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本文已影響 1.35W人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爲,閱讀教學應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接下來小編整理了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精選14篇)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1

在上《卡羅爾和她的小貓》這篇課文時,我在第一時間就爲學生準備好了一大組可愛的小貓圖片。在認識小主人公和她的小貓後,我就直接配上動聽的音樂,開始放小貓的'圖片。學生的“哇,哇,哇”一陣高過一陣,這一點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

放了大概十張左右,我突然停下來,開始提要求了。“來說說你的心裏話吧!來跟小貓說幾句話吧!”“猜猜小貓咪想幹什麼?”……學生的熱情高上來了,精彩詞句不時從他們的小嘴裏面出來,惹得我暗暗高興。讚許的眼神,肯定的點頭示意,再摸摸孩子們的頭,學生的臉上流露出了由衷的快樂。這時,順便還大面積地說了一圈,其中包括那些平時不太舉手的小朋友。他們說得也不賴,最基本的也會說一句“小貓真是太可愛了!”“我真想和它成爲朋友!”課堂氣氛超前活躍,之後作爲獎勵,我又放了小貓其他類的一些圖片,學生是百看不厭。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2

教授完《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我靜心思考,有以下幾點體會。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兒童故事,它的情節曲折有趣,但課文內容較長。在這節課中,我主要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因爲學生比較少默讀,所以我要求學生圍繞“課文哪些地方寫得有趣”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明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用眼看、用心悟。採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速度不必過快;二次默讀,畫出文中寫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體會其中的趣味;三默讀,感悟、欣賞。通過這次默讀練習,學生初步掌握默讀的方法和技巧,爲以後的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一節課下來,默讀的時間比較充分,有以下一些令人滿意的地方:

一、抓住卡羅爾的心情變化這條主線來體會卡羅爾非常喜歡小貓的心情。得到貓(高興)——失去貓(傷心)——見伯洛(驚喜),課文雖然長,但通過這條感情線的梳理,學生也能準確把握故事情節。

二、由於學生用心感悟,從課文中找有趣的地方這一教學環節也進行得比較順利,學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課堂上,學生髮言非常踊躍,課堂氣氛較好。

但是,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由於少數學生課前預習不到位,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參與興趣不高,該如何培養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值得在今後的教學中思考的重點。

二)過多地解讀文本,而忽略了實踐活動。雖然課前我設計了“我也想要一樣小動物,我也來寫一段廣告詞”這一實踐環節,但是,由於課堂上過多地注重故事情節的賞析,以至於來不及完成。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上,要吃透教材,抓住重點,有詳有略,有取有舍,保證重點,突出重點,抓住幾個點扎紮實實訓練,並要保證訓練的時間,及時地進行反饋評價,這樣才能訓練到位。

總之,這節課讓我更具體地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所存在的弊端,我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省,不斷地完善,使自己的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3

第8課《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兒童故事,它篇幅雖長,但內容通俗易懂,可讀性強。出任意料的情節產生的吸引力,能夠抓住孩子們的心。同時它也是一篇略讀課文。這也是我第一次進行略讀課文教學。

第一課時,識字、認字、交流識字方法、編字謎,唯一不同於精讀課文的是本課沒有我會寫的生字,不用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我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學習默讀課文。在默讀中體會小貓的得與失在卡羅爾內心引起的情感變化,感悟卡羅爾對小貓的喜愛,感受小動物帶給人們的生活情趣。讓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與人交流。

第一次讓學生默讀,學生還算喜歡。我先讓學生理解什麼是“默讀”?明確默讀的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用眼看,用心悟。學生一默讀很認真,基本上能做到默讀的要求,學習興趣濃。爲了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讀,我進行了再默讀並提出了要求:邊讀邊想並畫出你覺得課文中寫得有趣的句子。學生這一次興趣再大了,交流時學生表現也很積極。這篇課文比較長,但學生喜歡讀,這節課在這方面上得小有收穫。

