充分地朗讀課文。在學生深入地瞭解了課文內容後,我以青年的特別爲主線,把教學的核心目標鎖定於“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引領學生學習青年看魚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畫魚畫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必須先游到心裏。

爲了落實《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圍繞“讀”而展開的。以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抓住關鍵句、關鍵詞理解課文,感受青年看魚的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畫魚畫得栩栩如生。在教學課文畫魚這一個內容時,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句式對比、引讀、反覆強調等方式進行讀議結合,在讀和議中,認識到聾啞青年身殘志堅、勤奮專注、執著追求的品質,並受到感染。教學中反覆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有情可抒,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但遺憾的是課堂氣氛沒充分調動起來,學生的回答問題總是答不到點子上,歸納、概括能力不強。學生的朗讀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作爲一名教師,只有敢於挑戰自身的弱點,並採取積極的態度及時糾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我們不可能不上公開課,每一次上公開課都是一種歷練,每一次歷練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並快樂的成長,而每一點的成長都讓你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自己還是很難做到遊刃有餘,有太多的束縛,有太多的擔心。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篇5

本課主要講一位聾啞青年是如何觀魚畫魚的,讚美了他做事一絲不苟、全神貫注、持之以恆的精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神態的。在閱讀了課程標準和單元導讀後我確立了4個教學目標。

一是結合上下文體會“一絲不苟、忘我、融爲一體”三個詞語的意思;

二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裏”之間的關係;

三是學習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神態和動作的;

四是培養學生做事專注、持之以恆的品質。

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遊”和“畫”的對比朗讀;想象魚的動態的詞語進行擴展讀;將文字還原成真實的畫面來讀;通過音樂感受文字來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滲透,即抓住關鍵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整體感知,互相交流。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並且通過再讀書自己解決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再通過相互合作學習,嘗試解答。課堂上也應有生生互學的場面。組內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由小組代表寫在卡片上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共同梳理排序。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多給學生活動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克服課堂上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的現象。

一節課下來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對學生評價的語言欠缺,讀中感悟落實不到位。同時也認識到,課堂教學中,教學機智十分重要。我們一直說:備課,最重要的是備學生。但是,我覺得,教師的備課,除了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自己。因爲,教師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必須準確地把握教材,瞭解學生學習的特點,才能採取合適的教學手段,設計精彩的課堂語言,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老師牽着走。同時,教師還要有收放自如的應變能力:當課堂中出現問題時,要及時解決,讓課堂教學始終圍繞一條主線,把教學目標貫穿在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語文,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每一次的遺憾和失敗,雖然讓我心情沉重,但也讓我在語文的教學之路中不斷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帶來思考。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篇6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借鑑了張小琛老師的教學設計。用了兩個大問題進行整個教學。

由於這篇課文的標題很特別“魚游到紙上”,因此在授課時,我讓學生質疑標題“看到這個標題,你有什麼疑問?”果然很多孩子提問:魚爲什麼會游到紙上?第一課時的核心問題已經出來了。然後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讀課文,並試着結合問題說說文章主要內容。由於這也是一篇以“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文章,因此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比較順利。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魚爲什麼會游到紙上?”這個問題也得到了解答,而且他們還讀懂了這句話實際上是讚美盲青年畫技高超,把魚畫的非常逼真(這裏根據學生的回答拓展了兩個詞語: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隨即引出第二個問題“盲青年爲什麼能把魚畫得如此逼真?”至此,第一課時結束。本來我的教學設計是在第二課時再提這個問題,由於第一課時進行的比較順利,因此這個問題得以在課堂結尾提出。

ps:由於,在測驗中檢測到我班學生對“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這個部分掌握的不是很好,很難完整的結合上下文解釋詞語。因此在第一課時的第二次讀課文(指名讀)的過程中,我插入了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這個環節。考慮到照顧全體學生,我將解釋詞語分爲兩個部分:一爲直接解釋詞語即說出你在工具書上查到的解釋;二爲結合上下文解釋詞語在本課中的意思。由於已經佈置了學生查一些較難理解的詞語的意思,所以第一部分選擇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回答,第二部分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舉手回答。

第二課時主要以學生用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盲青年爲什麼能把魚畫得如此逼真?”在給他們充足的時間自學交流後,他們很順利的找到文章的重點句子且說了自己的體會。接着,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其中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以朗讀昇華感受。最後,再讓他們回顧全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讓盲青年深刻的留在我們腦海裏的?”學習語言神態描寫,再把這些句子抄下來。

總的來說,這篇課文上的是比較順的。經驗豐富的教師設計的問題果然很精煉!通過這節課的授課,我更進一步感受到了問題的設計對教學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篇7

1.激疑導入,明確學習目標。明確每課時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又便於學生檢查自己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這樣把教路和學路有效地統一起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課的目標是:

(1)理解“舉止特別”“唯一”“忘我境界”“一絲不苟”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的高貴品質。

(3)學習作者積累材料的方法。

2.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整體感知,互相交流。圍繞“魚怎麼會游到了紙上”這一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邊讀邊做記號。教師短短的幾句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滲透了讀書的方法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共性問題,也是本課要解決的重、難點問題,組織全體同學進行討論,給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機會,鼓勵學生髮表見解,並不強求答案一致,充分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指導思想。每個小組的代表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這些問題具有共性,也是應該解決的重點問題。巧妙的是教師首先讓學生自己把問題寫在膠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儀放出問題;然後教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把重複的問題去掉;再啓發學生按照課文內容敘述的先後,調整了順序。教師精心設計的這個教學環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主體意識。

4.教師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緊緊抓住關鍵的詞、句子適時點撥、精講,使學生理解聾啞青年舉止特別是因爲愛魚、畫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與魚融爲一體。“魚游到了心裏”是“魚游到了紙上”的前提,“魚游到了紙上”是“魚游到了心裏”的結果,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師抓住這些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巧妙地點撥了一個“遊”字,讓學生體會青年人勤於觀察,刻苦練習,達到忘我境界的專注品質,進一步理解了內容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篇8

《魚游到了紙上》課文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樸實而含義深刻,因此,引導學生從樸實的語言中感悟語言背後蘊涵的豐富內涵,領悟文章說明的道理,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精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本節課,我以參與式教學理念爲指導,讓學生與教師、文本深入對話,在簡單樸實的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發展。現在我就從以下幾點和大家交流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思考。

一、引發質疑,激發興趣。

有一位名師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課前我創設了一個兒童喜聞樂見的聽力遊戲引入,然後話鋒一轉,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課題上,激起了他們的好奇,點燃他們求知慾望的火花,使他們能興趣盎然地主動學習。

二、以讀悟語,以讀悟情。

我們知道,閱讀教學要以讀爲本,以讀代講。在這節課中,我以讀代講的特色就在於:指導學生有層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讀,課題中出現的“遊”字,蘊涵着豐富的內涵,我就從“遊”字入手,一遍又一遍重複着這個字,一步步引領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走向文章的深處,領悟文章的內涵,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三、動靜結合,激發學生積極參與。

受參與教學中的要素組合課型方式的啓發,我想,一節課如果恰當運用動與靜的結合,學生就會學得不累,才能提高課堂的。效果。居於這樣的考慮,在課堂中我就設計有了小動,如小組開火車讀,有全班的大動,如:表演當時人們聽到小女孩驚奇地叫喊後的場景,有靜心細想的,如閉上眼睛聽朗讀,想象青年畫魚的情景。做到在動中學,在靜中想,動靜結合,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以上幾點我自認爲我還是做得比較好的,能在簡簡單單中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篇9

本課我在練習設計上比較有特色。

1、第一題,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時,緊緊抓住“聾啞青年”愛魚的特點進行深入理解。首先理解“忘我的境界”的意思,在到課文中找根據,具體感受“忘我的境界”。在找根據的過程中,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從能力培養的角度講,該題旨在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與表達的能力。

2、第二題在第一題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聾啞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首先應讓學生分別理解“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心裏”的意思,然後緊扣一個“先”字,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弄清“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心裏”之間的關係。在理解的過程中,凸現聾啞青年勤於觀察、刻苦練習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學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鍛鍊。

3、第三題,重在語言的積累。在朗讀與抄寫中,體會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篇10

講完先行課,雖然基本上按照備課進行完了,但感覺有些前鬆後緊。朗讀齊讀、個讀,形式單一,不夠深入。小組合作效率不高。思考這節課,我感覺滿意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導入

備課時,我設計的導入是疑問導入:同學們,你知道魚生活在哪裏嗎?今天我們來學習魚游到了紙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27課去看看吧。

借鑑網上的教案,今天我的導入是談話導入: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初讀課文你有什麼感受?學生會提出自己的疑問:魚怎麼會游到紙上呢?讓學生帶着疑問讀課題。預習完課文,你又是怎樣理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稱讚一下這幅畫吧!如果有人畫鳥畫得栩栩如生,你會怎樣稱讚呢?

這樣設計比疑問導入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還給學生讀書要質疑、解疑、學以致用的暗示。

二、自主學習

詞語解釋要求學生不僅要寫在紙上,還要記在心裏。不然,導學案一收,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三、教學設計

先讓學生找出描寫青年的語句,說一說青年是個怎樣的人。然後抓住青年觀魚、畫魚的句子體會青年的專注、忘我、勤奮。在出示句子的同時,體會對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的描寫,理解爲什麼說“魚游到了心裏”“魚游到了紙上”及二者的關係。這樣將合作探究的三個問題融爲一體。由小女孩對青年的讚歎,進行小練筆,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其他人會如何稱讚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