課文默讀後我帶孩子們學習課文。我按照教案的原設計上課,問他們卡羅爾家登了幾次廣告?廣告內容分別是什麼?廣告有什麼有趣的地方?這時才發現他們對廣告並不感興趣。因爲他們拖長聲音回答:“兩——次——”,“第——一——次——是……”我當時馬上想,要不要改變教學重點內容?我就問他們:“小貓來到了卡羅爾家,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畢竟是小朋友,那些可愛的小貓引發的趣事真的讓他們來了精神。我緊接着又問:“你們覺得除了課文寫的趣事之外,還會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呢?”這一次學生反應異常熱烈,很多學生馬上舉起了小手。爲了讓更多的學生進行了說話訓練,我先讓他們在小組內說出自己的想法,再選擇講得好的學生說。而且在學生說的時候,自己一邊補充,一邊做着相應的動作和表情,全部學生都被調動了起來,就連那個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李博也被逗得哈哈大笑,歡快而激動地擺動着雙手,迫切地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創意。

這節課,說實話其實有點“亂”,不僅是說教學設計變了,而且是說紀律,學生們都顧不上上課的規矩了;但是這節課很活躍很開心,學生參與度是我開學四周來最高的。

有一篇文章上說過:當你批評學生不專心聽講的時候,有沒有反思自己的課堂是否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我也常在反思,爲什麼我有些課上得比較沉悶,與教材教本有關還是與自己的教學設計構思有關?

我想,我最有權力也最有可能的就是改變我自己。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4

學習本課前覺得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很長,跟本單元的其他課文相比,修飾語少,抒情也少,很難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果然上課時,一調皮學生翻開課文就大呼小叫:“這課文這麼長啊!”教室裏馬上響起一片唏噓聲。我強忍不快,和聲樂色地請學生自學課文,說說自己有什麼發現。在交流時,自稱“小問號”的同學說:“老師,我發現這篇課文沒有要求寫得生字!這是什麼意思啊 ?”

不得不驚歎孩子的細心!我笑這說(這次可不是強裝出來的 ):“真不愧爲小問號啊?這是略讀課文。”

“什麼是略讀課文?”全班同學幾乎是異口同聲。“我知道!”同學們神氣地說:“就是讓我們自己自學地課文!”呵呵!好傢伙!雖然解釋得不對,但他的話給了我一個啓示啊——何不讓學生自己學懂課文!我的腦子裏頓時全盤否定原來備好的.教案。這時的我有些激動,有些欣喜。我有點結結巴巴:“同學們,那今天我們就來自己學懂這篇課文,請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來考考同學。好不好!”“好!”一片歡呼……在考同學這個環節上,學生是你一句我一句,有的甚至爲不同的觀點,脣槍舌戰起來,氣氛異常活躍!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追求的讓學生帶着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學習和思考的課堂教學嗎?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5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精讀課文,在帶領孩子們學習本文時,我以"卡羅爾是個怎麼樣的孩子?"請劃出描寫小貓淘氣、有趣的句子。在理解這一描寫小貓的長句時,感覺孩子們不大能理解:"真滑稽,他的每個衣袋裏都有一隻小貓。他一蹲下,小貓就撲撲地一個個跳出來,朝屋裏跑。"於是,我靈機一動,說:"孩子們,假如你就是那位叔叔袋子裏的一隻只小貓,被裝在那窄窄的袋子裏,晃來晃去的,你會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孩子們一下子興奮起來,嘰嘰喳喳地說開了:哎呀,那太難受了,悶死我了,快放我下來吧!叔叔,要帶我們去哪裏啊?去吃好吃的嗎?去遊樂園嗎?去探險嗎......"當叔叔帶着你們一隻只小貓到達目的'地是,一蹲下,你們會做什麼?"迫不及待地跳下來。爭着跳下來去玩我喜歡的遊戲。趕在同伴前跳下來......"那小貓們是怎麼樣跳下來?心情怎麼樣?"爭先恐後,你追我趕,迫不及待,互不相讓,前推後及......僕僕地一個個跳出來,超屋裏跑......

孩子們通過快樂有趣的角色反替,一下子感受到小貓們的心情,從而理解了文章的句子意思。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6

第四周開始,教育系的實習老師正式上課,今天陶xx老師講的《卡羅爾和她的小貓》,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課文,非重點講讀課文,本課學習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在正確認識生字的基礎上學習默讀課文,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人與動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主題思想。

陶勝林老師第一次給小學生授課,認真備課,做好上課的充分準備。教學中,陶勝林同學教態比較自然大方,聲音洪亮,帶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孩子們舉手發言比較積極,讀書、識字情緒很高。

一、激趣引入

激趣引入課題效果不錯。通過給學生們展示關於小貓的圖片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們描述自己與小貓的故事,他們也很興奮。

二、多種形式識記生字

在生字詞的學習中,能夠採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學習生字的環節掌握的比較紮實,多種形式的認讀生字,識記方法並用,教學效果較好。

比如猜字謎,開火車讀字詞,男女分讀課文等。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學習效率不錯。

三、學會默讀

教學本篇課文指導學生學習默讀這個新的讀書方法,採取了三次默讀的形式,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明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用眼看,用心悟。採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二次默讀,畫出文中寫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體會其中的趣味;三默讀,感悟、欣賞。通過這次默讀練習,學生初步掌握默讀的方法和技巧。

四、存在的不足

這篇課文只是對默讀的初步學習,默讀佔到讀書的一半即可。因爲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把默讀作爲了讀課文的全部,忽略了有聲朗讀。在朗讀感悟中圍繞“課文哪些地方寫得有趣”這一問題,指導不到位。水過地皮溼,不能正確引導孩子們讀書,沒有指導孩子們讀出有趣。

缺乏鼓勵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積極和回答問題和思考的時候,不能給予他們及時的`評價。在和學生的課堂互動中,不會與他們以孩子們的方式交流。當學生們回答完問題的時候,不能給與他們良好的評價。

希望接下來的授課發揚優點、摒棄不足,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7

走出實踐來看閱讀教學,我有三點啓示:

首先,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騰出其運用的空間,事實上低段的孩子並非白紙一張,在老師長時間的規範引導閱讀中,他們已不知不覺得積累到了一些閱讀經驗。

其次,尊重孩子的生活經驗,留給孩子想象的空間。孩子們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自己的積極的想像去認識與發現作品中包含的多方面的意義,得出具有創造性的認識,想像與創造是如此的美,像一枚綻放的煙花,令我們情不自禁地去點燃它。

再次,樹立參與意識,營造寬鬆和諧的空間。如果說孩子的質疑能力來自於學習經驗,那麼孩子精彩的'想像回答無疑來自於生活經驗,尊重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上對文體的理解。如:爲什麼說卡羅爾終於擁有了一隻她自己的小貓?學生的回答可謂是“各有千秋”。我對孩子的回答未加直接的否定與肯定,而是認真的傾聽他們對作品的認識與感受,以一個研討者的身份平等的參與其中,坐觀其變,察漏補缺,並隨時鼓勵學生質疑或提出異議。只要平時閱讀訓練是規範的、縝密的,那麼就應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讓孩子自己走。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8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一篇略讀課文,卡羅爾和小貓的故事很貼近二年級孩子的生活,相似的生活經歷讓他們在讀悟、體驗、積累中感受到卡羅爾善良美好的童心,並從中受到了情感薰陶。但課文內容較長。在這節課中,我主要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學習本課時我讓孩子們從動物談起,這樣既激發了孩子們學文的興趣,也拉近了孩子和文本之間的距離。接着我教給學生默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明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用眼看,用心悟。

採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速度不必過快;

二次默讀,畫出文中寫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體會其中的趣味;

三默讀,感悟、欣賞。

學生有很多感受,對他們的`不同見解給予適當的肯定和讚揚,巧妙地將話題引到課後的問題:課文哪些地方寫得有趣?讓孩子們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勾劃出自己認爲寫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再交流。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反覆默讀感悟,使學生在讀悟、體驗、積累的過程中提高了語感。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9

本文是一篇閱讀課文,講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兒童故事,情節曲折有趣。講述的是卡羅爾在爸爸的幫助下用登廣告的辦法得到許多貓,後來又用廣告的辦法送走了許多貓,最後卡羅爾終於有了自己的小貓,這件事讓我們感受到了卡羅爾善良美好的童心。課文在寫作特色上語言質樸、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全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組織材料。

本文在低年級是初步接觸閱讀課文。在教學思路上,我力求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由於二年級學生閱讀能力還是很膚淺,這得在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關鍵,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上完本課後,學生學習效果還是不差,興趣挺濃厚的,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程序,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貫穿”閱讀過程。

“理解、記憶、速度”等。《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小學階段第一次出現的略讀課文。對於二年級學生,這篇閱讀課文,故事篇幅大,但內容通俗易懂。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了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學,可以合作。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由“扶”到“放”選擇感興趣的內容與學習夥伴交流,充分享受閱讀的快樂與樂趣。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默讀”採用分層將“默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爲後面的幾篇默讀、略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設立較淺的閱讀問題。說說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有趣?(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回答問題時,不用一字一句地細細地讀,而是要跳躍性地快速讀,一邊讀一邊用筆做標記。與問題無關的段落可以不讀。有趣的地方作作標記。如、第5自段,卡羅爾與小貓的對話寫得很有趣;第7自段,一位叔叔送小貓的樣子像變魔術一樣,寫得很有趣;第10自然段,小貓的頑皮寫得很有趣;第17自然段,小貓與卡羅爾的親熱過程寫得也很有趣。)

二、對於低年級,識字是重難點。

針對我班學生實際情況,已經有識字的能力。爲激發學生識字的樂趣與自主性。引導學生“圈、演、比、看、猜、找”等閱讀中識字方式。(圈生字、演動作、比字形、看插圖、猜字謎、找近、反義詞)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國漢字的奇妙有趣。通過分析字形,演一演既認識了生字,又理解了字義,一舉兩得。)

三、在緊扣默讀的感悟中,做到真正放手讓孩子們自讀自悟其“趣”初次默讀

整知全文;第二次默讀,畫出覺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第三次默讀感受卡羅爾的心情如何變化。採用分層法,將“默讀”進行拓展到生活的層面中閱讀。環環進、環環練、環環扣、將“默讀”貫穿於每個孩子的心中。

本文雖然修飾語少,抒情也少,但並不乏味,這是因爲本文恰當地安排了人物的對話。這些質樸的對話語言不只是簡單地告訴我們他們說話的內容,而且是通過人物所講的話,可以看出他們的動作、神態,感悟他們的內心世界。文中送貓的小男孩,小女孩的語言簡潔而樸素,從表面看說明了他們是來送貓的,但從他們的兩次對話中,卻讓我們看到了卡羅爾的美好心靈。更能感受到動物與人的和諧相處,可見寫好對話,可以使文章妙語生花。(這個環節,我重點提示了怎樣才能寫好人物對話。一是要想清楚誰和誰說話,因爲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二是要根據寫的`事情,用質樸的語言進行合情的描寫,這樣的文章或是寫出的一段話,纔有極強的感染力。)

這裏鼓勵學生讀書不放一難。如、卡羅爾的情感隨小貓的到來與離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能從中體會到什麼。(當她得到了各種各樣可愛的小貓時,卡羅爾笑了;當她的小貓又被帶走時,卡羅爾傷心;當她發現小貓伯洛從廚房裏出來時,高興得大叫……從卡羅爾的情感變化中,可以看出卡羅爾是個活潑開朗、執著善良、有愛心的小女孩。)

總之,在教學本課時,本人滲透了在寫人,敘事之中蘊含着爲人處事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的思想教育,不能單靠一篇課文能取得成效,“實施”是教學的策略。要日積月累,在閱讀練習中薰陶感染,逐步深入學生心靈,像春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10

這篇故事篇幅較長,但內容通俗易懂,可讀性強,情節也很吸引人。作爲學生接觸的第一篇“略讀”課文,應該怎樣去處理它呢?

首先,識字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二會字不少。在教學中就“蹭”比較難記一點,容易和“曾”讀音混淆,其他的都沒有問題。

其次,這篇課文這麼長,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去讀完它呢?我是通過“情景動畫”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情景動畫”猶如動畫片,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了,聽和看都很認真。而且,在聽和看到生動有趣的情節的時候,有些學生還忍俊不禁呢!

於是,我及時地讓學生通過默讀把自己認爲有趣的部分找出來,學生都找得很積極,基本上也找對了,還能結合當時的情景大概說說自己爲什麼覺得有趣。

這麼長的一篇課文,如果讓學生一口氣把它讀完,肯定會很累。我採用小組分段合作讀的方式,及培養了學生朗讀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聽的能力。

當然,由於時間限制和安排限制,不可能每個人都說說自己覺得有趣的喜歡的段落和句子,我讓他們把它寫在“好詞好句本”裏了。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11

第一次看人教版第四冊第8課教材《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猛的想起在女兒上的幼兒園發回的《幼兒教育》的雜誌裏裏讀過,是以經典繪本的形式呈現的。於是翻箱倒櫃找出那本已落滿灰塵的雜誌又一次讀了起來。同樣的內容不一樣的呈現方式,閱讀效果真的是大不樣。突然間有了個好主意,把這個星期的繪本課跟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用這個繪本故事導課肯定既有趣又節約教學時間。

備好課後,整理好雜誌準備第二天帶到學校去。可不料第二天起晚了,出門匆忙中忘了帶雜誌。於是只好把繪本故事在《卡羅爾和她的小貓》第二課時的教學中進行整合。結合“說說課文中有趣的地方”這一教學過程有機的`呈現繪本故事,讓有趣的故事更加有趣了,課堂中學生笑聲不斷。緊接着我又讓學生結合課堂作業本上的題目(卡羅爾家的小貓多得不得了,有的貓——,有的貓——.......還有的貓——。)進行繪寫的訓練,有的語文課堂中所要求的句式鋪墊,學生繪寫作品呈現來的語言也更規範,少了許多病句、破句。

正當我爲自己不能按設想教學遺憾時,二年(3)的語文老師臨時有事找我代課。於是,我就爲他班上了《卡羅爾和她的小貓》第一課時。按照教學預設我將繪本故事在導入新課時呈現。先是老師講故事,講到一半學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讀起來。故事結束後問:“還想讀嗎?”學生不約而同地說想,迫不及待地打開書讀了起來。整節課中教師沒有一句維持課堂紀律的語言。二年(3)班的孩子也一改一貫的散漫、膽小、 不愛表現 ,課堂氣氛相當和諧。

語文課《卡羅爾和她的小貓》與繪本教學整合的兩個不同課例,教學效果都很理想。這歸因於:繪本對學生的吸引力,繪本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大大增強了教學吸引力:教師對閱讀教學和繪本教學整合時機的科學把握,使繪本教學讓閱讀教學形象化、具體化,閱讀教學使繪本教學更科學化、語文化。閱讀教學和繪本教學若能科學整合,必將相得益彰。孩子們的童年也因此更加幸福!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12

走出實踐來看閱讀教學,我有三點啓示:

首先,相信的能力,騰出其運用的空間,事實上低段的孩子並非白紙一張,在老師長時間的規範引導閱讀中,他們已不知不覺得積累到了一些閱讀經驗。

其次,尊重孩子的生活經驗,留給孩子想象的空間。孩子們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自己的積極的想像去認識與發現作品中包含的多方面的意義,得出具有創造性的認識,想像與創造是如此的美,像一枚綻放的煙花,令我們情不自禁地去點燃它。

再次,樹立參與意識,營造寬鬆和諧的空間。如果說孩子的質疑能力來自於學習經驗,那麼孩子精彩的想像回答無疑來自於生活經驗,尊重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上對文體的理解。如:爲什麼說卡羅爾終於擁有了一隻她自己的小貓?學生的回答可謂是“各有千秋”。我對孩子的回答未加直接的否定與肯定,而是認真的傾聽他們對作品的認識與感受,以一個研討者的身份平等的參與其中,坐觀其變,察漏補缺,並隨時鼓勵學生質疑或提出異議。只要平時閱讀是規範的、縝密的,那麼就應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讓孩子自己走。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13

走出實踐來看閱讀教學,我有三點啓示:

首先,相信小朋友的學習能力,爲其騰出施展能力的空間。事實上低段的小朋友並非白紙一張,在老師長時間的初步、規範地閱讀引導中,他們已不知不覺的積累到了一些閱讀經驗。如:小朋友提出卡羅爾家的小貓還可能會爬到哪裏?幹什麼?假如你媽媽把小貓送得一條都不剩,你會哭嗎?同學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我感到很出人意料,事後細想又在情理之中,這不正是我們平時訓練小朋友想象說話時與生活經驗相結合的提問技巧嗎!小朋友領悟了,並且把它內化爲了自身的能力。在驚喜之餘,我們不得不被小朋友的這種驚人的悟性所折服。

其次,尊重小朋友的生活經驗,留給小朋友想象的空間。如:生說卡羅爾家的小貓會站在鏡子前抓鏡子裏的小貓,會打破卡羅爾的像框,自身探出頭去,很臭美的樣子;有的小貓可能會爬上卡羅爾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貓會扒在門簾上盪鞦韆……。這些精彩的回答不正是小朋友們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自身的積極的想象,去認識與發現作品中包括的多方面的`意義,得出的具有發明性的認識嗎!是啊,想象與發明是如此的美,像一枚綻放的煙花,爲此我們情不自禁地去點燃它。

再次,樹立教師參與意識,營造寬鬆和諧的空間氛圍。假如說小朋友的質疑能力來自於學習經驗,那麼小朋友豐富的想象無疑也來自於生活經驗,誰能否定小朋友的經驗就不能稱其爲一種經驗呢?我們應尊重同學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對文體的理解。如:最後我提出,爲什麼說卡羅爾終於擁有了一隻她自身的小貓這個問題時,我對小朋友的回答並未直接的否定或肯定,而是認真的傾聽他們對作品的認識與感受,以一個研討者的身份平等的參與其中,坐觀其變,察漏補缺,並隨時鼓勵同學質疑或提出異議,同學給出的答案可謂是“各有千秋”。這不正是在輕鬆氣氛下所結出的個性化閱讀果實嗎!

二年級語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學反思 14

這篇課文雖然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筆卻生動有趣,孩子們很感興趣。當天正好投影儀壞了,可並不影響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孩子們發言非常積極,連平時走神的孩子都聽得津津有味。以下幾點我印象深刻:

1.在認讀生字之後,提問:“誰給卡羅爾送來了小貓?”孩子們找到相關的句子,再抓住關鍵字品讀,然後請孩子們想象還有誰送來了小貓,並創設情境,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2.在學習後半部分的內容時,請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覺得有趣的'句子多讀幾遍。孩子們找得很準,尤其是讓孩子們想象爸爸把腳伸進拖鞋時,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同學們被惹得哈哈大笑。

3.在體會小貓被送走卡羅爾的心情時,儘管創設了情境,可不知是不是因爲孩子們沒有親身經歷還是沒有投入,無法用心去體會卡羅爾傷心的心情。

4.學完課文後,再回過頭來比較兩則廣告,讓孩子們瞭解廣告語的基本特點,並試着自己寫廣告語,雖然模仿的痕跡較重,但基本上能寫清楚。

學習這篇課文,我和孩子們一起度過了快樂的兩節課,孩子們也聽得非常認真,自己也覺得課堂效果還是不錯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